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空巢十二月--留守孩子的孤独与成长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获“第93届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凝聚着5800多万留守孩子心灵的报告,讲述的就是5800多万留守孩子自己的故事。

在生活是一片海洋,文学是一滴水,但是它却折射着海的光芒。著名诗人邱易东先生创作的报告文学集《空巢十二月--留守孩子的孤独与成长》以它们的真实感情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折射留守孩子的生活和内心、理想和追求。

内容推荐

《空巢十二月--留守孩子的孤独与成长》是著名诗人邱易东先生创作的一部报告文学集。作品在“留守儿童”作为社会问题已愈益受到人们关注的当下,以报告文学的形式记录与反映这一特殊群落儿童的生活。让读者在在真切感受留守儿童“主体性”逐步确立的过程中,认识他们由痛苦、困惑、迷惘,走向自立自强,进而走出自我、走向他人,融入社会的过程。是一部极具出版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书稿。

目录

1.父母回家有些冷一小琴的留守故事

 在心里折腾的魔鬼,其实是自己制造的。

2.留守女孩一夜长大——沙沙的留守故事

 不会自我保护的女孩,是没长大的傻女孩。

3.留守的青春日记——小兰的留守故事

 扑在他们的怀里,让泪水尽情冲刷掉所有的委屈。

4.跟踪同桌的女孩——柳叶的留守故事

 我经历一连串非常事件,而绑架,还是我自投罗网的。

5.谁教我懂得恋爱——夏雨的留守故事

 我的留守故事,有些荒唐,有些黑色幽默。

6.墙上的秘密壁画——梨花的留守故事

 那是爸爸妈妈,在很远的地方遥望着她。

7.三十天升华自己——小庆的留守故事

 流着汗水,不能让妈妈就这样离开自己。

8.死亡体验和一张撕碎的照片——俊娃的留守故事

 妈妈撕碎他带回的一张照片,也失踪了。

9.“黑炭手”拨响的泉音——香香的留守故事

 去城里找打工的妈妈,要她回来,证明清白!

10.双枪的第十二张汇款单——大树的留守故事

 每月以他爸爸的名义,给他汇去生活费。

11.陪睡老师的戒烟行动——军军的留守故事

 尽快戒掉烟瘾,让班主任有时间去见女友。

12.我的两个父亲和一盘磁带——桐花的留守故事

 我痛恨自己,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容忍妈妈这样。

后记:孩子,我们都在爱着你

试读章节

关于我的感谢

在此,感谢支持和鼓励我完成这本书、直至出版的所有人,感谢那些为我安排采访的地方宣传、教育部门和学校,感谢那些通过写信或者寄来日记本,把自己的故事和内心告诉我,那些在采访中热心地配合我,给我讲述的中学生……

感谢一个春天。

寒假我回家,老远就看到小院里的喜庆气氛,门框上贴着大红的对联,龙飞凤舞的毛笔字写着“龙下南海财运旺,虎归东山福星高”,横联是:“春到农家”。我感到有些诧异,我知道还有几天就过年了,可是,爸妈在外打工,已经十多年没有回来过了,往年的春节,也总是冷冷清清地过去了,今年,爷爷奶奶怎么啦?

奶奶正在院子那边,一只手拉着磨把,转着磨盘,一只手用勺子舀着泡得发胀的豆子,往磨孔里放。看见我背着包,过了小河,爬上梯坎,出现在院子边的杏树下,她一改往日的嘘寒问暖、问我考试成绩的习惯,笑呵呵地大声叫道,快,把书包放下,来帮我推豆腐。

我跑进屋子,把书包往小木桌上一扔,转身来到磨子边,接过奶奶递给我的勺子和装着黄豆的塑料盆子,舀起满满一勺,一下倒在磨盘里。奶奶笑着骂,死女子,做事总是这么毛毛糙糙的!舀半勺,倒在磨孔边!我们这个村子,家家都用上电磨了,只有我们家还在用这个古老的石头磨子,做豆腐,推汤圆粉子,做新麦馍馍、苞谷馍馍都得用它,硬杂木的磨把,被奶奶那双粗糙的手握得油亮亮的。奶奶说,这磨子用了几十年了,磨出来的东西,比机器磨的,好吃。

我说,哎,奶奶,你笑得嘴都合不拢,有什么喜事啦?奶奶说,你爸妈回家过年,就要带着你弟弟回来啦!我一听,生气了,哼,他们还晓得回来?我以为早就忘记我们了呢!奶奶说,他们出去打工,一晃,就是十几年了。记得,那天给你办了一岁生日酒,第二天,就走啦……

我今年都十五岁了,也就是说,这两个家伙,一走就是十四年,我心里不禁忿忿不平起来。磨盘在奶奶的摇动下,忽忽地转动,一粒粒豆子落进去,变成雪白的豆浆,瀑布般从四周漫流下来。奶奶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额头挂着汗水。奶奶说,莫怪你爸妈,出门挣点钱,也不容易啊。我说,钱钱钱,就那么重要?连家都不顾?

