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花夕拾(最新点校本)/国民阅读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等。

《朝花夕拾(最新点校本)》,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本书还收录了《呐喊》。

内容推荐

《朝花夕拾(最新点校本)》,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十二部分组成。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小说集《呐喊》,收录作者从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五篇。

目录

朝花夕拾

 小引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后记

呐喊

 自序

 狂人日记

 孔乙己

 药

 明天

 一件小事

 头发的故事

 风波

 故乡

 阿Q正传

 端午节

 白光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

试读章节

日耳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交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像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竞有这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Bruegel d.A)的一张同版画Allegorie der‘Woll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Freud)提了精神分析说——Psychoanal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也颇有隐隐约约,捡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性欲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an P0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残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P8-10

序言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光绪七年一八八一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等。

鲁迅小时候过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庭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之后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

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关于鲁迅的创作经历,笔者从《辞海》中总结出了相对准确的答案: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生。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集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辑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鲁迅的作品充实了世界文学的宝库,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阿拉伯、世界语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到去世时止,总共留下大约一千万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作600万字,日记和书信400万字。毛主席赞其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足可见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

纵观鲁迅的文学创作生涯,杂文的地位举足轻重,杂文能够使他更加无羁地发挥才华,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现代中国人痛苦地忍受挣扎与热情地寻求创造相交织的心灵轨迹,与他所作的小说、诗歌、戏剧等的取材命意和写法都具有密切的联系,从而构成浩大严整的著作体系,杂文则是这个体系的灵魂。

在鲁迅的杂文集中,鲁迅把笔触伸向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各种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其中有无情的揭露,有愤怒的控诉,有尖锐的批判,有辛辣的讽刺,有机智的幽默,有细致的分析,有果决的论断,有激情的抒发,有痛苦的呐喊,有亲切的鼓励,有热烈的赞颂,笔锋驰骋纵横,词采飞扬,形式多样,变化多端。它彻底打破了中国古代散文“温柔敦厚”关学风格的束缚,更自由、大胆地表现现代人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鲁迅杂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

鲁迅的小说虽仅限于短篇,但体裁形式和精神内涵远比同时代其他同类作品丰富而深刻,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小说很少背景描写,人物也多数只是剪影式速写,他总是用力求极简的办法,直接勾画出灵魂的特点,其中囊括了他在普通中国人身上观察到的几乎所有正反两面的印象,这已经不是那可泣的青年时代的感伤的奔放,而是在人生的航程里饱尝了忧患之后的叹息,非常之深。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散文是鲁迅灵魂的自剖,简约凝练的象征性的特性语句中灌注了作者复杂深邃的思想情感和他全部的精神力量。

这些散文,把抒情、叙述、议论结合在一起,有时如平静的港湾,有时如波涛翻滚的大海,有时如湍急奔流的河水,有时又像蜿蜒曲折的小溪,千姿百态,体现了鲁迅散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本次出版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它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文集。虽然《朝花夕拾》不只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起来兴趣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中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十二部分组成。现在《朝花夕拾》一书已成为人教版初一下册语文名著导读的其中一本,使得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的“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本书还收录了作者的另一部小说集《呐喊》,收录作者从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十五篇。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取名《呐喊》,意指作者受新文化运动的鼓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在艺术上,吸收和借鉴外国小说的创作方法与表现手法,因此,《呐喊》集中的作品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令人耳目一新。

1940年,毛泽东在《中国文化》创刊号上发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义论》,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说过:“鲁迅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大,无与伦比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培育了无数革命青年。他的作品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近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可以说,不懂鲁迅,就不懂中国。在中国只有两部散文文学可称百看不厌,这就是《红楼梦》和《鲁迅文集》。但它们的性质却迥然不同。《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没落挽歌,鲁迅的散文则是指向它的战斗号角。”

如果说英国文学不能没有莎士比亚,那么中国文学则不能没有鲁迅。发轫于“五四”时期的中国新文学,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表现对象上,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新的高峰,而巅峰之上的领军人物便是鲁迅。他以笔为枪、以文作盾,唤醒了国人麻木的灵魂,为黑暗的天空带来一抹恒久的光明。

在我们看来,鲁迅不是一个特立独行、愤世嫉俗的标签。他是一个内心干净的大度的人,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思考者、观察者和实践者,一个一直在彷徨、求索与呐喊的人。

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大师。他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挣扎奋斗的一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花夕拾(最新点校本)/国民阅读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718463
开本 32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4
CIP核字 2014136974
中图分类号 I210.4
丛书名
印张 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