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清官廉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了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笔法严谨,忠实于历史,用语通俗,具有可读性,很富人文气息,具有雅俗共赏的品位。

内容推荐

《中国清官廉事》收集周朝至清末的清官廉吏100人,并请名家绘有各位清官肖像图。彰显清官业绩,依据正史记录,叙述生动。江汉大学副校长周庆苾执笔,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作序。

目录

先秦时期

 召 公 “甘棠遗爱”话召伯

 孙叔敖 宽厚爱民 勤政廉洁

 季文予 以德华国

 晏 婴 清廉节俭

 子 产 辞赏轻币 树德重民

 公孙免余 辞赏佳话

 予 罕 以不贪为宝

 弦 章 献鱼、辞鱼与受鱼

 予 文 不护族亲

 西门豹 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两汉时期

 尹翁归 文武兼备

 黄 霸 宽厚明察 爱民富民

 召信臣 “召父杜母” 百姓称颂

 孔 奋 身处脂膏不自润

 崔 箓 护民救民 不怕牺牲

 虞 延 惩奸除恶 劝俭持廉

 祭 遵 一身正气 百战功高

 张 堪 张君为政 乐不可支

 董 宣 执法不阿“强项令”

 第五伦 倡廉抑贪 知人善任

 钟离意 仁慈爱民 不受脏秽

 杨 震 “四知”严词拒金

 雷 义 洁己还金 幽默拒镜

 羊 续 悬鱼绝馈赠

 李 膺 令名清操 贪官克星

 张 奂 有金如粟不入怀

 范 滂 嫉恶如仇 以身殉志

 孟 尝 为政廉明 合浦珠还

 刘 宠 “一钱太守”与“一文亭”

 时 苗 留犊·埋鹿·骑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毛 玠 选人唯贤

 田 豫 三国时曹魏的廉吏

 诸葛亮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是 仪 忠贞正直 清素俭约

 单 祜 清廉谦恭

 裴 宪 耿介廉洁受钦敬

 昊隐之 试使夷齐饮 终当不易心

 崔玄伯 守清廉宠辱不惊

 长孙道生 廉吏们的住宅观

 元 顾 不畏权贵 坚拒请托

 王 罴 “老熊当道” 刺奢鄙贪

 江 革 济江渡海 压石归航

 徐 勉 清白家风传子孙

 吕僧珍 不徇私情“千万买邻”

 裴 侠 清廉谨慎 一心为公

 葬 琼 悬瓜却赠 公正决狱

 傅 昭 为官谨慎清廉

隋唐五代时期

 李士谦 德被一方

 厍狄士文 枷子杖侄 棍打门生

 梁 毗 拒收黄金 傲视权贵

 赵 轨 清廉如水

 柳 彧 积极进言 力矫弊俗

 戴 胄 犯龙颜执法

 姚 崇 救时宰相住寺院

 杜 暹 埋金退礼 一世清廉

 杨 绾 贤相感召 望风变俭

 严 郢 冒死谏君辩曲直

 牛僧孺 行贿记载 彰显廉吏

 张承业 廉洁奉公治家国

宋辽金元时期

 范 质 廉介自持真宰相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包 拯 铁面无私 笑比河清

 刘温叟 封金辞赠与题诗却金

 曾 彬 巧处财和礼

 王 旦 宰相大气度 临终犹辞赐

 唐 介 不买珠·碎珠·退冠

 赵 抃 一琴一鹤 铁面御史

 张 俭 一袍三十年 一言止征战

 范纯仁 以俭助廉

 王 恕 倡廉戒贪告示

 司马光 清廉正直 治史巨擘

 苏 轼 勤政爱民 廉洁正直

 岳 飞 八千里路云和月

 胡 砺 清廉不怕盗贼

 廉希宪 以廉为姓刚正廉能

 董文炳 捐产县令 慎杀将军

 张雄飞 廉洁自律

 乌古孙泽 爱民廉洁

明清时期

 张以宁 清白出使 驰誉中外

 王 琎 埋羹、撤茶 太守高洁

 周 新 宁死不屈的周廉使

 王 翱 还珠尚书

 于 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

 杨继宗 爱民不爱钱

 陈 寿 退休无居所的清官

 刘大夏 在生不受金宁死不行贿

 文征明 傲视权贵 屡拒馈赠

 徐九思 民应无菜色 我须有菜味

 海 瑞 清廉耿介

 赛静鹰 取与重廉洁

 汤 斌 崇俭恶奢 民称“三汤”

 张伯行 倡廉戒贪 身体力行

 于成龙 “天下廉吏第一”

