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1)
内容
编辑推荐

张道陵,字辅汉,东汉沛国丰县人。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相传张道陵以虎为座骑,在某些道教流派中,张道陵与葛玄、许逊、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蒋朝君创作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1)》为《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之第一卷,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

内容推荐

蒋朝君创作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1)》为《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之第一卷,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目录

张陵老祖天师评传

第一章 老祖天师张陵的诞生

 一、沛国丰邑:老祖天师故里

 二、系出名门:留侯张良之后

 三、本源十世:从留侯张良到老祖天师张陵的传承谱系

 四、生而灵异:老祖天师诞生时的灵异事迹

第二章 好学深思的少年时代

 一、奇人异貌:老祖天师张陵的面相

 二、幼学启蒙:七岁的少年与《道德经》

 三、河图洛书:经天纬地之学

 四、经世致用:书香门第之家的读书传统

第三章 阳光灿烂的青年时代

 一、开坛讲学:传道授业天目山

 二、登堂入室:京城太学生

 三、官拜江州:短暂的官宦经历

 四、辞官归隐:诗意地回归山林

第四章 老祖天师张陵早期的炼丹求道历程

 一、巧得丹书:嵩山石室与九鼎丹书

 二、由洛入淮:桐柏山收徒

 三、丹山似锦:老祖天师张陵所见到的龙虎山胜景

 四、安坛立炉:老祖天师张陵炼丹前的准备工作

第五章 巴山蜀水之间的召唤

 一、龙环虎绕:大丹初成

 二、月朗星稀:若有所思的夜晚

 三、一路向西:巴山蜀水之间的召唤

第六章 传道巴山蜀水间

 一、哀民多艰:长太息以掩涕兮

 二、悬壶济世:以医传道

 三、惊神泣鬼:老祖天师张陵所行符策法术背后的人文密码

 四、神道设教:圣人创道教以化成天下

 五、八部鬼帅:老祖天师张陵与部分土著居民的和解

 六、二十四治:巴山蜀水之间的希望之乡

第七章 老祖天师张陵的羽化及其所开创的天师道派

 一、鹤鸣青山:老祖天师张陵的羽化

 二、天师之道:“五斗米道”、“天师道”和“正一盟威之道”的含义及其在道教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八章 民间传说故事中的老祖天师张陵

 一、七试赵升:老祖天师张陵对求道之人心迹的考验

 二、降伏妖魔:老祖天师张陵苦战八部鬼帅、六大魔王

 三、龙虎神韵:龙虎山间与老祖天师张陵有关的传说故事之——力劈冲天龙

 四、舍身为牲:巧治白虎神

 五、驱瘟避邪:老祖天师张陵勇战青城魔君

第二章 从督义司马到整合五斗米道各派势力

 一、督义司马:刘焉的_石三鸟之计

 二、袭杀张修:系师张鲁天师重整五斗米道

 三、刘焉之死:系师张鲁天师与益州势力集团的决裂

第三章 系师张鲁统领下的五斗米道雄踞汉中三十年

 一、汉宁太守:五斗米道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契机

 二、务行宽惠:系师张鲁天师治理巴、汉地区所遵循的根本宗旨

 三、义米义舍:系师张鲁天师采取的根本的经济措施

 四、祭酒制度: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组织管理制度

第四章 五斗米道的北传与曹魏政权对系师张鲁的礼遇

 一、汉宁称王:系师张鲁天师所面临的极具诱惑力的选择

 二、曹操来袭:从英勇抗争到系师张鲁的“归化”

 三、镇南将军:阆中封侯与五斗米道的北传

 四、羽化之谜:对系师张鲁天师卒年的考证及解读

第五章 系师张鲁天师与《老子想尔注》

 一、注者为谁:历代关于《老子想尔注》作者之纷争

 二、流传统绪:《老子想尔注》的版本形式及其在元代之失佚

 三、重见天日:敦煌残卷本《老子想尔注》的发现

 四、思想旨要:《老子想尔注》的主要思想旨趣

第四代张盛天师传略

第五代至第十一代张天师传略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在张良帮着穿好鞋后,那老者大笑着站起来,也不说声谢谢,径自转身离去。张良用满是茫然、吃惊的目光,目送着老者离去。

让张良更始料不及的是,这老者大约在走出一里开外后,又折身走回来了,还感叹地对张良说道:‘‘孺子可教啊,孺子可教啊!五天之后的平明,到这个地方与我相会,我将传授给你一身本事。”此时,张良虽然不知道老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出于对老者的尊重,跪下并应诺了下来。

五天后的平明,张良前往上次与老者相遇的桥上,却发现那老者在此等候多时了。结果被老者训斥了一通:“与人相约,你却迟到,是什么缘故呢?回去,五天后再到此地等我,记得要早点过来。”

经过这两次与老者的相逢,张良感觉这位老者一定是一位不平凡的人,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要托付于自己,所以张良很自然地记紧了老者让他早点过来的话。

