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愿意改变
内容
编辑推荐

《我愿意改变》:带来“希望之光”的必读书

佛教僧人 精神科医师 农业种植者兼哲学家 医学教授

四位大智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乔·卡巴金、马蒂厄·里卡尔、皮埃尔·哈比首次联袂著书

冥想 物质主义 宽容 日常细节 呼吸 与自然共处

存在感 困局 意义危机 生态灾难

没有人能够置身世外,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的一部分!

内容推荐

观念危机,经济危机,生态危机,健康危机,我们的世界怎么了?这个世界会好吗?我们感觉很无力。四位大名鼎鼎的智者同时也是四位畅销书作者为每个人面临的困局,为时代的病痛给出良方。没有人能够置身世外,改变自己就改变了世界的一部分!

四位作者克里斯托夫·安德烈、乔·卡巴金、马蒂厄·里卡尔、皮埃尔·哈比首次合作的这本《我愿意改变》中,结合各自的经验和才华,揭示了找到和谐生活的新方法,并且提供了如何践行的实际步骤。字里行间传递给读者: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每个人需要做的就是点燃自己手中的蜡烛,如此,方能照亮我们存在的世界。

目录

引言

1 应对现代生活的各种不幸

 伊利奥斯·柯苏 卡罗琳·勒西尔 皮埃尔·哈比 马蒂厄·里卡尔

 沉思者还是斗士?

 担起我们的责任

 同理心和同情

 改变的紧迫性

 深渊的边缘

 新的良方

2 将自己从异化社会中解救出来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物质主义的污染

 过度消费和物质过剩

 过度接触金钱

 屏幕和数码的诱惑导致注意力分散

 时间压力带来的危险

 我们究竟能给社会带来什么?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给我启迪的人

 我对如何投入生活的三大建议

3 正念:内心的革命

 乔·卡巴金

 风暴中的宁静港湾

 促人改变的自我认知

 正念冥想的革命

 科学与意识

 正念冥想为病患服务

 培养注意力

 个人和制度都需要以“正念”为指引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可行性建议

4 明日将是利他主义者的世界

 马蒂厄·里卡尔

 学习建立与他人的联系

 帮助他人获得幸福感

 内心简朴与幸福

 改变社会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实用性建议:让世界更加人性化

5 一起促动改变

 皮埃尔·哈比

 人类的未来在哪里?

 安于现状

 寻找一种新的时空关系

 从个人到团队

 意识的觉醒

 呵护土地,就是爱护生命

 实践乌托邦理想国

 给我启迪的人

 融入大自然的三个可行性建议

6 行动的意识

 卡罗琳·勒西尔&伊利奥斯·柯苏

 放弃的危险

 希望成为有用的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改变的蔓延效应

 蜂鸟随处可见

 给我启迪的人

 三个可行性建议

结论 一切从这里开始

附录1 震动世界的项目

附录2 涌泉协会

 涌泉协会历届年度活动

 涌泉协会资助的项目

 悲悯心-雪谦协会

 布鲁塞尔急救会

 巴西街娃

 皮埃尔·哈比的慈善基金会

作者简介

试读章节

2 将自己从异化社会中解救出来

克里斯托夫·安德烈

(首位将冥想融入心理治疗的精神科医师,就职于巴黎圣安娜医院。)

我认为,改变的第一步在于照管好自己。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是精神科医师,不是农夫也不是政客。照管好自己,并非以自我为中心或自私自利,而是保护和修复人之所以为人的核心—让我们的内心,避免受到某种形式的现代性的威胁。

也就是说,我们消费得越多——变成购买商品、追随潮流、紧盯电视或电脑等屏幕的机器——人的本质就越少,对他人和整个地球的威胁就越大。我坚信如此。

以上听起来像是对现代生活的指责。然而,现代生活并非一无是处,举个小小的例子,若没有各种进步带来的好处,这本书的作者们就无法聚到一起,也不能写出这本书。

因此,问题并不在于批判、否定或抛弃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我们所生活的时代非常美妙且激动人心),而是反思怎样才算好好地、审慎地、极高要求地利用现代生活条件。毫无疑问,社会亟待改变,比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地需要改变。“我们必须学会像兄弟姐妹一样相处,否则我们都会像白痴一样死去。”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在遇刺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如是说道。

我们人类命运和大自然所面临的威胁不一而足,在此我想谈谈其中之一:物质主义对人的负面影响和我的一些相关研究。研究的对象是我曾治疗过、接触过的那些人、我的亲友和自己。这些研究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举动联系紧密,因此可以马上用于实践,具体方法请参看书后附录。

物质主义的污染

我们有理由质疑,科技的进步带来的问题多过益处,这在人类历史上可能是第一次。比如,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越是盛行个人主义,人们就越不幸福。请注意,“物质主义”一词在心理学范畴内的含义有别于哲学范畴:它指的是人倾向于物质价值,如金钱、社会地位和财物,而忽视非物质方面的价值,如分享、灵性、内在平衡等等。

大量科学研究均表明,物质主义带来的是痛苦,并非当前社会所鼓吹的“买到越多的东西就越幸福”。因为,广告之所以能吸引人购买,就在于它向我们兜售的是变得更加幸福的许诺,而不是沙发、豪车或衣服本身。然而,我们很清楚,由于享乐适应,购买这些东西其实只能带来短暂的快乐。什么叫享乐适应?某种带来幸福感的事物一直稳定存在的话,人的幸福感就会逐渐消退。就像一个正常人认为双腿行走是很平常的事情,忘了这是一种幸福和恩宠,直到某天他脚踝骨折才能意识到这点。美国心理学教授蒂姆·卡塞尔(Tim Kasser)发表了多篇关于物质主义如何冲击当今社会的文章,马蒂厄将在他撰写的章节中进一步详谈。

