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作者舒辉波关注着社会边缘的这些弱势群体的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并将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活动感同身受地描写了出来,细腻真实,十分感人。这些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异乡人是善良的、正直的,更是坚强的、无私的,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对弱势群体同龄人的关注,并给予他们尊重和关爱。

内容推荐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写了一个农民工孩子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因为每一阶段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妨看作四则写得很结实的短篇。第一则写他与另一农民工的小女孩在城里的传奇遭遇,他那时才五岁;第二则写他回到乡下,在一个和尚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事表面更传奇,其实却充满现实感;第三则写他到城里看父母,自己卖报挣钱,竞还救了一个决定当众自杀的民工,这似乎更偶然更离奇了,但读下来就会知道,它非常现实,并且因其真实而催人泪下;第四则,是孩子长大,成了高中生,回到城里就渎,他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嫌自己父母丢人了,他进入了一个尴尬、痛苦的少年时期,这个看似比前三则平淡得多的故事,读来却更感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舒辉波的才华:他能将传奇的故事写得平淡自然,也能将平淡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回肠荡气。

目录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

三个和尚

你凝视过我的眼睛吗

这一刻,是无言的辉煌

创作谈:只有心可以自由地飞翔

试读章节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

姐姐下楼的时候,林国栋就匆匆地跑向窗边,踩在椅子上探出头往下看,陡峭的楼面是灰褐色的水泥,毛剌剌的,伸出手摸了摸,刺得指尖儿痒痒地疼。林国栋把头从窗户里伸了出来,望着楼梯的出口,有细蒙蒙的雨落在他瘦长的脖子上,凉凉的。

果然一会儿,从楼梯口就出来了一个扎着两个辫子的女孩儿,紧接着,一个男人紧随其后,也从楼梯口显了出来。

林国栋的心突突地跳了起来,紧紧地盯着他们看。走了几步,那个女孩儿扬起了头,目光穿越细密的雨丝儿望向四楼的窗户,她笑着使劲儿地对着林国栋挥了挥手。

女孩儿后面的男人也扬起了头,咧开嘴笑了。

林国栋踮起脚,把半个身子都倾出了窗子,也笑着挥手。

林国栋眼睛都不敢眨,一直看着女孩儿和那个男人走出了自己的视野。

直到一大滴水落在林国栋的脖子上,他打了个寒噤,才意识到自己伏在窗台上望了好久,楼下的路湿淋淋的,空无一人。

林国栋从椅子上下来的时候一个踉跄,腿都有些麻了。

屋子里只有他一个人了。

春节刚过,姐姐要回家读书了。而林国栋则要留在城里,因为爸爸想让他在大城市里读幼儿园。

想到这儿,林国栋有些骄傲。

望了望屋子,林国栋心里又有点儿空了。

记得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去年过年的时候从堂兄林国梁家回来,在回来之前他和堂兄把他们积攒的所有鞭炮都放完了,把他们平时积攒的所有笑声也一起笑完了,走的时候还是舍不得,堂兄就沿着河堤送他,走走停停。虽然阳光灿烂,可是河堤上的柳树还是心事重重地低垂着头,柳条儿软软的,半睁着无数鹅黄的眉眼,一副没有睡醒的样子。那时,他和堂兄都折了杨柳,但都闷声不响地挥着柳条儿抽打着路边的石头。

就像此刻。

但此刻,林国栋的手里没有杨柳。

本来,说好了林国栋要和爸爸一起送姐姐的,但是,早上下了雨,而且,爸爸说送完姐姐后要去人才市场看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就这样,林国栋就被撇在了爸爸租住的这个屋子里。

爸爸说这是个城中村,里面纵横交错的,不许乱走,不然,就再也见不到爸爸了。

林国栋就只好安静地坐在椅子上,回想这个不一般的春节。第一次在大城市里过春节,爸爸带着姐姐和自己逛了庙会,还去了游乐场,这个城市实在是大得超出了他的想象,每天都像是在梦中。

