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内容
试读章节

他愿意摆脱婚姻的束缚来到她的身边,哪怕背上千古骂名,他也希望许给她一个未来,他甘愿做她裙边的一株杂草,只为守护在她的身边。

一时的感动,并没有令林徽因迷失自己。面对诗人的一腔热血,林徽因并非没有半点动容。然而,她的可贵就在于,她的冷静与理智占了上风,没有被一时的感动与热情冲昏了头脑,从而贸然接受他的一片痴心。

她明白,此人终非佳偶,并不是她心中所企盼的另一半。

“徐兄,我不是您的另一半灵魂。我们是太一致了,就不能相互补充。我们只能平行,不可能相交。我们只能有友谊,不能有爱情。”

措辞严谨又直白,是友谊,不是爱情。

在告别的信中,林徽因写道:“我走了,带着记忆如锦金,里面藏着我们的情,我们的谊,已经说出和还没有说出的所有的话走了。”

又说:“上次您和幼仪去德国,我、爸爸、西滢兄在送别你们时,火车启动的那一瞬间,您和幼仪把头伸出窗外,在您的面孔旁边,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那目光直进我心灵的底蕴,那里藏着我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她全看见了。其实,在您陪着她来向我们辞行时,听说她要单身离你去德国,我就明白你们两人的关系起了变故。起因是什么我不明白,但不会和我无关。”

这便是她对于那份爱慕之情的回答,坚定又不失稳妥,没有留下半点可以回转的余地,只盼望各自珍重,其他都留作回忆。

徐志摩曾说:“你是我波心一点光。”林徽因没有接受这份爱,她拒绝给他进一步接近自己的机会,主动与他划清了界限,只希望保持最纯真的友谊。

女人选择一个相伴一生的爱人,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她与他相遇时,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女,很容易被他的热忱和狂热蒙蔽了双眼,看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到底是爱上他这个人,还是仅仅被他激烈的追求所感动,以致让自己错误地以为这就是爱情。

这个时候,她选择退一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份感情。她承认,他是她无趣生活中的一个奇遇,然而这一场疯狂,不能改变她的人生主流。

多年以后,林徽因回忆起这段往事,对自己的儿女这样说过:“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林徽因的理性使她保持着一份矜持,也正是由于这份矜持,使她剥开缠绕在周身的热火,冷静地面对自己,面对徐志摩。她与他保持着适当的距离,没有放任一时的情动,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徐志摩负责。

这场爱情拉锯战,林徽因赢得漂亮。她没有背弃应有的理智,更没有因一时的冲动而介入徐志摩的婚姻,背负上拆散别人家庭的罪名。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林徽因的胆怯,她不敢回应徐志摩对她的爱。

不,与胆怯无关。

诗人的一厢情愿没有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她的懦弱,也不是因为她的羞涩,而是她的矜持与理智时刻提醒着她,要慎重地面对一切。

每个女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爱情的难题。

也许是一个对你痴情不悔的男子,让你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选择;也许是你为之奋不顾身的男子,他的薄情与冷漠让你撞得头破血流,却义无反顾。

爱情混杂着很多种可能,自是不能一一细数。

P12-13

后记

与幸福有关的一切,不在来世,在此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处在痛苦觉醒的过程中,每一点每一滴的冲击变化都带着剧痛。在这光怪陆离的年代里,外国思潮纷至沓来,思想上的革新或磨合,无一不刺激着有志青年豁出性命、拼上全部去寻求那一剂良方,革命的情绪异常高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更是大师云集的年代。胡适、梁启超、茅盾、鲁迅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看来依旧鲜活张扬。他们用文字激扬青春,指点江山。这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引领着那个时代的风向。

林徽因便位于其列,她顾盼生辉的姿态,犀利精辟的谈锋,不拘旧俗的性格,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景。热情洋溢的情诗,发人深省的散文,严谨务实的研究报告,感性与理性的碰撞,在她身上显露无疑。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默默地爱了她一生的金岳霖,赠予她的挽联。

将她誉为新月诗派的灵魂人物,也未尝不可,她珠圆玉润的语言,将文字化作灵魂,将是与非、云与雾娓娓道来。她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有她的印记,她还是景泰蓝的守护者。

她有着富足的家世,有着常人不及的天赋,也有着不愿多提及的童年阴影。然而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她引领风尚,却不浮夸;独树一帜,却不自大。

流转不停的温润光年将人生渲染,她与他们的春夏秋冬一一被华光装点。是谁,将不可磨灭的相遇相知赋予她五十余载?

