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哈佛百年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哈佛百年经典》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权威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收录了4部英国哲学史上最经典的作品,同时也对西方世界影响深远:培根的《论说文集》与《新西特兰提斯岛》,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与《论教育》,本书为大众读物,为文学经典读物,适合大众阅读。

内容推荐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选自《哈佛百年经典》。

培根的《论说文集》与《新特兰蒂斯》

《论说文集》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

《新特兰蒂斯》描写了太平洋的一个虚构的岛上的一个乌托邦国家,虽然书中的背景令人想起托马斯·摩尔爵士的乌托邦,但是其整个观点则截然不同。

弥尔顿的《出版自由》与《教育》

《出版自由》是一篇争取言论自由的战斗檄文,为争取出版自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育》指出学校“违反常规地强迫头脑中空无所有的孩子去写作文、写诗、写演说词”浪费了青少年的宝贵青春。严厉批评了当时英国学校的教育。

目录

论说文集〔英〕培根

新特兰蒂斯〔英〕培根

出版自由〔英〕弥尔顿

教育〔英〕弥尔顿

试读章节

论真理

风趣幽默的彼拉多曾问:“真理是什么?”他问完之后并没有给出任何答案。世界上确有一些人喜欢变化,认为固定了思想就束缚了自由的意志和行为。尽管这种哲学派系、这种怀疑论者已成为过去,但仍有一些夸夸其谈的言论与之同属一脉,虽然其气血不如那些古人来得有气概。人们爱说假话,不是因为真理这条路太过困难和艰辛,也不是因为人们发现真理后,真理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而是人们对谎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堕落的爱。希腊晚期的一个学派曾研究过这一问题,他不懂人们为何喜欢说谎,因为多数人不像诗人和商人,能因说谎受益。而我亦不明其中之故。“真理”如同毫无掩饰的白昼之光,用它来照射舞会、戏剧中的世界时,还不及烛光的一半庄严优美。真理的价值也许就等于一颗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来最是美好的,但却比不上那些钻石或玉石,它们在日光和各种不同光线下都有不同的美丽。所以,在真理中增添些谎言总是会平添几分乐趣。你是否想过,如果人们的思想中没有了虚妄的意见、自诩的希望、虚假的评价和想象等,就会成为可怜的、缩小了的心灵,充满忧郁和不快,连自己也会讨厌自己。

一位耶教著作的圣父曾严厉地把诗称为“魔鬼的酒”。因为它虽满是想象,而终不过是谎言的影子。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害人的谎言不是偶然经过脑海的谎言,而是盘踞在思想中,深入内心的谎言。但无论这些事情在人们堕落的判断和喜好中曾起到过什么作用,真理却只受到其自身的评判,它教导我们追寻真理(向其求爱),认知真理(与之相恋),相信真理(乐在其中),让我们明白真理乃人性之至善。

上帝在造物时,创造的第一件东西是感觉之光,最后一件是理智之光。此后,每逢工作后的安息日,他都以其圣灵昭示世人。首先,他对着混沌的世界吹吐光明,然后把光明吹向人们的脸。直至今天,他仍然在对他所选中之人的脸上吹吐光明。有一个哲学派别在其他方面不如别的学派,但有一个诗人为这个教派光耀了门楣。他说得极好:“站在岸上看船搁浅在大海里是非常愉悦的;站在城堡的一个窗口看战争也是非常愉悦的;但没有任何乐趣可以比得上站在真理的高度上(高出周围的一些山,那里的空气总是清爽平静的),看下面之人的错误、漂泊、迷雾和暴雨。”只是看到这种景色的人一定是怜悯的,而不是自我膨胀或骄傲的。如果一个人的心充满仁慈,以天地为家,然后以真理为轴,那么就可以说他是生活在人间的天堂了。

从神学和哲学的真理谈到世间生活的真理,那么即使那些行事并不正直坦诚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正直坦诚是人性的光荣,而把谎言混合其中就同金银币中掺杂了合金一样,也许会使钱币用起来更方便,但是却降低了其价值。这些扭曲的行为像蛇一样:蛇不用脚,而用腹部卑贱地行走。没有什么比被发现虚假和背信弃义更令人感到羞耻。因此蒙田在研究为什么撒谎是一件令人感到耻辱和可恶的事时曾说:“仔细想来,如果一个人说谎,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一个敢于面对上帝却怯于面对世人的人。”此语极妙,因为谎言躲过了世人,却确实要面对上帝。当然,谎言的邪恶还有信仰的破坏是不可能如此高调地表达的,那就像上帝用来审判的最后的钟声一样。有预言曾说:当基督回来时,他再也不能在世上找到信仰了。

