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11\17 1999-2000)/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头条之作(11\\17 1999-2000)》收录了1999年-2000年《儿童文学》杂志所刊登的头条精品文章,如左泓的《这个夏天你做了什么》、张品成的《别字的故事》、张之路的《好玩,佳佳龟》。所选文章皆为儿童文学上乘佳作,适合全年龄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读者在享受精品阅读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身心洗礼。

内容推荐

为庆祝《儿童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特编辑《<儿童文学>头条》系列丛书,分册《头条之作(11\\17 1999-2000)》收录1999年至2000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如左泓的《这个夏天你做了什么》、张品成的《别字的故事》、张之路的《好玩,佳佳龟》。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这个夏天你做了什么

蓝飘带

孤旅

流言

北山坡

玫瑰与谎言

别字的故事

1978年的故事

给礁石爷爷捶捶背(组诗)

白色鸟

秋天开放的玉兰花

牛伯

走进乡中

台阶

男孩的枪

晚茶花香

小川向大海

爸爸,您别泄气

玩具

现实

绿太阳

无情未必真豪杰

偷儿

云之南二篇

好玩,佳佳龟

试读章节

这个夏天仿佛要燃烧,一连一个多月高温无雨,人像被投进了桑拿浴房,整天大汗淋漓。期中考试刚过,期末就遥遥在望了。

放学铃响过好长时间,初二(8)班的班长王泊还趴在桌子上整理课堂笔记,他刚和几个班委到阶梯教室筹备下周的主题班会回来,面对一大堆作业题他急得头发都快掉光了,又要零点见啦。这几年,老师像疯了,学生也像疯了,为了考出高分,学校的许多班级都在校外秘密办补习班,老师张罗,家长和学生配合,大家都全力以赴,企图在这一代孩子身上创造出伟大的奇迹,使他们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考试机器。

“嘿,哥们儿,别这样玩命好不好?跟你在一块儿,我总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还有紧迫感和危机感。走,打篮球去。”陈路侧身从过道挤过来,伸手就拽王泊,把他桌子上的一摞书弄得稀里哗啦掉了满地。

“不行,不行,我课堂笔记还没弄完哪。”王泊边捡书边说,“还有几道数学题。”

“你呀,做什么事情都太认真,难怪品学兼优的美名都格外青睐你。”陈路伸手捡起脚边的—本书放在王泊的桌子上,“快点,快点,我等你十分钟。”

一星期前,班里的篮球明星赵晓峰作为本校男篮主力队员参加全市中学生篮球赛,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最后以一分之差险胜三十九中,获得了全市冠军。那天下午他进教室时,潇洒极了,运动衫很随便地系在脖子上,脸上布满了还没来得及清洗的汗渍,在他的食指上旋转着一只篮球,他还不时地用另一只手为它旋转加力。他的表演大获成功,许多女生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温柔而缠绵。在班里被称为“冰美人’的安妮竟向他投去了一个神秘的微笑。陈路见了差点儿昏过去,第二天,他就拽着周围的同学去打篮球。

“陈路,你别抓我当替死鬼行不行?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而我……”王泊为难地抓抓头发说。

“名列前茅的是你的好朋友周达明,他是奔腾的CPU,而我的CPU刚够486吧。”陈路笑眯眯地说。

“你用不着谦虚,你们俩的老子,一个是电脑专家,一个是高级工程师,而我的老子是轧钢工人,整日跟铁块儿较劲,从遗传学的角度说,你们可占了大便宜,我现在是彻头彻尾继承了我爸爸的遗传基因,他上小学时数学及格就是奇迹。”王泊痛苦地摇摇头说。

“可你的数学一直在八十分以上翱翔,我还俯冲到六十九分一次哪。反正我现在也不想那么多了,饿了就吃,困了就睡,我要成为——成为最幸福的人!”陈路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嗓子,伸手把王泊的笔记本合上,“这是对现在要毁掉我们这一代青年的应试教育最好的抗议。走吧,他们准等急了。”

球场上站着赵晓峰和周达明。陈路跑过去,从赵晓峰手里抢过球,在手里掂了一下,把球轻轻推给王泊:“发球,看看丧钟为谁而鸣。”  “嗬,真看不出,你读过海明威。”王泊抓住球惊讶地说,“还没分伙哪,你想跟晓峰一伙,我还想哪。”

因为有赵晓峰,分伙麻烦了,他们讨价还价地争了半天,最后王泊和周达明一伙,陈路把赵晓峰抢到手,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反正不管怎么分,谁和赵晓峰谁准赢。王泊把球传给了周达明,周达明接住球拍了一下,拿起来就去找篮筐。他面对赵晓峰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心想只要把球投进篮筐里,就是伟大的奇迹。

“达明,你没准儿,还是把球给我,我来投。”王?白边叫边绕着周达明跑。

周达明哪还听得见王泊的叫喊,胳膊一扬,球出手了。这时他觉得一堵墙在他的面前猛然升起,随着一阵响亮的笑声,飞在半空的球被赵晓峰狠狠地扇出了场外。

周达明狼狈得像一只被打蒙的鸭子,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哈哈哈……”赵晓峰和陈路差点笑昏过去。

王泊和周达明输得干脆,五比零。不过实力相差悬殊,并不丢面子。

他们像一群长手长脚的小狗,张着大嘴坐在篮球架下喘粗气,把黄昏的阳光大口大口地吞进肚子。王泊亲昵地捏着周达明湿漉漉的脖子摇了摇。王泊和周达明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形影不离的朋友,在王泊眼里,周达明就是神童,他的脑袋仿佛就是为那迷宫似的数学而生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数学竞赛中他永远是第一,只有一次是第二,还哭得像日本卡通片中失恋的男孩儿。

“喂,你们几个怎么不回家?作业都写完了吗?”班主任刘朗走过来,微眯着眼睛,审视着他们。

“刘老师,你也得让我们喘口气啊,这半个月差点把我们累傻了。”赵晓峰眨了眨眼皮说。

“累傻了?”刘朗盯住赵晓峰语重心长地说,“这里边数你成绩最差,现在可是考高中最较劲的时候,差一分你就进不了重点中学。别总惦着打篮球,你成不了迈克尔·乔丹,懂吗?”P1-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文学》用她的爱心、苦心和童心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今天当我们提到《儿童文学》的时候,已经不光是提到一个刊物的名字,她已经成为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象征和符号!

——张之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我的这点成绩是和《儿童文学》各位老师的鼓励和支持分不开的。而在和他们交往做朋友的过程中,我觉得这种友谊是最纯洁最没有功利色彩的,我想永远做《儿童文学》的朋友。

——李树松(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是我最感激的一本杂志。回想《儿童文学》带给我的美好时光,那种温馨的无关其他的纯文学的心境,就会觉得自已很幸运。我想,即使我步八成人的世界,我也要为《儿童文学》留一片圣地。等我也有了孩子,我一定会陪她一起,将《儿童文学》捧在手上,将这种纯洁美好的心境传承下去。

——陈嫦飘(江西理工大学学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11\17 1999-2000)/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品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544
开本 16开
页数 4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6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16
CIP核字 2013147561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2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9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