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3\17 1983-1984)/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杂志于1963年由其青园中央和中国作家协芸其同创办。50年风雨,半世纪辉煌,无数作家从他的摇篮里出发,亿万读者在她的陪伴中成长!《儿童文学》纯正高雅,精品荟萃,浓缩了我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精华。杂志月均发行量达100万份,被誉为“中国儿童灾学的一面旗帜”!《儿童文学》注重文学性与可读性的结合,每期刊有一篇“头条佳作”,或为引领风潮的力作,或为艺术精练的佳制,或是内涵丰富的名篇,本套丛书精中选精,粹中取粹,将50年来的“头条佳作”编汇成17册,献给中国儿童文学,献给所有9至99岁的公民!

白冰编著的《头条之作(3\\17 1983-1984)》收录1983-1984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内容推荐

白冰编著的《头条之作(3\\17 1983-1984)》编选了1983到1984年的头条佳作,共计26篇。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头两年,儿童文学创作突破了陈旧的框架,题材、风格、理念等方面不断刷新,呈现了“狂欢式”的创新面貌;那么到了1983年、1985年,随着整个大文学思潮,在波起云涌的突围表演之后,开始沉静下来反思,朝着人情、人性和思想深度开掘。首先是作家们用沾满深情的笔墨写了亲情、友情、人伦之美,如王道生的《月满人间》写了丧母之痛的孩子,在李老师的关爱下勇敢地面对生活,最后李老师因为理解孩子父亲的事业,共同组建了一个完美的家庭,将爱,将人情之美抒写皎洁透亮;此外,邱勋的《换儿姐》、白冰的《洁白的茉莉花》等,也沿着人情美的路子写出了令人感动的篇章。随着思想求索的深入,儿童文学作家们都不由自主地思索,对新时期孩子来说,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人格追求,从而开启了“重估童年价值”之旅,如罗辰生的《将军和孙子》、张之路的《在长长的跑道上》、李建树的《蓝军越过防线》等,为建构新的童年精神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满月照人间

珍珠为什么会闪光

驼鸣红柳

唉!少林寺

换儿姐

坦克兵贝塔

愉快的大年夜

最终目标

女门将

长“灰包”的苞谷苗

我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将军和孙子

戴银铃的长臂猿

湖畔静悄悄

野猫学长寿

在长长的跑道上

假如你是阳光

洁白的茉莉花

阿么流小传

孤独的时候

黑珍珠

汽水进行曲

富翁

树叶小船儿

幸运儿和倒霉蛋

蓝军越过防线

试读章节

满月照人间

◎王道生

妈妈丢下我

我五岁那年妈妈死去了。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闭着双眼,眼角挂着两道重重的泪痕。任凭我喊破了喉咙,哭干了眼泪,她也一动不动。我扑到她身上,抱住她的头,贴着她的脸,使劲儿地摇晃,她也没有一点反应。我只感到那脸颊像冰一样冷,像冰一样冷……

“啊!妈妈,妈妈……”

妈妈被火化了!骨灰盒安放在火葬场——那远离城市的郊区。

有什么能表达出我的悲痛和怀念呢?我觉得这个世界不那么美好了,连我们幼儿园也不怎么可爱了,一切都是淡淡的,冷漠的。我不再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唱歌、做游戏了!连滑梯和荡船也不再吸引我。每当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妈妈笑盈盈地来接孩子的时候,我就坐到墙角落里呜呜地哭,哭我失去的妈妈。

“伟伟,你别伤心了!”我忽然听见背后有个孩子在劝我,“你还会有妈妈的,你爸爸过几天就给你找来了,和原来的妈妈一样好。”

这简直是胡说!我气恼得眼前直冒火星,真想大骂她一顿。妈妈只有一个,还能再找一个吗?再找一个那是我的妈妈吗?世界上再也没有像我妈妈一样好的人了。我回过头去瞪她,原来她是胖丽丽。她还一本正经地说:“真的,你爸爸会给你再找一个妈妈的……”

我实在忍不住了,一扬手将她推倒了,狠狠地揍了她两拳。

胖丽丽哇哇地哭开了,惊动了韩阿姨。她赶紧跑过来拉开我,说:“啊呀呀,伟伟,你这是怎么了,干吗打人?”

