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平、顾钧主编的这本《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1辑)》收录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三个方面:跨文化理论研究、翻译研究、汉学史研究,论文共计20篇,包括《中国文化外译的译者主体应是国外汉学家》、《16世纪“四书”拉丁译文手稿新探》、《从美国留学生看民国北京的学术地位》等。
图书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1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张西平、顾钧主编的这本《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1辑)》收录了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论文,内容涉及三个方面:跨文化理论研究、翻译研究、汉学史研究,论文共计20篇,包括《中国文化外译的译者主体应是国外汉学家》、《16世纪“四书”拉丁译文手稿新探》、《从美国留学生看民国北京的学术地位》等。 内容推荐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比较文学研究具有优良的传统,也是国内最早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和教学的高等院校之一。王佐良、周珏良等学者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张西平、顾钧主编的这本《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1辑)》收录的二十篇论文,分别从跨文化理论研究、翻译研究、汉学史研究三个方面展示了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研究的新视野。这些论文在继承传统比较文学实证方法的同时,彰显了当下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思考,为当前中国的比较文学和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 目录 跨文化理论研究 中国文化外译的译者主体应是国外汉学家 张西平 分析后现代文化理论流行的缘由 王炎 “中国中心观”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姚斌 从白晋与马若瑟师生关系看耶稣会索隐派在华之盛衰 李真 接触与冲突——马戛尔尼访华使团前后的中英信息场初探(英文) 叶向阳 跨文化的想象与构建——《饮梦茶馆》的中国叙事与再现政治 黄丽娟 对形象学理论的两点思考:以赛珍珠的《大地》为例 张秀峰 翻译研究 阿列克谢耶夫的《司空图(诗品>译注与研究》 柳若梅 16世纪“四书”拉丁译文手稿新探 罗莹 但丁《神曲》汉译考察 张明明 教化与启蒙——明清两部《伊索寓言》汉译本小议 薛维华 马礼逊圣经翻译的文本分析:以《希伯来书》十一章为例 周哲 梁颖 《名公书判清明集》英译本简析 孙健 汉学史研究 波塞维诺(ANTONIO POSSEVINO)《丛书选编》(1593)中的中国 Michele Ferrero(麦克雷) 陆杏译 梵蒂冈图书馆藏汉籍版本价值初探 谢晖 久保天随和他的中国文学史 赵苗 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历史邂逅——1935年梅兰芳在苏联的演出 梁燕 从美国留学生看民国北京的学术地位 顾钧 略论海外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分期与主要观点 管永前 文明的圣地——约翰·贝尔笔下的中国形象 蒋雯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第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西平//顾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75256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92 |
CIP核字 | 2014220106 |
中图分类号 | I0-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69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