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为庆祝《儿童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特编辑《<儿童文学>头条》系列丛书,分册《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收录2007年至2008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如顾箫的《住在十六层的蛐蛐》、舒辉波的《剪刀·石头·布》、汤汤的《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内容推荐

《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收录了2007年-2008年《儿童文学》杂志所刊登的头条精品文章,如顾箫的《住在十六层的蛐蛐》、舒辉波的《剪刀·石头·布》、汤汤的《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所选文章皆为儿童文学上乘佳作,适合全年龄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读者在享受精品阅读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身心洗礼。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住在十六层的蛐蛐

终于承认你已经老去

巫婆的院门

城市蜘蛛人

守着l8个鸡蛋等你

文学与少年

绿螳螂

阁楼上的熊皮外套

连根树

世界上最大的房间

你是花神最勇敢的种子(组读)

在天文馆感受诗意(组诗)

若伯特的“孩子”

钟声不止

跳跳鱼的鞋

剪刀·石头·布

冬天的童话(组诗)

乳香妖娆

茗香

能行走的野豆角花

拴秧儿

花园国的公主

最后一个魔鬼在雕花木床下

水字兰亭序

试读章节

在这座城市的东北角,有一栋19层的居民楼。蛐蛐哐啷和他的儿子叮咚,就住在这栋楼的1602室空调水管边的墙洞里。

夏天,每当夜幕降临,叮咚就会和爸爸一起,顺着水管,滑到空调外机上。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绝佳的舞台,那么的光滑、平整,在有月光的夜晚,还会泛着银白色的光。叮咚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跟着爸爸学习拉琴的。最让叮咚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的是,这个舞台竟然是会抖动的。每当气温升高,舞台下面就会发出轰轰的声音,而整个舞台也会震动起来。这是叮咚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了,在这个活动的舞台上拉琴、跳舞,乳白色的月光照在叮咚张开的翅翼上,闪着光,仿佛天上的星星也在他的身上舞蹈。

叮咚和爸爸是从乡下搬到城里来的。叮咚的爸爸哐啷,爸爸的爸爸轰隆,爸爸的爸爸的爸爸……一直都是住在村东头的一棵老槐树下。那是一个小小的蛐蛐部落,而叮咚他们一家,是这个部落里最古老的家族了。虽然如此,他们一家还是受尽了部落里其他蛐蛐的嘲笑和冷落,只是因为他们一家都喜欢音乐而不是比武。要知道,在蛐蛐的世界里,一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蛐蛐,将会得到多么大的荣耀呀。每一年的立夏,部落里都会举办“斗斗斗”大赛,比赛会一直延续到大暑时节,最后的冠军,将会得到一身黄金盔甲,更为重要的是,这会为冠军本人以及他的家族赢得所有蛐蛐的尊重。所以这里的每个家庭,都以比武夺取冠军为目标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唯有叮咚一家从不参加比武,显得有点特别。

叮咚家有一本家谱,是写在用蜘蛛丝线装订起来的槐树叶子上的。家谱上写道:叮咚家祖先第112代曾经做过宫廷里的乐师,第1139代曾经用音乐阻止过一场战争,而到了叮咚,已经是第2112代了。

叮咚的愿望,便是继承祖先的遗志,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蛐蛐演奏家。

关于如何成为最伟大的演奏家,家谱的第1页上用蛐蛐密码文写道:

“对于一个技巧娴熟,热爱音乐的蛐蛐来说,在离星星越近的地方演奏,就越能够弹奏出美妙的旋律,从而领略到音乐的真谛。”

为了这,爸爸哐啷曾经用了三天两夜,爬上了老槐树最顶端的一片叶子。夜幕降临的时候,对着星星弹起了琴。沉醉在音乐中的哐啷,不由自主地跳起了舞,哪知一脚踏空,从老槐树的顶端摔了下来,摔坏了屁股,在家里躺了好几个月。

伤好后的哐啷,虽然还能够弹琴,可是音色大不如前了。于是他将对音乐的满腔热情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而小叮咚也没让他失望,从小就显示了对音乐的非凡天赋,一支曲子只要学过一遍,就能够很流利地弹奏出来。在哐啷的帮助下,小叮咚很轻松地爬上了老槐树最高的叶子。可弹奏出来的曲子,音色仍然不够完美。看来,老槐树不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要使小叮咚成为伟大的演奏家,必须去比老槐树更高的地方。可哐啷生活的周围,没有比老槐树更高的去处了。

于是哐啷四处打听哪里离星星最近。问蚯蚓,说不知道。问蜗牛,直摇头。直到有一天,他偶尔从好朋友灰哥那里知道,离村庄两天三夜的麻雀路程之外,有一座城市,城市里的高楼比老槐树高得多。于是他和灰哥约定,下次灰哥进城的时候,顺便捎上他和叮咚,带他们去那最高的高楼上。

灰哥是一只神经兮兮的麻雀,住在村东头第二间瓦房的屋檐下。在外人看来,他并不是一只安分守己的麻雀。每个月他都会衔着一朵花飞到城里去,比如:二月的淡红色梅花,四月的粉色海棠,十月的金色雏菊等。而这个月,他竟然自不量力地打算带上一朵荷花。可他只是一只小小的麻雀,怎么能叼得动一朵荷花飞那么远呢。后来还是哐啷给他出了个主意,从盛开的荷花上啄下一片花瓣,驮在背上飞到城里去。

在大暑后的第二天,满池的荷花开得正艳,哐啷和叮咚帮灰哥将一片花瓣切成了星星的形状。灰哥背上了星星状的花瓣,向南方的城市飞去。而哐啷和叮咚,此时正趴在灰哥的背上,躲在荷花花瓣的下面,紧紧地抓住灰哥颈项上的灰毛。

这可是蛐蛐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长途飞行啊。当然蛐蛐们也有翅膀,平时也能振翅扑棱那么两下,哐啷从树上摔下来的时候,就是拼命地扑扇着翅膀,否则早就没命了。可是现在他们是真正的飞翔呀,飞得那么高,好像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蓝天白云了。当然,叮咚和爸爸谁都不敢探出手去,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看着脚下飞快闪过的树木和田野,小叮咚简直要兴奋得晕过去了,哦,也许是害怕得要晕过去了……P1-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女孩子长大了,出嫁了,自己的家就成了娘家了。男孩子呢?男孩子也有娘家吗?对于我来说,《儿童文学》就是我的“娘家”,是我儿童文学创作的“娘家”。

——董宏猷(儿童文学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儿童文学》是一片蓝天,一群群儿童文学的鸽子正在这辽阔的蓝天里飞翔{悠扬的鸽哨回响着,那是世界上最美妙最动人的乐章!

——谭旭东(儿童文学评论家)

2003年春天,我在书店里与你相遇,至今爱不释手,那些天马行空的故事与娓娓道来的笔触,温暖了我的童年时光。2008年秋天,处女作由你发表,由此结缘文字,那些作品变成铅字的惊喜与感动,点亮了高中岁月。时光飞逝,你仍旧坚持最初的纯粹和最真的感动。成长路上,因为有你陪伴而不再孤单。

愿你继续走下去,在下一个10年,20年,50年,100年……《儿童文学》,生日快乐!

——潘紫薇(北京师范大学学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15\17 2007-2008)/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汤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582
开本 16开
页数 2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5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2013146316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