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夏都绘影(庐山的浮华往事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内容
编辑推荐

姚雪雪编著的《夏都绘影(庐山的浮华往事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讲述了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庐山所披挂的政治色彩正如庐山忽晴忽雨、云牵雾绕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尤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庐山实为国民政府的夏都,随之演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悲喜剧,使其在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容推荐

千百年来,是人类的足迹和创造赋予大山以灵魂。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庐山所披挂的政治色彩正如庐山忽晴忽雨、云牵雾绕的天气一样变幻莫测。尤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庐山实为国民政府的夏都,随之演绎了许多重大的历史悲喜剧,使其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姚雪雪编著的《夏都绘影(庐山的浮华往事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以探索的笔触徜徉于庐山的青山绿水之间,撩开笼罩在那个讳莫如深、错综复杂、浮华璀璨年代的神秘面纱,围绕夏都时期的人物和故事,一章章、一节节把读者带进既是怀旧的又是全新的发现之旅。此书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

目录

幕拉开——历史走出

故事开头的主角

登山第一驿站

牯岭美国学校

胡金芳旅馆

住在赛珍珠的家里

香山路天主教堂

甜蜜的冰窑

美人鱼的夏天

《中央日报》暑期版

箭矢飞驶林中

阁中书

发自庐山的声音

“美庐”深深

接近自然的过程

时光的面容

筵席最后都是散

雪里寻画

临渊

云街天市

叩问红瓦石墙

后记

附录:让庐山美得更有力量(访谈)

附录:《夏都绘影》评集

试读章节

汽车一直朝着眼前的群山行进,山似乎总也靠不近,但是等车一停下,层层叠叠的山忽然像雨洗过一样把青翠装满人的眼帘。站在山麓必须仰视高山,人站定时油然会被鼓舞起兴奋的心情。江西省第一条公路——九江至莲花洞公路在这里画上句号,继而续上凿石踏步的登山小径。

九莲公路由两江总督张人骏与江西巡抚冯汝睽合商拨库银五万两于1909年拓建。此路为便利中外人士登庐山避暑览胜而修,完工后,初通马车,后通人力车,1915年以后有汽车相通。1953年盘山公路修通之前,汽车终日在这唯一通往庐山的公路上奔驰。

山脚下,红屋顶的房子后面站着一排排笔直的水杉,细细的枝杆蜘蛛般在宁静的空中结着一些“网事”,然后若有若无地融进一片雾气中。

莲花洞老街,1935年夏,新建铁皮瓦的宪警派出所、汽车站及其他设施,标语广告五光十色。中国近代史上官僚、资本家、洋人、阔太太小姐们及各色游客从这里换乘山轿或徒步登山。山上吃喝生活用具、玻璃、水泥、铁皮均从莲花洞搬运上山,熙熙攘攘,一派焕然气象。当年的轿工人数有三千,有当地莲花、赛阳、彭家河人,还有湖北黄梅、武穴人。千人分成十大班,统一穿夏布做的马甲号服,这种衣服轿工说“扫汗”。沿街开着茶馆、饭铺和赌场,供轿工们吃喝、摇宝、打纸牌。莲花洞当年设有庐山管理局上山登记处和中国旅行社,公轿、私轿约四五百顶,在好汉坡上蔚为壮观地川流不息。

莲花洞人显然是见过了大世面,当年抬过美国特使马歇尔的汤善旺老人有七十八岁了。他在自己屋场前锯木柴,一边锯一边用另一只手画了一圈弧说,我这屋里当年是蒋介石的小停车场。

卡迪拉克的乌壳车疾驰山脚下,蒋介石、宋美龄下车,然后进入青砖屋两套间的休息室休息。喝过茶水,稍事停顿,蒋介石和宋美龄乘上专用的红木轿子,由侍卫室奉养的浙江轿工十人一组抬上山,途经竹林窠、好汉坡、月弓堑、半山亭至小天池。轿至月弓堑已凉风袭人,穿中式长衫的蒋介石停下歇息,穿上宋美龄为他披上的夹衣。休息室是木地板的,里面摆着藤制的小圆桌子和椅子。解放后,休息室做过医务所、农村俱乐部、仓库和牛栏。如今斑驳的墙上依稀还残存着当年“休息室”三个字样和下面一排英文字母。

1936年,后任国民党行政院院长的国民政府要员张群从莲花洞上山,十六岁的轿工刘茂雄正轮上抬张群的轿子。因为年幼身子骨嫩,抬到半山腰,刘茂雄脸发白。头上直冒虚汗。小伙子长得十分标致伶俐,被张群一眼相中。到了山上,张群对他说,抬轿子实在是一辈子糟蹋了,你跟我走吧。刘茂雄从此远走他乡,成为张群的贴身副官,辗转于南京、重庆、台湾。1991年清明前,老人终于回到莲花洞。在半个多世纪的漂泊中,尽管当年的乡音已荡然无存,老人回到少年的青山绿水中,依然笑出了声。

从休息室拾级而上。连着解放前尚存的七八家低矮的土砖屋,其中有一家是门板可以拆装的店铺,木板门被几十年的风霜涂染成了深褐色。隐约中还能看出当年旧街的影子。七十九岁的轿工刘振华住在顶头的一间。土砖屋前码着一捆捆整齐的木柴,阳光稀疏地落下来,白亮亮的溪水从屋前的山涧很响地流下去。岁月在一成不变的飞逝中,悄悄地也是神奇地会把一些普通的东西变得非凡。低矮的土屋在时光中落寞、飘摇而坚强。