林国栋把这些天梦境一般的生活又温习了一遍,玩滑梯、吃糖葫芦、看杂技和舞狮子……想着,他所经历的每一件事儿,可能都是村子里的孩子们所未曾经历过的,心中的骄傲堆积起来,都快有家门口的山那么高了。尽管,姐姐和他唯一一次央求爸爸要坐过山车,被爸爸拒绝了,但,至少,他和姐姐看到过,而且,还听到了那些坐在过山车里的孩子们的尖叫。

想到姐姐,林国栋突然就有些后悔有几次不该惹姐姐生气,有次,还打了姐姐。想到这儿,林国栋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还有一个遗憾,就是妈妈因为要照顾家里的小猪和小鸡,所以,没有和姐姐还有爸爸一起过年。

想到妈妈,林国栋的心里软软的,酸酸的,他又跑到窗子旁,向下望过去,湿淋淋的路上,还是没有人。

城中村在过年的时候总是很空。

P1-3

序言

刘绪源

少年儿童出版社要集巾推出舒辉波的小说,共四本,有长篇也有短篇,作者要我在书前写点什么。这是我很愿意做的工作,因为我已发现作者是近年涌现的儿童文学新人中十分突出的一位,他熟悉儿童,对现实和人生有自己的看法,义不愿重复自己,每次下笔总有新的探索,所以不仅已完成的作品体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明日的创作前程将更不可限量。

但我们知道,即使像欧·亨利或莫泊桑这样的短篇名家,他们集子里的作品,也不会是整齐划一的。一个作家只能尽自己努力写自己最感满意的东两,至于好坏,那是事后的评价。就像一头骆驼在沙漠里艰难前行,要走很长一段路后,才会发现哪些是直路,哪些是弯路。既如此,该如何评价一位作家,义如何评价他一段时间的创作?我用的是孟子的办法:“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也就是,选取其中最好的作品,以把握所达到的水准。创作者的最佳状态是不容易出现的,正如有些名花真正开放也就那么一瞬,但一生都在为此努力和准备,所以得万分珍惜才是。那些传世的作家大都写得很多,但证明他们地位的恰恰也是最好的那几篇。《克雷洛夫寓言》巾有句名言:“鹰有时飞得比鸡还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移用在创作上,倒是很合适。跳高运动也如此,运动员们每跳三次可允许两次碰杆,而我们说某某打破纪录,不就是指的最杰出的那一次吗?

千万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辉波书中的作品参差不齐,恰恰相反,我在抽读这些小说时,几乎每读一篇都有一种惊喜,并常常因感动而鼻子发酸,深感作者在跋涉巾从不懈怠和取巧,而能在作品中时时留下自己的真生命。我只是说,在这篇短序中,我只能极少量地点到几则作品,看一看他的小说的不同凡响之处。这甚至还谈不上“观其澜”,冈我在短时间内无力对他的创作作全面研究,这只是随机地阅读和评析。“观澜”的工作,就留待有兴趣的小读者自己完成,如何?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幼儿园,午休时分,小男孩和小女孩悄悄起床,一前一后进了厕所,一起坐在小马桶上。从门下面的缝隙可以看到两双小脚,左边一对,右边一对。他们神情肃穆,面带忧戚,在认真商量什么?商量结婚的事。这是《小时候的爱情》的开头,冈为女孩一家要移民加拿大了,他们一时没了主意,但说出的都是孩子话,一如契诃夫笔下的万卡。一旦想出了“结婚”的妙策,他们义开心起来,一下午玩得无忧无虑,完全忘了上午的伤感。这篇小说写了幼儿园的“爱情”,也写了五岁男孩对小表姐的“爱情”,而最感人的,是写一群四年级小学生对一个像“妖精”一样漂亮的年轻女教师从排斥,到被吸引,再到由衷喜欢的过程;最后这女教师出车祸死了,孩子们闻讯如雷轰顶,哭成了一片,以后一年四季,这里树上都会有人挂上花环;到他们读中学的时候,一起骑自行车冲下山岗,铃声“丁零零”响成一片,然后在那棵树前停下,树已经长大了。作者在结尾写道:“如果有一天,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或她过来跟我说,我爱上了谁,我一定会笑着告诉他或她,不要惶恐,不要害怕,心中有爱,是多么美好!”——可以想见,这是多么开明的家长,这又是多么开明的情致。这也是作者所达到的一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正冈为作者要表现的是这样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虽然小说中写到了死,却并不给读者带来死亡的重压和恐惧,反而让人感到了人生的充实和可贵,增添了对人生的爱和留恋。这比现在流行的许多唯恐写得不够强烈的少年小说,实在要高明得多了。

