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乐把对话作为《新对话》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披荆斩棘、层层递进,啄出一条通向亮光的小道,不仅反映了其尖锐的学术敏感和扎实的理论功力,亦可见出一个正派学者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不懈的思想追求。
通观全篇,使我们有必要思考:对于一本书的判断,我们不仅应该看重它为人类知识体系建设的增量作出了多少贡献,我们还同时期待它在人类思想的宝库中能否增添属于自己的或许暂时还很微弱的一份思考。
图书 | 新对话--数字时代的组织对外传播 |
内容 | 编辑推荐 作者唐乐把对话作为《新对话》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披荆斩棘、层层递进,啄出一条通向亮光的小道,不仅反映了其尖锐的学术敏感和扎实的理论功力,亦可见出一个正派学者在既定的现实条件下不懈的思想追求。 通观全篇,使我们有必要思考:对于一本书的判断,我们不仅应该看重它为人类知识体系建设的增量作出了多少贡献,我们还同时期待它在人类思想的宝库中能否增添属于自己的或许暂时还很微弱的一份思考。 内容推荐 《新对话》作者唐乐敏锐地抓住了大时代变迁的一个重要核心——组织传播。的确,我们一天天眼看着互联网技术平台仿佛用“法术”唤醒一个沉睡了千年的受众群体。这个群体已经不再沉默;这个群体开始拥有信息权利;这个群体开始由受者转为传者;这个群体开始呈现类组织结构;这个群体开始结构成新的智慧体。作者指出,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互联网风暴面前,组织外部传播的立场和方法面临的将是一场真正断崖式的转折。而促使这种转折的根本原因不是作为传者——组织的自发行为,而是受众的破土崛起,这种崛起,强迫性地导致传授双方的信息权利在天平上的地位趋于均衡,于是,平等对话便成了新型传授关系创生的核心理念。 目录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问题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三、文献回顾 四、本书结构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Web2.O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 第一节 Web2.O时代新传播技术平台的特征 第二节 Web2.O时代组织外部传播复杂网络的构成与结构刻画 第二章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传受关系——“对话者”关系正在形成 第一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传受关系的特点分析 第二节 Web2.0时代的组织与社会公众——“对话者”关系正在形成 第三章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一种新的“对话”过程 第一节 Web2.O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回归“对话” 第二节 Web2.O时代的组织外部传播的运行特点——作为一种新的“对话” 第四章 新“对话”时代的来临——Web2.0时代新“对话”的意义及策略路径 第一节 Web2.0时代新“对话”对组织外部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Web2.0时代组织外部传播的策略路径——新“对话”作为一种沟通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新对话--数字时代的组织对外传播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260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6 |
出版时间 | 2014-10-01 |
首版时间 | 2014-10-01 |
印刷时间 | 2014-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6 |
CIP核字 | 2014235629 |
中图分类号 | C93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