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梦国关人--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文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自2008年创刊,2015年4月将迎来第100期。这本由唐宇明主编的《寻梦国关人——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忠实记录学校教育办学事业改革发展的非凡历程,全面呈现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奋发有为的师生群体形象,系统开展全校师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倾心、倾力去办的,属于国关人自己的报纸。

内容推荐

这本由唐宇明主编的《寻梦国关人——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通过对国际关系学院校报校友的人物专访集结成书。呈现出国关人的青春,是追寻梦想的现实旅程;国关人的往事,是寻梦之路的历史写照。小国关承载大梦想,你我梦汇聚中国梦的时代主题。

目录

第一编 往事

 陈文波:我一直坚持工作

 耿庄:“小而精”是国关特色

 蒋云邹德孜:伉俪共忆国关情

 陈明秦黎:稻香里的国关守望

 刘汉鹏:作育英才为师典范

 陈筱卿:于喧闹中寻一份平静

 杨家祚:乐观豁达立德树人

 刘桂录:我给国关添砖加瓦

 王庆民:国关有我的贡献,我骄傲!

 黎祥福:漫漫路上求索不断

 郑项林:做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王鹤仁:“老延安”的红色守望

 仇书琇刘汉全:相濡以沫坚守如初

 曹扬:那段在教务处工作的难忘岁月

 陈颖卓:回味多彩的英语课堂

 杨慎生:用积淀激励新力量

 陈振寰沙灵娜:诗意的国关岁月

 曾宪法:一心奉献的实干家

 潘启明:潜心易学收获智慧

 白效洪:旧情如昨难忘坡上

 郑若麟:从读法国书到看法国人

 简三强赵芃:小学期再续国关缘

 黄少华:多才多艺的摄影人

 于伟:阔别三十载聚首情依然

 邹加怡:女司长的“女生时代”

 杨静:多才多艺的“民间大使”

 孙勇:永远感谢母校的培育

 沈健:奥斯卡红毯上的国关人

 苏群:大记者的国关时代

 孙尚武:从“看国关”到“看世界”

 蒲越:在动态中寻求平衡

 马娟娟:坦然面对意料之外

 达巍:抬眼观天下低首著文章

 宋念申:做个有理想而踏实的人

 顾卉妮:从好记者到摆渡人

 潘天:“工作狂”的强大与坚毅

第二编 青春

 霍海涛:灿若雏菊爱聚千阳

 朱红勤:人淡如菊情似春雨

 王如柏:玫瑰不言美若初绽

 李文良:咱们公管有力量

 赵文经:老干处里的“文经武略

 梁晓晖:浮华中觅得一份沉静

 杨丛与:我留下,因为我热爱

 羌建新:我的“大学之道”

 毕雁英:知识源于实践,也要回到实践

 郭小聪:寻找真实的兴趣

 尹钊:和学生一起热爱

 教务处:从“管理者”到“服务员”

 李敏:做中日交流的“友好之鹊”

 郑祖稳:放下心中的勋章

 刘跃江:感谢一路有你

 张梦丹:胖爷的艺术旅途

 王泽:志愿者,平凡而又神圣的事业

 赵燕斌:国关“武林高手”

 何雪瑞:“人生赢家”赢在辛勤耕耘

 袁文阳:苦苦逐蝶不如揽一缕芬芳

 李昊昱:青春可以是奉献的

 徐栋:台前幕后转变之间

 陈俊霖:网球让我收获成长

 李智行:好心人“国关Find”

 魏垚:尽心支教感恩生活

 王子卓:创业不是说说而已

 游洋洋:路在脚下,向梦想出发

 张也池:敢想敢做的小店主

 陈卓然:将兴趣进行到底

 岑云鹏:过无悔的生活

 马行健:在追求中超越自我

 吴奔扬:奔逸绝尘灿烂千扬

 张景铖:学霸的精彩生活

 郎佳子或:百年“面人郎”传人

 研究生部2012级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班:温暖的先进班集体

 国旗护卫队:五星红旗背后的人

 国关辩论队:用思维碰撞出火花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关人在行动

试读章节

陈文波:我一直坚持工作

记者在与陈文波老师约定采访时间时,最初打算定在4月7日上午,但陈老师考虑了一下,提议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因为上午他要收看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直播。这让记者颇为感慨:这位投身学术六十余载的国关学者,今年已经83岁的老人,至今仍然关注着国际关系的热点话题,关注着国家发展的未来走向。

1950年至今:“我一直坚持工作”

在陈文波老师书房的桌子上,静静摆着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八个字:国关与祖国共明天。半个多世纪的国关岁月,在这个老人的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或显或隐的印记。