 陈 瑸 节俭朴素 移风易俗

 陆陇其 博学清廉

 朱 珪 半生惟独宿 一世不言钱

 汤盒钊 宝藏于心不在冠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阎敬铭 奉公执法 节衣缩食

 左案棠 靖边功臣 廉俭楷模

后记

试读章节

祭遵

一身正气百战功高

祭(zhai)遵,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年轻时爱读经书,家境富裕,但为人恭谨俭朴,不事奢华。母亲死后,亲自背土筑坟,以寄哀思。

东汉光武帝刘秀击败王寻后,回往颍阳,祭遵以县吏身份,几次晋见。刘秀喜爱他的容颜仪表,令他为门下吏。在从征河北时,任为军市令。光武帝的门人犯了法,祭遵杀了他。光武帝发怒,发令要拘捕祭遵。主簿陈副劝谏说:“您常想要众军严整,现在祭遵奉行法令,不避权势,正是治军的法令教化所需要的啊!”光武帝于是赦免了祭遵,随即任命他为刺奸将军,并对各位将领说:“你们对祭遵要多加小心,我身边的侍从犯法,他照样杀了,对你们是不会徇私的。”

祭遵作战勇敢,并富有谋略。一次作战中,他中了弩箭,伤口流血,军官士兵们看到主将受伤,逐渐退却,祭遵高声怒喝斥骂,不许后退,他的督战倍使士气大振,军士们都倍加英勇地作战,于是大破敌军。他率军破张满,擒张丰,拒彭宠,败李豪。后随刘秀讨伐在蜀称帝的公孙述,军队停留长安,刘秀召集诸将商量,都主张暂时按兵不动,拖延时间,加封称臣于公孙述的隗嚣部下将帅,以分化瓦解他们。祭遵说:“隗嚣胸怀奸谋已久,如果现在不攻击,就会使他阴谋更甚,而使公孙述增加警备。所以不如立即进兵。”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就派祭遵为先锋,击破隗嚣部将王元,并追击至新关。后诸将到,与隗嚣战,都失败了,引军退去。但祭遵却多次挫败隗嚣。后又受命进兵陇下,在形势不利、多部友军逃回的情况下,祭遵独留不退。在多年征战中,他屡建战功,因而得以拜将封侯。

祭遵为人廉洁奉公,约束部队严格,驾驭有方,不使自己的部队逾越法度,以致他驻地的官吏民众,不知有军队的存在。他所得的赏赐,尽数分给士卒,家里没有私财,身穿韦带布裤,盖布被,夫人衣服不加彩。同母弟祭午以他无子,为他娶妾,他拒不接纳,说:“我身任国事,不敢贪图生活享受,不考虑继嗣的私事。”光武帝因此更加看重他。建武九年(33年)春,祭遵病逝于军中。临终前,他再三叮嘱左右,只用牛车运载灵柩,薄葬于洛阳。问他有什么家事要嘱咐,他始终不说话。身后的丧事,光武帝亲为部署,他的灵柩运到河南县,光武帝诏遣百官先到治丧场所会齐,自己身着白色丧服驾临,望着灵柩哭泣哀恸,回经城门,阅过丧车,涕泣不能自已。丧礼完后,又亲自用太牢(牛、羊、猪三牲)之礼祭祀,就像汉宣帝办霍光丧事一样隆重。诏令大长秋、谒者、河南尹等官员护卫丧事,大司农负责费用。总之,极尽哀荣。在以后的朝会中,光武帝常向群臣叹息:“怎能得到忧国奉公像祭遵那样的大臣呢?”其见知于光武帝之深,乃至于此!

(见《后汉书·祭遵传》)

赞日:廿八中兴将,列名祭弟孙。

建功悬日月,佐帝定乾坤。

冶性金经诵,兴师铁骑奔。

施财亲部众,洁俭铸忠魂。

※诗作者:邓先正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张堪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张堪,字君游,东汉南阳郡宛(今河南南阳)人。志趣高洁,行为端方,颇为人们称道,同学们都称他为“圣童”。张堪幼年丧父,在遭遇这种人生大不幸的情况下,还把父亲遗留下的财产数百万给了侄儿,充分体现了他重情义、轻钱财的品德。

刘秀年轻的时候,就称赞过张堪的志气节操,后来,他收拾了西汉末年的混乱局面,成为东汉的开国之君——光武帝,就拜张堪为郎中,几次升迁成为“谒者”(为皇帝上传下达的近侍官员),后又委以重任,命张堪押运作战物资,并率骑兵七千,随大司马吴汉去讨伐割据蜀郡的公孙述,在中途又加封为蜀郡太守。当时,汉军只剩七日粮草,暗中筹备船只,策划退兵。张堪立即进见吴汉,分析了当时形势,陈说公孙述必败,不应撤军,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先示弱诱敌,后又坚决攻城。公孙述果然亲自领兵出战,被汉军击败,公孙述战死。攻下成都后,张堪先领兵入城,检视了公孙述的库藏,没收了其中全部财物珍宝,然后逐一清点,开列清单,如数上交朝廷,一钱一物都不据为已有。同时,他还安抚吏民,施行仁政,蜀人都十分高兴。

