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以来,迄今为止发表的每一部小说都会在评论界掀起一阵波澜,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透彻的社会分析、激情洋溢的哲学观照和对黑人美国的诗化描述享誉全球。修树新编著的这本《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以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去分析人物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由此考察莫里森的伦理价值观。
图书 |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外国语言文学理论与应用专题研究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自1970年发表第一部小说以来,迄今为止发表的每一部小说都会在评论界掀起一阵波澜,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透彻的社会分析、激情洋溢的哲学观照和对黑人美国的诗化描述享誉全球。修树新编著的这本《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以莫里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去分析人物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由此考察莫里森的伦理价值观。 目录 导论 一、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和托妮·莫里森 二、中外批评视野中的托妮·莫里森 第一章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伦理与道德 第二节 伦理的界定 一、历史的划分 二、共时的划分 第三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回溯与展望 一、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国内研究现状 二、伦理(道德)批评的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界定 第二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生存伦理 第一节 隐忍与生存 第二节 杀子与生存 第三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性爱伦理 第一节 愉悦肉体 第二节 愉悦精神 第四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家庭伦理 第一节 “女儿国” 第二节 黑母性 第三节 “亲者疏” 一、榜样与疏远 二、自卑与疏远 三、严控与疏远 四、关爱与疏远 五、疏远与弥合 第五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人际伦理 第一节 黑人与黑人 一、弱者相欺 二、特立独行与侥幸苟活 三、同病相怜 第二节 混血黑人与黑人 第三节 黑人男性与女性群体 第六章 莫里森小说中的政治伦理 第一节 自戕与政治 第二节 性爱与政治 第三节 暴力与政治 第四节 爱与政治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托妮·莫里森小说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外国语言文学理论与应用专题研究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修树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810338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8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4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 |
CIP核字 | 2015269586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4 |
丛书名 | |
印张 | 1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