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萧何的奋斗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柳七公子编著的这本《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执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达到忘我境界的萧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身处逆境依然活得欣欣向荣,屡遭惨败依然坚强屹立的刘邦;一个为了大汉攻城略地,提着脑袋向前冲刚直不阿的韩信;一个圆滑、脱俗、聪明、卓然立世的张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个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真英雄项羽历史是大家一起书写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改变着历史的轨迹。

内容推荐

萧何,是为数不多的青史留名又善始善终的谋士。柳七公子编著的这本《萧何的奋斗笔记》讲述了萧何跌宕起伏的一生。尤为难得的是,全书的视角很现代,语言通俗幽默,以萧何的官场升迁经历为蓝本,道出了楚汉传奇中的人性百态。从基层的科级干部,到万人之上的国级干部,萧何的职场奋斗史,不仅突出了其智商情商双高的经国之才,还勾勒了一个相互制衡、人情交错的官场形态,如何成功处理同事、兄弟、上下级等关系的职场秘籍。

目录

第一章 老辣:左右逢源夯实根基

 经营周边熟人的感情

 成功之人,有攀高的欲望

 抓住机遇,秀出最优秀的自己

第二章 奇迹:天将降大运于斯人

 眼光独到,伯乐巧识千里马

 上天眷顾早有准备的人

 成事不分古今,方法大同小异

第三章 主动:为未来的领导谋职位铸金身

 慧眼为千里马寻找契机

 抓住机会,施展手中的权力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迎合也是一种能力

第四章 积极:把领导拉进朝廷的队伍

 没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

 做最帅的和尚,撞最响的钟

 甘愿做一个服从领导的新兵

第五章 尽心:培育未来的领导,巧点鸳鸯谱

 想领导所想,急领导所急

 官场生死事小,面子事大

 巧为领导添砖加瓦

 揣摩领导的心思,心甘情愿做红娘

 好干部一手抓工作,一手抓婚姻

第六章 官途漫漫:萧何送刘邦去服徭役

 不管幸与不幸,徭役都摆在那里

 伤离别,众人相送

 另眼相待,聪明人适时表现自己

第七章 逆境:刘邦落草芒砀山

 致命关口,人生就是选择

 破釜沉舟是一种智慧

 好属下为领导雪中送炭

第八章 险中求胜:接受起义大潮来袭

 起义打响反秦第一枪

 只有选对人,才能改变命运

 萧何配戏,与县令密谋反水

第九章 智谋: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精明强干,和领导秘密接头

 今天的苦难,就是明天的辉煌

 空想不如不想,行动胜于一切

第十章 果敢:配合领导成大事

 糊涂县令不糊涂,断臂求平安

 紧要关头用人缘

 当机立断,给领导出谋划策

 好属下有胆识,敢为人先

第十一章 小试牛刀:布衣将相挺进沛县

 借他人力量,助领导一臂之力

 慧眼投资,甘做领导人梯

 巧抓机遇,把领导挺上位

第十二章 机变:变身二把手,甘做绿叶扶红花

 戏剧性转换新的人生定位

 做一个官场新兵,让自己更有价值

 放低身段,做好手边的小事儿

第十三章 低头:新领导别人屋檐下求发展

 陌路相逢,将遇良才

 先站稳再站高,保存实力求发展

 乱世中预先准备,等待机遇君临天下

 话有干种,委婉相劝最动听

第十四章 历练:起义大熔炉里百炼成钢

 屈身别人屋檐下韬光养晦

 好风凭借力,积攒成功的资本

 机会来临,群雄逐鹿中原

 胜利在望,扶领导再上马

第十五章 登峰:好属下不畏浮云遮望眼

 满目繁华中,放大领导的优点

 繁华富贵,乱花迷了领导的眼

 智谋独到,为领导保存文献

第十六章 精心彩排:赢在转折点

 权衡得失,劝领导还军灞上

 巧避锋芒,忍耐是正视现实的智慧

 战争来袭,巧做领导主心骨

 项伯反水,萧何将计就计

 依计表演,刘邦示弱委曲求全

第十七章 韬光养晦:无限风光在险峰

 论功行赏,面对不公平的待遇

 见好就收,劝领导保住胜利果实

 巧避锋芒,不与对手正面冲突

第十八章 伯乐识马:不拘一格笼络人才

 善于交往,妙用人力资源

 兵仙驾到,韩信移步大汉舞台

 谱写人才佳话,萧何月下迫韩信

 推波助澜,草根小吏韩信拜将

 借力生存,联合巴蜀土著

第十九章 保障军饷:大财不放,小财不漏

 战前分别,丞相留守关中

 好干部左手后勤,右手理财

 理财高手,坐镇巴蜀供军粮

 垓下悲歌,英雄请重新来过

第二十章 开国首功:坦然面对利益来袭

 皇恩浩荡,萧何见证开国大典

 兴修水利,万事民生为先

 至高荣誉“开国第一侯”