作者的这种思想和情感的高度,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而只能是亲历人生磨难的产物。我所说的留在作品中的“真生命”,也就是指的这种真实而深刻的个人体验。小说《十七岁,花要开》,正可体现这一情致的由来。它写了两个高中生在繁忙的学业巾悄悄产生的真情,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但老师开始出面强力干预了,老师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过肯定班里会有类似的事,她别出心裁地让大家用选票揭发,结果选票上写的都是“王菲和窦唯”、“黎明和舒淇”、“周星驰和朱茵”……她以为这都是别班的男女生,等发现自己受了愚弄,不禁恼羞成怒,她当场斥骂起来:“我真替你们感到难过和羞耻,你们懂什么爱,你们配吗……你们86个人中有一个敢为自己的爱情负责,那么你站起来站起来啊……猪狗不如!”这时候,那位女生忍无可忍地站起来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爱情……我不知道该对这样的感情负什么样的责,但是我敢为它负责。”这是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幕!不仅在场的师生,不仅作为当事人的男生(值得注意的是,那位男生就叫“舒辉波”)。我们读者的心也被提起来,我们也都屏住了呼吸。这位女生后来不可避免地付出了代价——这是历史的代价,没有这样的代价,就不会有《小时候的爱情》中所传达的那种开明的情致。

将作者的许多作品串起来读,往往能发现类似的思想和情感发展的脉络,看得出作者在大量互补互斥的人生现实中紧张地寻觅生活的真谛。比如《一次别离》,写出了离婚母亲的那种开明、潇洒、快乐,这是一位什么也别想将她打倒的新女性,她拥有对生活、对艺术、对女儿……真挚的爱。但生活并不如此简单,也并不是谁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在小说《和陌生人共进下午茶》巾,作者写了一位酷酷的老师和一位酷酷的女生。老师酷,是因为见得多了,见怪不怪,难以再动情了,他对于目前学校教育那一套,有自己的反感,于是在和孩子们斗智斗勇的时候,他就不按常规出牌,说话_半真半假,甚至可以和“问题女生”一起躲起来抽炯,因为“够哥们”,他反而更能驾驭这些孩子。女生的酷,则是因为对那些教育自己的人的不满、反感、鄙视,尤其是对父母辈的由爱生恨的反抗。这两个怪异的人偶然碰在一起,演绎了一出现代都市的活剧。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竟能以自己巧妙的构思和文笔,把酷的背后的催人泪下之处,一层一层地剥出来,终于让读者再也忍不住自己的泪水。原来,世上所有的酷,可能都是假象!人总有自己的生活记忆,总有“一个关于亲情或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他愧疚,或者,让他心碎……”。这两个人物终于挖出了让他们难以自持的内心秘密——他们各自的对于父亲或母亲的忏悔,那永远也没法弥补的痛悔——它们那么自然地与酷的外表相对应,相转化。正因其酷,我们更感受到这伤心藏得有多深,对人造成的创痛有多强烈。而这两个人物的故事,都牵涉到了父母离婚的事。

