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评价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作为白先勇的同窗好友,欧阳子评论《台北人》,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
文艺评论家欧阳子“持之永远”的经典文论集——“一九七四年春暮,我拾起久已搁置一旁的《台北人》,重新认识一次,却有了新的惊奇,新的喜悦。近年来,常惋叹时间的激流冲走每一片刻的感触,乃决定写成此书,以捕捉这份惊喜,持之永远。”
余秋雨称赞《王谢堂前的燕子》——“用心之细,联想之妙,让人叹为观止”。
图书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精)/理想国 |
内容 | 编辑推荐 白先勇评价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作为白先勇的同窗好友,欧阳子评论《台北人》,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 文艺评论家欧阳子“持之永远”的经典文论集——“一九七四年春暮,我拾起久已搁置一旁的《台北人》,重新认识一次,却有了新的惊奇,新的喜悦。近年来,常惋叹时间的激流冲走每一片刻的感触,乃决定写成此书,以捕捉这份惊喜,持之永远。” 余秋雨称赞《王谢堂前的燕子》——“用心之细,联想之妙,让人叹为观止”。 内容推荐 经典的文学评论,伴随着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有阅读的必要。白先勇的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一部深具复杂性的作品,问世三十年来,关于它主题与艺术手法的研究评论文章不可胜数。一九七六年结集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其作者欧阳子作为与白先勇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并共同赴美留学的同窗好友,有别人不易追赶的优势,由她来评论《台北人》,也是文坛的一道风景。 欧阳子采用当时西方学术界影响至巨的“新批评”方法评论《台北人》,通过系统化的归纳,以“今昔之比”、“灵肉之争”与“生死之谜”等主题命意来讨论其含义和意象。三个主题互相关联,互相关联,互相环抱,共同构成串联这十四个短篇小说的内层锁链。 《王谢堂前的燕子》深入研析《台北人》之含义,文集本身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欧阳子在其个人理解范围内,凭着《台北人》之内涵剖析,尝试勾绘白先勇视野中的世界之轮廓。白先勇曾说:“欧阳子本身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分析小说家,深谙小说创作原理。” 余秋雨称赞此书:“用心之细,联想之妙,让人叹为观止。” 目录 白先勇的小说世界 《永远的尹雪艳》之语言与语调 《一把青》里对比技巧的运用 《岁除》之赖鸣升与其“巨人自我意象”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喜剧成分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里的隐喻与象征 《思旧赋》里的气氛酿造 《梁父吟》影射含义的两种解释 《孤恋花》的幽深暧昧含义与作者的表现技巧 《花桥荣记》的写实架构与主题意识 《秋思》的社会讽刺和象征含义 《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之语言语调与其他 《游园惊梦》的写作技巧和引申含义 《冬夜》之对比反讽运用与小说气氛酿造 《国葬》的象征性、悲悼性与神秘性 附录 从《台北人》的缺失说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王谢堂前的燕子(白先勇台北人的研析与索隐)(精)/理想国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欧阳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55477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46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83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 |
CIP核字 | 2014113079 |
中图分类号 | I207.427 |
丛书名 | |
印张 | 1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193 |
宽 | 14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