磨槽里的豆浆积满了,奶奶放下磨盘,喘着气,摇摇酸痛的手臂,拿着一把刷子,往磨槽下的木桶里扫。我顽皮地问,奶奶,我一点也不知道,他们长得什么样子呢!奶奶笑了,说,给你讲了一百次,你爸爸呀……我接过去,说,我爸爸呀,胖乎乎的,个子高高的,头发很黑,精神得很……我妈妈呢……奶奶给我描绘爸妈的样子,从小到大,我已经能够背下来了。  正说着,爷爷从小镇赶场回来,背着满满一背兜东西,气喘吁吁地过了小河,爬上了梯坎,把背兜放下,坐在杏树下的石墩上,擦着汗水。我连忙跑过去,大声问,爷爷,买了什么好东西啊?爷爷也是乐呵呵,笑得白胡子一抖一抖的,他说,你自己看啊。

爷爷的背兜里,装满他在小镇买到的东西,一大堆餐巾纸、几袋味精、一瓶酱油、一瓶醋、几瓶橙汁,一些糖果,还有一盘鞭炮和礼花弹、太阳花和地老鼠等烟花。这些东西都是家里从来没有用过的。我问爷爷,买这些做啥?爷爷说,你爸妈要回来,他们在城里生活惯了……还有这些,给你弟弟玩。他指着那些烟花说。

我心里想,哈,孙子回来了,就是不一样哦!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仿佛听见他们说过,爸妈在外面有了一个小弟弟,已经三岁多了。我眼前浮现出一张胖乎乎的小脸,对着我傻笑,多可爱,妈妈一手搂着我,一手搂着他,埋头亲着我的额头,我一脸幸福。

这可是我盼望了十四年的场景啊。P2-4

序言

我的讲述

并不叛逆,也不时尚

那些空寂的农家

以及在岁月的山野中

成长的青春

留守的故事

远离城市的繁华以及

时代的五光十色

但是我知道,无论身处何地

每个人内心深处

都有感动

不会丢失

风雨的夜晚,崎岖的小道

或者山崖上

遥远的等待和呼唤

一抹阳光的温暖

都会让心

泪——流——满——面

后记

关于留守和成长

第一次接触留守孩子,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去一所乡村小学采访。正是六一儿童节,那所学校在举办运动会,一个短跑冠军,站在领奖台上,赤着脚,脸色黝黑,衣服破烂肮脏。校长给我介绍,他的父母出去打工,几年没有消息,留下他和妹妹在家里生活,吃了上顿没有下顿,他空巢似的家里,又脏又乱。他还告诉我,父母出去打工,留在家里的空巢孩子,在他的学校,还有很多……

我喜欢苏联儿童文学作家马尔夏克的《十二个月》,讲述一位勤劳善良的灰姑娘似的女孩,在岁月的帮助下,最后获得幸福的故事。我无法想象,随着一年一年十二个月的流逝,一年一年三百六十五个白天和夜晚的更替,我们的留守孩子,在怎样地守望和期盼,怎样在属于自己的岁月中梦想和成长?

从那时,我就开始心情沉重地关注留守孩子,并且注意收集留守孩子的故事和材料,知道他们很多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生日,很多年没有和父母一起过春节,知道他们父母健在,却像孤儿,知道他们见了父母,却形同路人……这样许多匪夷所思的奇闻!

关于思考与写作

我很羡慕那些高产作家,似乎转眼之间,就可以著作等身。我无法这样快速写作,这本书,从去年春天开始采访,到现在完成稿子,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而且,才十多万字。我为自己的愚笨惭愧,觉得应该告别这个职业,要不,真的无法养活自己。

我很清醒自己写的是非虚构小说,也懂得它应该直接、真实反映社会和生活。虽然它具有新闻的特点,但是无论怎样,首先还得是文学,首先得让形象和生活说话!

我没有采用通常的非虚构文学方式,全景似的描写这幅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独有的画卷,我不打算写得接近新闻或者政论。我决不为了追风赶潮、媚俗与迎合而写作。即使要迎合,那也是迎合我的读者——那些青春懵懂、孤独敏感的孩子们。我希望写真实的生活和人物本身,讲述能够给读者带来感动的人物和事件,挖掘和展示人物的内心,给读者讲故事。

在灯下,我审视堆积在书桌上的一大堆采访材料,反复阅读,比较、研究,选定素材,再根据材料归纳、剪裁、构思,写出故事梗概,再根据构思,打开电脑开始写作。这个过程,都花去了我好几个月的时间。我知道,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是有一些精彩片断,剪取与组合的方式不同,便会呈现不同的魅力。在具体写作每一个故事的时候,我又在不断地调整、完善、甚至再次构思,力求找到能够触动心灵的“闪光核”,使其真正能有感动人、催人泪下的力量。

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蜗牛,慢腾腾的,经过了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才到达终点,把这些故事“报告”出来。但是我相信,它们不会成为明日黄花,因为我在努力表达一种美好而永恒的力量——坚忍、勤劳、善良、爱和崇高。

人类心灵的感动,还会过时吗?

关于这个标题

原本打算以《孩子,我们都在爱着你》为标题,写一篇后记,全面介绍人们和社会对留守儿童关心的情况。可是在网页上输入“留守儿童”几个字,一下子弹出了数百万条有关条目:代理妈妈、留守儿童之家、志愿者留守儿童行动、各级政府召开留守儿童专题会议……多得让我目不暇接。

我国目前大约有1亿5千万农民外出务工,留在农村家中的留守儿童,大约就有5800多万!我知道这样薄薄的一本书,自然是无法写尽的,还有太多的故事我无从知道,还有太多的故事来不及在这里讲述,还有太多的爱心、关怀,无法在这里堆积!

好在生活是一片海洋,文学是一滴水,但是它却折射着海的光芒。但愿我的这一滴海水,能够以它们的真实感情和催人泪下的故事,折射留守孩子的生活和内心、理想和追求。但愿它们就是凝聚着5800多万留守孩子心灵的报告,讲述的就是5800多万留守孩子自己的故事。

因此,这篇后记,我仍然保留这个标题,表达我以及天下所有的好心人对留守孩子的爱和关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空巢十二月--留守孩子的孤独与成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邱易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肖猷洪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70115
开本 32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2
CIP核字 2015090733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6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2: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