又过了五天,张良在鸡鸣的时刻就前往与老者相约的桥边。但让张良未曾想到的是,那老者又一次先他而到了。老者像上次那样又一次怒斥了张良:“又迟到了,这是为何?回去吧,记住了,五天后要早点过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未至夜半就前往桥边。这一次,张良没有迟到,等了一会儿,那位老者终于也来了。老者非常高兴地对张良说道:“约而要有信,特别是赴老人的约会,你就应该像这样早早地到来等候才对嘛!”说完这些话,只见那老者从怀中取出一部书交给张良,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张良道:“这就是我要传授给你的东西,你回去后认真地研读此书,以后可作帝王之师!十年后你将会兴旺发达,十三年后小子你将会在济北的谷城山下见到一位叫黄石公的人,那就是我。”

说完,老者不再有任何其他言语,转身离去,转瞬间连人影也看不见了。天亮后,张良拿出老者给他的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感到惊异的同时,心中也油然而升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张良自此以后经常拿出老者交给他的兵书,反复地诵读。

张良在下邳的时候,还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人一高祖刘邦。张良在下邳的时候,正逢秦末乱世,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开始,各地诸侯和农民起义并起,这让张良看到推翻暴秦的希望。虽然张良当时已经聚集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但他深知人单势孤,成不了大事。所以他一开始想到了率众人投奔在当时颇有名气的景驹旗下的计划。正是在投奔景驹的途中,张良遇上了正在下邳一带活动,正力图壮大队伍的刘邦。史书中记载,张良和刘邦是“一见倾心”,张良曾多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而刘邦“多能领悟”,并能虚心地采纳张良的建议。张良通过与刘邦的交往知道了刘邦是一位有雄才大略、能成大事的主,于是改变了投奔景驹的打算,决定跟从辅佐刘邦。

张良深明韬略,足智多谋。后来在楚汉战争期间,张良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力主追击项羽,歼灭楚军;西人武关时,蛲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刘邦向项羽请求赐封汉中之地;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等计谋,且都为刘邦所采纳,实为汉帝国的创立有大功绩、大功德之高人。

当然,张良品格中有极易为人所忽略的一面,那就是他对其故国——韩国忠贞不变的爱同情结。前文提及,秦灭六国的时候,张良身上实背负着国恨家仇。一般人会以为,张良后来辅助刘邦,为之出谋划策之目的主要在于雪一己之家仇。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张良不仅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而且还竭尽自己所能,力图恢复韩国。因为史书中记载,张良曾劝说项梁:故韩国的众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拥立他为王,可以发挥他的号召力,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反秦大军。项梁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并派张良亲自寻找到了韩成,立之为王,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之后,张良随韩王成率领着一千多人的队伍攻取韩国的故地,夺下数座城池,想以这些地方作为复国的根据地。不幸的是,后来这些地方又被秦国夺了回去,张良只好追随韩成在颍川一带来回游击。

事情后来有了转机。刘邦举兵西进经洛阳向南穿越辕山时,张良也跟随在军中,占领了冁辕险道,攻下了韩国故地的十余座城邑。刘邦让韩王成留守阳翟,张良则继续追随刘邦南下。这样韩成总算有了立锥之地,复国似乎有了希望。只是韩成确实没有雄才大略,也没有进取之心,安于维持现状,其留守的地盘并没有扩大。后来在项羽入关分封天下的时候,被找了个“没有军功”的借口带到彭城,废为侯,最后被杀掉。P6-7

序言

天师张氏,受姓远矣。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生子名“挥”,始制弓矢,封“弓正”,国于青阳,后改清河郡。清河郡即今之河北邢台市清河县,为世界张姓发源地。是故,凡天下姓张者,皆自谓“清河张”。

挥公之子名昧,为玄冥师,司水正,主水旱疾疫之职,居尹城。尹城属山西太原府,故号“尹城派”。昧公而下,传八世,有重熙,为火官正。又传九世,张考于夏少康时为大夫。少康者,夏朝中兴之主也。

商汤时,有张纯亦为大夫。传三十一世至张仲,周宣王时为卿士。张仲传十二世有张老,字广陵,为晋国大夫,拜中军司马,此春秋之际也。自张老至君巫、超(通跃)、骼世代为晋国大夫,居于曲沃。曲沃即今山西临汾,张氏在此繁衍分枝,故称“曲沃派”。骼公而下,历四世,有韩相开地。“三家分晋”后,张氏四世相韩。开地生子张平,张平生张良,即汉留侯也。张良佐刘邦,灭暴秦,败项羽,一统汉室天下。而张姓之人奉留侯为一世祖。细算下来,自轩辕黄帝起至张良,已传八十一世矣。由此观之,张氏奉留侯为一世祖,则留侯亦为黄帝位下第八十一世孙,依宗谱学惯例,“孙”者乃一代人之代称也。

