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请教鲁智深
内容
试读章节

梅花忆我我忆梅

前几天与朋友驱车前往浙江超山探梅,细雨初霁,超山脊梁上的烟雾如水墨在宣纸上渲染开来,濡湿了的梅花开得羞涩,噙着晶莹的水珠,让人心生怜惜。

梅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花果,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最初,梅子仅在调和鼎鼐时刺激古人的味蕾。以审美目的培育并观赏梅花,大约从南北朝开始,到唐宋时期达到高峰。在中国的文化史册中,诗人、画家如果留不下表现梅花的作品,是比较无情的。诸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等传世名句,已成为整个民族的共同记忆,梅花的品格与芳姿也“暗香浮动”地熏陶着华夏儿女的审美情趣。

当我们品赏梅花时,应该知道国内有五株遗世独立的古梅。楚梅在湖北沙市章华寺内,据传为楚灵王所植,至今已有2500岁高龄。晋梅在湖北黄梅江心寺内,据传为东晋名僧支遁和尚亲手所栽,距今也有一千六百余年了。隋梅在天台山上的国清寺,我有幸拜谒,老树着花无丑枝,依然坚守与春天相会的承诺。唐梅有两株,一株在云南昆明黑水祠内,据说唐开元元年(713年)由道安和尚手植。另一株就在超山大明堂前院内,相传也是唐朝开元年间种下的。宋梅也许不孤独,在超山上也有一株,离报慈寺仅一箭之遥。超山占了五大古梅中的两株,难道不是苍天若有情,独怜超山梅吗?

这么一梳理,我不由得一惊:老梅尽在古寺中!看来,千百年里,梅花听惯了晨钟暮鼓,或许早就参透了禅机,故而严寒未退时就会“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超山上有报慈寺,1933年遭盗贼焚毁,仅留主体建筑大明堂。当地梅农坚信,因壁内嵌有唐代吴道子所绘观音像石刻碑而得神佑。上世纪八十年代重修报慈寺时,这块石碑的拓片被发现,现在重刻的石碑即竖在寺旁古树下。

大明堂正中建有浮香阁,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书额,几十个游客在此憩息品茗打牌,笑语喧阗。庭园中遍植梅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我神往已久的唐梅,老而弥坚,枝杆如铁,如虹桥般横卧堂前,怒放点点红蕊。它的身旁则有红梅、绿萼、腊梅数枝虚心陪衬,如晚辈侍奉在侧。

吴昌硕一生钟爱梅花,他的作品中尤以梅花最见精神。他生前多次登超山赏梅,写梅花之神,品梅花之韵,并留下“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的绝唱。其实,这也是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和辛稼轩“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的回响。前几天管继平兄还告知我,在鲁迅使用过的印章中有一方闲章:“只有梅花是知己”,但不知出处。可见梅花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情人。

因为深爱梅花,超山就成了吴昌硕的归宿。我们来到大明寺旁拜谒吴昌硕墓,在吴昌硕汉白玉全身塑像前三鞠躬,再拾级而上至墓前。恍惚间,千万朵梅花在枝头微颤,似乎向我颔首问好。

1935年,郁达夫踏访过超山并写下游记《超山的梅花》:“汽车走过的临平镇,是以释道潜的一首‘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的绝句出名;而超山北面的塘栖镇,又以南宋的隐士,明末清初的田园别墅出名。介与塘栖与超山之间的丁山湖,更以水光山色,鱼虾果木出名。也无怪乎从前的文人骚客,都要向杭州的东面跑,而超山皋亭山的名字每散见于诸名士的歌咏里了。”

今天我们赏梅,交通住宿等条件比郁达夫那会不知要好上多少,但品赏的情趣能否像旧时文人那样高雅呢?能否从梅花丛中读出历史文化信息呢?又能否一句点出“便向花前倾一杯”的人文情怀呢?

P34-35

目录

自序

舍南舍北皆春水

在宏村看学生娃画画

每晚八点,宣科在此

隔着玉河“呀呀索”

束河:茶马古道上的蹄印

在这里,刘邦唱响了大风歌

李庄——一颗不应遗落的明珠

梅花忆我我忆梅

看到天池了吗

前童,陈逸飞留下一把理发椅

会老堂,故乡的春茗雅集

乐安邑城,你有关门的权利

潮送九江寒雨来

“和平村”里的沉思

金风玉露柴火香

“潘长江”和血粑鸭子

浦江一根面

咸亨酒店,鲁庄气场

闽南太平燕及蚵干粥

银杏树叶飘落在轮岛漆盘上

红彤彤的泡菜,红彤彤的脸

夜宴土尔库城堡

序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成才路径,也是值得后人继承的优良传统。我们翻检一下唐诗宋词就会发现:没有登高,就没有王之涣;没有策马,就没有岑参;没有流浪,就没有李白;没有壮游,就没有杜甫;没有探幽,就没有王维;没有访古,就没有杜牧;没有夜饮,就没有苏轼;没有泛舟,就没有白居易;没有行旅,就没有辛弃疾;没有逃亡,就没有李清照……中国最优美、最澄怀、最可歌可泣的文学作品,大概有一半诞生在路上。

