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窗幽记(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内容
编辑推荐

《小窗幽记(插图本)》是一部促人警世、微言大义的人生哲言小品集,被称为“人生的回味和处世的格言书”,是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书中几乎每一句话都可视为铭言,蕴涵着深刻的哲理,警世醒世,富含人生真味。言辞简洁,优美隽永。大多是总结了坎坷人生的多种经验,教人如何避开锋芒,如何免遭灾祸,如何以礼待人,如何规范行止,以及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等。内容教育性强,劝人勤学,导人向善,立正直之品行,树清廉之威望。

内容推荐

《小窗幽记》被誉为处世格言书,历来为有识之士所青睐。是明代文人陈继儒所著。书中几乎每一句话均可视为警世、醒世之名言,蕴含着博大深遂的人生哲理,极富人生真昧;于微言中总结了坎坷人生的诸般经验.如何免遭灾祸,如何规范行止;生活的方法,处世的良策,均有详尽论述。《小窗幽记(插图本)》将其精华之语结合经典事例,对其涵盖的立德、修身、读书、为学、立业等人生话题作了精辟阐释和论述,堪称现代人最佳的人生指南,为人处世的必备宝典。

目录

前言

卷一 醒

卷二 情

卷三 峭

卷四 灵

卷五 素

卷六 景

卷七 韵

卷八 奇

卷九 绮

卷十 豪

卷十一 法

卷十二 倩

试读章节

1.1 倚才高而玩世,背后须防射影之虫①;饰厚貌以欺人,面前恐有照胆之镜②。

[注释]

①射影之虫:即蜮(yu),又名射工、射影。相传居水中,听到人声,以气为矢,因激水,或含沙以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中影者亦病。唐白居易《读史诗》:“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巧言搆人罪,至死人不疑。”

②照胆之镜:传说中能照人五脏六腑的神镜。《西京杂记》卷三么咸阳宫异物》载:汉高祖入秦咸阳宫,见“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评]

俗话说,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招摇过市,不若身体力行。伪饰敦厚,不如本面示人。不然,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的时候,别人也把你当成了枪靶子、眼中钉。

1.2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根。

[评]

《聊斋志异》有一则故事,说一位盲人评判当时文人学子的文章。盲人看不见,他是依据燃烧稿子时发出的气味来判断的。气味芳香,便断定为妙文;臭不可闻,那便是烂文一篇。他的判断十拿九稳,屡试不爽。故事告诉我们,面对纷繁世事,光靠一双肉眼是不够的,许多时候,是要靠我们的“心眼”,像孙悟空一样的金睛火眼。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人心面前洞明一切,并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大智;在艰难危急中坚忍不拔不为动摇,这是大勇。大丈夫者,二者缺一不可。

1.3 淡泊之守,须从脓艳场中试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评]

天下之大,总有人升官,总有人发财,也总有人既不升官也不发财。淡泊的人不盲目迷恋,他还有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追求,自己的乐趣。走向淡泊,并非超凡出世,不食人间烟火,其背后更多的是冷峻的思考,默默的耕耘,不倦的追求。守住淡泊,则是守住一份清醒,一种心态的平衡,一种空灵的境界。

1.4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评]

与人相处,宜当疏疏落落,即不冷不热、不远不近之间。其缺点或缺乏亲和力、号召力,但却能较长时间地维持一种固定的态势。即古人所说:不轻进人,亦不会轻退人;不妄亲人,亦不会妄疏人。

1.5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

[评]

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在变,但管理者应该明白,有一件事是不会变的,那就是被管理者永远都不想被管,都想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太严了,动不动就用高压手段,只会激起更大的反弹。狗急也会跳墙,驴撩起蹄子也不是好玩的;太完美了,太乌托邦了,又让人感到遥不可及反而放弃。正如赶驴的人,常常要在驴子眼睛之前、唇吻之上挂上一串胡萝卜,嘴愈要咬,脚愈会赶。上司驾驭下属,全用这种技巧。但利用这种技巧也要适度,不然驴子对这胡萝卜“眼睛也看饱了,嘴忽然不馋了”,就没效果了。

1.6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评]

朋友多了路好走。不通人情,不晓世故,孤芳自赏,则难与人相处,无事则已,一有事则极易陷于被动与孤立。

1.7 遇嘿嘿不语之士①,切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徒②,应须防口。

[注释]

①嘿嘿(mo):闭口不说话。嘿,同“默”。

②悻悻:生气时忿恨不平的样子。比喻人的傲慢、固执己见。

[评]

五祖弘忍大师曰:“路逢达道之人,不用语言互相对话,只是默然地相对。请问你如何对应?”若没有什么因缘来,圣人是不会应缘的,圣人不会碰到你,就问你吃饱了没有?吃了几碗?他的心坦荡荡,没有什么挂碍。所以,有一位外道人向一位僧人问道,外道人说了两小时,僧人则一言不发,外道人说:“我简直像与深山里的大树相对。”同样,默默不语未必是指不爱说话。有的人虽不爱说话,可一张嘴你会发现他很透明很赤诚;有的人夸夸其谈,却“终日说而未曾说”,全是面上的敷衍与应对,你见不到他的真心,这样的人,你怎么和他推心置腹?能不小心谨慎吗?

