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同传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二章 佛国龙城

我们一路歌唱

从印度河,从阿尔菲奥斯河

远道而来……

印度佛教袈裟,像一片祥云,镶着大乘小乘的金边,于东汉时期由西天飘落中国,在北魏平城时代,化成一座灵岚秀雾的峰岭。

“未成曲调先有情”,“梅花未动意先香”。“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佛教东渐途中,丝丝然氲氲然不断注入中国本土的儒道元素,汇涌到北魏,赢得皇权青睐,帝佛相拥,会心而笑。藉此,以平城为转折,佛教找到一条中国化世俗化传播道路。这一切的标志,便是包括云冈石窟在内的北魏京都平城。

人说北魏是一个佛教王朝,平城则是一座盖世佛城。禅林巨嬖,紫气花团,故大同有佛国龙城之盛誉。《水经注》:京邑帝里,佛法丰盛,神图妙塔,桀峙相望,法轮东转,兹为上矣。

“雕饰奇伟,冠于一世”的武州山灵岩石窟寺之外,尚有享誉“天下第一”的永宁寺七级佛塔;蔚为“京华壮观”的天宫寺及五级大寺。而静轮宫“榭台高广,超出云间,欲令上延霄客,下绝嚣浮”;皇舅寺五层佛塔,宝相庄严,塔内青石造像,金银装点,光华万道。

每逢寺内有佛像塑成,京城便会揭开一幕盛大欢庆:“出像之日,千骑开道,万乘护拥;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丝竹杂技雷动,梵乐法音四合;僧人跳金刚舞,善男信女叩拜;太皇太后和皇上骑马散花,万人空巷一睹真颜。”正是:楼台烟寺绕云彩,更有梵音真天籁。冠世灵岩万佛堂,众生芸芸京华来。

北魏太和元年(477年),“京城内寺新旧且百所,僧尼二千余人”。僧侣成群,袈裟光耀,若“火焰在路上行走”。全国寺院6478所,僧尼近8万人;到北魏正光年间,“略而计,僧尼大众两百万矣”。《瑰书》称:“自魏有天下,至于禅让,佛经流通,大集中国……自中国之有佛法,未之有也!”

京都兴佛,举国造像。北魏佛教流衍之势,一如春波荡溢,芳草天涯,既蓬勃于平城,风行于洛阳,亦蔓延敦煌、麦积山、天龙山、响堂山。  中国五岳,除却南岳衡山,余者曾皆为北魏所控。西岳华山至今以“华山第一寺”名盛的西岳庙,始建于北魏;中岳嵩山少林寺,为北魏创始;泰山玉泉寺及道教圣地岱岳观,亦乃北魏所建。泰山斗母宫经石峪清溪岩床,一卷俭刚般若波罗蜜经》石刻,字高半米,浩然庄严。明月溪岩,清泉经书,一展北魏书刻家金石之功。

五台山佛光寺、清凉寺、灵鹫寺(今显通寺),浑源悬空寺,灵丘觉山寺,交城玄中寺,朔州崇福寺千佛石塔,沁县红砂岩造像……纷纷营造,盛况空前。今发现山西沁源县石窟雕像群、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西部苏默尔图阿尔寨山石窟建筑群——“草原云冈”,都是北魏佛教文化珍美遗存。

沿108国道,穿滹沱河谷,人五台山界域,有一座名字好听的村庄——公主村。村里有一座寺:公主寺。该寺建于1500年前北魏,乃五台山创寺最早佛寺之一。公主何许人?北魏孝文帝诚信公主是也。孝文帝亲旨为削发而尼的公主建寺,并金口玉言,赐名:公主寺。

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乃文殊菩萨道场。分别成书于唐高宗永隆、弘道年间的((古清凉劫及后唐同光、天成其时的敦煌写本《诸山圣迹劫,皆录记有文殊菩萨弘化五台山及孝文帝舍山创寺传说:孝文帝巡幸至此,遇一老僧乞求,望能将其坐席下的土地赐用于建寺。孝文帝应声未落,老僧身下坐具晃然动将起来,若莲花盛开,且越铺越大,直至绕山五百里,遂有今日五台山阔袤之境。孝文帝先是一惊,随之便笑出了声。原来,老僧者乃文殊菩萨化身是也。

佛光寺坐落于五台县豆村镇佛光山腰间,坐东面西,依山而建。从北魏到隋唐,佛光寺古刹钟声,祥云瑞气,道场炽盛。孰料唐武宗点一把灭佛之火,佛光寺一夜间砖木尽焚,光华顿息。现存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殿内唐代彩塑、壁画、墨书题记与建筑,并称唐代佛寺遗存“四绝”。殿内众佛像间,一尊仕女塑像,挽住人们的目光。此塑像民间传为武则天之身,后经梁思成、林徽因实地考察破解,原为大殿施建者佛门女弟子,所谓“佛殿主宁公遇”者。林徽因感其高行大德,特地与之合影留念,并不无真诚地说,多么愿意塑一尊自己的像于这里,陪伴宁公遇守护佛光寺一千年一万年。

