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伟编著的《政府信用》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研究政府信用问题。探讨了我国政府机关的政治委托代理链条,分析了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角色,揭示了政府信用缺失的经济和制度根源。最后指出,要用制度供给创新提高和维护政府信用,需要建立规范的政府信用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分析了我国政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公众—地方人大—全国人大—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指出建立信用在降低政府组织内部信息收集、传递成本中的重要作用,多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原因。重新定义了政府信用:经济学意义上的政府信用,特指国家行政机关作为社会经济管理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独立的经济人,在其管理活动、供给行为和交易行为中,能够履行契约,取得公众信任的行为和品质。
《政府信用》由王孝伟编著。
为建设廉洁、透明、高效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建设“信用政府”势在必行。政府信用是一种通过制度供给表现出来的公共产品,具有集体性、公共性、强势性等特征。政府信用与寻租-腐败行为密切相关:寻租-腐败是导致政府信用缺失的外在原因,个体理性和集体理性的冲突是政府信用缺失的内在根源。政府信用又具有内在的公平性质,在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拉大的现状下,公平供给农村公共产品对塑造政府信用具有重大意义。用制度供给创新提高和维护政府信用,必须建立规范的政府信用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导言
一、政府信用: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二、国内研究状况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第一章 政府信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政府信用的内涵
一、信用
二、政府信用
三、政府信用的特征
第二节 政府性质、政府行为与政府信用
一、政府的性质
二、政府的经济人角色
三、寻租与政府信用
四、政府权力下放、腐败与政府信用
第三节 政府信用评价
一、标准普尔的政府信用等级评价体系
二、联合资信的地方政府信用评价体系
三、政府信用评价因子
第二章 政府信用与寻租-腐败
第一节 寻租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一、寻租活动的原因
二、寻租活动的条件
三、寻租活动的后果
第二节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一、腐败的生成机理
二、现阶段腐败的基本特征
三、腐败的危害
第三节 寻租-腐败与政府信用的相互关系
一、政府信用缺失的外生原因:政府官员的寻租与腐败
二、政府信用缺失的内生原因: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
第三章 政府信用与公共产品的公平供给
第一节 政府信用的公共性
一、公共产品与公平
二、政府行为的供给模型
三、政治市场的角色分析
第二节 政府信用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一、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历史与现状
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原因
三、政府公平供给公共产品的措施
第四章 政府信用与制度缺陷
第一节 政府信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政府信用缺失的负面效应
二、政府失信原因分析
三、政府官员个人失信与政府隐性担保
第二节 交易成本、交易费用与制度
一、交易成本和交易费用的内涵
二、不同制度交易成本比较
第三节 政府信用的内部组织经济学分析
一、政府的内部组织结构
二、内部组织分析
第四节 制度视野下的政府信用
一、信用与制度
二、博弈与信用机制的建立
第五节 用制度供给创新提高政府信用
一、政府信用的约束机制
二、政府信用的激励机制
三、政府信用的实施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