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力图“以马解马”,通过回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方面的经典文本本身,并借鉴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来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本真涵义。戚嵩编著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以历史为基础,通过正本清源追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形成过程,梳理其背后隐藏的逻辑发展进程,力图达到准确理解、整体把握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容推荐

戚嵩编著的《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介绍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亦为其核心内容。它是马克思从“现实的人”的生产出发,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力,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人类社会的横向结构和纵向发展的深刻剖析而收获的科学理论硕果。

任何一种具有重大价值的理论都不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都有其产生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也不例外。马克思在创立社会形态理论的过程中,充分汲取和利用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一切有价值的优秀遗产。追本溯源,马克思之前的社会历史观,大体经历了朴素史观、神本史观、人本史观和理性史观。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社会历史观的各种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因此,它们都可以视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生成并非一蹴而就,与任何科学理论一样,它也有一个萌发、探索、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体说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经历了马克思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过程中逐渐萌发、艰辛探索,伴随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而初步形成,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发展,最后在马克思晚年研究历史学、人类学中成熟完善的过程。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其内核具体凸显为社会形态的三重论域,即社会形态结构论、社会形态划分论与社会形态演进论,它们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主体与客体相统一,共同构成一个系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社会形态的三重论域下,社会形态是一个由主体和客体构成的有机“艺术整体”。主体要素即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客体要素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构成社会形态的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每一要素都不能离开社会形态而单独存在与发生作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既是层层决定关系,又是层层反作用关系。而作为社会形态主体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创造了人自己,人创造了属人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划分并不是一维的,而是多维的。仅仅从任何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理解马克思对社会形态的划分都难以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片面性。马克思对社会形态划分的多维性具体体现为两个尺度,即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三个标准,即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发展。马克思划分社会形态的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不是二元对立的,二者都是完整的“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过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它们共处于“人的感性活动”这个完整统一体中,并在这个统一体中实现相互联系和转化。因此,“人的感性活动”是马克思划分社会形态的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统一的内在客观基础。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整个所谓人类社会历史不外是“人的感性活动”的结果。在“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以生产方式为核心的矛盾关系构成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内在动力机制,即,人——需要——生产——(发展的)人——(新的)需要——(质变的)生产。社会形态在“现实的人”的需要的内源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动力的推动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向前发展演进,其演进过程是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是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举。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主题——发展、理论主线——改革开放、理论核心——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实践指南。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社会形态理论:唯物史观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生成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生成过程

第二章 社会形态结构论_

 一、社会形态结构论的传统解读

 二、社会形态结构要素I

 三、社会结构要素间的内在关系

第三章 社会形态划分论

 一、科学尺度:生产方式

 二、价值尺度:人的发展

 三、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

第四章 社会形态演进论

 一、社会形态演进的机制

 二、社会形态演进的动力

 三、社会形态演进的过程

 四、社会形态演进规律与历史进步

第五章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指南

参考文献

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戚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19869
开本 32开
页数 2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马列著作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2014212015
中图分类号 A811.64
丛书名
印张 7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08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