我的脸涨得通红地说:“她说爸爸要给我找后妈,比我妈还好……”说到这里,我的眼泪又像泉水似的流出来,也哇哇地哭开了。

韩阿姨把我和丽丽拉到怀里,她抚摸着我们的头发,喃喃地说:“小时候,我经常唱一首歌儿:‘小白菜呀地里黄,孩子从小没了娘,跟着爹爹还好过呀,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后娘俺遭殃,挨打受气满身伤。她穿新衣俺穿旧,她吃面来俺喝汤。端起碗来泪汪汪,拿起筷子想亲娘。后娘问俺哭什么?俺说碗底烫得慌’。”她说完抹了抹眼角的泪珠说,“孩子,我就是跟着后娘长大的呀!”

我一听又放声哭起来。胖丽丽也抽抽搭搭地说:“伟伟,以后我再也不说那话了。唔……”

姐姐接我来了。一进家门,先看妈妈的遗像。我也跑上去抱着那漆黑的镜框说:“妈妈,你对爸爸说过吗?别让他给我们找后娘,妈妈呀……”镜框里的妈妈,慈祥地望着我,好像没听见我说的话。我又问姐姐:“姐姐,你说,爸爸真会给咱们找后妈吗?”  姐姐只是摇头,一遍又一遍地说着一个字:“不!不!”

我俩抱在一起,泪水顺着脸流在一起。不知什么时候,有两只手臂把我们全抱住了:“孩子,我今晚开会,回家晚了。你们这是怎么了?”

“爸爸!”我和姐姐都转过脸来。我眼泪汪汪地说:“爸爸,你回来晚不要紧,只求你别给我们找后妈,别……别找……”

“说什么傻话呀,孩子!”他有点莫名其妙。爸爸看着我们,待了一会儿,非常认真又非常庄重地点了头:“答应。”

爸爸哪儿去了

暴风雨的夜晚,从来不曾这样可怕过。电闪雷鸣,暴雨哗哗,像天上的河决了口子,凶猛地往下浇。我真担心屋顶要被砸漏了。狂风卷着雨丝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窗缝里真的钻进雨水了,顺着窗台往下流。闪,一亮一亮的,像巨蟒在云层上飞跃,一个暴雷猛地在窗外炸开,险些把我轰蒙了。我失魂落魄地一把抱住姐姐,却失声地惊叫了_一声:“妈呀……”

从前,每当在这样的夜晚,听到这样吓人的炸雷,我就一头藏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总是搂住我说:“噢!不怕,不怕,有妈妈搂着,天塌下来也不怕!”于是,我就真的不怕了。我还依偎着妈妈往外观望,看那夜空上晃眼的闪、冒烟儿的雨;听那窗外嘶叫的风、暴跳的雷。

妈妈不在了,这几年爸爸就成了我的保护伞。可今晚爸爸不在家,空荡荡的屋里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尽管我已经八岁了,还是害怕得哭了,姐姐搂着我说:“别怕,伟伟,有姐姐呢……”

话没落音,又一个响雷“嘎啦啦啦”如山崩地裂般在屋顶炸开,震得我一哆嗦。姐姐本能地去捂自己的耳朵。我哇的一声大哭了:“呜……你也害怕,你也害怕……”

姐姐听了,赶快放下手,装作大人似的哄我:“姐姐才不怕呢。你睡觉吧,一睡着,就不害怕了。”

“我不敢睡,不敢。”我说。

P1-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儿童文学》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始终保持高质量、高品位、高格调的纯文学特色,以繁荣文学创作、向少年儿童提供精美的文学作品、陶冶少儿情操为己任,发表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品力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文学新人,为我们的儿童文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海飞(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兼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委员会主任)

50年的《儿童文学》头条,几代作家最优秀的作品,浩浩汤汤聚集在一起,为读者呈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完美大餐,错过一定是遗憾吧。

——汤汤(儿童文学作家)

我至今念念不忘小学四年级拥有第一本《儿童文学》杂志时内心的震撼;现在我上大二了,《儿童文学》依旧是我每月的必读刊物,“适合9—99岁公民阅读”的标语帮我避免了向旁人解释的尴尬。

我相信,不论是比我年少的弟弟妹妹,与我年龄相当的同龄人,还是长于我的叔叔阿姨,读《儿童文学》会让我们共同拥有了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美好秘密——被文学托举起来的成长,让人欲罢不能!

——王天宁(90后新锐作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3\17 1983-1984)/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白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469
开本 16开
页数 2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2013143905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1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