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引爆潜能帮你创大业(人才能量的开发与操控)
内容
编辑推荐

我们的潜能,仅仅开发了1%!

只要充分发掘潜能,任何平凡的人,都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

改变你命运的人才能量开发书!

内容涉及心理学、领导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哲学!

《引爆潜能帮你创大业(人才能量的开发与操控)》作者李亚梅重点查阅和研究了40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发明家的资料,并参考了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政界领袖、商业精英、运动健将的资料,探索开发与操控人才能量的方法,揭示挖掘潜能的奥秘。

内容推荐

生命的本质特征在于能量的不断活动。挖掘人的潜能,使之转化为显能,并进一步成为效能,是人成功的关键。《引爆潜能帮你创大业(人才能量的开发与操控)》作者李亚梅重点查阅和研究了40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发明家的资料,并参考了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政界领袖、商业精英、运动健将的资料,探索开发与操控人才能量的方法,揭示挖掘潜能的奥秘。

目录

第一章 人才能量一有待深度开发的潜能

 第一节 从能量的独特角度看人才

一、什么是能量

二、人才能量的显著特性

三、人才能量的类型及其优化提升

四.人才能量效应

五、人才能量的核心是智慧

 第二节 开发潜力巨大的人才能量

一、潜能的自我开发意识

二、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内在响应

三、韦特莱法则:成大事其实只需要一点点勇气

四、家庭教育

五、人需要有点野心

 第三节 开发人才潜能的核心:养护大脑

一、人才潜能的二重载体

二、大脑的工作特征:用进废退

三、爱惜和养护你的大脑

四、充分开发芹右脑

第二章 人才能量的链接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的资源能量结构

一、资源能量群与资源能量互换

二、人力——推动、激活物质资源能量的能量

三、管理——整合实体资源能量的能量

四、三级管理塔

 第二节 自己认识自己,让管理者认识自己

一、自然性与社会性

二、潜隐性与突发性

三、惯常性与独创性

四、独立性与合群性

五、磨损性与再生性

六、无限性与有限性

七、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统一和分离

 第三节 人力资源能量流

一、人力资源能量贵在流动

二、人力资源能量三形态

三、人力资源能量的有序链接与循环联动

 第四节 人才能量呼唤管理文化的引爆

一、管理的核心是人才能量管理

二、管理的文化与人才能量的开发

三、管理的要义是信息沟通:降低位差效应

四、尊重:贯彻于管理全程的管理文化理念

 第五节 人力资源能量管理的两大职事一

一、设体与操作:大端定律

二、自力与借力:“三君之论”

三、不拘一格,严进严出

 第六节 管理引爆人才能量的爆发

一、管理就是造势

二、如何依靠管理造势

三、领导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第三章 人才潜能的聚集与整合

 第一节 团队生命力:寻求有效合力

一、整合能量增效应

二、能量摆布

三、组织航船舵位:效能从开发个体潜能起锚

四、利益驱动的高杆杠力

五、利益诱因:不雅的比赛

六、寻求互利双赢

七、犯人船机制的先失后得:找准利益机制敏感点

八、拉锯效应和多人水车协作与联动

九、谨防一种机制的功效被另一种机制(及其缺失)冲减:林格曼效应与管理情感注入

十、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应运而生

 第二节 整体美与集群力

一、断臂巴尔扎克塑像之谜:不让局部美功高盖主

二、牺牲局部保全整体,牺牲个体保护种群

三、诺奖得主斯佩里论整合后的效能

四、团队行为效能模式:集群力

 第三节 管理团队能量难于管理个体能量

一、管理团体,战略优先

二、聚能聚光整合能量

三、童言稚语般的管理对话

四、团队整合的类型

五、整合的原则:统一目标,统一指令

六、博弈中组织能量摆布张力

第四章 人才潜能的积累合

 第一节 厚积才能薄发

一、个体潜能的积累

二、激发内在省悟

三、好奇心:厚积功力之源

 第二节 如何厚积潜能

一、智商≠成就:天资不能保证你一定成功

二、厚积“三识”

三、精于“三悟”

四、工于“三心”:坚持力的磨练

五、挺过“三难”:意志力磨炼

六、修炼耐性,不耻下问

第五章 人才潜能的喷发

 第一节 潜能喷发的机理、形态与条件

一、潜能自喷的内在机理

二、潜能喷发千姿百态

三、潜能喷溢的条件

 第二节 性格气质与潜能喷发

一、性格气质效应

二、同一性格的正反两面

三、同一性格的不同转化

四、管理好自己的性格

 第三节 灵感与潜能喷发

一、灵感特性

二、灵感“三基”:奇思降临的沃土

三、灵感与梦境

四、给出一个触发灵感的氛围

第六章 人才潜能喷发的最佳环境及其选择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择主而事”

