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见题诗纪阿男
内容
编辑推荐

《不见题诗纪阿男》是韩玉泰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作者经数年不懈努力,填补了纪映淮无全传的空白。期间发现了不少纪映淮的新史料,搜集到很有价值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特别是新发现纪映淮数首诗词,很宝贵,为全面认识纪映淮有所帮助。

书中引用了不少诗词,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突出传主的词人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内容推荐

韩玉泰自1996年开始搜集、调研、整理纪映淮的有关史料、诗词及民间传说、故事。从2004年开始边搜集资料,边整理创作,到2008年初步形成了小说《不见题诗纪阿男》初稿。

本传记故事对纪映淮一生的诠释是成功的,读者不仅能接受,而且会被感动。传记蕴含丰厚,彰显了作者在古典诗词、话本小说、历史掌故、易学与民俗学等诸多方面的深厚涵养。

目录

读《不见题诗纪阿男》札记(代序)

一 秦淮灯会巧相遇

二 姑侄才分名石城

三 北湖再兴荷花会

四 梅花节上夺诗魁

五 萧索幽闺更漏长

六 游天台山添情丝

七 风雨过后情更浓

八 团圆节享团圆乐

九 杜李映淮结良缘

十 阿男挥泪别江南

十一 映淮定居莒州城

十二 丫环秀才结连理

十三 忧谈国事而忘食

十四 杜李抗满赴国难

十五 亡国奴含亡国恨

十六 赧颜乞讨赡孤亲

十七 阿男上书惩泼皮

十八 阮亭赎过寻阿男

十九 纪伯紫莒州探妹

二十 王士祯请旨建坊

二十一 国亡家破何节孝

二十二 阿男身后家事略

后记

试读章节

纪映城不断遇到同窗或好友,转眼七八个书生一伙,往赛诗会那边走去,把纪映钟、李旦兮、纪映淮、松石一行落得逐渐远了。有一个丫鬟模样的女子轻轻拉了纪映淮一把说:“小姐,请借一步,我家小姐有话说。”

纪映淮回头一看,高兴地忙迎上去,大声喊着:“我以为是谁呢,原来是朱小姐。你也来观灯呀。”两人高兴地寒暄着。纪映淮从五六岁就和朱小姐有来往,逢年过节经常互相邀请过府玩耍,算是朋友了。

“大新正月,玩的日子,怎么不来我家做客?我正式邀请妹妹,有空到我家玩。”朱小姐说。

“好,好。有时间我一定登门拜访。”纪映淮爽快地答应了。

朱小姐笑着问:“刚才和你一起说笑、穿荷粉色夹纱直裰的是……”

“我家映城哥。怎么,你不认识他?”

“你哥哥?长这么高了,我都认不出来了,还以为你有人家啦。”

“怎么会呢,我还小着哪。姐姐有中意的相公了吗?”纪映淮问。

“我还没有呀,我家……,谁能高攀咱。”朱小姐说着对着纪映淮笑了笑。

两人一句话没说完,就听见从里面传来“救命!救命!”的女子哭喊声。广场上顿时乱了起来,好奇的人往里挤着看热闹,怕事的人又拼命向外跑。有人边向外挤边喊:“抢人了!‘三脚猫’抢人啦!”“‘三脚猫’调戏民女啦!”

纪映淮一听是“三脚猫”调戏民女,便想起爸爸曾对她讲过的故事。云智伯伯曾因责罚“三脚猫”而遭其父朱翔王爷陷害。纪映淮知道“三脚猫”正是朱小姐的哥哥,于是说:“朱姐,兄长又生事端,咱该去制止一下吧?”

在朋友面前太没面子了,朱小姐气得眼泪汪汪地说:“恨死我了,不知他还要作到几时。走!看看去。”几个丫鬟老妈子开道,朱小姐和纪映淮跟在后面往广场里赶去。

朱小姐和三角猫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南京朱翔王爷的一双儿女。朱小姐原名朱由慧,三脚猫原名朱由懋。朱由校继位,改年号天启,为避讳“由”字,朱小姐直接叫了朱慧,哥哥的“由”字改为“山”字,叫朱山懋。江南人“山”“三”读音不分,后面又有个“懋”字,人们都叫他朱三毛,后来根据他的德行,直接叫他三脚猫。叫久了,竟然没多少人知道他的真名了。  原来,南京是明朝太祖皇帝建都之地。明太祖死后,孙子建文帝即位。朱元璋立孙不立子,令其诸子不满,各藩王拥兵自重,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藩王中北平燕王朱棣势力尤其强大。朱棣,皇四子,贡妃所生。据传,朱洪武午间小歇,迷迷糊糊似睡非睡之时,忽然看见面前站着一个金盔金甲的菩萨,朱元璋没往心里去,也没理那菩萨。

那菩萨说:“我是都天菩萨,向你讨金殿来了。”

朱元璋生气地随口厉声喊道:“金殿是我皇帝的金殿,岂能给你!”

