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北京的小胡同
内容
编辑推荐

萧乾编著的《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一部带有回忆录色彩的短片小说集。本书可以说是“老北京”说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北京腔。胡同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它记下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书中,北京的四合院、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糖葫芦、北京的驴打滚、北京的风土人情,如烟往事,一览无遗。

内容推荐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富有传奇色彩的二战记者萧乾,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大师之一,作品多次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萧乾夫人文洁若亲自审定、亲笔作序。《老北京的小胡同》是一部“老北京”深情叙说老北京前世今生的作品

目录

辑一 胡同浮世绘

 篱下

 落日

 一只受伤了的猎犬

 矮檐

 栗子

 皈依

 邮票

 昙

 鹏程

辑二 胡同里的红尘

 参商

 蚕

 道旁

 俘虏

 雨夕

 印子车的命运

 邓山东

 花子与老黄

 小蒋

辑三 胡同心语

 往事三瞥

 北京城杂忆

 东车站

 一个北京人的呼吁

 老北京的小胡同

 东直门

 一本褪色的相册

 小黑的友情

 终身大事

试读章节

姨父嘴唇上有黑压压的那么两撇,怪不得人家说城里吃衙门饭的老爷们儿都留胡子呢。环哥听姨父用极客气、极有礼貌的样子劝妈放心,说:“地方有的是,都是一家人。”对这和善的男人,妈仿佛倒要哭了出来。环哥顾不得这许多,只用小手握住那红漆筷子,就把塞在喉咙间的米粒顺溜溜地滑进小肚囊里去。并不时地伸长胳膊,扯着小脖子,用筷子遥遥地捕捉一片颜色别致的菜。这时,和善的姨父把大大的一箸挟进他碗里去,跟着妈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晚上,在姨给妈送来一件城里人穿的褂子走了后,妈气冲冲地指着环哥的鼻尖说:“给我丢人来啦!”

睡在一张木床上哩。姨家的什么都讲究——比姥姥家强多了。环哥躺在那张木床上,晃着小脑袋,想着姨家堂屋条案上那玻璃盆景,花花绿绿的。簟瓶里还插有大大荷叶托着的纸莲花。他翻过身来问:“妈,妈,姨家八仙桌上答答答响着的是什么呀?”焦急着的妈听到这琐碎的话自然会生气的,就推了他一掌:“小鬼,睡吧。烧猪!”

环哥挨了妈的搡,就赌气用被角把头蒙了起来。他算计着在这黑暗严密的角落里做梦一定不会遭到妈妈干预了。他就闭上眼想:姨家的门口还有三磴台阶呢!台阶下成天过着车呀马的。哪像家里:出门就黑压压一片绿庄稼,要不就一片死寂寂的坟堆子。姨家院里还养了肥胖的龙睛鱼哪!姨家房檐底下有燕窝,老燕儿不时地咕叽咕叽地叮咛着小燕儿。还有呢,姨家表弟会唱学堂里的曲儿。表妹穿的是有花纹儿的皮鞋……

天一亮,妈就坐在床沿裹脚。还给环哥盖被呢,这孩子正闭了眼睛温习着小脑袋里所贮藏的一些新鲜事物哪。经妈一盖,就索兴踢开被筒,坐了起来。

“睡吧,环哥!”妈低声说。

“妈,妈,姨家后院那棵枣树结的是长的还是圆的?比咱——”

“你管哪!可不准在这儿撒野。这不比咱家。这儿是城里,又是别人家。瞧,你昨几个把表弟胡带,惹祸啦!”

“去河边玩玩算啥?妈,你平常还让我去窑坑里摸螃蟹昵!”

“要命鬼!这不比平常啦。这是别人家!”

“不比平常”,“别人家”,环哥似乎听懂了而又不真懂。横竖,若在家里,这时鸡就该叫了。环哥躺不住。他要看那肥胖的龙睛鱼去。他要起来。

“给我睡下,小鬼。”

“干么,平常这时我不已经该去拾粪了吗?”

“又说平常!这是城里。人家还没起呢,你不能胡闹!”

