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建筑作为海南城市发展的见证,体现着城市历史、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其不可再生的唯一性特征需要我们有效地加以保护和延续。因此,骑楼文化的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海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海口骑楼老街”已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希望侯百镇和刘莉莉和李敏泉编著的《海南骑楼》的出版能引起更多人对海南骑楼的关注和研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文化活力,并使骑楼成为宣传海南文化的名片之一。
图书 | 海南骑楼 |
内容 | 编辑推荐 骑楼建筑作为海南城市发展的见证,体现着城市历史、社会和思想的变迁,其不可再生的唯一性特征需要我们有效地加以保护和延续。因此,骑楼文化的复兴,是我们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作为海南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海口骑楼老街”已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希望侯百镇和刘莉莉和李敏泉编著的《海南骑楼》的出版能引起更多人对海南骑楼的关注和研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注入文化活力,并使骑楼成为宣传海南文化的名片之一。 内容推荐 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是南方传统民居与西方古典建筑相结合的产物,是历史上中西建筑合璧的范例,是南方(尤其是岭南)城市特色和建筑个性的重要体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海南骑楼,与海南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与南洋文化相融合,见证了海南的经济发展和历史变迁。作为海南宝贵的文化遗产,“海口骑楼老街”已经在2009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从建筑专业角度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和研究的范例较少,若不及时整理和保护,骑楼也难免会被人们无视并逐渐遗忘。出于这种考虑,雅克设计公司发挥自己的建筑专业优势,在海南进行了现场测绘和调研,历时两年,才编写成眼前的《海南骑楼》。侯百镇和刘莉莉和李敏泉编著的《海南骑楼》较为全面地介绍了骑楼的起源、街区空间、建筑语言、风格样式,以及与骑楼有关的人物、故事,并对骑楼的现状、保护、更新和复兴提出倡议,呼吁社会对骑楼的关注与保护。编者尽可能忠实、完整地记录了骑楼的建筑空间、形态、风格、材质、工艺等,既有来源于第一手的资料,也有很多珍贵的图片,因而此书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目录 骑楼起源 前世今生 南海·海南 氛围熏陶 建筑语言 平面 立面 风格 结构 雕花 色彩 街区空间 空间体验 生长聚集 美学特征 骑楼特写 东部:简扑素美 西此部:端庄精致 南部:混搭魅力 北部:华贵庄重 骑楼未来 惨淡现状 骑楼保护 延续更新 文化复兴 骑楼叙事 多少骑楼烟雨中 你好,旧时光 老街深处有人宋 悦来栈的窗外世界 触摸城市时光记忆 乡愁里的海南味道 老街,新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海南骑楼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侯百镇//刘莉莉//李敏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53747 |
开本 | 24开 |
页数 | 19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01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62 |
CIP核字 | 2014221968 |
中图分类号 | TU247 |
丛书名 | |
印张 | 8.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5 |
宽 | 19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