刘振华老人满面红光地坐在屋前一把小竹椅上,登山路从他屋门口穿过。老人把身子往后翘着,小竹椅只剩后面两只脚落地,老人的脸和眼睛便仰向了高树和茂竹中的蓝天,神情里有些怀想又有点自得。他一边用手叩着小竹椅,一边告诉我们,蒋介石坐轿子时无事就喜欢用手在轿子上叩。宋美龄是个大脸盘子,耳朵上戴着白珠子泡。他说那个时候莲花洞人除了有山有田,副业就是抬轿,抬一趟每人有两块银洋,另外加两角小费。两块银洋那时可以买一担谷,两角小费够在山上吃一顿饱饭。四个人抬一顶轿子,胖子要六个人或者八个人抬。一天跑两趟,有时上山和下山的轿工中途碰上可以互相调换客人,抬轿子习惯了也不觉得累。那时日子过得无拘无束,莲花洞人在当时来说还是很富足的。P19-22

后记

当我为这本书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时,不禁长舒了一口气,从最早写庐山的相关篇章到最后结集成书,前后断断续续有两三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经历了从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的跨越。世纪之交,人们对时光的含义和流逝已去的岁月有了格外的敏感与关注。百年政论《世纪末的追问》中说,人们对当下时间的瞬间即逝有了怎么也抓不住的感觉。人们的当下时问是可口可乐似的每一分钟郜在走气两小时就会失效的时间,是一种人造的、虚构的、无根的感觉,太轻、太短暂、太多泡沫。要喝就得赶快喝掉,趁它还在冒着气泡。

但人们对即将过去的一百年也有了依依不舍的回首与感慨。人们渴望过去年代的时间品质像纯正的葡萄酒一样醇厚而悠长。尽管它曾经充满了血腥、争斗和苦难。

中国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的二十余年间,国共的分合与和战,不仅带来了中国的剧变,也改变了亚洲的形势。影响这一剧变的关键人物毫无疑问,毛泽东、蒋介石是重要人选。这两个人物与我身边日夜仰望的庐山都有着深刻的关联。

我是一个并不善于把历史弄得很明白的人,对庐山的挚爱使我努力站在历史的边缘去发现它的空白和奇迹。

在读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世纪风云”书系《民国兴衰》一书,掩卷而思,心中挥之不去的是作者的一段话:

“从最初对蒋介石先人为主的零碎印象,到相对深入研究后逐渐形成的模糊然而基本成形的人物轮廓,我始终觉得对蒋介石很难作出简单的概括。我常常想起他败走台湾前夕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一代遭逢了中国五千年历史空前未有的变局。’确实,蒋介石身上有着太多的历史沉淀,也堆积了太多的时间的灰尘,从某种程度说,在古老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注定要成为一个过渡者。他步履蹒跚地行走在近代中国的茫茫旷野中,肩上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外敌入侵、列强凌掠、经济窳败、内部纷争、社会失范、思想断层、几百年中国的积贫积弱,乃至几千年中国的古老传统。

所有这些,当然不仅仅为蒋介石的时代所独有,但是只有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才能如此清醒地面对自己与世界,因此也只有二十世纪的中国才会如此严峻地不得不面对所有这些挑战。在巨大的挑战面前,蒋介石的努力既似堂吉诃德的风车,更像西西弗斯的巨石,似乎注定要被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中,成功对他而言,犹如西天那一抹稍纵即逝的晚霞。”

讲述蒋介石最终都是一个关于失败者的失败故事。

但庐山是永远美丽的。

我希望自己讲述的那个年代,能显现庐山美丽背后沉甸甸的特质,让庐山美得更有内涵和力量。那个曾经讳莫如深的晦涩年代,我希望落在笔下能轻松一些明亮一些。

感谢对庐山近代史作过深入研究的学者和作家,他们的文字铺平了我的行文进程。感谢那些与庐山血肉相依的善良人们,他们的讲述帮助我回到了从前,这是一个艰难的挖掘过程,很多时候往往都一无所获。感激我的许多老师、朋友给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爱我的亲人们仔细阅读我的手稿并给予我的鼓励。没有他们,这本书的写作是不可想象的。

可口可乐在一刻不停地克隆问世。

许多人都在匆匆赶路而并不屑于回头,许多人都在走马观花而从不曾潜入内心。但祝福却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迎面而来的日子,苦难已久的中国从此再没有血腥和纷争。

而对庐山,纷至沓来的人们在游遍青山后,是否都读懂了她美丽背后的容颜?

2003年4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有一种文字的迷人,是面对自己。它们在纸面上跃动、飞翔,读者身心都接收到诚实无伪的感动。

仿若心灵干枯无依,突来的一场雪,纯白、冷冽、唯一有的美。不冷,反而温暖。

姚雪雪的散文作品有之,她的文字没有论文的坚定,却有生命的坚毅。我,多么心向往之。上天如果允许。请赐我写论文的左手和如初雪般的右手吧。我的手和我的稿子,是如此的淤积,如此需要一场雪来冲刷。——网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夏都绘影(庐山的浮华往事第三届冰心散文奖获奖作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姚雪雪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009806
开本 16开
页数 2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4-08-01
首版时间 2014-08-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201410417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35
16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