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上下)/阅读日本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读者从《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上下)》的分析中也可以了解到,日本人的中国观中存在着许多偏见,而这些偏见主要来源于日本人只能接触到一些不充分且有偏颇的中国信息而导致的误解、过于关心或过高的期待所带来的误解以及基于不同意识形态的抗拒感等。如果本书中文版的出版能让中国的读者了解到,日本人是一直如此持续不断地关注着中国的各方各面(虽然可能其中有一些误解,但在战后日本的论坛中一直不断地激烈地讨论着中国问题),笔者即感到欣慰了。日本侵略中国,给众多中国人造成巨大牺牲,对此,日本人在战后初期就开始深刻反省,对中国谢罪的感想都书写在他们的文章中了。日本人在战后一直怀有赎罪感,这也正是战后谋求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日本论坛和市民运动的基础,笔者马场公彦希望中国的读者能够理解这一点。

内容推荐

从日本战败到中日恢复邦交,在没有恢复邦交的背景下,日本人如何面对中国?如何认识侵略战争中的加害责任?希望与中国缔结怎样的关系?为何中日两国之间产生了误解、不信任与对立?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上下)》著者基于断交期间2500多篇的中国相关报道,分析论述中国的是哪些人,对中国的何种问题表示关心,形成了何种中国观,著者马场公彦希望能够开拓真正的中日民间交流的新局面,找到中日间相互理解的钥匙。

目录

言论分析篇

序章战后日本论坛对中国的认识路径

——其线索及分析的方法

一 研究的课题与目的

二 综合杂志和论坛

三 认识中国的过程

四 认识过程的分析方法

五 本书的构成

第一章 战后日本论坛的中国观1945~1950年

——日本战败、国共内战、美苏冷战

 一 日本战败与国共内战——占领下的杂志媒体

 二 中国论者的交替一从中国学学者到亲日共系的现代中国论者

 三 战败——围绕战败责任、加害责任、战败处理

 四 内战——日本论坛所反映的统一权力的全貌

 五 冷战——美苏对立下的日中关系

附记 审查的实态一引自普兰吉文库的相关报道

 六 党派色彩浓厚的左派言论:

第二章 在中苏的“和平攻势”下动摇的日本论坛 1951~1955年

——席卷亚洲的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

 一 透过“竹幕”看到的新中国

 二 摸索日中交流途径——发表多样化中国论的中坚力量

 三 以亚洲为据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增强话语权

 四 与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和平共存

 五 两极化的中国论

第三章 日中恢复邦交论的裂痕1956~1964年

——斯大林批判、中苏对立、台湾海峡危机、中印纷争、核试验的考验

 一 论坛杂志倍增与中国论的混乱

 二 中国论骨干力量的进一步增加

 三 从斯大林批判到中苏论争

 四 台湾海峡危机、中印纷争、“大跃进”政策的失败

 五 安保斗争到核试验成功

 六 中国论中的五条裂痕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冲击1965一1968年

——在日本登陆的中国革命

 一 席卷言论界的“文化大革命”议论

 二 被封锁的孤立的中国

 三 学术文艺界的整风运动

 四 出现在街头的红卫兵

 五 大宅考察组’去中央”

 六 “文化大革命”在目本登陆

 七 多样化的“文化大革命”论

 小结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1969~1972年

——从中国革命到亚洲革命

 一 “文化大革命”论争从学术圈扩大到运动圈

 二 与“文化大革命”同步的学生运动

 三 从“文化大革命”到亚洲革命——日本经济侵略批判与“入管”斗争

 四 内在的中国革命

 五 “文化大革命”在日本的终结

 六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论的特征及推移

第六章 日中复交及历史问题1971~1972年

——以战争责任论为中心

 一 成为历史问题萌芽的日中复交论

 二 日中战争责任的“两分法”

 三 实利主义、现实主义的日中复交论

 四 道义主义的日中复交论

 五 加害责任和对自虐史观的批判

 六 作为历史问题起源的战争责任论

 七 从日中复交论到历史认识问题

终章 日本战后中国论的担纲者与论题

——从综合刊物历年相关报道的推移看中国论的发展轨迹

 一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标

 二 中国论的核心人群及其发展变迁

 三 中国论的论题与中国认识的变迁

 四 战后日本对中国的不同解读

证言篇

总解说新中国论者的人物肖像

 1 石川滋从学究派记者到宏观经济学者

 2 竹内实 日中两国间的一身两人生

 3 山极晃进行当代研究的历史学者

 4 野村浩一来自论坛和学术核心层的发言

 5 武藤一羊寻求国际合作的可能性

 6 冈部达味中立的价值观,多层次的分析

 7 本多胜一为了解真相亲临日中战场

 8 松尾文夫察觉到美中友好的动向

 9 北泽洋子以北京为中心开展国际合作运动

 10 中岛宏在艰难条件下对中国“文化大革命”进行采访

 11 小岛丽逸 自我批判自立经济论

 12 中岛岭雄席卷论坛的中国批判理论

 13 西园寺一晃处在日中友好与“文化大革命”的核心

 14 加加美光行为“亚洲的戏剧”而陶醉

 15 津村乔侵略战争的记忆与受到红卫兵热情的感染

著者后记

译者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年表(1945~1972年)

杂志投稿者索引

事项索引

人名索引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战后日本人的中国观(从日本战败到中日复交上下)/阅读日本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马场公彦
译者 苑崇利//胡亮//杨清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54658
开本 20开
页数 7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17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1.03
CIP核字 2013311417
中图分类号 D829.313-53
丛书名
印张 4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0
3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