公元494年,孝文帝高举北魏王旗,率众由大同向洛阳南迁。队伍中百名巧工艺匠,一路行进,一路雕凿,开辟了一条佛教艺术尤其是石窟雕刻长廊。北大考古教授李零曾沿昔日梁思成考察山西路线图记道:南北朝时期,北朝佛教艺术从大同到洛阳是一条传播线路(南北线),从长治地区到河北和

山东是一条传播线路(东西线)。峰峰一带的响堂山石窟,还有远至山东的摩崖刻经,都属于后面这条线。

隋朝“定慧双修”新型格局,唐代佛寺葱茏蔚为壮观,皆一脉根系于北魏业之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四川成都万佛寺出土的南朝梁代佛像,既有中国样式,又有印度笈多风格,后者便是由北魏平城传输而来。

……

P33-35

目录

第一章 塞上吹来大同风

第二章 佛国龙城

第三章 民族风情博物馆

第四章 灵岩云冈

第五章 民族融合圣地

第六章 北魏:隋唐中国的草色序幕

第七章 北魏平城坊与中国古代里坊制

第八章 大同四合院:北魏平城坊历史档案

第九章 四合院里的男人和女人

第十章 诗彩文光

第十一章 大同风骨

序言

一座城市,应当有一部属于自己的传记。

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一镜鉴照。

大同,拥有这样的资格。

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厚土旷野,浩气烈风;雁门关、北岳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应州木塔、白登山、桑乾河……经天纬地,奇光异射。

“功名只向马上取”。马背民族拓跋鲜卑氏,将暴风雨所诞生的北魏王朝,化作一滴澎湃之血,注入中国黄龙之躯,赢得中华文明峰回路转,柳绿花明。

正如东西魏、北齐周是北魏国家的变奏曲,杨坚开创的大隋与李渊缔造的大唐,实乃北魏羽翼孵化的两个王朝。杨坚、李渊,与高欢、高洋、宇文泰、宇文觉胎记雷同,皆为拓跋魏传人。

“汉唐中国”传统概念,是对历史一个漫长误读。秦汉中国与隋唐中国,实为两脉色彩别异的文明与文化。汉承秦制,唐续北魏。中国由汉而唐,其间有飞桥横空,长虹喷彩,即是北魏——一个雕刻在石头上的伟大王朝。

斯宾格勒一边深度观察透析《西方的没落》,一边迈开脚步,丈量城市与乡村的差异:将一个城市和一座乡村区别开来的不是它的范围和尺度,而是它与生俱来的城市精神。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精神,这精神一定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有关。

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犹如这座城市的流水,浸染润泽着这座城市人的精神发育,气质涵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云:“我将要写的作品应当包括三个方面的形式:男人、女人和物。这就是说,人物和他们思想的物质表现,总之是人和生活。”

人,及其生活,再没有比之更深刻、更伟大而永恒的主题了!人与生活,构成永远的历史,永远的现实,永远的未来,永远的美

天空展无限高阔,大也;  人类共一片土地,同也。

是谓大同。

天生云霓霞彩,百象有序;

地产花木鸟兽,万物尊规。

故大而类异,同则和美。

对一个城市历史作系统梳理,大同具象鲜明;于宏阔时空领域作多元多维透视观照,大同旋转若一座诗意星体。

走进历史深水区

钩沉诗意的碎片

折光亦幻亦真的影像……

在春天的洞房里

石头

也想做一个新婚的梦……

春天,石头,梦。

——生命和世界因此而美好,而富有诗意。

热爱春天,保卫春天,祈祷春天:年年如期归来,永远不与消逝签约!

不了解北魏,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历史;

不了解历史的大同,不会真正了解中国都城的发展演变。

提醒中国:关注,有一座古都叫大同。

告诉世界:中国,有一座古都叫大同。

是为自序。

庚寅冬谨作。

内容推荐

聂还贵的《大同传》以诗意的洇染、激情的绚彩、思想的烛照,全景化、立体式地塑现了大同这座千年古都的历史文化风貌,开创了为城市立传的先河。本书以优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展现了大同的历史文化、云冈石窟的沉浮、丝绸之路的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编辑推荐

一座历史文化积蕴深厚的城市,有可能成为其所属民族与国家的一镜鉴照。大同,拥有这样的资格。

北魏、大辽、金国,三代京华之地,厚土旷野,浩气烈风;雁门关、北岳恒山、悬空寺、云冈石窟、应州木塔、白登山、桑乾河……

聂还贵的《大同传》便全面的介绍了大同这座千年古都,其中包括灵岩云冈、北魏平城坊、佛国龙城、大同四合院等史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同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聂还贵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晋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708783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3305702
中图分类号 K292.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41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