过度消费和物质过剩

我们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物质过剩。自人类出现以来,大部分人类社会经历的困境是物资匮乏,主要表现在食物不够。人类不是伸手就能得到吃的,必须费很大劲,因为即使有可以食用的东西,还得动手采摘。食品的象征性价值由此保留至今。今天,西方国家染上的“物质主义病”正在扩散,逐渐扭曲全球人类对待食品的态度。新兴国家的财富刚开始增加,居民们一摆脱缺乏症就患上了过剩病。在一些大城市,这两类病同时并存。几年前还营养不良,如今却是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高发地区。

生活在食品过剩的社会是一大问题,而并非一种幸运。咖啡吧的老鼠实验可以佐证这点。

P21-25

序言

引言

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天,森林突发大火,动物们都很害怕,眼睁睁地看着火焰熊熊燃烧却无能为力。只有一只小小的蜂鸟忙着用嘴衔来水滴救火。过了一会儿,犰狳觉得蜂鸟的举动很可笑,烦躁地说:“你不是疯了吧?这么几滴水根本浇灭不了大火!”蜂鸟正视犰狳,答道:“我知道,可是我要尽我的力量。”

诸位当中有人可能听过皮埃尔·哈比(Pierre Rabhi)讲述这则发人深省的寓言。当前世界上3/4的资源被全球人口的1/4占用,无疑,我们需要大家都像故事里的蜂鸟一样,愿尽一己之力来改变世界,这就是此书要教给我们的深义。本书由致力于平衡个人发展与互助行动的涌泉协会(L' Association Emergence)带来。

你们也许和我们一样,对世界上的不公感到不平、激动或愤怒。也许你们也希望扭转这样的局面。可每当此时我们总感觉自己力量渺小。我们何德何能可以改变世界?我们甚至没法面对自己个人生活里的很多问题,又怎会有能力顾得上全人类?

想让社会变得更公正、可永续发展、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保护,我们要面对的是巨大的挑战,时间也很紧迫。不过,改变的种子已经在很多人心中开始萌发。我们觉得应当彰显这一积极的能量,并帮助它进一步扩散。世界各地都有人挺身而出,无论男女,他们提出各种倡议—改变自己的陋习,向他人伸出援手,自省其身,自发行动—以此改变着社会。当然,我们有时会缺少工具和榜样,甚至感觉没有希望,但只要充满信心,并心怀正念,这样的人足够多时,就能令社会发生质变,达到新的平衡。

本书结集了四位充满大智慧的作者应邀撰写的文章。他们四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在改变着世界,并胸怀同样切实的意愿—重塑良知、触动人心,以引发深刻的社会演变。

第一章探讨世界与个人变化之间的关联,强调改变的急迫性,否则积重难返,一切无可挽回。第二章由克里斯托夫·安德烈(Christophe André )撰写,论述社会对个人的异化并提出抵御这一异化的几种方式。第三章中,作者乔·卡巴金教授( Jon Kabat-Zinn)指出改变我们与自身的关系能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的是作者所倡导和推广的正念冥想(mindful meditation)。第四章的作者是马蒂厄·里卡尔(Ma_hieu Ricard),他提出希望世间多一些利他主义的期盼。第五章中,皮埃尔·哈比阐明人类与自然之间神奇的相互依存关系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以此培养更加和谐的社会。最后一章我们进一步讨论如何将良知转化为行动。

此书中,四位智者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实践的实用性建议。书的结尾部分还有行动点子、相关协会介绍和帮助你真正参与其中并与他人携手共进的具体方法。

个人发展和社会革新是相悖还是互补?有哪些事物会阻止或妨碍改变的发生?意识的增强与社会的改变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就可持续演变来说,我们与他人的紧密联系有何重要性?这些就是此书中逐一要讨论的问题,从反思出发到日常生活中可实践的行动。

我们期望这本书能给你带来希望。大自然—我们也是其中一部分—拥有无数资源和神奇的创造力。例如,白蚁不需要数学和工程师就能建造出复杂的巢穴,科学家们去研究白蚁穴的通风系统,发现它比人类的设计高明许多。白蚁的劳作方式依照的是所谓的“涌现(emergence)”原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生态学等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一个复杂的系统(如白蚁穴和蜂巢)不等于各个部分的简单叠加。它的神秘和奇妙之处在于:共同行动的总和产生出的结果超乎微观水平的想象。自然教我们不得不羡慕:整体永远大于部分的总和。

本书旨在成为这一生命原则的展现,同时也作为促发行动的助力,激发一部分人身上沉睡或已经被唤醒的“蜂鸟梦想”。

我们每个人付诸行动,万众一心,才有可能实现让世界变得更加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成功,不是吗?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我们总是等着别人或是其他时机,改变永远不会到来。我们自己就是我们一直等待的人,我们自己就是我们所寻求的改变。

——奥巴马

如果你一味地蜷缩在保护壳里,固执地沿袭旧习惯和一成不变的生活态度,那么就不要谈什么改变世界或改变自己。

真正的改变要像经验丰富的海员那样,给生活立下最高点和最低点,找出两点间的距离,设定好目标,然后扬帆启航。

真正的改变要像躺在床上的婴孩那样,专注地倾听自己的呼吸,或者专注地观察放在胸前的玩偶,你要重新创造一个朴素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宁静,这是一切改变的基本。

——法国《回声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愿意改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国)克里斯托夫·安德烈//(美国)乔·卡巴金//(法国)马蒂厄·里卡尔//皮埃尔·哈比//伊利奥斯·柯苏等
译者 周行//蔡宏宁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680567
开本 16开
页数 18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2014203775
中图分类号 B821-49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5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4-3150
版权提供者 Dakai Agency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