1.8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

[评]

古有“言官”、“谏官”,专门负责在鸡蛋里挑骨头。他一般只评事不评人,由于身处事外,更能洞悉事情的来去利害,但也因此有指手划脚、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倘若真能做到任事者果断决策,无太多顾虑,而议事者据理而争,政治就必然清明和谐。可惜一部谏官史也是一部血泪史,敢于直言的谏官大多没有好下场。至明朝废相,罢了谏官,政治便变得不堪起来。

1.9 俭,美德也,过则为悭吝,为鄙啬,反伤雅道;让,懿行也①,过则为足恭②,为曲谨③,多出机心④。

[注释]

①懿(yi):美好。

②足恭:过分恭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③曲谨:小处廉洁谨慎。意指不识大体,随波逐流,只知拘执小节。

④机心:智巧变诈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评]

温良恭俭让,是儒家提倡的美德,但过则太假,过犹不及,过俭则吝,过让则卑,也为孔子所耻之。当一个人在你面前极尽谄媚,以至于不顾廉耻之地步,你就不能不小心为上了。

P3-5

序言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窗户,需要经常打开心灵的窗户,看一看窗外的风景。让清风吹进来,让阳光洒进来,拂去疲倦与忧伤,照亮蒙尘染垢而迷茫的心。读一读这本《小窗幽记》,或许可以带给我们失去色彩的心灵几许滋润。

《小窗幽记》十二卷,旧题“眉公陈先生辑”,是一部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身,集晚明清言小品之大成的著作。今人更把它与明代洪应明《菜根谭》、清代王永彬《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亲亡,葬神山麓,遂筑室东余山,杜门著述,有终焉之志。”其后五十余年间,始终不仕,却常周旋于公卿缙绅之间,享盛名于天下。他隐居的小昆山、东佘山,一时成了官绅士人的“社交俱乐部”,“四方求文者,履日满户外”,而且所到之处,吸引着大批的追星族,成了当时当之无愧的“大明星”。其地位几可与南朝梁陶弘景的“山中宰相”相比肩。他一生著述等身,据《陈眉公先生全集》其子陈梦莲小记,其一生应景之作和代笔之稿存留十无一二,但其身后遗稿尚达七千余页,包括《陈眉公先生全集》、《皇明书画史》、《太平清话》等共约一百二十卷。

《小窗幽记》,分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以“醒”为第一,在“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无异于醍醐灌顶,一声棒喝,还原出一个本真的自我来。所以“醒”后言“情”,令千载向慕;“醒”后能“峭”,卓立于千古;“醒”后获“灵”,而百世如睹。一番洗刷之后,方能悟得“素”趣,会得佳“景”,品人生之“韵”,显生命之“奇”。其“绮”也,能尽红妆翠袖之妙;其“豪”也,能为兴酣泼墨之举;其为“法”而超越于世“法”之外,其赏“倩”而不限于一般“倩”意。故罗立刚先生称,清醒之后,经此一番洗礼,真个是俗情涤尽,烦恼皆除,人生的价值,才真正显现了出来。幽窗青灯,潜移默化,灵魂得以纯净,那小窗之“幽”,正是一种惊喜,更是超越后的清闲与孤独。

《小窗幽记》博采群书,上起先秦,下迄明末,凡儒释道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以及各种体裁的文章和杂著无所不包。或原文照录,或掐头去尾,或重组改造,不一而足。就体裁形式而言,一般称之为清言小品,短翰而理文兼备,别有风致。尤其在一片庄重古板、拖泥带水的“高文大册”中,其格言谚语便显得有趣而突出。我们可以吹毛求疵地说哪里太偏激,哪里太迂腐等等,但清言小品的优势,就在于它能用极精致的语句,透露出人生片面的真理,浮泛出灵光一现的智慧。也因为是片面的真理,所以乍看之下,书中条与条之间便常常有自相矛盾之处,令人不知所从。然而,人生世事,不正处处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吗?让人在矛盾的人生中,找寻片断的准则,在冲突的人事里,各取所需学习几种应对进退之法,至少可以说是其书的客观功效吧。

陈本敬《小窗幽记叙》中评价道:“泄天地之秘笈,撷经史之菁华,语带烟霞,韵谐金石。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筌;挥麈风生,直夺清谈之席;解颐语妙,常发斑管之花。所谓端庄杂流漓,尔雅兼温文,有美斯臻,无奇不备。”醒世,是要你看透人生生命;持世,就是要以此而穿透世事、不落腐俗。相较之下,文学是辅,说理才是主,善读此书者,当反复涵咏其为人处世之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滚滚红尘中,欲求之心旺如炭火,往往不能把持,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叹做事难,做人更难,《小窗幽记》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参照与思考。清风明月,倚枕西窗下,捧卷读来,人生烦恼,可以渐渐冰释。

关于此书的真实作者,一直以来在学界都有争议。清风先生《小窗幽记·前言》中对此作了概要的描述。并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小窗幽记》是假托陈眉公之名而广泛流传的伪书,其本来的面目应该是陆绍珩所编纂的《醉古堂剑扫》,其作伪者当是乾隆三十五年本的作序者陈本敬和刊刻者崔维东。入清以后,由于陆绍珩名声有限,此书已流传不广,于是二人把其参阅者——晚明头号畅销书作家兼策划家陈眉公抬了出来,并参照陈眉公《小窗四纪》、《岩栖幽事》而为之命名《小窗幽记》,其原作者和书名反而无人知晓了。今天我们所知者惟有:陆绍珩字湘客,松陵(苏州吴江)人,号称唐代隐逸诗人陆龟蒙之后。

本书评注过程中参考了多位前贤和时贤的注本,包括罗立刚校注《小窗幽记》(上海古籍出版社)、清风注译《小窗幽记》(中州古籍出版社)、卢丰《小窗幽记解读》(黄山书社)、王恺评析《小窗幽记》(江苏古籍出版社)、李金水主编《小窗幽记》(陕西旅游出版社)等,他们的成果或直接采入本书,或启发我深入求考。此外,在网上也读到了许贵文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亦有所采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学力有限,书中舛误在所难免,希望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陈桥生

二○○八年三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窗幽记(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明)陈继儒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6203801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5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2008088872
中图分类号 B82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7
出版地 北京
240
152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