每逢节假日,得着几日闲,人民群众就亲身演绎《围城》游戏,城里人潮水般杀出去,城外人潮水般涌进来。在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在绵延起伏的长城,在粉墙黛瓦的水乡,在高耸入云的山巅,黑压压一片游客集聚成壮怀激越的场面,暖色调的夕阳和五彩缤纷的服饰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一流的光线与色彩。这就是中国!

这样的出行,要想写出伟大的诗篇,绝对是个小概率事件。通常情况下也就拍几张照片,编一个段子发到网上,自嘲一番,痛陈一番,为下次出行作铺垫。下次,会不会风景这边独好?

不过,无数旅行者还是希望在陌生地发现新景观和新生活,还有新的群体,以及值得分享的人生感悟,用他乡与他者的经验来烛照或修正自己的人生。从这层意义说,脚尖向前,视野开阔,与其目的地明确,线路预定,酒食已具,不如约三五知己,背起行囊推门而出,前路茫茫,落木萧萧,让突如其来的风雨来考验自己的智慧与胸怀,让美丽的邂逅来犒赏艰难的跋涉。

小时候看过一本掉了封面的连环画,有两个和尚,约定五年后在某个地方会合,比一比谁学到的知识更多。一个富和尚,将自己关在一座庙里,天天读经抄经,自以为学富五车,踌躇满志。一个穷和尚,身无分文,一路上为船家背纤,沿长江进三峡,直抵人迹罕见的山区,然后再壮游大江南北。三年后,两个和尚如约而至,在众多士子面前“华山论剑”。富和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学问皆从书中得来,老调重弹,听者昏昏欲睡。细皮嫩肉的他锦衣玉食,焚香插花,不知人间疾苦,也不能用佛经要义来解释人间世的因果。穷和尚娓娓道来,情声并茂,描绘的都是前人未曾记载的人情风土,令一帮书生如作逍遥壮游,大开眼界,一致肯定穷和尚所言是活的学问。而且历经磨难的他,体格强健,目光如炬,气宇轩昂,境界开阔。

当时我年纪还小,去过最远的地方大概就是故乡绍兴,看了这本破破烂烂的连环画后,对穷和尚肃然起敬,立志要做他这样的人。

今天,中国式旅游还不能摆脱诸般尴尬,戏剧性场面还将继续在节假日徐徐展开,穷和尚壮游的模式难以复制,但出行方式与出行旨趣的多样化,路线与目的地的自我设计,均体现出现代人对生命旅程“且行且珍重”的态度。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温并继承,特别是不拘行迹的莘莘学子,已将大好河山视作蕴含巨大信息量的第二课堂。他们知道,深刻影响人生的一本书,或许就在荒野乡村,在孤独无援的旅程,在探险课目的跋涉途中。

陈丹青说过许多雷人雷语,有一句深得我意: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确实,在路上,是一种美好的生命形态。只要有心,在路上可以发现许多意外的绚丽与跌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这本书选编了我在最近几年里撰写的旅游观感文章,它是对陌生地的描绘,对风土人情的记录,对中华文明碎片的仔细捡拾,更有对异质文明的寻访与解读。为人们熟悉的旅游景点不在我的视线之内,被别人写烂写酸的故事一律回避,我感兴趣的就是陌生体验,包括景观与人生。通过我努力的、笨拙的叙述,希望读者能够获得个体经验之外的饶有趣味的想象。

沈嘉禄

2014年立夏

内容推荐

这本《请教鲁智深》选编了作者沈嘉禄在最近几年里撰写的旅游观感文章,它是对陌生地的描绘,对风土人情的记录,对中华文明碎片的仔细捡拾,更有对异质文明的寻访与解读。作者感兴趣的是陌生体验,包括景观与人生。通过作者的叙述,希望读者能够获得个体经验之外的饶有趣味的想象。

编辑推荐

《请教鲁智深》是作者沈嘉禄的一部游记选。沈嘉禄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曾经做过厨师、木匠、仓库保管员、工会干部等工作,如此丰富的阅历在作家圈里是少见的,这也使他的作品更加贴近上海普通百姓的生活,字里行间幽默而不失犀利。他的游记别具一格,美景、美食、美物在其笔下娓娓道来,读者纸上闲游,却有身历其境之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请教鲁智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嘉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9213
开本 32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2014161232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8.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