论死亡

人类惧怕死亡,如同孩子惧怕黑暗;孩子天生的恐惧感会随故事的增加而增加,而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亦是如此。当然,冥想死亡,将其作为罪孽的代价和通向另一世界的通途,是神圣且符合宗教教义的;而若将对死亡的恐惧看作对自然的贡品,则是毫无说服力的。在宗教的冥想中,有时会掺杂空虚和迷信。大家应该在修道士苦行的书中读到过,一个人应该自我思量,假如自己的手指被夹指棍夹住拷问折磨的话,那该是怎样的痛苦,继而想象当整个身体都腐烂融解时,死亡的痛苦又当如何。其实,很多时候死亡的痛苦要比肢体的折磨来得轻些;因为人体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器官并不是反应最灵敏的器官。一位仅有哲学家和普通人身份的塞内卡人说得极好:“伴随死亡而来的东西比死亡本身更恐怖。”呻吟和痉挛、变色的脸、朋友哭泣、丧服和葬礼,诸如此类的东西都显示了死亡的恐怖。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内心的情感再薄弱,也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因此当一个人有许多的侍从来帮助他打败死亡的时候,死亡也就并不那么恐怖了。复仇之心,战胜死亡;爱怜之心,蔑视死亡;荣誉之心,渴求死亡;悲痛之心,扑向死亡;恐惧之心,预感死亡。不但如此,我们在书中还读到,奥索大帝自杀后,哀怜(最温柔的一种感情)惹得许多人都死亡了,这不仅是因为对他们君王的怜悯之情,还有作为最忠诚的追随者的缘故,还因为赛涅卡对此加上了挑剔和厌腻:“想一想你们已经做同一件事情多久了。一个勇敢的人或者一个悲惨的人盼望死亡,一个挑剔讲究的人一样渴求死亡。”一个人既不勇敢也不沮丧,但若疲于反复做同样的事情,也是会想死的。还需注意,一些精神抖擞的人在死亡时是没有多大改变的,直到最后一刻也还和以前一样。奥古斯都大帝死的时候还在赞美他的皇后:“永别了,利维亚,不要忘记我们婚姻中的日子。”泰比瑞亚斯死的时候还在掩饰,正如塔西佗所说:“他强壮的身体都消失了,但他强大的掩饰还在。”维斯帕先死时在说一个笑话,他坐在凳子上说:“我认为我正在成为一个神。”戈尔巴死的时候说:“砍吧,如果这对罗马有利。”说话间就伸出了他的脖子。塞维鲁斯死的时候说:“如果还有任何我可以做的事,就是让死亡来吧!”等。当然,画廊学派给死亡赋予了太多价值,并且为死亡做了巨大的准备工作,使它的来临显得更加可怕。有句话说得好:“把生命的终结当作大自然给予的恩赐。”死亡同出生一样是自然的,也许同小婴儿相比,它更痛苦。死于激烈行动中的人,就像热血沸腾的时候受伤一样,很少会感觉得到痛。因此坚定的思想和向善的心可以减少死亡的痛苦。但是,首先你要相信,最甜蜜的圣歌是一个人在已经获得了有价值的目标和期望时所唱的:“现在,让你离开”。还有一点,死亡将打开名誉之门,浇熄嫉妒之火,“生时被嫉妒的人,死后会被人爱。”

P6-9

序言

人类对知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从孔子到释迦摩尼,人类先哲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这些优秀的文明汇编成书奉献给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造福人类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学第二任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联合哈佛大学及美国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誉全球的教授,历时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这样的书——《Harvard Classics》。这套丛书一经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赞扬,并因其庞大的规模,被文化界人士称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丛书。

关于这套丛书的出版,我们不得不谈一下与哈佛的渊源。当然,《Harvard Classics》与哈佛的渊源并不仅仅限于主编是哈佛大学的校长,《Harvard Classics》其实是哈佛精神传承的载体,是哈佛学子之所以优秀的底层基因。