上面的介绍对于所提及的小说来说,都是不完整的,小说本身不知比这丰富多少倍。我只想从这样的对比中揭示作者对于人生所作的探险:他在一步步深入,每一步都是精彩的,而放在一起读,更会得到几何级数的精彩,并引领你自己也去探索谜一样的沉重而美丽的人生。作者在艺术上是高明的,也可说是相当成熟的,但我觉得,他的最为可贵之处,却还是对于人生难言的奥秘的这种诚挚而不懈的探寻。

再简单说几句他的长篇。那部《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实在是非同一般的作品,我以为是一部小小杰作。它写了一个农民工孩子的四个不同的阶段,因为每一阶段的背景都不一样,所以不妨看作四则写得很结实的短篇。第一则写他与另一农民工的小女孩在城里的传奇遭遇,他那时才五岁;第二则写他回到乡下,在一个和尚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故事表面更传奇,其实却充满现实感;第三则写他到城里看父母,自己卖报挣钱,竞还救了一个决定当众自杀的民工,这似乎更偶然更离奇了,但读下来就会知道,它非常现实,并且因其真实而催人泪下;第四则,是孩子长大,成了高中生,回到城里就渎,他像很多同龄的孩子一样嫌自己父母丢人了,他进入了一个尴尬、痛苦的少年时期,这个看似比前三则平淡得多的故事,读来却更感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华:他能将传奇的故事写得平淡自然,也能将平淡的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回肠荡气。这奥妙在哪里?说出来也简单,就在于真——真实而真诚。同样,前面介绍的那些短篇,它们在题材情节上有不少接近的地方,大多写到幽微懵懂的少年情愫或父母的婚姻纠葛,但读来可有一丝雷同?没有。这说来也简单,也在于真——他不是在人为编造故事。雷同大都是人为编造(编造者往往以为自己很聪明很别致)的结果。

小序已写得够长了,但还有几句话不得不说。作者是经过长期短篇训练的,短篇小说创作锻炼了他的文学功底和熔铸生活的能力。这就像经过话剧表演训练的演员,在影视剧里能走得更远;也像经过严格论文写作训练的学人,更能写出扎实的专著。不过现在的情况有点相反:从未学过话剧表演的美女一上电视就走红,从未写过论文的学术明星偏能一本接一本地出书,没写过一则短篇的作者一上来就写长篇并且还能大卖……这说明什么呢?我想,除了确有个别天才之外,其余的恐怕都合于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夏伯阳》作者)说过的那句话:“写得快,有时不是从山下往上爬,而是从山上往下滚。”是的,现在一夜成名者多的是,但那大都是在往下滚,山下灯红酒绿,充满诱惑,山下自有黄金屋,滚下去好处多多;但如果真要在艺术上或学术上有所建树,那还是得慢慢往上爬。辉波一直在向上努力,这很可贵,我希望他能坚持,长期坚持,并且,我相信他一定会有辉煌的成就。

2014年春节后草成于沪西香花桥畔

书评(媒体评论)

舒辉波的作品,不仅有着侯孝贤电影里的意境与况味,有一曲曲献给失去的乡土与童年的挽歌;还有着安房直子式的物哀、幽玄、伤逝、抒情和幻想之美。他的作品大多呈现的是阴柔、唯美和温婉的风格,淡淡的伤感的调子,迷离与幻美的色彩,似真似幻、虚虚实实的故事,加上温婉、细腻和清丽的文笔,构成了这位青年作家婉约动人的文学世界。

——徐鲁,著名诗人、作家、出版人

我很推崇舒辉波的小说,无论它的故事,还是主题,以及文学的品位,都与当下轻飘飘的儿童文学大有区别。因为他的小说保持着始终如一的风格和品味,他从来不迎合孩子,而是引领孩子,把纯美的文学献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文学体验和想象,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大爱,人只有在很阔大的人生背景下,才能体现出人的能力和价值,文学一旦失去了伦理的内容,那就变成了低级趣味的东西。

——安武林,著名作家、独立书评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里住着好大的孤单/儿童文学金榜名家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舒辉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495153
开本 32开
页数 1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5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48
CIP核字 2014103346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2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