面对接二连三的转折,凡人多会祈天祷地,求神问卜。为了情,为了爱,为了拥有一段稳妥安定的岁月。林徽因自是不会这样去做,她是留洋海外、思想超前的高级知识分子,笃信科学,岂会依赖神佛赐予一切。

她是有着多种角色的女子,与众多不可一世的男子并肩前行。

她是梁思成心中完美无瑕的“好老婆”,是生活的依靠,是事业的伙伴,更是灵魂的契合者。夫妻二人相伴相生,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他懂她的洒脱和率性,所以尽力支持她的一切,甘愿做“太太的客厅”里专注的听众,注视着她的一颦一笑。

为了共同的理想追求,踏破铁鞋,走过山山水水,遍访古迹,风餐露宿、凄风苦雨,都抵挡不住对建筑的向往,好在身边一直都有她在。她的文笔是他论著中的点睛之笔,她是他饱经风霜的一生中,最完美的点缀。

她是宛若人间四月天般灵动美好的珍宝,是徐志摩的初恋,是他第一次全身心爱过的人,又或者,是爱着的人。她的才华横溢,她的冰雪聪明,都深深吸引着他的眼,他的心,他的魂。

林徽因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轻易倾倒了已有家室的徐志摩。他为自己找到了“唯一之灵魂伴侣”而庆幸,他认定她才是自己此生结缘的女子。他用情意绵绵的小诗来表达对她的情有独钟,用行动向她证明内心燃烧着的热情。

为了姗姗来迟的真爱,他甘愿画地为牢,甘愿直面世俗的尖锐与苛责。与结发妻子离婚也好,逼迫她堕胎也罢,都是在伤害一个女人同时,令另一个女人心惊。到头来,清醒理智的林徽因选择离开。

爱而不得的苦果,却令他念念不忘,无法自拔。留在心尖上的那一抹倩影,每每审视,都伴有淡淡的甜蜜与浓浓的哀愁。她是他情愿忍着苦涩,也要尽情思量的人儿。

以幽默、儒雅著称的金岳霖,是她的蓝颜知己。他的宽厚与温润赢得了林徽因的信赖,甚至一度产生非比寻常的情愫。然而爱情的可贵无私正是在于“希望她更幸福”,不忍心见她纠结无措,能以朋友的身份在一旁护她安好,于他而言,何其幸福。

老金向世人阐明,爱情不是互相霸占,如若带着不管不顾的占有欲在一起,是自私的,结果未必美满。

不得不说,金岳霖是一位贴心的倾听者,适时地加以安慰与鼓励,让她多了份心安。他更是一位忠实可信的守护者,不言不语,却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的无言,岁月都懂。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感情,正应了那句话,“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作为诗人,她有着无可比拟的幸运。生前不曾有半点寂寥,身后依旧未曾被忘记,她的是是非非仍然为人们所谈论,并以不同的方式追寻着她踏过的足迹。

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拥有像她这样的宠遇,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获得他人的注目,被他人吸引容易,想要吸引他人,却是不易。所以对于林徽因的受宠,人们一边羡慕嫉妒,一边想一探究竟。

林徽因的一生,以其令人捉摸不透的复杂性,丰富着那一片历史的天空。她经久不衰的魅力,如同她的生命力,在人们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她的人生就此结束,她的故事却依旧在流传。

料理后事的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皆是她生前的至交,由他们送她走完最后一程,为她的人生画上句点。

4月3日,林徽因的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恸哭声连成一片,语言在此时此刻没了力气,唯有眼泪明明白白。