一、良禽择好木

二、易主的模式:寻找心目中的最佳去处

 第二节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一、择业中的自我设计和选择

二、“能”适于“业”效应

三、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第三节 表现自我的诀窍

一、抓住不期而遇的机遇:达尔文之旅

二、优胜劣汰法则:小数效应

三、好习惯推动能量转换:加加林效应

四、眼光敏锐,观察入微:默多克硬币之星效应

五、出山与自呈:内涵器识,外具风度

第七章 哲学与潜能

 第一节 自然科学与哲学相互促进

一、一身两任的智慧人

二、研读哲学使人增长智慧,陶冶情性

三、科学哲学指点自然科学迷津

 第二节 营造科技创新的顺势

一、高屋建瓴的思维强势

二、势如破竹的创新顺势之二翼

三、科学创新的源头:对客观存在的理性认识

 第三节 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

二、人生中的必然与偶然

三、大视野与微观察的精巧统一

四、追寻现象背后的本质

第八章 大师的能量展示

 第一节 大师之业:探索未知,生死已矣

一、能量投向的郑重选择

二、专典一业,终生不易:大师名家能量聚焦奥秘

三、敬业必勤业

四、勇敢者与激情者的角色

 第二节 大师之术:“四好”潜质,实验升华

一、智能富矿,开发精进

二、科学实验,妙趣横生

三、创造摇篮,一石多鸟

 第三节 大师之德:淡泊名利,随性而为

一、淡泊明志

二、淡泊务实

三、淡泊宁静

四、淡泊普济

五、淡泊随性

 第四节 大师之情:心灵相切,觅得知音

一、宗亲情怀谱,专属能量链

二、师生情怀链

三、大师名家友情网

附录1:美国延揽外智参考信息

附录2:作者主要论著

 一、著作

 二、论著(音像制品类)

 三、重要论文(部分)

试读章节

宇宙间所有的东西都有能量,不论是你的手还是整个身体,不论是海洋还是恒星,所有的客观实体都具有能量,都靠能量来运转。我们生存的宇宙空问都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质。然而,当我们谈论某个事物的内在属性时,可以从许多层面去分析。但生物为什么生生不息,生命为什么永不终止,它们为什么那么活跃?因为它具有能量,既燃烧着一定的能量,又激活与转化着一定的能量。

那么,什么是能量?《辞海》这么说:能量是个物理学名词,简称“能”,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物质都离不开运动,对运动所作的最一般的量度就是能量。《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则说:“能量的最简单定义为做功的能力。”能量可以在物质之间发生传递,这种传递过程就是做功或传递热量。能量又是心理学名词,是智力测验术语,用以标示智力或能力可能发展的限度。测验者臆想所测量的智力或实际所能表现的能力,主要由遗传所决定的能量按固定的速度显现,因此依据幼儿的测验结果,可以预测他的智力或能力将来发展的限度。能量这东西,它永远无法被创造或破坏,自古至今,作为物质的一种属性始终存在,曾经存在的东西永远都会存在,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转换到另一种形式而己。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能量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空间还很大。

人是什么?从社会的意义上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合群的高等动物。认识这一点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交往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从中获得能量效应。另一方面,从自然意义上说,人具有能量,有着广泛发展和深度开发的潜能。人不仅能消耗能量,而且能释放能量。人一方面从外界获取能量并把它燃烧掉,另一方面又持续不断地向外界和社会释放能量。

我们看到,生命的本质特征在于不断的能量活动。“作为生物体,不管差别多大,首先是一个持续不断地从外部摄取能量,又向外部不断释放能量的形体。正是在维持其外形的前提下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应该是生物体的第一特征。”著名的德国物理化学家、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能量学的主要创立者威廉·奥斯特瓦德这样阐述生命特征。他还阐述了人与动物获取和使用能量的本质的区别。他提出:一般来说,动物为其目的仅使用自己身体的能量,而人类除此之外还要使用其他能量。在威廉.奥斯特瓦尔德看来,人类的第一阶段是使用工具,工具无非是为适合一定的目的而使能量发生交换的装置,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处。第二阶段是使外力适合于自己的目的,如使用奴隶、畜力等,这是农业社会形态。使用无机能和有机能促使农业社会转变到工业社会,这是人类文化的第三阶段。他认为,人类作为个体能够统辖的能量份额与由于团结作用而获得的份额相比,是无可比拟的小。而且自然提供的粗能量,对于人类目的而言,直接利用的仅仅是其极小一部分,而在社会规模上人类能够对自然的粗能量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施加影响,效能也会大出很多倍。

从外部摄取能量,又持续不断地向外部输出能量——体能与智能。燃烧一种能量从而转化为另一种能量,特别是输出具有无限创造力的智能,是人作为生物体的内在功能属性,是物质实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上述基本认识出发,在相当高位的视角上,笔者在重点查阅和研究了400多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与发明家的资料外,还广览了其他一些著名科学家、政界领袖、商业精英、运动健将的资料,感到探讨这个问题的意义是令人鼓舞的,以致心花怒放,欲罢不能。除文学奖与和平奖因认识和价值标准有异而略有不同意见外,绝大多数诺奖得主(这里主要指三个自然科学奖项)都获得了科技界与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也许因为科学能更充分地表现它的世界性,而文学更强的是它的民族性,因而前者的认度比后者高。因此,通过研究自然科学奖得主来窥视人类能量状况,既具有代表性,更具有说服力。

英国物理学家阿斯顿于192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1903年,他用电流通过充气管来产生x射线。1910年他在剑桥大学作为J.J.汤姆逊爵士的助手,协助汤姆逊用氖做实验,发现非放射性元素有同位素存在。在天然存在的287种核素中,他一人发现了212种,占总数的73.8%,这难道不能证明汤姆逊的这位学生能量方大吗?P3-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引爆潜能帮你创大业(人才能量的开发与操控)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亚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42488
开本 16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2014144483
中图分类号 D035.2-49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3: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