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内容
编辑推荐

周晓沛编写的《我们和你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一书生动讲述了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书中各位作者虽然职业各异,年龄不同,但都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通过记录自己在俄罗斯生活和工作的所见所感所悟,清晰还原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中俄(苏)关系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良好期愿,可谓“以大视角写小故事,用小故事抒大情怀”。

内容推荐

周晓沛编写的《我们和你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的19位作者,大多是长期从事中苏/中俄交往及研究的老一辈“俄罗斯通”。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从不同年代、多个侧面及别样视角,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反映中苏关系跌宕起伏和中俄关系平稳发展的错综历程,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传统友谊与合作,为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不仅真实感人,富有时代气息,而且有细节花絮,颇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原国务委员戴秉国特予题词,外交部主管部领导和俄罗斯驻华大使作序推荐。

目录

真诚的友谊绝不会过时

难忘的留苏岁月

冷战时期的一次界河航运谈判

中俄领事官员边境联合考察记

我与俄罗斯人的情缘

谢谢你,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

我所知道的苏联/俄罗斯政要

中苏关系回暖的第一只春燕

乌兰诺娃的中国情结

我的苏联编外导师

对俄罗斯两位“艺术皇后”的采访及启示

海的女儿——玛丽娜

友情逾越半世纪

我的俄罗斯情结

我的俄语半生缘

我与俄罗斯的几个故事

那些苏联人呀,真是让人

怀念远方的俄罗斯朋友

青铜骑士

中俄外交官情谊历久弥新

试读章节

我的外交生涯40个春秋的三分之一是在苏联度过的,哪怕是中苏关系失和时期,也与苏联朝野人士保持密切而友好的接触,这些至今深刻在脑海中。说是回忆,但回忆起来的人和事还是鲜活如初,似桑拿浴般引发我的炽热激情。

中苏(俄)友好是真诚的,即使两国各自发生了沧海桑田之变,这种友好也将绵延流长而决不会过时。俄罗斯社会主义革命家列宁和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各自国内为人民福祉而践行革命的征途中,息息相通而视为知己,在两国现代史上是一抹浓墨重彩的美谈。在功、过、罪集于一身而引发争议的斯大林主政苏联时期,联共和苏联各族人民给了中国革命以不可或缺的道义与物质的援助。对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的评价,在中国的苏联学研究者中褒贬不一。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但有一点不敢苟同:一些著作过于抱怨斯大林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过的一面。斯大林给中国革命出了些错误主意,一是不了解中国国情“瞎指挥”,一是在确保自己核心利益——苏联安全存在和考量中国革命发展取向之际,面临着二择一的权衡。斯大林的过,是可以理解的。与孙中山一样,毛泽东也说过要“以俄为师”!老师教错了,学生照着做由学生负责。

俄罗斯是苏联的继承国,中俄友好将在中苏友好基础上发扬光大。中俄青年既是中苏友好的接班人,又是中俄友好承载者最积极的基本人群,愿以此文献给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

中苏(俄)友好是一项群众性事业,在中国深入人心。作为中苏(俄)友好积极分子群体的一员,我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就积极地投入进去,并在其后将之融入职业外交而终己一生。早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我读了好多能到手的地下出版物,除了我们党的活动信息,就是与苏联有关的知识。中苏友好的种子早早在我的心田中发芽。

中苏(俄)友好,在两国书刊中即使现在也一以贯之充分给了肯定,在街谈巷议中可时常听到感人肺腑的普通人悲欢离合的交往故事。中国有句饱含嘲讽意味的俗谚:“天下文章一大抄。”我不想步抄者后尘。下面要说的几个小故事,虽不那么感人,也不那么有趣,甚至还有点惹人嫌,但都是我亲历的。

第一个故事,就与争议性人物斯大林相关,我深恐读者误解开篇之用意。我剖白故事发生时的真实心态:斯大林是苏联与苏联人的化身!只是在苏共二十大之后,我才以审视的眼光看待斯大林。

从1952年到1955年,我在上海俄语学院学习。苏联政府决定为中国援建156项大工业企业,大批俄语翻译不可或缺。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各省市紧急抽调300余名青年干部突击学习俄语以应急需,我就是其中一员。1953年3月6日,我们全班24位同学正聚精会神地静听俄罗斯女教员在中国女助教配合下讲解俄语语法,教室外长廊里的广播器突然开播,女播音员以悲壮的语调宣读斯大林逝世的讣告。全班师生起先愕然相望,但转瞬间,有的暗泣泪流满面,有的不禁哭出声来,自然地流露出对死者由衷而发的恭敬。教室变成了灵堂——其时教室恰巧挂有斯大林画像。全校师生不宣而停课,自发集会到校内广场,校长在赞颂斯大林之余号召说:化悲痛为力量,学好俄语,为中苏友好作贡献。此情此景,不用说是冲着斯大林个人的,但就本质而言,更是中苏友好在特殊情况下某种莫名的体现。

