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余堂散记(一个诗人的随笔集)(精)
内容
试读章节

001

汉人董遇是个好学之辈,又勤于劳作,便把读书习文的事儿放在三个时间段,即:“夜为昼余,雨为晴余,冬为岁余”。由此可知,董遇是个北方农民。“夜为昼余”不必多言。雨时不能耕作,便是“晴之余”。冬天大地封冻,无农活可做,又近年关,便是“岁之余”。

我喜欢这“三余”,因为我做不到利用所有的“余”来读书习文。于是,我给自己的书房挂匾:“三余堂”。

有了“三余堂”,我的那些“余”,依然被我随意挥霍。不是事务繁忙,不是红尘猛烈,是我没野心或无大志矣。

002

读钟嵘的《诗品》,对一段话感受颇深:“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窃以为,此乃全书立论之基石也。

诗,一定要有“气”。

我对一首诗的判断,首先看其是否气韵贯通,气势灵动;然后再看其“气”之落脚处以及方向,至于温婉或磅礴则属诗人个体特征。

“气”是诗人外化的情感,“气”要动,动才是创造。诗人“气”动,才能让天地、鬼神动。当然,“气”与“动”要匹配得当,就是叙事与抒情的平衡,是词语在表达现场隐身而彰显趣味与意味。

外表的建筑无论多美,没有内在的诗人自己的感情贯穿,也是豆腐渣工程。

003

《春秋三传》中,我不喜欢《公羊传》。

《公羊传》看来看去,像几个人在写一篇命题作文,或者是开一个庸俗的作品研讨会。如果这几个人不是围绕着《左传》去说,我是一定看不完的。认真地说,《左传》并不客观,也不可能客观,像《史记》一样有着作者的主观色彩。如果把《左传》改成《左丘明中短篇小说集》,那么,《公羊传》就是几个在研讨会上看“红包”说话的评论家和编辑。

迎合、甜腻、穿凿附会、主观随意是《公羊传》的特点,尽管这老几个是举着天下大一统的大旗,但我觉得,旗下的阴影里藏着他们想要得到的功名利禄。

自己获利而遗祸后人,导致以讹传讹,罪莫大焉。好在这老几位评述的是《左传》。

呜呼,这部《公羊传》曾是汉代国立大学的教材。

若是其他一些几近垃圾的文字也有几位名嘴、名家口吐莲花地“微言大义”一番,当时明眼的人看了是踩着了狗屎,后来智慧的人看了就要不断地吃苍蝇、骂祖宗了。  名嘴,重要的是要管住嘴。我们曾经的教材里不少“名篇”,误导了几代人。

我很喜欢曾国藩的一句话:“未来不迎,当下不杂,既往不恋。”希望“名嘴”们也喜欢。

004

一朋友手中有一白玉烟嘴,每每得意。前日,给我发一短信:“烟嘴破碎,玉还在。”我复:“为玉碎,值!”

孔子说:君子如玉。

玉何物也?温润。坚强。宁折不弯。洁白。有微瑕。有如此特征者,亦可称之为君子。

君子身上未必有玉件。

三国时,刘、关、张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是玉质的诺言。梁祝“化蝶”,是对玉的向往。岳飞的“天日昭昭”、“还我河山”是玉的生死观。

有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君子之言。可如今,玉已沦为奢华之物,标有明确的货币价格,足见当下君子少了,或被隐于世。

我见过一个小老板,颈上、腰上、腕上、指上、裤兜里,都是玉件,并一块一块地拿出来明请教实炫耀地给大家看。我心里很苦,这种人戴的不是玉,是货币的数量。

005

如果我把《左传》改名叫《左丘明中短篇小说集》,肯定会遭到暴烈的鞭挞与横飞的板砖。

上学时,《古代文学史》言之凿凿:“中国的小说自晋代的《搜神记》始。”我辈只能信之诺诺。不信不背无学分矣。当然,彼时也无力不信,生疑是近些年的事。

史家确定我国小说从《搜神记》开始,大概基于小说是虚构的产物。由是,虚构与非虚构是小说与纪实的分野。近年,读了巴别尔的《骑兵军》及欧美的一些非虚构小说,恍然醒悟。我们那些伟大、正确的史学家看到的天,实在不大啊。我曾做过教师,在给学生讲小说时,也大声豪气地说: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细节是真实的。这不知害了多少人。这里向被我害过的学生们鞠躬道歉。

