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丹娅主编的《台湾女性文学史(精)》所涉对象与范畴主要为:外籍或原籍台湾的但主要在台湾生长或生活的女作家与其发表的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编写本史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是要对台湾女性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厘清,在此基础上,呈现与勾勒被男性叙述所忽略的、埋没的、遮蔽的,或曲解的、误读的女性文学作品和女作家,从女性自己的书写中发现被意识形态所压抑、藏匿、扭曲了的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现并阐释女性写作与其文本的价值与意义。
图书 | 台湾女性文学史(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林丹娅主编的《台湾女性文学史(精)》所涉对象与范畴主要为:外籍或原籍台湾的但主要在台湾生长或生活的女作家与其发表的作品及与此相关的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编写本史的基本出发点首先是要对台湾女性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进行初步的梳理与厘清,在此基础上,呈现与勾勒被男性叙述所忽略的、埋没的、遮蔽的,或曲解的、误读的女性文学作品和女作家,从女性自己的书写中发现被意识形态所压抑、藏匿、扭曲了的女性的生存体验和生命存在的真实,发现并阐释女性写作与其文本的价值与意义。 内容推荐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女性文学是其重要构成。中国大陆女性文学史自20世纪20年代迄今,一直都有学者在做,并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但台湾女性文学史的治史工作至今仍为空白,这种状况显然与台湾女性文学的存在与发展极不相称;同时也意味着台湾女性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中可能存在的空缺。因此,补上这项空白,是台湾女性文学与其研究发展至今的水到渠成,亦是当下海峡两岸文化与文学交流、教学与研究时势发展之必需。 林丹娅主编的《台湾女性文学史(精)》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台湾女性文学史”之成果。 目录 第一章 台湾远古文化与“原住民”口头文学中的女作者身影及其诉求 第二章 明郑至清治时期台湾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第三章 鸦片战争至日据中期的台湾女性创作(1840-1937) 第四章 两岸文化亲缘在台湾女性创作中的投影 第五章 台湾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与兴起(1920-1945) 第六章 1945年至195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七章 196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八章 197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九章 198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十章 1990年代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十一章 21世纪初年的台湾女性文学 第十二章 台湾现代女性戏剧 第十三章 台湾现代女性主义批评 附录 台湾女性文学大事件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台湾女性文学史(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林丹娅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5192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80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952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422 |
CIP核字 | 2014238078 |
中图分类号 | I209.958 |
丛书名 | |
印张 | 5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46 |
宽 | 175 |
高 | 4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