结语

试读章节

小小的沛县县衙,也时不时会有上面的人来指导工作。这不,大秦中央空降到沛县的御史大人来县里督察工作了。萧何在县令大人的指挥下,接连一周加班加点打扫卫生、布置现场,领导要下来检查嘛,场面上该摆的都得摆上,萧何的同事们更是忙得不亦乐乎。值得庆幸的是,衙门里的档案材料都是萧何平时随干随写,早就整理好了,都分门别类地投进档案袋里了,并且都在袋口边贴了标签,到时候,领导要进来查看,要谁的随时抽给他就行了。至于上面的各种政策规则杠杠条条之类的,萧何也在县令的特别关照下又强化记忆了一番,萧何向县令保证,只要上面问到的,他一准儿能对答如流。

按以往的惯例,这所谓检查也就是走个过场做个样子,只要县令大人把这御史大人侍候个酒足饭饱,临行时再往大人的座驾上偷着塞上几箱沛县的土特产,这工作就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萧何心里暗骂,这都是民脂民膏啊!别的不说,光今日这一顿饭钱,就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百姓过半年的日子啊!再见,再见,最好再也不见!萧何笑看县令大人率众随从在送御史大人上路。“此去山高水长,他年有机会到京城玩儿”,彼此寒暄着套话告别,“大家各自保重,后会有期”……县令心里其实也在骂:“有期你个大头鬼,我们一辈子无期才安生!”但表面上至少是大家各取所需,上面的人要走过场,下面的人要安心,皆大欢喜。

可这人终归是不一样的,当惯例不是惯例的时候,就有了意外发生。此御史非彼御史,今天还真就碰上了较真儿的主儿。从天然居出来,这御史大人本该左拥右抱去宾馆醉在温柔乡就成了,可他偏偏貌似对那些妖娆的女子不感兴趣似的,今天不知道中了哪门子的邪,非要摆驾回县衙。干吗,公事公办去?一干人只好面面相觑之后忙不迭地鱼贯而回。

明镜高悬的县衙办公室里,县令和众干部都战战兢兢地站在那张大办公桌前,毕恭毕敬地等待着。县令的额头不时有豆大的汗珠子滚落下来,他殷勤地给御史大人手边的水杯里添水,顾不得给自己擦把汗。御史大人一本正经地慢慢翻看着萧何递过来的档案,一边看似漫不经心地不时问萧何,无非就是这些材料依据哪条大秦律令。这难不倒萧何,不管御史大人问什么,萧何都能答得头头是道。

御史大人回顾这几天来萧何为了迎接他鞍前马后侍候得妥妥帖帖,一切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让他暗自佩服。其实御史大人是个自恋的人,他不光佩服萧何的能力,更佩服自己的眼力啊!“看不出来啊,县令阁下,您这儿犄角旮旯里还藏龙卧虎呢!”肚里本就没货的县令这下却搞不清这位御史大人的话究竟是褒义还是贬义,一时间回不上话来。

御史大人转身问萧何:“想不到这位小哥还真有两把刷子呢,沛县的庙太小了,你在这儿屈才啊,你就甘心平平常常固守在这个地方吗?有句名言不是说吗,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宝贝,如果有机会想不想到更大点儿的地方发展呀?本御史想推荐你去皇城怎样?”萧何心里“呸”了一声腹诽道:“呸,你才是垃圾,小爷我就是埋在土里的金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原则。此时面对御史大人的邀请,搁一般人早就喜形于色,恨不能立时就能启程,感激涕零地说些属下愿追随大人海角天涯之类的奉承话了。到皇城发展,天多高,地多大啊,那也是无数做官者梦寐以求的梦想啊!天赐良机,放弃了就是傻子。县令和同事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聚焦在萧何身上,但听他不卑不亢道:“我还年轻,能力差水平也低,基层是锻炼人的好地方,萧何感谢御史大人的垂爱,请您容我在这里再修炼上五百年,等俺翅膀硬实些了,再去皇城搏击风雨吧!”

