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精)
内容
目录

上篇:该中国哲学登场了?(2010年)

Ⅰ 李序

 01 现代哲学还剩下什么

广义的形而上学与狭义的形而上学

从理念,到生活,到解构

欣赏两位中国海德格尔专家的话

巫史传统与“为王先驱”

“情本体”与哲学

 02 我的学术思想的三个阶段

靠自学,要善于判断

喜欢看书,不喜欢写书

当时我才二十几岁,哪敢自称一派

写康德,其实在表达自己的哲学

从文体上看,《己卯五说》是最好的

命运,情感,人性,偶然

 03 谈谈几本书

第6版《批判》增补了“德国思想史的严重教训”

那时文艺批评的灵魂式人物

“哲学研究”与“哲学创作”

救亡压倒启蒙:最早出现于《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陈寅恪治史,所用材料也是不多的

《美的历程》每章每节都有新东西

搞文艺批评,主要应靠感觉

做学问,不论是谁,都是要下死功夫的

《漫述庄禅》发表后,钱学森专门来看我

当年的“文化热”都是反传统的

钱穆梁漱溟更能抓住中国文化的要害

短期饥饿受得了,长期饥饿吃不消

历史的“积淀”,是我所有研究环绕的“同心圆”的圆心

 04 关于“情本体”

哲学研究什么

关于“外星人”的三段论

上世纪60年代的哲学,已经都关注个体了

“情本体”颠覆了几千年的传统哲学

“情本体”以中国传统为基础,却是一种世界性视角

 05 汉字与历史经验

“结绳记事”就是最初的历史记录

命名:走向历史经验

“度”是经验性的,与人类生存直接有关

康德研究新动向

 06 《红楼梦》与“乐感文化”

可以有两种《红楼梦》

小说阅读中的文化—心理结构

琐屑日常细节与“乐感文化”

 07 当“情本体”面对基督教精神

“人类中心说”是西方传统

中国要哪种现代性

人总要寻找信仰

 08 人性能力人性情感与善恶观念

政治军事和文化充满偶然,经济有某种“必然”

道德二分:社会性道德与宗教性道德

道德行为由人性能力人性情感和善恶观念组成

康德高于休谟

康德的理性命令与基督教的上帝之爱

心理本体:理性内构(认识)

理性凝聚(道德)理性融化(审美)

 09 文章上的追求及其他

把意思表达出来,容易使人了解

没有新意就不要写文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人全面发展,

这包括片面发展独特的潜能

生物科学不发展,美感讲不清

对自己讲过的话负责

下篇:中国哲学如何登场?(2011年)

Ⅱ 序:为什么有这续集

 10 能不能让哲学“走出语言”

“太初有言”与“天行健”

“回到康德”是什么意思

“学而第一”

从来不谈方法论

中国学问缺少自然科学基础

很多哲学名著又薄又好看

与王浩谈哲学两难

玄奘怕丢人,不敢译《老子》

“点穴法”

 11 为什么“度是第一范畴”

人类的生存延续是出发点和基础

大猩猩—黑猩猩—人

理性使主客体分离

皮亚杰的动作与杜威的工具

美是人对“度”的自由运用

现代心理学还在婴儿阶段

 12 善包容,肯学习,能吸收,可消化

两种可能性与钱学森

文字控制语言的原因

凡“智慧”均可学

忽略个体是一种战争思维

还是蔡仪能抓住要害

“必要的余事”

 13 “理性的神秘”与宗教经验

宗教与感性的神秘经验

个体创造性源泉

“宇宙—自然”是我唯一信奉的神

发现都是发明

 14 巫史传统的情理结构

研究传统不从观念文本出发

巫术礼仪中的“情本体”线索

“礼”的神圣性和神秘性

“天道”在“人道”中

 15 还用不用“本体”“本体论”“哲学”这些词

冯友兰为何赞同“西体中用”

心理形式与“抽象继承法”

“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

胡绳毕竟是书生

中国接受怎样的哲学

 16 “情本体”的外推与内推

“情本体”外推即政治哲学

“两德论”是政治哲学的基础

启蒙落实到制度才算完成

中国也许能调解文明冲突

“四大皆空”还得活

时间与“时间性”

“闲愁最苦”与“何时忘却营营”

没有人类,哪来善恶美丑

 17 我的一生简单平凡

四个“静悄悄”

我与胡风案

记不住面貌和声音

算是毕生遗憾

美国学生

家里一直订科学杂志

人所培育的情感心理即“情本体”

附录

 (1)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

时代和它的李泽厚/《南方人物周刊》编辑部

寂寞思想者/卫毅

 (2)刘绪源萧功秦刘再复:再谈李泽厚

 (3)六十年代残稿

 (4)科学应该是真正的理论思维

 (5)两封信,一本书,三条注/刘绪源

 补记

编辑推荐

该中国哲学登场世界了!该什么样的中国哲学登场?

李泽厚提出“情本体”思想,作为走进世界的中国哲学形态,能否引领西方哲学“走出语言”的困境?

《李泽厚对话集》为李泽厚先生与刘绪源2010、2011年对谈录,站在今日时代的高度,围绕李泽厚的读书经历、思想渊源、各种哲学观点,以17个话题为纲领,通过中西哲学、思维的对比分析,勾勒出李泽厚一生的思想脉络和哲学思考的轨迹,实为李泽厚思想导论,更对中国哲学能否登场、如何登场世界作出深层次探讨,认为中国哲学可补救西方哲学之不足。书中新见倍出,令人启发。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李泽厚先生关于中国哲学研究现状、中国哲学的特点, 以及未来走势的思考和分析的对话问答文章, 坚信中国哲学已登上世界舞台。展现了他对中国哲学的深入思考和未来发展的信心, 对读者了解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经验很有帮助, 对读者如何治学也很有启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泽厚对话集(中国哲学登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泽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103212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46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5
CIP核字 2014166603
中图分类号 C5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53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9: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