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在闹市中修行
内容
编辑推荐

若能看穿得失,我们的人生便可泰然自若;若能看穿顺逆,我们的人生便可荣辱不惊;若能看穿名利,我们的人生便可超尘脱俗;若能看穿苦乐善恶、爱恨情仇,则我们的修行便已臻佳境。

那么,你还等什么呢?翻开由释颢编著的这本《在闹市中修行》,它将在你的修行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内容推荐

释颢编著的《在闹市中修行》是一本通俗的人生哲学读物。它告诉我们:

静如止水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无欲无求、心平气和。水中月,梦中花不足为依,虚幻的东西不应以为动。

看清了,也就释然了,难得糊涂,糊涂难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才能在平静之中体味这人生的酸、甜、苦、辣。忙处偷闲,痴中取乐,且于半醉半醒问。

本性常因外物而迷惑,进而丧失真我,于是红尘中纷扰迭出。人只有返璞归真,恢复真我本性,才能跳出轮回的苦海。

目录

第一篇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心静乾坤大,欲少智慧多

 心宽忘屋窄,野旷得天阔

 心中空明,人自清明

 丢下妄念,任心清净

 浮躁每多催智昏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

第二篇 笑看得失,泰然自若——笑看庭前花开落,漫随天外云卷舒

 流水不腐,舍而后得

 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

 得必失,而失必得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莫为错过伤神

 得失皆因果

第三篇 顺逆欣戚,荣辱不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荣不肆意,辱不失意

 梅花香自苦寒来

 不可逆,即顺之

 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经得苦难,始得新生

 死时无悔,不枉此生

第四篇 名利之下,几多腐骨——世人贪痴重名利,我求平生刹那闹

 一念贪欲,自毁平生

 权贵门中多炎凉

 人生苦短,何为名利所累

 可留意于物,不可流连于物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北邙荒冢无贫富,玉垒浮云变古今

 脱得俗情,便入名流;除得物累,便超圣境

第五篇 物锈则坏,人妒则败——君子不因嫉毁人,智者不因妒自贬

 智者不因妒自贬

 “嫉”实为“疾”也

 妒火中烧,灵魂不在

 毁人终毁己

 赏“敌”之所长

第六篇 仇扰心乱,恨令智昏——是非憎爱世偏多,相逢一笑泯恩仇

 淡忘仇恨,解放自己

 存爱于心,不相仇视

 去仇恨,以远祸

 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

 释得仇怨,始得祥瑞

 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第七篇 善迂不败,不争一时——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一时不争,一世清宁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能让终有益,忍则免伤身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争

 争让有度

第八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肚能容天下事,豁开心扉任从他

 以德报怨,量大则福大

 豁开心扉任从他

 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人之毁我,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取大节,宥小过

 比丘常带三分呆

第九篇 不谓分明,难得糊涂——时似酒醉时似醒,平生常念糊涂经

 忙处偷闲,痴中取乐

 且于半醉半醒间

 睁眼视己,闭眼视人

 看破不点破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愚以避嫌,痴以远祸

第十篇 藏锋守拙,长安之道——甘闻众生笑我拙,人前轻不露峥嵘

 蛲蛲者易缺

 君子之才,玉韫珠藏

 形拙而心清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必早

 拙出于诚,则动人心弦

第十一篇 情由缘生,家因爱恒——莫为离台生愁苦,常怀柔忍家自宁

 聚散皆是缘

 欲如火炽

 往日情怀已是诗

 夫妇和而家道兴

 物极必反,爱紧则崩

 坦然以对,洗净铅华

第十二篇 从善如流,弃恶如遗

 ——莫视恶小即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

 善恶一念间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普度众生,有教无类

 予无所求,善不挟私

 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善无涯

第十三篇 返璞归真,平淡是福——纷扰每多催华发,乎平淡淡才是真

 不从外物取物,而从内心取心

 世味浓,忙自至;世味淡,乐自至

 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平淡方知真味

 享受坦然,追逐自然

 天然去雕饰,结果自然成

第十四篇 去苦存乐,悠然自得——若无闹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苦乐同根生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观照己心,切莫苛求

 乱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唯有淡忘,才能恬然

 去苦存乐,悠然自得

 苦中取乐,苦尽甘来

试读章节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5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

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唐朝慧熙禅师一个人住在岩洞里,不接受居士供养的房舍,日中一食,坐垫周围都是灰尘杂草。衣服敝陋,仅能避免风寒,冬天穿一阵,夏天就挂到壁上。

此外,还有扁担和尚一生拾橡栗为食;永嘉大师只吃自己种的菜;高僧惠休30年只穿一双鞋,遇到软地就赤脚……

高僧之所以能够在修道上取得那样高的成就,这与其甘愿吃苦,摒弃物质享受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

反观今天的好多人,不管有没有事业,不管有没有钱,就拼命追求物质享受,美味佳肴、绫罗绸缎、跑车别墅……高僧的高风亮节,不禁让我辈高山仰止。佛教认为人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及五阴炽盛苦这八苦。

而追求事业成功之人所经历的岂止是八苦?有工作之苦、环境之苦、气候之苦、身体之苦、离乡背井之苦、抛妻别子之苦、寂寞孤独之苦、上当受骗之苦、挫折失败之苦乃至于血本无归之苦等。对于这么多苦,如果一个人都能从容面对、积极克服,那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呢?世人都认为能满足心愿就是快乐,可这种愿望常常被快乐引诱到痛苦中;达士平日能忍受各种横逆不如意的折磨,在各种磨炼中享受奋斗抗争之乐,最终换来真快乐。