御史大人拍拍胸脯自信满满,他相信自己的眼光。咱不能睁着大眼说瞎话,这位御史还算得上一个识货的主儿,至少他良心大大的好,不是个庸官儿,责任心强,又有时代的使命感,能为国惜才。他认为萧何就是个难得的人才,把这个宝贝放在小县城里纯粹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是金子不能埋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得去大都市发光,所以他力挺萧何到中央去谋个一官半职。

萧何赶紧拱手道:“我是沛县的土著,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山水,可我是那么热爱我的家乡,我想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再说了,我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小儿女需要养育……”千言万语一句话,您御史大人就是说破大天,我萧何也不离开沛县。这就是传说中萧何的“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的经历。县令见萧何是死心塌地地要跟着他这个七品小芝麻官,自此更加器重他。P4-6

后记

所有的故事都会告一段落,所有历史上的是与非、得与失、功与过,都留给后人去评说。《萧何的奋斗笔记》在西汉的建国大业轰轰烈烈进行之时,戛然收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天下英雄时势造就,风云人生为理想奔走。萧何从沛县邂逅自己的领导刘邦,并主动成为他的伯乐,培养千里马,扶他踏上征程,在辅佐刘邦创业、打江山、治天下的漫长岁月里,打造了一个成功励志的官场神话。

萧何奋斗的故事,写在他追随刘邦颠沛流离、南征北战、铁马金戈的岁月,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他为领导出谋划策,工作态度积极主动,他精于人际关系,对领导和其服务的团队无限忠诚,值得我们去学习与借鉴。

他艰苦创业,踏遍巴山蜀水,一分辛苦万千收获,留下那么多的丰功伟绩和无数令我们感动的日子。小说写到这里骤然搁笔,终止在他前半生的奋斗历程,还是有些意犹未尽。喜剧大团圆时,我仿佛看到萧何和刘邦及他的同事们,这一群楚汉战争的风云人物,站在未央宫前留下一张最珍贵的合影,留下西汉最后一张全家福。

乱世的潮水,把萧何、刘邦、项羽……渡到秦末的渡口,让他们有缘成为同事、兄弟、对手,演绎他们成功的励志传奇,使他们在抗秦的斗争中改变了秦末的政治格局。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执着、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达到忘我境界的萧何;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身处逆境依然活得欣欣向荣,屡遭惨败依然坚强屹立的刘邦;一个为了大汉攻城略地,提着脑袋向前冲刚直不阿的韩信;一个圆滑、脱俗、聪明、卓然立世的张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个宁肯站着死,绝不跪着生的真英雄项羽……历史是大家一起书写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都可以在特定的历史时刻改变着历史的轨迹。

我情愿满心欢喜地,在这里合上《萧何的奋斗笔记》的精美卷轴,也不情愿看到卷轴展开,看到萧何晚年时西汉高层发生的血雨腥风。因为我不愿意看到我深深爱着的男主角们,在政治的争斗中,被历史拆分,死于非命,我只愿他们一直在我的文字里,灵动地活着,有说有笑,他们或伏案而书,或拔剑向天,或铁马金戈……干戈寥落山河壮,他们都在云里画里,他们都在大汉的皇皇史册里。他们在战火中成长,在创业中长生。成也罢,败也罢,千古英雄浪淘沙。

萧何和张良、韩信等是最佳的创业合作伙伴,组成最默契和谐的精英团队,在大汉创业的漫漫征程中,他们倾尽能量,围绕着刘邦的惊天伟业,展示着自己的风采。他们夯实西汉的根基,使这座琼楼玉宇傲然挺立于历史的天空。

但历史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你喜不喜欢,历史的结局早已摆在那里。

唯一的全家福也支离破碎,开国的喜悦终于化作历史长河中的浪花。坐稳江山的刘邦开始巩固政权,铲除异己,诛杀异姓王,对与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亮剑。臧荼、英布、彭越、陈稀等异姓诸侯王皆被干掉了。

萧何有时也掩耳盗铃地认为这样的事不会落到韩信的头上,可韩信却功高震主,触犯了刘邦的利益。领导夫人吕雉给韩信冠上阴谋叛乱的帽子,授意萧何干掉韩信。利益当头,萧何为了保全自己,果断地与韩信划清界限,挖一个天坑,坑死了韩信。