都天菩萨哈哈大笑:“你金口玉言许的愿,难道还想赖账不成?若真的不给,我可自己来取了。”

朱元璋吓了一身冷汗,一下惊醒了,眼前什么也没有,原来做了个梦,正百思不得其解的当儿,太监进来禀报:“贡妃生了个龙子,娘娘和龙子平安。”

朱元璋还没来得及高兴,忽然想起一段往事:那是起兵造反不久的一个冬季,寒风刺骨,兄弟几个被官兵追杀,涉河而逃,冻得眼看就撑不住了,见前面有座破落的都天庙,便进去避风取暖。朱元璋叹了口气对着菩萨说:“唉!今儿要生火御寒,烘烤衣服,烧些庙宇物件,万望菩萨见谅。日后事成,我定要再修庙宇,重塑金身。”庙荒破不堪,能烧的东西不多,兄弟几个把门窗、供桌等能烧的东西几乎都烧了。

朱元璋夺了天下,做了皇帝,把这事给忘了。现在梦见此事,想必是都天菩萨托梦,自然和刚出生的儿子联系到了一起。朱元璋心想:这孩子来得这么巧,难道是都天菩萨转世,要我金殿来了?朱元璋嘴上不说,心里却犯嘀咕,自然见了皇四子总会有另一番心情。

后来,朱元璋封皇四子为燕王,让他去偏远的地方,北面又邻游牧民族。心想:你就是都天菩萨,看有何能耐,进京要金殿。

没想到,朱棣雄才大略,广揽人才,扩充精兵,把个燕地治理得很好,打着抵抗蒙古族的旗号,向皇帝要钱要物,不久成为最有势力最有影响的藩王。

建文帝为强化君权,便任黄子澄为翰林学士,齐泰为尚书,筹划推行削藩政策。很快,藩王中如周王、岷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废的废,抓的抓,死的死。燕王朱棣眼看这样的命运就要落在自己的头上,便先发制人。先上书建文帝,指责黄子澄、齐泰是奸臣,并且援引太祖朱元璋手编《祖训录》中所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以清君侧之恶。”既已上书,哪管建文帝诏与不诏,便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南下。燕王精于谋略,善于用兵,没用三年便攻陷了南京。燕王夺得帝位,改年号为永乐,史称这次夺皇位之役为“靖难之役”。民间说,明成祖朱棣是都天菩萨转世,要去了金殿。不久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南京作为留都。算来,从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称帝,建立明朝,即洪武元年,到迁都北京,以顺天府为京,也就过了三四十年,但南京留下了大量朱家皇产,历代皇帝都派皇族的人专门管理,朱翔王爷便是万历皇帝派驻南京管理皇产的皇亲。他自称是万历皇帝的兄弟,为人专横跋扈,从不把地方官员放在眼里。其子依仗皇族权势为非作歹,鱼肉百姓,成为南京一霸;而朱小姐却和父亲、哥哥不同,为人正直、善良,知书达理。母亲虽是续弦,但娘家是京城的王爷,权势大,朱府上下都怕着朱小姐。

朱翔王爷来南京的头几年,和纪青来往较多,老一辈要好,所以纪映淮和朱小姐关系也很好。由于朱翔王爷的贪婪、霸道,有些朋友便逐渐远离了他。自从朱翔王爷诬告应天府陈知府后,纪青便和他很少来往,只有阿男和朱小姐还保留着点小时候的友谊,每年总要在一起玩上几次。

丫鬟、老妈子拨开人群,朱小姐、纪映淮跟着挤进里面一个小空场子上。只见三脚猫和一个稍大年纪的师爷带着五六个家奴摩拳擦掌地对着六七个书生,书生后面站着一个头发蓬乱、衣衫不整的小女子。广场上人本来拥挤,这里一吵架,围观的人挤了一大堆,议论纷纷。人们看见又来了女子,多数人认为是书生的眷属,担心三脚猫会对这几个靓丽女子施暴。

“啊!是映城哥,他,他们……”纪映淮几乎叫了起来。回头对朱小姐说:“认识吧?映城哥。”朱小姐目光凝重,银牙咬着下嘴唇,一声不响。

就听到师爷高声喊:“我家少王爷追拿王爷府逃跑的丫鬟,与你们何干?”