环哥一定要爬起来。他睡不住了。那柔软的棉被像是生了刺,老扎着他那粗皮肉。他的后脖颈没有练成和枕头摩擦的工夫,照例是一醒来就得爬起的,他哪睡得下去。

但妈死命地捺住他,直到他答应起来也不出房门。

系好了鞋带,可就不能不下地了。哪里闲得住呢!环哥在房里揉着眼睛,转了转,对妈说:“妈,我要去撒尿。”这回妈真没法子拴住他。环哥把妈那无可奈何的眼色解释作应允了,咚的一声就把门推开。等到妈跑向门边想嘱咐他什么时,孩子己牵了裤腰,奔向庭院中央那用细砖垫高起来的鱼缸去了。

上房里有了一声沉闷的咳嗽。环哥回过头来看,门是严严地为秦琼把守着,仅有的那块通亮的玻璃窗也还用花花的布遮了起来。看了这死闷劲儿,环哥吐了口唾沫,像是说:“懒骨头,起来吧,这儿多凉爽!”

又是一声带些黏痰的咳嗽,跟着是都市小孩才醒时的一声慵懒、娇气的咦咦声。环哥不屑地扯开了裤带,对准一棵花——在他,那也是菜园子里的货——撒起尿来。

他还悠闲地仰了头,看看游动着的晨云会不会凑起一阵雨来呢,上房里却有了声音:“这是谁呀!”

环哥的妈听到了,赶紧蹿出房门把他扯回房来,咬牙切齿地说:“丢人啊,这不是田里!”

环哥懊丧地低了头。真倒霉,大清早晨的!

这晦气直到吃早粥时看到了表妹梳好的圆滚滚的辫子才消掉。看到那缠了红绒头绳的辫梢,环哥不知道该怎样逗逗这女孩才好。

吃过早粥,表弟挟了书包去念“人之初,狗咬猪”去了。环哥问妈“有啥活儿干啊”,意思是该背起柳筐来拾粪去昵,还是拿了镰刀去割草。

P5-6

序言

我与萧乾的文学姻缘(代序)

文洁若

一九三五至一九三六年间,我大姐文馥若(又名文桂新)以“修微”的笔名写了三篇小说和随笔,从东京寄给《国闻周报》。不但都发表了,还收到编辑写来的热情洋溢的鼓励信,这件事无疑对我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听姐姐说,《大公报·文艺》是年轻的作家兼记者萧乾主持的,《国闻周报》文艺栏也由他兼管,说不定那封信也是他写的。念高中时,又读萧乾的长篇小说《梦之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一次听到萧乾的名字是在一九五三年初,我已经由清华外文系毕业,在出版社工作两年半了。一天,编辑部主任突然跑进我们的办公室来说:“萧乾调到文学出版社来了,但他正在修改一部电影剧本,暂时不来上班。如果有什么稿子想请他加工,可以通过秘书送到他家里。”

我提请萧乾加工苏联小说《百万富翁》的中译文。此书当时社会上已有了三个译本,这是第四个了。译文生硬,在校对过程中,不断发现不通顺的句子,校样改到第五次还不能付梓。虽不是我发的稿,我却主动承担了在校样上逐字校订的任务。

五十年代初,很多苏联作品都是像这样根据英译本转译的。改完后,仍不满意,因为原来是直译的,佶屈聱牙,尽管下了不少工夫,我只做到了使译文“信达”,以我那时的文字功底,“雅”就做不到了。

十天后,校样改回来了,我琢磨了许久都未能改好的句子,经萧乾校订后,做到了融会贯通,甩掉了翻译腔,颇像创作了。这么一来,这最后一个译本,才真正做到了后来居上,超过了前三个译本。

按照制度,校样得退给校对科,我便把原文和原译文以及萧乾的改动都抄下来,研究该怎样校订和润色稿件。后来听说萧乾终于上班了,就在我们的楼下办公。

我捧着蒋天佐译的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荒野的呼唤》,并带上原书,去向萧乾请教一个句子。那是再版书,译者不肯照我的意思改。我不认识萧乾,所以是请和他同一个办公室的归侨郭开兰介绍的。