留侯之后,传十世,一代巨星横空出世。即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其乃黄帝位下第九十一代,留侯位下第十代孙也。史学界尝称汉天师为张良位下第八世孙、第九世孙,皆误。其准确表述乃为留侯位下第十世孙。

一代天师陵,出生于吴之天目山,少年讲学,历游吴越之地,又举孝廉,任职江州之署。不愤世风之日下,弃官潜修,实欲效远祖张良神仙之举也。由淮人赣,溯信水而上,双鹤引路,相中贵溪之云锦山,在此结庐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以名”,从此龙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后入巴蜀,除蛇虎之患,救人疾疫,又教民以井盐之法,立坛布化,以二十四品秘篆普度世人。高龄冲举,恩留下土,功德无量,流芳千古。

三师在蜀,广传大道,历经百年。四代天师日盛,谢爵南归,复启丹灶,设坛授篆,从此绳绳继继,天师道法世代传承不替。两晋南北朝时,十余代天师在龙虎山岩谷清修,因功德在民而声名远播。历隋唐,有策院之设,承宋祚,有“先生”之封。崇宁间,三十代天师张继先道行高洁,谒君有龙虎神灵之妙对,磔妖有动地惊天之神威。徽宗皇帝赐建府第,从此埒立南国世家。

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敕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符篆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道教大正一派于此形成。

有元一代,历代天师均主管江南诸路道教事,赐银印,视二品,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赐金玉冠服,给金印,视一品,加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天师道在元代的鼎盛可谓登峰造极。

入明,太祖朱元璋授四十二代大真人张正常“永掌天下道教事”,江南符篆道派进入全盛之期。明朝统治凡276年,历代掌教大真人世袭罔替。其间精英辈出,不可胜数。四十三代张宇初人号“列仙之儒”,编道藏,饬风纪,人所向慕: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奉召奉天殿,与孑L府衍圣公同侍帝侧,“南张北孔”会见,各赐金币衣履,英宗观天师印剑叹日:“神物灵异,果如是乎!”四十八代大真人张彦预历事j朝,有“帝师”之称。五十代张国祥、五十一代张显庸均赠封“太子少保”,明代天师道之鼎盛丝毫不亚于宋元。

清代,奉喇嘛教为国教,道教地位有所下降,但清朝的历代帝王对天师仍然礼遇有加。顺治八年(1651)召见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礼秩咸如故。康熙之朝,历代天师例授“光禄大夫”,康熙帝御书“大上清宫”匾额以赠。乾隆时,天师在朝中品秩一度从二品降至五品,旋即又晋升为三品,并“永为例”。天师女眷,代有崇封,或赐封“仙姑”、“元君”,或赐封“一品夫人”“一品太夫人”,或赐封“淑人”,从无问断。

近代,列强凌辱,国运日衰,道教亦随之式微。但道门中人图强救国之志从未稍止。民国初年,六十一代天师在上海筹划“中华民国道教总会”,提出“昌明道教,以维世道,以道为体,以法为明”的宗旨;民国三十四年(1945),六十二三代天师张恩溥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在天师府内举行五天六晚之太平罗天大醮,其影响所及,非止贵溪一隅,引起全国道教界之响应。1949年,张恩溥去到台湾,仍心系祖国,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从未改变,弘扬道法,提倡道门一统,足迹遍及东南亚各国。直到今日,台湾道教界各大分坛、庙宇,均秉承天师意愿,与大陆道教界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往来。  改革开放以来,大陆道教事业全面复兴,嗣汉天师府修复重建工程全部告竣,四进院落悉数修复,前宫后府焕然一新,宫保第落架重建,三省堂修旧如旧。三清殿雕梁画栋,玉皇殿玉阶丹墀,复祖庙为立授篆院,竖钟亭以护大铜钟。古甬道直达后院,仁靖碑赵体犹新。敕书阁宸翰再现,百花塘可观游鱼,参神座如登天上宫阙。入府第如同仙境蓬瀛。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一千九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天师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由盛而衰、由衰而盛的过程,也记录着历代天师及道门精英为弘扬中国道教的丰功伟绩。

公元二零一一年三月,四川大学盖建民教授肇访龙虎山天师府,宾主闲聊之中,余以历代天师浩瀚史料未及全面整理,故至诚相托,请盖君及其学术团队撰写一部以反映天师事迹为主的文稿,盖君欣然答应。经过作者们两年多的努力,洋洋百万言的《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终于面世。余沐浴拈香,奉而读之,顿觉如饮甘醇。该书史料齐全,脉络清晰;言辞优美,结构严谨;评析公允,功过分明;见人而见事,不失为研究和弘扬天师道文化的一部优秀作品。在此书付梓之时,余以拙劣之文,附于卷首,权作序耳。

张金涛

道历四千七百十一年孟夏写于天师府寸心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卷1)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蒋朝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0067887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0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28
CIP核字 2014251706
中图分类号 B959.92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西
256
179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