我怅然感叹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奏一曲断弦悲歌,歌我西汉好男儿。的确,韩信之死,萧何有不得已的苦衷和无可奈何,服从领导的意志,维护国家和领导的利益,一颗红心一种准备,他没错。但他却成了拆分精英团队的刽子手。特别是他奉吕雉之命去诱骗韩信时,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矛盾得无以复加,进不易,退亦难。他私设灵堂祭奠韩信可以证明,韩信不得善终,他的灵魂也难得安宁。

忠以侍君,智以保身。萧何,有老练沉稳的政治手段,利益倾轧的紧要关头,他总是识时务的俊杰,总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分清利弊,敢于下手,给自己留下后路。

其实,萧何受命干掉韩信时,刘邦在前线。萧何作为后方最高官员主持朝中政务,他完全有能力在吕雉面前替韩信美言几句。但他权衡利弊,在他心里,前途、事业、官位的重量,超过了兄弟情。纵然韩信的为人处世方式有时有许多的不尽如人意,纵然他的震主之功触犯了领导的利益,可是他却真的罪不至死。但是领导要除掉他,萧何果断地选择站在领导一边。

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时,萧何绝对是“吕端大事不糊涂”,理智地掌控自己的行为。腹黑不是他的本意,但他却做了一生中最腹黑的事。同样,在挤对走张良的问题上,萧何更是做得不显山不露水,完全可以用老谋深算来形容。

贵族之后张良,各方面都很优秀,虽然半路追随刘邦,却深得刘邦器重,特别是张良从韩王成处归来,抢走萧何献计献策的差事,荣升为汉军第一参谋之后,张良在汉军的地位一度超越了萧何。虽然萧何在后勤战线做得如鱼得水,有声有色,可是他心里难免不会恨张良。艰苦创业的年代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搞人事争斗。和平了,他却会为了利益和同事激烈角逐。开国后论功行赏时,没有战斗功绩的张良,也被封侯并分得富庶的领地,地位与萧何不相上下,同为刘邦的心腹宠臣,羡慕嫉妒恨的心理,萧何难保没有。

所以有后人评说,萧何是一个官迷,权力、地位、名利,迷瞎了他的双眼。但这一切并不影响萧何在我心中的地位和分量。后期的他是孤独的,所谓高处不胜寒,人做高官少朋友。曲终人散后,高处寒意,他唯有默默承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官场他过于方正,又深得人心,民望极高,也惹得刘邦猜忌,所以晚年才遭遇牢狱之灾,沦为阶下囚。为了解除领导对他的猜忌,他不惜自污名节。出狱后的萧何,虽官复原职,但他变得战战兢兢,小心翼翼,老到又圆滑,对国家大事只表忠心,不再发表意见。混迹官场一辈子,他只想有个好善终,平安着陆,比起韩信、彭越等人的悲惨结局,他的修行已算得上是完美。在一次次的政治险峰,他都能逢凶化吉,既能保住官位,又能独善其身,恰到好处地保全了自己,官场人生修得正果。能急流勇退,善收晚场,这是他的高明之处。

做人下属,他从没有过不臣之心,做到了臣节不亏;遭遇人生的劫难,依然不改的是他对刘邦、对汉室的忠诚。

刘邦驾崩,大汉政权交接时,萧何不负领导重托,挑千钧重担于大汉危难之中,拖着年迈的身躯,又为大汉新的领导奉献了最后的力量。在重要的历史关头,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好自己,顺应历史潮流,适应新的领导,以崭新的面貌和工作状态,重新投入新的工作中去。

萧何去世前,他捐弃前嫌,向新任领导汉惠帝刘盈推荐相国的接班人为曹参。无论过去有过多少利益争夺都随风而去,这些年他和曹参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业绩斐然,都为了大汉天下鞠躬尽瘁。当萧何留给这个世界最后一瞥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自身利益,因为在他心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顾全大局方显相国本色。所以顺理成章,西汉不因人亡而废法,一切都按照萧何生前制定的各项法规、制度、方针政策运转着,曹参继任之后,才为后世留下了“无为而治”“萧规曹随”的治国佳话。

萧何,他情为百姓苦,心为天下碎,世功名利任凭添,两面评讲在人间。所谓瑕不掩瑜,他一生中少有的污点,遮盖不住他卓越的治国才能,丝毫不影响他成为西汉安邦定国、流芳百世的大国相国。

千秋功罪,任人评说。关于萧何,后人还会有这样或那样的评价。而该书的初衷,就是希望呈现一个真实的萧何!

(全文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萧何的奋斗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柳七公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30846
开本 16开
页数 1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2
CIP核字 2014306422
中图分类号 B848.4-49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1: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