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汉白玉,刻着秀丽别致的花圈,如她般素雅。

她的墓碑由丈夫梁思成亲手设计,整体朴素简洁,上书“建筑师林徽因之墓”,以此告慰她的灵魂。

至此,华丽的一生散场。

与幸福有关的一切,不在来世,就在这坦荡潇洒的今生。

目录

CHAPTER 1 女人就是一种修行

 01 淡定的女人最优雅

 02 矜持,矜持,再矜持

 03 面对仇敌,也要平和

 04 理智是场及时雨

 05 独立是长矛和盔甲

 06 苦滋味教人成长

CHAPTER 2 与平庸的生活分手

 01 用慧眼识生活

 02 走出去,看真实的世界

 03 坚定值得冒险的选择

 04 独处是一门学问

 05 是是非非,但求问心无愧

 06 永葆生命的鲜活

CHAPTER 3 从容演好自己的角色

 01 驱走心魔,主宰情绪

 02 真正的朋友不用刻意逢迎

 03 凡事真心,凡事包容

 04 做自己,最简单也最困难

 05 自信,让内心强大

 06 真性情,让是非口舌退散

 07 率性与刻薄一面之隔

 08 有一种宝藏叫作朋友

CHAPTER 4 做有质感的女人

 01 三分柔情,七分精致

 02 内心丰沛着诗意

 03 自由是阵风

 04 坦诚打破心墙

 05 真爱是无我

 06 婚姻需要经营

 07 君子风度

CHAPTER 5 躺在事业里发酵

 01 用自己的骄傲捧出辉煌

 02 工作的女人是美丽的

 03 奋斗,是对自己的忠诚

 04 理性不刻板,感性不矫情

 05 不求光环,只求心安

 06 以信仰为纲

 07 恋上成就感

CHAPTER 6 温柔让岁月沉淀

 01 心中有根才站得稳

 02 人生多少次奔赴离别

 03 用无谓礼赞生命

 04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05 母爱是永不褪色的风景

 06 怀着平常心去阅历磨难

 07 解开心结

 08 将好坏看开

后记:与幸福有关的一切,不在来世,在此生

序言

黑白无声

一去不返,似乎在一瞬间便点醒了所有人的悲伤。来不及挥手向纷纷扰扰的世间作别,来不及将混乱的思绪梳理,来不及向爱着的人说一声“珍重”或“我爱你”。

那些一刻未停的赞美声和争议声,她生前不曾理会,身后也无须在意。她用短暂的一生,神圣而庄严地诠释了对自由、爱与美的向往与追求,淡雅却不冷艳,知人情却不世故,竭尽所能却不急功近利。

亦静,可婉约;亦动,可欢悦。

世间凡人百态,皆不是她。时钟的指针一圈圈走了这么久,昼夜交替,春秋变换,却再未能有一个她出现,用智慧的眸子审视大地万物,用哲人的思维盘点风云变幻,用热情的文字赞美生命,思索万物。

也再没有人,能如她这般,惊艳这世界,温柔这岁月。

世人仰望她的才情,将诗人、作家的名号赠予她,捧起她的诗歌、散文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一段一章,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琢磨她的情感,去描述她的世界。

自以为愈是接近她的文字,就愈是接近她的灵魂。殊不知,她正如浩渺无边的宇宙,既神秘又复杂。

浙江杭州,江南水乡之地,秀水绕着青山而来,款款深情,绵绵情意。自古人杰地灵,才子佳人层出不穷。

林徽因便出生在这里,呼吸着温润的空气,感受着雨露的滋养。

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大才子,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革命先行者,声名显赫,在风云乍起的年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灵活的头脑和开放的思想,使其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抓住隐藏在动乱之下的契机,扬起新时代的风帆。

1904年6月10日,她呱呱落地,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啼哭声。开始了她的执拗与倔强,她的优雅与精致,也开始了她波澜美丽的一生。

她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承载着父辈对女儿的殷切期望,或许也未曾预料到,她的名字将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个无可取代的符号,成为几位男子的蜜糖或砒霜。

她璀璨的未来由他的父亲为其开启了第一道大门,少年时,父亲带着她出国游历,扩展胸襟,为她的生命里注入了独立、平等、自由的意识源泉,成为她一生奉行的准则。

她属于那个时代,却又独立于那个时代,她不甘心只是洗手作羹汤,只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正如她的诗:“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16岁的她就已经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比起30岁还左摇右摆,不知所终的女人来说,她实在令人钦佩,她不只是说说而已,更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为了自己的目标,她追寻着自己的意义。

人生的玄机在此刻彰显无遗,冥冥之中,命运指引她走向预定的轨道,却又驶向不同的道路,欣赏另一种风景。

她是建筑学家,她也是诗人,是作家,她的灵动与锐气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引得无数精英为之倾倒。

她读过的书,成为她攀爬的阶梯,使得她站在比寻常人更高的位置,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这个社会。在无数次的冥思之后,她终于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该为何而奋斗,又该如何去奋斗。

脑海里活跃的因子,教她打破常规,冲出四面八方的束缚和羁绊。她成功了,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些人为她喝彩欢呼,一些人对她议论纷纷。

我们不去评断她的是与非、对与错,只是将她视为我们的姐妹或是朋友,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抛开近百年的隔阂,将时间缩短,再缩短,毫无偏见地走近她。

读一读她的文字,听一听她的故事。她不再是神坛之上,不食人间烟火、不可触碰的神。她和她的过往就在我们的眼前,她的感性与理性,她的明朗与消沉,就在此刻,尽显眼前。

斯人已逝,黑白无声。

内容推荐

吴玲编著的《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是一本女性励志类图书,讲的是最好的女子林徽因最美的故事,为处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女性提供细致入微的指导。本书旨让读者读林徽因,邂逅更加完美的自己。并给出了一套学习这位绝世佳人的方法,比如从气质、修养、爱情、婚姻、品位等方面,全方位展示了一个绝世佳人范儿,告诉积极追求实现自我魅力的女人们,做魅力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编辑推荐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吴玲编著的这本《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以林徽因为模本,在详细展开她的生活的同时,告诉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女性读者比男性更关注林徽因,更容易崇拜她。因为,她活出了一个女人所能希求的全部梦想!这本书展现了一个绝代完美的女性典范,告诉所有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完美的女人,学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就能收获爱情与事业双丰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安静中不慌不忙地坚强(做林徽因一样完美的女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804018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2014160412
中图分类号 B825.5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