几个书生吵吵嚷嚷地反驳、争论着,一时人声嘈杂,小女子身边的一个年轻人哭诉着说:“我伲兄妹来观灯,一进广场伊拉就跟把我伲。到了这里,伊拉就要和我伲赛诗。我伲告诉伊拉只是来玩,不赛诗。伊拉就说我伲输了,对我伲妹妹非礼,我伲上前阻止,伊拉就打我伲。”

“人家根本就不是你们府上的丫鬟,也没赛诗,怎好明目张胆地强抢民女?谁没有姐妹?怎好对这小妹妹非礼?”纪映城争辩道。

那师爷指手划脚,对眼前的书生不屑一顾,狂妄地说:“不识相的,念了几本书就傻了,不睁眼看看这是啥人,就瞎掺和。”

“无论是谁,都不能为非作歹,目无理典。人要知廉耻,非礼勿行。”书生们说。

三脚猫攥着拳头说:“怎么着?还敢教训我,今天我就让你们知廉耻,教你们非礼勿行。”P7-9

序言

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说:“盖保举一生而为之传。”传记难写,纪映淮的传记更难写。其一,她的一生事迹材料有限,且传说不一;其二,她所处的时代,王朝更迭,社会蜕变,史料繁复,搜集、取舍、想象、加工都要花很大功夫;其三,从南方到北方,从少女到老妪,时空跨度大。本传记故事对纪映淮一生的诠释是成功的,读者不仅能接受,而且会被感动。传记蕴含丰厚,彰显了作者在古典诗词、话本小说、历史掌故、易学与民俗学等诸多方面的深厚涵养。

在顺序展开的情节中,不断有插叙和补叙,行文有波澜,往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元宵灯会、梅花节上夺诗魁,仲秋赏月,游秦淮河,毁容乞讨,拉倒节孝坊等写得特别精细、出彩;纪青、刘玉涵、纪映钟、杜李、李旦兮、周大爷、李文山等人物性格鲜明,令人印象深刻。复杂的社会背景交代得脉络清晰,不枝不蔓。

语言有特色,作者带着很深的感情抒写传主,常常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心理活动与作者的叙述语言融为一体,很自然很熨帖,有时从传主的角度称呼人物,更显亲切,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有些叙事和人物语言,虽不尽合语法,但符合生活实际,更生动。

书中引用了不少诗词,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作品的文化品位,突出传主的词人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诗词诠释准确,并能紧扣时代背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

对传主的种种传说,作者有中肯的分析,独到的见解,具有说服力。

建议:

一、传主纪映淮未到莒州之前,人物语言上应尽量用南方话;在莒州期间,用莒州话。这样既符史实,又具生活情趣。另外,“纪松石”应为“纪松实”。  二、南明小朝廷的史实交代得不够清楚,特别是在吴县一带的活动,不具体。

三、清兵攻陷扬州,屠城七日,在历史上很有名,应该提一笔。

四、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常用的一些词语,今天看来不规范,如“宴”写作“晏”,“装”写作“妆”,“踏实”写作“塌实”等,宜改正。要多在校对上花些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书稿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容易引起一般人的关注。

五、关于书名的问题:要努力使作品成为有内涵、有较高水平的精品,尽量不要在书名上满足某些人的猎奇心理。所列举的《才女纪映淮》《流水载佳人》《不见题诗纪阿男》候选的三个书名,是否用《不见题诗纪阿男》做书名,这个书名比较明朗,有内涵。

作者经数年不懈努力,填补了纪映淮无全传的空白。期间发现了不少纪映淮的新史料,搜集到很有价值的民间传说和故事,特别是新发现纪映淮数首诗词,很宝贵,为全面认识纪映淮有所帮助。