萧乾的答复是,这个句子原意含糊,我提出的修改意见有道理,假若是我自己翻译,完全可以这么译。但译者愿意那么译,也不能说他译错了。这不是黑白错,属于可改可不改的问题,既然是别人译的,以不改为宜。在认识萧乾以前,我常常以自己十九岁时能考上竞争性很强的清华大学,在校期间成绩名列前茅,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编辑工作也能胜任愉快而沾沾自喜。但我了解到他的生涯后,常常以他在我这个年龄已做出多少成绩来鞭策自己。

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很大程度上要靠本人的自觉。一个织布女工在机器前偷懒,马上会出废品,一个编辑加工稿件时马虎一点儿,毛病就不容易看出来。

倘若说,和萧乾结婚以前,我已经以工作认真努力获得好评的话,在他的影响下,文字也逐渐变得洒脱一些了,好几位有名望的译者都对我加工过的稿子表示满意。

萧乾说,倘若他有心搞翻译,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四年之间,有的是机会,但白天累了一天,晚上想听听音乐,休息休息,不愿意再熬夜搞翻译了。

我们结婚后,他在我的带动下接连译了三本书:《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和《好兵帅克》。《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印了八十万部,一九八○年还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英汉对照本,其他两本也都曾再版。不少人称赞《好兵帅克》的译笔,说文字幽默俏皮,表达了原著的风韵。

萧乾告诉我,自己是游击式的。就是说,并不是抱住一位作家的作品译。但他更尊重阵地式的译法,比如译契诃夫的汝龙和译巴尔扎克的傅雷。这么搞翻译,对作者理解更深,译时也能更贴近原作。

他反对死译或硬译,认为译文学作品,首先要抓住原作的精神。如果原文是悲怆的,译出后引不出同样的感情,再忠实也是不忠实。

一九五七年七月他开始受批判,直到一九七九年二月他的右派问题得到改正,这漫长的二十二年,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困难重重,谈不上什么成绩。一九五八年四月他到唐山柏各庄农场劳动了,前途渺茫,但幸而我能继续留在出版社工作,尽管多次搬家,总比流浪到外地要强多了。

萧乾的最大志愿还是搞创作,没有条件从事创作时才搞翻译。一九六一年春天,我听到一个可靠消息,说要把他从农场调回来翻译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便作为一条特大喜讯写信告诉他。他的反应之冷淡,使我大吃一惊。他在回信中写道:“我对翻译这部小说,兴趣不大。”

他是最早调回来的一个,后来从其他人的工作安排中,他才知道能够搞翻译,算是最可羡慕的人。

一次,香港《文艺》杂志约我写一篇远藤周作访问记。我事先把几家图书馆所藏的二十几本远藤的作品全看了,想好了问题,按照电话里约定的那样只采访了一小时,便写出一篇三千字的访问记《早春东瀛访远藤》,编辑部一字未改地予以发表了。

我们二人最喜欢用的词是“team work”(合作),每逢我们一方有了紧急任务,就共同协作完成它。老三桐儿还没正式学英文就听懂了这个词。他小时看见我成天伏案工作,就说:“我长大了,当什么也不当编辑,太苦啦!”他确实没有当编辑,然而如今在美国费城,还是经常作画到深夜。  我有时想,倘若孩子不是生长在这么个环境下,而耳濡目染的是赌博、吸毒,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有时两三点钟才睡,萧乾则习惯早睡早起,我几乎刚躺下,他已起床到书房去写作了。

(文洁若,翻译家,作家,萧乾夫人)

书评(媒体评论)

在我周围所接触的作家中,最有才华的有三个,一个是沈从文,一个是曹禺,还有一个就是萧乾。

——巴金

他(萧乾)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在文学创作上,他是个多面手,他会创作,会翻译,会评论,会报导……像他这样的,什么都来一手的作家,在现代中国文坛上,是罕见的。

——冰心

他(萧乾)的文章我除了觉得很好,说不出别的意见。他的为人,他的创作态度呢,我认为只有一个“乡下人”,才能那么生气勃勃勇敢结实。我希望他永远是乡下人。

——沈从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北京的小胡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萧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49970
开本 16开
页数 26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2014082351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3: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