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士们
内容
试读章节

曹天佑一笑起来,孙浩宇就气不打一处来。

来琅琊的第一天,曹天佑让孙浩宇丢尽了面子。

他们俩坐在最后一排,刚下飞机时,两个人走在最后,完全按照医生的吩咐:走路要慢慢地走。

但是,这俩兄弟越走越慢,最后表演起了慢动作,抬个脚抬了半天,吓了美丽的乘务员乔梦琪一跳。

乔梦琪以为他们不舒服,现在飞机降落在赤壁机场,完全有可能是高原反应。

乘务长乔问筠目光犀利,说:两个猪头三。

乔梦琪不解:既然是两个,怎么会是猪头三呢?

善良的乔梦琪连忙跑到了过去,温柔而客气地问,两位兵哥哥哪里不舒服?

孙浩宇说,姑娘,怕是你不舒服吧?

曹天佑说,你怎么说话呢?我们很好,就是动作慢了点。

说着,曹天佑还用他那胖手比画着。其实动作并不大,但曹天佑手背上的那四个指窝一下子暴露了出来。乔梦琪从未看见过如此圆润完美的指窝,她看呆了。

由于乔梦琪的热情和关心,曹天佑和孙浩宇停下了慢动作表演。

但此时,除了他俩,飞机上穿军装的人全部下完了。

飞机下面,正在点名。

他们俩赶快跑出机舱,正要冲下舷梯,就听到一个熟得要命的声音:站住!

这是大队长刘鹏涛的声音。

这个声音化成灰孙浩宇也能听出来。

他们俩立刻站在舷梯上不敢乱动。

刘鹏涛停止了点名,冲他俩喊,哪怕是头猪都下飞机了,猪老是坐在飞机上干什么?

听了这种训斥,孙浩宇习以为常,曹天佑却气得要命。

站在机舱门口的乔梦琪却笑出了声,这笑声只有孙浩宇和曹天佑听得到。

曹天佑稍微转了一下头,说,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猪。

这时,刘鹏涛又喊了,你俩给我滚下来!

曹天佑连滚带爬,钻进了队列里。

孙浩宇慢慢地走下舷梯。

刘鹏涛看着他,鼻子哼了一声。  二

此时是凌晨零点二十分。

机场的三月,寒风刺骨。

因为要赶时间,官兵们正忙着从飞机上御东西。

孙浩宇抱着三箱方便面,撞了一下曹天佑,问,不是说走路要慢慢地走吗?

曹天佑说,你慢点就是了。

孙浩宇说,你别不识好歹,你那么肥,我在替你想。

曹天佑说,不劳驾了,早就有人替我想好了。

孙浩宇说,屁,想好了让你来琅琊?

曹天佑说,我怎么知道我要来琅琊?

孙浩宇说,搞了半天你也不知道啊!

曹天佑小声说,知道就好了。

说着说着,所有东西就卸下来了。

由于这里是3700米以上的高原,风太大,飞机不具备直航条件,从永昌到琅琊是临时申请的航班,所以刘鹏涛又跑到飞机上,说,你们的住处我们都安排好了,下来吧!

乔问筠说,你们让飞就飞,让下就下,这是什么道理?

刘鹏涛歉意地说,我不会开飞机,我要是会开,就不麻烦你们了。

乔梦琪想笑又不敢笑。

P001-003

后记

大风(代后记)