“我是1950年来的国关,学习内容主要分为政治思想、英语和世界知识三个部分,也是当时才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些内容。1953年,学校从我们这批人中选了一些人留下作为老师来培养,我很幸运地留了下来。当时学校主要还是一个外语院校,没有现在的系别之分,我被分在国际知识组,主要研究美国,可以说我的学术工作是从这里开始的。1955至1957年,又在外交学院教师进修班学习东方史、西方史、国际关系史以及西方政治制度等等。”

1990年到了离休年龄的陈老师继续工作到1996年才办理离休手续。之后他离而不休,一直工作——参与硕士、博士入学考试的命题、评卷、面试工作;担任硕士生导师至2008年;担任国政系“国际问题系列讲座”主持人至2008年;热情参与国际问题研讨会的学术活动;2000年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加教育部国际问题科研基地的考察、选定工作;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至2004年;2006年被聘为教学督导组专家,先后对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进行督导……用陈老师自己的话说是“头绪繁杂,时有撞车,但丝毫不敢懈怠”。

坐在前排的白发观众

每年十月,都有一位白发老者坐在前排观看新生国际知识竞赛——他便是陈文波老师。新生国际知识竞赛,这个代表着国关传统的赛事,每年金秋十月准时迎接一届又一届的国关新主人,陈老师也在每年这个时候,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欢迎着新一代国关人的到来。

新生国际知识竞赛的主办方国际问题研讨会——这个国关历史最悠久的社团之一,就是1991年由陈文波老师一手创办的。“国研会到今年已经成立22年了啊!”陈文波老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神充满神往,“我当时是国际政治系主任,有同学提出要建立一个这样的社团,我觉得很不错,自己也对这个十分感兴趣,就十分积极地支持,最终成立了。”如今二十多年已经过去,陈老师对这个学生社团的关注与支持一直没有改变。

黑板上画张地图就是“课件”

站在讲台上,展开一张大地图,挥斥间指点欧美中亚格局;或是当场拿起粉笔,直接在黑板上画出一张地图——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年代里,陈老师和他的同行用最传统也最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们传授着知识。那些手绘在黑板上的一张张地图、资料图,也就成了那个时代课堂上特有的“课件”。“现在的老师比我们当时优秀多了!无论是自身知识储备,还是思想解放程度,或是对高科技产品的掌握程度,都是我们当时无法相比的。”谈及学校多年来的变化,陈老师感慨道,“现在科技进步快,条件比我们当时好多了,以前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时候,我们讲课都是自带地图或是当场在黑板上画。所以,现在让我去当老师,我估计不会当咯,因为我不会用电脑。”言罢,陈老师的嘴角微微一弯,露出一个顽皮的笑容。

陈老师还说,现在国关比以前开放许多。“1990年之前国关没有外教,后来才渐渐放开。时代变化带来了思想的变化,可供学术研究的资料也丰富多了。我们当年搞研究时,很多材料要么没公开,要么模糊不清,很难做出客观且令人满意的成果。时代在变,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在变,大家看问题的角度在变,我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评价同样也在变,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学术研究的原因之一。”

(文/胡晗)

(原发表于2013年7月15日第7l期《国际关系学院校报》A2版)

P3-5

序言

2014年,与共和国同龄的国际关系学院迎来了她的65岁生日。作为献给校庆的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本《寻梦国关人——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如期出版,可喜可贺。

国际关系学院校报自2008年创刊,2015年4月将迎来第100期。多年来,忠实记录学校教育办学事业改革发展的非凡历程,全面呈现蓬勃向上的校园文化与奋发有为的师生群体形象,系统开展全校师生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是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们倾心、倾力去办的,属于国关人自己的报纸。

2013年,国际关系学院校报在每月两期正报的基础上,正式推出每月一期的“悦读副刊”,其中专门辟出两个版面来做人物专访,2014年又在头版上增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关人在行动”专栏,接地气、多角度地展现鲜活的国关师生,传递时下的国关风情,也积极联系采访离退休老教师与毕业校友,探寻当年的国关故事。

在采访、成稿、返稿、编辑、定稿的过程中,我们编辑部的师生不止一次地、深刻地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于,无论受访者是耄耋老人,还是青春90后,无论是三尺讲台上的青年教师,还是支教、志愿服务中的普通学生,他们始终怀揣梦想,愿意为追寻梦想不懈奋斗,在寻梦路上迈出的每一步都无比坚实。

国关人的青春,是追寻梦想的现实旅程;国关人的往事,是寻梦之路的历史写照。小国关承载大梦想,你我梦汇聚中国梦。

我们的《寻梦国关人》开启了《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文化系列丛书》的文化之旅,期待新一代国关人续写辉煌!

本书得以顺利出版,首先感谢我校老前辈和历届校友的鼎力支持,感谢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关心,特别感谢新闻中心师生采编队伍的突出贡献。

是为序。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梦国关人--国际关系学院校报人物专访(2013-2014)/国际关系学院校园文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唐宇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276360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2014286152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