张堪在蜀郡(今四川成都)两年后,被任为骑都尉,后来率领骠骑将军杜茂,击败匈奴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县),被任命为渔阳(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及以东各县)太守。在任期内,张堪打击奸猾邪恶势力,赏罚必信,官吏民众对他十分敬服,都乐意听他的号令,誓死为他效力。后来匈奴以一万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数千骑的奇兵,出其不意,突然奔袭,大破匈奴兵,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杰出战例。渔阳边境得以安宁。然后在狐奴这个地方开稻田八千多顷,北方人不习惯种水稻,张堪就找人教给百姓种水稻的技术,鼓励百姓耕种。水稻产量比旱地作物高得多,人们经过一两年的试种,就掌握了种水稻的方法,产量大大增加,人民得以富裕。对张堪的德政,人民歌颂道:“桑无附枝(桑树繁茂,没有多余无用的枝条),麦穗两歧(麦子一株长出双穗),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镇守渔阳八年,人民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生活殷实富足,地方实力大增,匈奴不敢进犯。

光武帝曾召见全国各郡主管计簿的官吏,问各地风土人情及前后的郡守、县令是否贤能,蜀郡计掾樊显奏道:“渔阳太守张堪,过去治蜀,其仁爱普遍惠及吏民,威信足以惩处奸佞。当公孙述破灭时,遗下珍宝堆积如山,张堪所掌握财物,足以称富十代,但他一无所取,全部归公。离任之日,乘坐的是折了辕木的破车,携带的是布被破囊而已。尔后就任渔阳太守,无论是治民,还是安边,都做出了令人羡慕的政绩。”光武帝听后感叹不已。正想征召张堪入朝重用,适逢他病逝,光武帝深为悼惜,专门下诏书表彰,赐给丝帛百匹。

写《后汉书》的范晔评论说:“张堪、廉范都因慷慨行侠义而立名,看他们俩救济别人的急难,不顾危险困难,真是值得称赞。张堪临财一毫不取,廉范喜欢救助人的急难,多么令人感动啊!”

(见《后汉书·张堪传》)

赞日:百万遗财赠侄家,自身寥落走天涯。

战功得利毫无取,官退仍乘一破车。

※诗作者:马轶群武汉诗词学会理事

P48-51

序言

我与庆苾同志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时任江汉大学副校长的他,肩负繁重行政工作的同时,出任武汉历史学会副会长,对文史表现出浓厚兴趣,对学会给以大力支持。

作为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长期置身军旅的庆苾同志,1978年到地方工作,能适应大学和学会的领导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成就。这与庆苾丰富的学养紧相关联。远在孩提时代,他就在天门县乾驿师承伯父,读《四书》、《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及历代诗词。时隔六十多年,他仍能背诵许多名篇名句,并且以当代视角加以别择、融通。在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社会兼职有八个之多,如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秘书长、《高等职业教育》杂志副主编、武汉诗词学会副会长等。1990年,他应聘为新华社湖北分社新闻发展中心副总编辑,参加编辑了《荆楚风流人物》(湖北卷)、《跨世纪的湖北农业》,受到社会好评。此外,他还在《舐犊絮语》、《世纪忆语》、《语文教学论丛》等书中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在行政任务繁纷的状态中,做出如此众多的成果,是难能可贵的。

我在与庆苾的交流中,深感其好学敬业,谦和诚朴,兼具革命老同志和学人的风范。后来他虽然离休,仍然无私地为江汉大学、为社会出谋献策作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已近耄耋之年的庆苾同志更感时间之可贵,以饱满热情,为改革开放的盛世增砖添瓦,真可谓老当益壮,前进不息!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这是举国人民额手称庆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贪污腐败之风呈蔓延之势,严重危害社会。为此,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多次作出反腐倡廉的决定和具体规定,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样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深深触动庆菇同志。他和老伴广事收集贪污腐败案例和资料,几个月即已盈箧,披览之后,怵目惊心,深以为忧。遏制这一社会流弊,要靠全党和全社会的持续奋斗,不懈努力。以自己之力所能及,庆苾同志决心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发掘清官廉吏之故实,加以梳理和解读,从正面发挥社会教化作用,配合党的反腐倡廉工作。好在他自幼研习过古代经史,再加上老伴的配合,包括摘录和剪贴资料,涉猎之古籍达六七十种之多。为此,他常跑江汉大学图书馆、武汉市图书馆和旧书店,也光顾图书城,广事搜罗。他的次子还在书店中以400元寻购到一套影印的《太平御览》。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他又精心筛选,形成《中国清官廉事》一书。在着笔时。以严谨的笔法,忠实于历史,又考虑易于为社会所接受,用语通俗,使之具有可读性,应该说这一设计是很富人文气息的,具有雅俗共赏的品位。现在这些作品已在《江汉大学报》上不断发表,推向社会,受到欢迎。如《先天下之忧而忧》、《铁面无私笑比河清》、《一琴一鹤铁面御史》、《子罕以不贪为宝》等,每篇均在千字左右,标题新颖,行文流畅,故事性强,寓意深远。每一篇都蕴含着作者的学养和一片拳拳爱国爱民、针砭时弊之心。