贾锦福

2008年8月5日

后记

本人自1996年开始搜集、调研、整理纪映淮的有关史料、诗词及民间传说、故事。从2004年开始边搜集资料,边整理创作,到2008年初步形成了小说《不见题诗纪阿男》初稿。之所以写了这么多年,主要是缺少史料,找米下锅成了废寝忘食的事。纪映淮处在明清鼎革战乱年代,她写的诗词多数被战火焚毁或遗失;她是社会底层妇女,史籍少,记载少,这给搜集资料带来很大困难。通过数年努力,相继发现纪映淮新的史料和诗词,搜集到很有价值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发现了纪青的诗作,纪映钟的诗集。有这些内容的补充,能够比较完整地呈现出纪映淮的经历、生活及思想状况,始觉书稿像那么点样子了。算起来,竟然历时十多年。常说:十年磨一剑。对我来说,能磨根针就不错啦。

2010年5月图书馆日,我应邀在莒县图书馆第六届莒文化讲座上作了题为《才女纪映淮》的主题发言。演讲的主要内容来自本人创作小说《不见题诗纪阿男》的初稿,包括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楹联、故事情节和片段。因为是讲座,便增加了当地民间有关传说和故事。后来图书馆把这个讲稿挂在了该馆的网站上。想不到讲稿的内容流布到不少网站,很多门户网站开始有了纪映淮的词条,就连最著名的某电视台制作的电视片,诗词之旅第三集《不见题诗纪阿男》解说稿大约70%抄袭了《才女纪映淮》讲座稿。有朋友提议,打官司,告他们侵权。我说,有媒体宣传纪映淮是件大好事,别说打官司,感谢还来不及呢。没想到我这篇三四万字的讲稿,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只是讲稿中有些是莒地民间流传,也有虚构,不全是史实,还有发帖者、电视片解说词作者臆断的些内容,使之出现谬误而误导观众。鉴于此,我又把几年来搜集到的纪映淮的有关史料、新发现的诗词,传说故事整理成《新发现纪映淮史料述要》,作为讲座讲稿再讲一次,以正视听。现在,《不见题诗纪阿男》即将出版了,希望他们能看到这本书,修改网页上的有关词条,纠正或重写电视片的解说词。

能坚持十几年的努力,有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特别是大女儿,是复旦大学汉语言学专业博士,做些指导并不难,可是她太忙,又在国外,有时在电话里交谈,她在写作理论上的点拨常使我豁然开朗,她的鼓励又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力量。所以,不论写成什么样,老大的作用都是非常大的。

还有朋友的支持和鼓励,有挚友曾说:“我们这个年龄能干自己热爱而有利于社会的事真好,祝福你。”看了这句话真让人感动,成为我坚持不懈的动力。因为朋友的帮助,化蛹成蝶,稿变成书,感谢我的朋友。朋友却说:“朋友不言谢。”让我不知所措,我常问自己:“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朋友。”

初步成稿后,请贾锦福教授给予指点,贾老针对我提到的创作构想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讲了传记文学创作的要领和注意的问题,引经据典,从孟子说到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聆听贾老的指点,使我体会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真正意义。贾老给予很多的鼓励,提出了修改意见,还精心地写了《读(不见题诗纪阿男)札记》(见代序)。我钦佩贾老对语言学、文字学、古典文学、历史学诸方面的高深造诣;佩服贾老严谨的治学态度。

我要特别感谢南京鹿鼎工贸有限公司的经理鹿启欢先生,在百忙中,他把搜集到的有关史料,毫不保留地提供给了我,有些史料十分珍贵,使书中多了些更真实的情节、更生动的故事、更美好的诗词。鹿先生作为企业家,这样重视和关心当地历史文化,应该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扬。

写作过程中,当代著名作家、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日照文联主席赵德发同志;莒文化学者、博物馆与考古学者苏肇庆同志;学者刘树芬同志;作家杜守敏同志等给予了关心和帮助。对作品来说,我织的是粗土布不是锦,但他们的指导、关心和帮助肯定给添了花。

拙作由冯燕翼主任校过稿,我佩服他的学识和认真精神。七十岁的年纪,近三十万字的稿子,一丝不苟地用红笔圈点一遍,无论精力还是体力够难为他的了。

2008年春初稿写于莒城

2013年秋月修改于南园书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见题诗纪阿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玉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济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813477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6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4238659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5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