再说说《左传》吧,《左传》真的没有虚构吗?我存疑。

在讨论文学的力量时,我更相信非虚构。

006

今夏闷热,夜里只得开窗户睡觉。

一日清晨,太阳还没出来,一只鸟落到我的窗台上叽叽喳喳地叫。那声音除了尖厉,没有旋律可言,不柔美也不铿锵,就是唯恐人们不知它的存在。我闭着眼,翻了个身,嘟囔一句:“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发出叫声的鸟,肯定不是好鸟。”

007

去广东出差,一个朋友送我一串手链,很雅致,很贵气。我问那位朋友:这是什么材质的?朋友清晰地告诉了我,我当时也记住了,是一种很名贵的材料,可回到北京就忘了,弄得我至今不敢戴那串手链,怕有人问我是什么材质的,暴露我的无知。手链在我的书柜里睡着,我的无知在心里藏着。

不敢暴露自己的无知,是对无知的认可。我若没有勇气再去问清楚那串手链的材质,那么,这一方面的无知就永远属于我。

008

又看到几首写“花开”的诗。女性诗人写的。

多年来,看到太多写“花开”的诗了,大多是青年女诗人所作,真是花放千姿,肆意流芳。

写“花开”本无可厚非,但许多作品是写性过程或性饥渴的情绪与现象,只是时间、地点、事件的浅表交待或虚拟、扭捏、暧昧的伪升华,没有进入诗本身,内容与情感割裂。这不是诗,是反文学的装腔作势。

写“花开”,应自如、自信,当然,以不失自我审判为好。即便写冲动的热烈,也要保留在公众面前的羞涩。“似”而不“是”,是诗歌的境界。

我是不是满身的酸腐气呀?对不起!在没找到什么灵丹妙药治疗我的酸腐气之前,还是让我自信地酸腐吧。曾有哲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是反的:念未起,觉先到。

我觉得:不断地写“花开”,要么是“花”无处开,要么是每次“开”得都不满意。

十几年前,我读到过一首安歌的诗,其中几句我一直记得:“我爱你/是大米爱老鼠/你不来吃/我就发芽/再不来吃/我就开花给别人看”。这几句诗的艺术价值几何,这里不讨论。我要说的是:这几句诗有着情感的创伤性经验,“花开”是为了炫爱,而不是炫“开”。

其实,能感动人的脏话,也是好诗。

P1-7

目录

正文

内容推荐

诗人以笔记的方式写诗论,因其发散性思维,也因其不时的灵光闪现,历来都兼具了思想性与可读性,颇值一看。商震在《三余堂散记(一个诗人的随笔集)》中,出没于中国古典文论与当下生活现场,全书有仙气、有地气,也有锐气。合而观之,则是以性情胜。有性情则有活色,有活色必能生香;活色生香,然后可读。

编辑推荐

商震自称“职业编辑”,虽属自谦,也为其始终活跃在当代诗歌现场之写照。浸淫于诗,以诗为业,以诗立于世,其对诗之鉴赏、感悟、评点自是入骨入髓,《三余堂散记(一个诗人的随笔集)》不时散露关于诗的散金碎玉,有心者不妨新品。书中众多有关当代诗人的掌故轶事,可作为史料素材,可作为速记素描,也可作为谈资八卦,供读者猜测想象,佐酒助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余堂散记(一个诗人的随笔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商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8109
开本 32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2015025784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3
135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20: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