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编著的《月球与深空探测(精)》从描述浩瀚的宇宙、星系、恒星系统、太阳系及其各层次天体的基本理论、起源与演化出发,以探测对象为主线,系统分析了国际深空探测的历程、现状和发展态势,凝练了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探测的科学聚焦点,以及我国未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科学设想。涵盖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手段体现了本书的特色之处,而来自战斗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我国探月工程战线上的一线专家学者的作者群特点则显现了本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图书 | 月球与深空探测(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编著的《月球与深空探测(精)》从描述浩瀚的宇宙、星系、恒星系统、太阳系及其各层次天体的基本理论、起源与演化出发,以探测对象为主线,系统分析了国际深空探测的历程、现状和发展态势,凝练了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探测的科学聚焦点,以及我国未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的科学设想。涵盖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领域和技术手段体现了本书的特色之处,而来自战斗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我国探月工程战线上的一线专家学者的作者群特点则显现了本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内容推荐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编著的《月球与深空探测(精)》图文并茂的写作特点、通俗简约的表述风格和意境精美的设计版式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科普性、可读性和鉴赏陛,而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任务的第一手素材和最新成果的融入则在增添本书的中国元素和暗含我国未来深空探测之路任重而道远之余,更有激励、鞭策我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热爱科学、传播科学和奉献科学的意蕴。 目录 序 引言 太阳系探测的新时代 第一篇 太阳系在宇宙中的地位 第一章 宇宙和星系 第一节 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历程 第二节 我们所认识的宇宙 第三节 星系与大尺度结构 第四节 银河系 第二章 恒星系统 第一节 恒星与星团 第二节 恒星系统的形成 第三节 恒星的演化 第四节 恒星的归宿 第三章 太阳系 第一节 太阳系区域划分 第二节 太阳系天体轨道 第三节 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篇 认识太阳系 第四章 太阳系基本结构 第一节 太阳 第二节 行星及其卫星 第三节 矮行星、小行星与彗星 第四节 行星际空间 第五章 类地行星比较 第一节 磁层 第二节 大气层 第三节 行星表面 第四节 行星地质与构造 第五节 行星内部结构 第六节 行星的演化比较 第六章 太阳活动及其对行星地球的影响 第一节 太阳活动 第二节 太阳风暴对行星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太阳活动预报 第七章 太阳系探测的基本手段 第一节 地基太阳系天体探测 第二节 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基本手段 第三篇 太阳探测 第八章 太阳探测历程 第一节 地面观测 第二节 人造地球卫星探测 第三节 深空探测 第四节 主要观测成果 第九章 太阳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与发展态势 第一节 深空太阳探测关键技术问题 第二节 太阳物理关键问题 第三节 太阳扰动行星际传播关键问题 第四节 发展态势 第五节 太阳探测发展前景 第四篇 月球探测 第十章 月球 第一节 近月空间 第二节 月表特征 第三节 月球的内部结构及其起源和演化 第十一章 人类的探月历程 第一节 古人观月 第二节 近代地基观测 第三节 空间月球探测 第十二章 月球探测发展前景展望 第一节 主要航天国家月球探测规划 第二节 热点科学问题与开发利用前景 第五篇 火星探测 第十三章 火星 第一节 大气与空间环境 第二节 表面形貌 第三节 火星地质 第四节 火星上的水与生命信息探索 第十四章 探测历程 第一节 美国火星探测历程 第二节 前苏联/俄罗斯火星探测历程 第三节 欧洲火星探测历程 第十五章 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火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 第二节 火星探测发展前景 第六篇 金星与水星探测 第十六章 金星 第一节 基本概况 第二节 金星大气与环境 第三节 金星的地形地貌 第四节 金星地质 第十七章 水星 第一节 基本概况 第二节 水星大气与表面环境 第三节 水星形貌 第四节 水星地质 第十八章 探测历程 第一节 金星探测历程 第二节 水星探测历程 第十九章 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金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二节 水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七篇 巨行星及其卫星探测 第二十章 巨行星 第一节 木星系统 第二节 土星系统 第三节 天王星系统 第四节 海王星系统 第二十一章 探测历程 第一节 木星系统探测历程 第二节 土星系统探测历程 第三节 天王星和海王星探测历程 第二十二章 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一节 木星系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二节 土星系统探测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三节 天王星和海王星系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八篇 小行星、彗星和矮行星探测 第二十三章 小行星和彗星 第一节 小行星基本参数、分布规律与轨道特征 第二节 彗星基本参数、分布规律与轨道特征 第三节 小行星的分类与成分特征 第四节 彗星的结构与成分特征 第五节 小行星和彗星的起源与演化 第二十四章 小行星和彗星探测历程 第一节 小行星探测历程 第二节 彗星探测历程 第二十五章 小行星和彗星探测的主要科学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一节 小行星探测主要科学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二节 彗星探测主要科学问题和发展前景 第三节 小行星与彗星探测的未来规划 第二十六章 小行星和彗星对地球的撞击威胁 第二十七章 矮行星 第九篇 太阳系天体的命名 第二十八章 IAU与天体的命名 第二十九章 小行星和彗星的命名 第三十章 天体地名的命名 第一节 地名命名的历史 第二节 地名命名的现状 第三节 命名程序与规则 第四节 与中国有关的命名 第十篇 中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科学设想 第三十一章 国外月球与深空探测发展态势 第一节 美国行星科学十年规划与展望 第二节 欧空局"宇宙憧憬2015-2025" 第三节 俄罗斯2012-2025年太阳系探测总体规划 第四节 日本航天长期发展规划─JAXA2025 第五节 印度未来月球与深空探测计划 第三十二章 月球与深空探测热点科学问题 第一节 太阳系及其行星的形成与演化 第二节 太阳系生命的探索与生命起源 第三节 太阳活动与小行星、彗星对行星地球的影响 第四节 太阳系各层次天体的比较研究 第三十三章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 第一节 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规划和概述 第二节 中国探月工程一期 第三节 中国探月工程二期 第四节 中国探月工程三期 第五节 中国开展载人登月探测的科学设想 第三十四章 中国开展深空探测的科学畅想 第一节 深空探测的重大科学发现和热点科学问题 第二节 我国深空探测发展设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月球与深空探测(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95920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74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00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航空航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222 |
CIP核字 | 2014173920 |
中图分类号 | |
丛书名 | |
印张 | 4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92 |
宽 | 220 |
高 | 5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