某杂志曾经刊载了徐世鼎读书的感人故事。报道说,13岁的徐世鼎向国家上缴粮食100公斤,税款26元,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纳税人。同年,由于交不起40元学费,几乎被乡中学拒于门外。3年后,他又因拖欠学费,险些被取消中考资格。但是所有的这些,都没有将他的读书梦打断。

徐世鼎是一个普通的山村孩子,父母离异,他跟了父亲。当他考上中学,并向父亲表示想上学时,冷漠的父亲无情地拒绝了他。为了上学,他向父亲下跪,但父亲不为所动。无奈,他向自己的大姐借钱,大姐只有10元,而学费需要50元。他又去找哥哥,哥哥没有钱,只能陪他一起到学校苦苦哀求,暂时欠着。学校同意了,但父亲却常常逼他退学。徐世鼎利用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做了家里所有的活,但这并未能使他的父亲感动。半个学期过去了,学校催交学费,可父亲照样分文不给。徐世鼎毅然决定和父亲分家。在生产队主持下,一亩三分田,一间泥巴小屋,100多元的欠款和两袋稻谷就成了他全部的家产,年仅13岁的他心如刀绞。读书!一切只为读书!亲情割断,父子分离,生活自理。

农闲时,他每天5点钟起床,做完家务,6点赶到学校上课。赶着在放学后到田里去做活;农忙季节,他请假在家打谷施肥;假期里,他外出打工、扛木头、拉竹子、运砖。虽然劳累了一天,但到了晚上,他还是会就着一盏油灯翻开课本。靠着自己一双手,他成为乡里一名合格的纳税人,每年依法向国家上缴公粮和农业税。在学校,他是成绩名列前茅的好学生。生活的艰辛,让一个年仅13岁的孩子体会得尤其深刻。三年的中学生活,尽管他节衣缩食,但还是欠下学校近400元学费。初中就要毕业了,学校说不补交齐欠款,不发中考准考证。没有办法,他只有四处借债。一个月后,他接到了市重点高中的通知书。

可是,学校报名通知书上写着的150元学费让他望而却步。他只有扛起行李来到离家50里的一个山区水电站工地,去做最廉价的小工。干活最卖力的他只要有一点空闲,就抓紧自学高一课程。同学和老师从工地上找到他,学校免了他的学费,同学也向他伸出友谊之手。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排全班第三,当年底,他被市里命名为“克服艰难困苦,勤奋学习的优秀共青团员”。正是凭着刻苦学习的精神,他获得了新的生活方式,也逐步走向了不凡的阶梯。

一个人的成功,可以从恶劣环境中奋发而来,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苦尽而甘来,足以享受成功的喜悦。逆境中条件艰难,需要不气馁;顺境中谨防止步不前,需要不自满。为志向而奋发,才会有抗争之乐。

P271-273

序言

天道苍苍,人道茫茫,人生就是一种修行,修的不是苦难,而是一种心态。

曾听过这样一则佛家故事:

小和尚刚进庙门,对禅理不甚了解。秋风起,寺院内枫叶翻飞,小和尚问师父:“枫叶如此美丽,为什么会掉落呢?”师父浅笑:“秋一过,冬即来临,枫树无法供给那么多树叶,唯有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季,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小和尚见师兄将寺中水缸扣过来,将水放掉,又跑去问师父:“干干净净的水,为何要倒掉呢?”师父笑道:“冬天太冷,水结冰以后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将它倒掉。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一场鹅毛大雪落下,将几盆龙柏压弯,师父吩咐徒弟们将土盆放倒。小和尚又不解:“龙柏本应立着生长,为何要放倒呢?”师父脸色一凛:“你看不到雪已经将柏叶压塌了吗?再压就会断!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它,等雪过再扶起,这不是‘放倒’,是‘放平’!”

寒冬腊月,来上香者乏陈可数,香火钱少了很多,小和尚忐忑不安,跑去问师父如何是好。师父面带愠色:“看一看,壁橱了还有多少衣服,柴房里还有多少木头,地窖里还有多少白菜!不要只看没有的,要看看还有的,苦尽自然甘来,你要学会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好。”

春暖花开,姹紫嫣红,香火更胜往年。师父准备外出远游,小和尚追出山门:“师父,您这一走,留下我们该怎么办?”师父笑着挥手:“你们能够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又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这位禅师的话可谓充满玄机。所谓的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而是要世人脱离负累、轻装简行,以便走得更远;所谓放空,即是虚怀若谷,是要警醒世人不要过度膨胀,不知所以;所谓放平、放心,则是希望世人在遭遇挫折、面对抉择时,稳定心态,休养生息,以图后进,积极谋求发展。事实上,能够做到这几点的人必然是不凡之人,也必然会过得轻松自在,坦然从容。

然而,这世间能够开悟的人毕竟不多,因为我们这一生要面对很多波折、很多诱惑、很多抉择。一个抉择,或许可以成就我们的一生,令我们超然脱俗、常存安乐,又或许会将我们打入地狱,就此万劫不复。此时,人生的修行就显得颇为重要了。

“看穿”是修行的前提与要义,而修行则是为了更好地充实和净化自己,意味着使自己成为能够在人间如意行走而不被任何现象困惑的个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至高境界吧?

“修行”意味着一种不为物累的超脱,若能看穿得失,我们的人生便可泰然自若;若能看穿顺逆,我们的人生便可宠辱不惊;若能看穿名利,我们的人生即可超尘脱俗;若能看穿苦乐善恶、爱恨情仇,则我们的修行便已臻化境。

那么,还等什么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在闹市中修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释颢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1354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1064013
中图分类号 B948-49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