几年来,庆苾同志不辞辛苦,默默笔耕。出乎意外的是2004年刚写到一半时,因工作劳顿,突发脑梗塞,一时语言不通畅,右手不能握笔。在精心治疗的同时,他仍不忘治学。当病情稍有好转时,又重操笔政。起初写字时歪歪扭扭,大有小孩涂鸦之状,但终于在搁笔近一年后,恢复写作。不久这些文章将结集出版,题名为《中国清官廉事》。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曾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庆菇同志长期积学,故能在古稀之年书就《中国清官廉事》这样好的作品,这是值得称道的。

作为一个老朋友,我对庆苾的为人和品学深感敬佩。他所著《中国清官廉事》的严谨学风,活泼文风,以及他的作品对时代的关切和哲理潜思,给我以深度的感觉。我衷心期待《中国清官廉事》的问世,并祝庆苾同志健康长寿!

2006年8月15日

后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我的这本小书,在许多好心同志的热情帮助下,四易寒暑,终于在我迟暮之年,伴随着艰苦与病痛,呱呱坠地了。我挤出了自己仅有的余热,总想为党为社会再尽点力的心愿,也算基本完成了。

我引为师友的《武汉晚报》前总编贺捷同志,最早审读了书稿的前三分之一。他的文学与文字功底深厚,他的肯定坚定了我的信心,并承他为本书写了一阕《西江月》词,特印在书前,以示感谢。

在我写此书的起步阶段,要感谢江汉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刘轶贤研究员及校报雷惠萍编审、刘进副编审和梁蓉编辑,是他们决定在《江汉大学报》上公开连载了最早的三十多篇,这鼓舞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决心。在写作过程中,我受到了江汉大学纪委书记聂仕书和组织部长王治俊的鼓励。

我特别要提到的是我的老领导、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千弓同志,江汉大学余茂才书记及其他各位校领导的关心与帮助。

我要衷心感谢为本书作序的冯天瑜教授和皮明庥研究员,他们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写序的。我要铭记他们对本书的肯定与鼓励。同时,我还要感谢武汉硚口财经学校前校长朱敷荣同志和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教授的关心与支持。

我写此书是为了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廉和俭,同时我作为武汉诗词学会的一员,有责任宣传中国古典文学的精粹——诗词,以弘扬诗教的功能。这一想法得到诗会领导和许多诗友的支持,他们纷纷写诗、作词赞扬本书的清官廉吏,他们的作品中,诗、词、曲俱备,为这本小书增光生色不少。我在此对为廉吏们写赞诗的诗朋吟友们鞠躬致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为我组织赞诗并精心审读,而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武汉诗词》编辑部的徐志雄与齐坎先两位主任。

需要感谢的还有我的老学长鲁德渊同志,他热情为我提供了所需的某些资料。

我在写到第六十一篇的时候,突患严重的脑梗塞,语言和肢体都受到影响,在病房摔跤后,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观察。在恢复阶段,又患带状疱疹,卧床两月,致使本已得到好转的下肢又变得疲软无力了。有的医生告诫我不要再多动脑筋,有的医生则鼓励我脑力劳动不能停,只需有节制就行。我在这依违两可的医嘱中选择了后者,首要的是锻炼右手握笔写字。我一生近视,老年时需摘掉眼镜看书写字,由于老年白内障的关系,戴什么眼镜都不管用,只有用放大镜看书,其艰苦之状,只有老伴和我冷暖自知。在停笔一年后,终于在2005年又恢复写作。

由于出版社催稿,我就请了章理佳教授帮我写了若干篇(已在篇末注明),在此,感谢章教授和盛代时教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在此,我还要感谢湖北科技出版社的刘健飞社长,他帮我积极联系出版单位,使本书得以顺利面世。

最后,还要感谢我的老友、天津职业大学老校长、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宗尧教授为本书题写书名。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及最后整理阶段健康不佳,本书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周庆苾

2006年国庆节于江汉大学蜗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清官廉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庆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604945001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49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06138915
中图分类号 K820.2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3
出版地 湖北
24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3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