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西安人的生活
内容
编辑推荐

亲,您来过西安吗?喜欢历史、热爱旅游吗?是个不打折扣的“吃货”吗?有怀旧情结吗?无论您有还是没有,来过与否,宗鸣安编著的《老西安人的生活》都是一本值得您读的好书。

如果您没有读过《老西安人的生活》,就算不上真正了解西安,了解西安人;这对于您来说,还真是件遗憾的事。因为,《老西安人的生活》是您了解西安的最好读本。

如果您来过西安,读过此书,相信您定会重游西安,寻觅过往;倘若您还未曾来过西安,相信此书定会燃起您的激情,让您享受不一样的西安之旅。

本书16开本、16印张,装帧精美,用纸讲究。全书文字生动,可读性强,随文插配近百幅老照片,大部分都是首次公开,非常之珍贵。首印珍藏版2000册,希望为您的书橱增添一本好书。

内容推荐

怀旧,回忆过去,是人类特有的,也是最有情致的一项功能。回忆过去,既能体会美好,总结经验,又能对未来的生活增强信心。宗鸣安编著的《老西安人的生活》是一本关于西安历史与民情的书,本书作者对于西安地方史资料的收集与研究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作者以一种更为具体、真实的角度来表达地方文化和历史,那就是与民众最为贴切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全书文字生动,可读性强,并随文插配百十幅老照片,有许多都是从未公开过的,非常珍贵。写作此书的过程中,作者又重读了不少民国时期西安所出的报刊杂志,力图让心回到旧时,与老西安人沟通。细细品读书中文字,慢慢欣赏书中老照片,能使人较真切地去追寻我们的历史,去体会前辈人的生活,从而感受到生命与文化的传承;也能体会到:平平淡淡的、熟视无睹的生活本身就包含着说不尽的道理。

目录

第一章 文化沉淀在生活之中

第二章 衣着,时代发展的镜子

第三章 食品,最能传承历史的载体

第四章 宅院,不仅仅是居住之所

第五章 行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标志

试读章节

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几个朝代,也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国本土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完善的时代。周人自游牧与农耕交汇的甘肃东部地区,来到了富饶广阔的关中平原定居,地理环境的变化、人文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条件的变化,使得周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设天官冢宰以治理邦国;设地官司徒以掌邦教;设春官宗伯以宣国礼;设冬官考工以备民用,民生百业由此而兴。于是,人民服衣居室,王家执礼施政,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的文明时代就由此而来到了,可以这样说:周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文明足与古罗马文明和古希腊文明鼎立于世界之林。

秦朝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可称短暂,但其统一国土,统一度量衡,使社会有效地发展,使人民方便地生活,其心胸足使后世效仿。汉代是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立国之本的农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家相对稳定,人民安定生活,于是文化事业也呈现出了多样的光彩。汉代文化人在继承了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传统后,深入地对儒家思想进行了研究和改造,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人行为习惯的哲学思想——汉代儒学。虽然当年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汉代的“儒术”并不都是纯粹的、单一的。汉代的文化人通过对孔子思想以及古代典籍的注释,无不一一加入了自己的观点。比如《山海经》的博杂,反映了古人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比如《盐铁论》的兼顾,反映了古人对民生经济的关注;比如《论衡》的犀利,更是对把儒家思想庸俗化、绝对化的反抗。汉代文化人对儒家朴实、自然观的推崇,不仅影响了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同时也给了生活在汉代京城里的长安人以深深的烙印,并由此溶化在长安人的血液中而代代相传。唐代在中国历史上可谓辉煌之极,前后经历了将近三百年。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也是前所未有地兴盛。这种贸易与交流,不仅对社会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还教会了西安人如何处理继承传统与开拓进取的关系。

在唐朝以后至今的一千多年里,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离开了三秦大地,离开了长安城,但历史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却足够让西安人世世代代来学习和享用,并将一直影响他们的生活。到了宋代,西安出了个哲学家叫张载。他主要在陕西眉县横渠镇讲学,人称“横渠先生”。他的弟子多是关中一带的学人,所以,后世称他宣扬的学说为“关学”。“关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知礼”,要有“德性”。有了“礼”,有了“德”,才能叫作“人”。张载常常提倡的一句话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一生研究学问的主要目的和思想。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着陕西后世的许多文人。现代书法家、诗人于右任先生就非常喜欢将横渠先生的这句话写成条幅送人,这种内容的传世作品有百十件之多。一方面表达了于右任先生对陕西“关学”的尊崇,一方面也证明了“关学”思想是十分适应陕西人心性的,研究、了解“关学”,对了解陕西人的习性也就有了一个理论工具。

P3-6

后记

每次去京、沪等大城市里逛书店,总要被那里满屋满架的各种乡土文化书籍所吸引。北京称为“京味小说”,上海称为“海上风情”。想我长安,亦称文化古都,厚重历史,但展现地方文化的专门书店,或书店里介绍地方文化区域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是:真正能坐下来写地方文史的作者并不多。有一些关于长安历史的书籍,也多是展现周秦汉唐恢宏的历史画卷,是英雄史观下的历史,缺少的是真正民众生活和生存的点点滴滴。前几年,本人出版过几本关于地方文化的书籍,虽也注重生活细节,并受到读者的认可,但自以为还是流于肤浅。为了真正理解文化人类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自去年开始,我认真阅读了世界文化人类学的开山祖弗雷泽的《金枝》,这部被文化界评为“人类最伟大的书之一”的专著,确实给了我许多的启发与研究方法。随后,又读了周作人先生关于民俗学的不少著作,如《夜读抄》《苦雨斋序跋文》《苦茶随笔》等,使头脑里对民俗学的简单认识向着文化人类学的领域靠近。周作人先生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人物当时生存的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完整、真切、较为可靠地还原了历史的场景,缩小了今人读古人的时空隔阂。这也是近代学者提倡研究乡土文化的要义。日本柳田国男的《乡土志论》和顾颉刚的《盂姜女故事研究》等,给我们展示了怎样利用民间文化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好处。因此,在前辈的精神指引下,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研究方法,以一种更为具体、真实的角度来表达地方文化和历史,那就是与民众最为贴切、最为熟悉的衣食住行几个方面。

去年冬里,有省上某部门约了西安几位作者合写一部关于西安历史文化的书,我推辞不成只得加入。春节前后,用了两个月时间,依照所给提纲写了三万多字,自己读了一读,觉得还是很有些意思的。交稿半年未见书出,想这些有关老西安的事情不能与读者见面实是可惜,加之如此忙碌的生活中能写出些东西也实不易。由是就将这部分文字打乱,重新列了提纲目录,更定书名为《老西安人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几个方面来展示老西安人的生活。在闷热的炎炎夏日里,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一鼓作气,完成了此书,增加了三四万字,配上了近百幅旧照片,有许多都是从未公开过的,非常珍贵。

在写此书的过程中,我又重读了不少民国时期西安所出的报刊,力图使我的心回到旧时与老西安人沟通。又读了不少西安老人的回忆文章,如晋震梵、叶启贤、窦荫等诸先生的文字,给了我不少素材和思路。

我不善于电脑打字,所有书稿都是由手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我感觉这种手写更能真切地与前人沟通,通过这种中国特有的表形表意的文字,作为介质与前人沟通。当我手握着钢笔面对着稿纸,灵魂似乎也就飘到了过去,所言所讲也就自然真实了许多。稿成后七八万字手稿全由李欣宇君用电脑再打出,可见辛苦不少。

今书将出,故记由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西安人的生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宗鸣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830332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4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2013190961
中图分类号 K294.11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0
165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0: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