哈佛,早已成为一个璀璨夺目的文化名词。就像两千多年前的雅典学院,或者山东曲阜的“杏坛”,哈佛大学已经取得了人类文化史上的“经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国”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中,几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从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学已培养出了7位美国总统、40位诺贝尔奖得主和30位普利策奖获奖者。这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记录。它还培养了数不清的社会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学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记者。哈佛是美国精神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迹。

而将哈佛的魅力承载起来的,正是这套《Harvard Classies》。在本丛书里,你会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质: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学的校训:“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这种求真、求实的精神,正代表了现代文明的本质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人文传统,相信在伟大的传统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从来不全盘反传统、反历史。哈佛人强调,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则,无论是世俗的权贵,还是神圣的权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碍人对真理的追求。

对于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的丛书,丛书主编查尔斯·艾略特说:“我选编《Harvard Classics》,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可以说,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实记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传承了人类探索和发现的精神和勇气。而对于这类书籍的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人都不可错过的。

这套丛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学科领域来看,涵盖了历史、传记、哲学、宗教、游记、自然科学、政府与政治、教育、评论、戏剧、叙事和抒情诗、散文等各大学科领域。从文化的代表性来看,既展现了希腊、罗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优秀成果,也撷取了中国、印度、希伯来、阿拉伯、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年代来看,从最古老的宗教经典和作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到东方、意大利、法国、斯堪的纳维亚、爱尔兰、英国、德国、拉丁美洲的中世纪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西班牙等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国三个世纪、德国两个世纪、英格兰三个世纪和美国两个多世纪的现代文明。从特色来看,纳入了17、18、19世纪科学发展的最权威文献,收集了近代以来最有影响的随笔、历史文献、前言、后记,可为读者进入某一学科领域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套丛书自1901年开始推出至今,已经影响西方百余年。然而,遗憾的是中文版本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始终未能面市。

2006年,万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这套经典著作才得以和国人见面。但是能够阅读英文著作的中国读者毕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开始酝酿推出这套经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确定这套丛书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时,我们考虑到这套丛书已经诞生并畅销百余年,故选用了“哈佛百年经典”这个系列名,以向国内读者传达这套丛书的不朽地位。

同时,根据国情以及国人的阅读习惯,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变动:

第一,因这套丛书的工程浩大,考虑到翻译、制作、印刷等各种环节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号没有按照英文原书的序号排列。

第二,这套丛书原有50卷,由于种种原因,以下几卷暂不能出版:

英文原书第4卷:《弥尔顿诗集》

英文原书第6卷:《彭斯诗集》

英文原书第7卷:《圣奥古斯丁忏悔录效法基督》

英文原书第27卷:《英国名家随笔》

英文原书第40卷:《英文诗集1:从乔叟到格雷》

英文原书第41卷:《英文诗集2:从科林斯到费兹杰拉德》

英文原书第42卷:《英文诗集3:从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书第44卷:《圣书(卷Ⅰ):孔子;希伯来书;基督圣经(Ⅰ)》

英文原书第45卷:《圣书(卷Ⅱ):基督圣经(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书第48卷:《帕斯卡尔文集》

这套丛书的出版,耗费了我社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首先,翻译的工作就非常困难。为了保证译文的质量,我们向全国各大院校的数百位教授发出翻译邀请,从中择优选出了最能体现原书风范的译文。之后,我们又对译文进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确保译文的准确和精炼。

由于这套丛书所使用的英语年代相对比较早,丛书中收录的作品很多还是由其他文字翻译成英文的,翻译的难度非常大。所以,我们的译文还可能存在艰涩、不准确等问题。感谢读者的谅解,同时也欢迎各界人士批评和指正。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善的中文读本,也期待这套承载着哈佛精神、影响西方百年的经典图书,可以拨动中国读者的心灵,影响人们的情感、性格、精神与灵魂。

书评(媒体评论)

在共50卷、约22000页的《哈佛百年经典》中,我旨在向20世纪的文化人展示出人类自远古以来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全部进程。

在这宏伟的文明殿堂中,你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所经过的全部过程。还拥有了一座人类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考的巨大宝藏!

——查尔斯·艾略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根论说文集及新特兰蒂斯弥尔顿论出版自由与教育/哈佛百年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培根//弥尔顿
译者 张春//张影莹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90005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2
CIP核字 2014067804
中图分类号 B561.21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0:3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