那天的风真大。

我觉得用“大”形容够准确,像“狂”“暴”“猛烈”等词都不妥。

在珠穆朗玛峰下的茫茫戈壁,我们十一辆车组成的车队被风困住了。

确切地说,是被大风困住了。

刹那间,风就塞满了戈壁。

就像一只气球涨到了极限,再加一点气就会爆了一样。

戈壁上的风也不能再多了,我觉得再多一点,就会把天撑高,把地压低。

当时的能见度几乎为零,我们的车队在大风中进退维艰,不得不停下来。

八风齐聚,从车的每一道缝隙钻进了车厢,在车内形成一个整体,挤占我们的空间,那种压迫感来自各个方向,让我们很不自在但又无能为力。

后面的风延绵不绝地撵着前面的风,推着前面的风,更多的风被风赶进了车厢。

风是有重量的,并且越来越重,我感觉自己要被压没了。

我只得闭上眼睛,调整自己的呼吸。

绝大多数战友和我一样的反应,在自然面前,在大风面前,我们的任何行动都起不了作用。

只有一个声音在风中左冲右突,那是对讲机传出的急促的声音。

车队在向指挥车报告位置、车辆、人员及遭遇的情况。

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原地待命,人员正常,周围什么也看不见。

在大风中,所有手机都没有信号,一部应急的卫星电话根本无法连接卫星。

也就是说,我们108人的部队在大风中失联了。

那天是2008年3月28日。

我们进藏的第二天。

拉萨发生“3·14”事件后,为了确保奥运圣火安全顺利登顶珠峰,我们部队作为增援部队,赴西藏边境一线执行边境防控任务。

之前,我们对困难做了足够的假设和想象,也做了充分的应对准备。

但没想到,一场大风就把我们困在了戈壁。

在地球最高的高原上,想象不到的事情多的是。

这只是个开始。

以后的考验接踵而来。

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应对暴雪、塌方、无水源、断电、无平地驻扎营地、通信困难等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挑战,甚至解决了有一段时间面临食物短缺等保障的困难。

办法总比困难多。

再困难也没有那场大风困着难。

在西藏,我们当时执勤的确很苦,但除了我记在心上,别人都好像没心没肺似的,根本不把苦当回事。

我们执勤也简单,都是程式化的。因此,不执勤的人挤在一个很小的营区着急,一着急就找事干。

我只想表达一种简单的意思:战士就得有想法,有事干,哪怕这种想法和事情是幼稚的;哪怕他们本来就知道那是幼稚的。

他们大智若愚,内心纯洁。

于是我想写个小说,写写兄弟们的想法和事情。

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虚构,可写完之后,我竟分不清哪些内容是虚构的。

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虽然出了一本诗集,但大多数人不看诗,那些曾经和我在一起的兄弟更是懒得看。

小说好看。看热闹也是可以的。

看着痛快。

我总得有一个交代,对自己,对兄弟。

要么,这件事总压在我心上,办不了其他的事。

现在轻松了。

和所有的兄弟一样,我怀念那八个月零一天的纯粹日子。

我怀念我们走出那场大风那种狼狈的情形:全体官兵都下了车,灰头土睑的,和戈壁完全是一个颜色。

一模一样的颜色!

我顿时明白了:这就是战士的本色。

范玉泉

2014年9月20日

目录

正文

大风(代后记)

内容推荐

范玉泉著的《战士们》讲述了边防部队千里驰援执行安保任务,在雪域高原,战士们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困难当作馈赠和乐趣。在漫长的执勤过程中,他们意志顽强,坚守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小说构思精巧,语言扑素,用诗一般的叙述记录了不一般的安保任务。

编辑推荐

为战而生的士兵,叫做战士。为胜利而战的士兵,是真正的战士。战士的本能就是战胜一切。把一棵菜种成了树,是战士;把一头猪养成了牛,是战士;把一个个故事变成了传奇,是战士;把一个个传说变成了事实,是战士。这些战士,用粗犷的呼吸逼退高原呼啸的大风;这些战士,用忠诚的坚守熬垮坚硬无痕的日子。唯有战士,百炼成钢,无坚不摧;唯有战士,百折不挠,无往不胜。充满血性的战士闻风而动,集合成一个整齐的队列,就是战士们。

范玉泉的《战士们》,深入战士的内心,点燃我们的激情。此书的作者是当过战士的战士,此书书写的是边防真正的战士。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士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范玉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842235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8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4224141
中图分类号 I247.52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0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1: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