第二个故事,其主人公是中苏建交的见证人齐赫文斯基先生,我本人只是个“旁听者”兼友人而已。

194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了南京,蒋介石政府南迁广州,外交使团亦随之前往,其中包括苏联使团。中国的苏联学研究者对苏联此举多作负面的解读,但我个人宁可认为这是苏联在国际外交棋盘上下的一子虚着,是演戏给美蒋看。此前,从中国解放战争进入由防御而进攻的转折点的当刻——1947年,苏联从各方面加紧了对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实际支援,就是支撑我这一看法的佐证。

几乎在上述外交剧上演的同时,中共中央迁往和平解放的北平。这个已内定为新中国首都的北方城市,在外交上几乎是一张白纸,以齐赫文斯基先生为馆长的苏联总领事馆是唯一的外交使团,成了新中国才刚掀开帷幕的外交舞台上一处靓丽的政治景点。

齐赫文斯基先生今年已96岁高龄,我也已84岁,我们俩都是耄耋老人。故事情节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其时我在驻苏联大使馆工作,他在苏中友协工作,见面机会多且交谈无拘。P2-4

序言

当您拿到《我们和你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时就会发现,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回忆录,而是汇集了重要的资料、鲜为人知的事实,以及对苏中和俄中关系不同时期、各个方面的个人评价。该书的作者大多是中国的外交官,还有学者和记者。作为老一代俄罗斯问题专家的代表,他们不仅亲身经历了双边关系的整个发展进程,而且往往本人即是历史事件的积极参与者,并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我们和你们”系列丛书框架内,有关中俄关系的文集作为首批书籍之一出版,我对此感到尤为高兴。在这本书中,俄罗斯和中国的广大读者将通过亲历者的眼睛回眸过去,获得非常完整和真实的画面,并深切体会到两个伟大国家经历了怎样不平凡的道路才走到今天的睦邻关系水平。

这本文集在俄中青年友好交流年之际出版,具有积极的象征意义。俄中两国的新一代人了解并理解我们的共同历史极其重要,因为正是他们承担着进一步发展俄中特殊信任关系、维护并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重大使命。

希望读者们在阅读中感到愉悦、有益,祝愿作者们身体健康,再创新作!

俄罗斯联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14年10月14日于北京

后记

为配合周边外交和公共外交,五洲传播出版社和外交笔会联手策划出版“我们和你们”系列丛书,其中首选之一是《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中、俄文版)。

该文集的19位作者,从最年长的“90”后(1924年生)到最年轻的“30”后(1982年生),来自外交部和中联部、文化部、新华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欧亚所等兄弟单位,其中有外交官、专家、学者和记者,大多是长期从事中苏/中俄交往及研究的老一辈“俄罗斯通”。他们以自己的亲历亲闻,从不同年代、多个侧面及别样视角,聚焦两国关系和民间交往,反映中苏关系跌宕起伏和中俄关系平稳发展的错综历程,讴歌两国人民间深厚的传统友谊与合作,为新形势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油添彩。书中的一个个故事,不仅真实感人,富有时代气息,而且有细节花絮,颇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原国务委员戴秉国特予题词,外交部主管部领导和俄罗斯驻华大使作序推荐。

在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之际,《我们和你们: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出版并将同时在中俄两国发行,更有特别的现实意义。愿将此书献给我们两国的青年朋友,期望这些老故事能打动、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切实感悟到今天的中俄战略关系来之不易,确需倍加珍惜和呵护,以达到薪火相传、世代友好的宗旨。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五洲传播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外交部欧亚司、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外交笔会和各位作者同仁都给予了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4年12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俄罗斯谚语云:莫斯科并非一下子就建成的。中俄关系今天的成就是几代人共同探索和不懈努力的结果。本书生动讲述了中俄关系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书中各位作者虽然职业各异,年龄不同,但都与俄罗斯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通过记录自己在俄罗斯生活和工作的所见所感所悟,清晰还原了不同时代背景下中俄(苏)关系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中俄关系美好未来的良好期愿,可谓“以大视角写小故事,用小故事抒大情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和俄罗斯的故事/我们和你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晓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五洲传播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529097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2014225202
中图分类号 D822.251.2-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6: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