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最美的年华里,最美的诗和最美的酒,必定有金风玉露般的一次相逢。它们的风云际会,亦必定是电闪雷鸣的传奇。

翻阅中国诗歌史的各个篇章,随时都能闻到扑鼻的酒香。“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诗酒一家,构筑起古典诗词文化。

凡闻名遐迩的好酒,都留在了诗人的作品里。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捧读那些锦词绣句,那佳醪浓浆的口角噙香,那金盏玉杯的诗情画意,那酩酊陶然的情致风雅,那玉山倾倒的酣畅淋漓,便令人不禁酒兴大发。

就这样,举杯把盏之际,一首首精美的诗歌,裹着酒香,从肺腑中涌出,交汇成中国古代诗酒文化的美妙乐章。酒把诗词带入一个新的领域,让喜者更喜,悲者更悲,让读者的心因酒而跌宕起伏。

郭瑞祥编著的《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分为四章,探究古诗词中的酒的身影,以及酒所反映的诗人的精神和情感诉求,兼及诗人的生平、创作历程,是一本不错的诗歌赏析类读物。

内容推荐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是一本品鉴古代诗词的书,但重点不在于文字解析,而在于通过诗词思考人生,解读世情。全书以情感为轴,分为四个部分:欢、思、伤、纵,代表酒的四种情感基调。作者郭瑞祥精选24首酒诗酒词,代表24种情感,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传递出大量有价值的文化、社会信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可读性。无酒不风流。诗酒风流,皆因有真性情。诗及诗人,无不酒香四溢。循着古诗词中的酒香、酒魂、酒文化,让我们一起品味诗酒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况味。

目录

一、欢 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1.宴乐:终宴不知疲

 2.友情:一醉一陶然

 3.邂逅:隔座春酒暖

 4.喜庆:扶得醉人归

 5.闲适:杯尽壶自倾

 6.优裕:一曲新词酒一杯

二、思 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

 7.蹉跎:醉里挑灯看剑

 8.醒世:携壶上翠微

 9.回忆:泛舟醉碧澜

 10.相思:愁肠待酒舒

 11.忧患:对酒当歌

 12.遁世:今朝有酒今朝醉

三、伤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13.乡愁:一杯今日醉

 14.离恨:更尽一杯酒

 15.国殇:酒阑向悲风

 16.痛楚:忘了除非醉

 17.落魄:潦倒浊酒杯

 18.失意:壶中云不开

四、纵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19.傲岸:忆昔好饮酒

 20.豪情:边酒不成醉

 21.浪漫:举杯邀明月

 22.侠义:酒酣气益震

 23.放纵:今宵酒醒何处

 24.率性:醉中遗万物

后记 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常识

试读章节

一、欢

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

1.宴乐:终宴不知疲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古长若斯。

——三国魏·曹植《公宴》

(1)

先秦时还没有凳子,人们跪坐在席子上,即所谓席地而坐。为了舒服,席的下面垫上垫子,叫“筵”。可见“筵席”最初指的是座位,后来人们才用“筵席”指代酒宴,大约是人们坐在一起,都要喝上几杯的缘故吧。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人凑在一起高高兴兴谈天说地,虽然话语投机却不免有些寡淡,这时候有酒助兴,气氛马上就会热烈起来。

古人说“无酒不成宴”是颇有道理的。

关于酒宴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鹿鸣》就是古人在宴会上唱的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叫,此起彼应,仿佛在呼朋唤友。热情的主人安排乐队鼓瑟吹笙,演奏欢快的乐曲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主人收下客人的礼物,唱着赞美客人的颂词,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然后是宴会的高潮,“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在欢乐的气氛中,主人捧出美酒,宾主兴高采烈,狂饮狂欢。其中“敖”同“遨”,嬉游的意思。我们仿佛看到,嘉宾酒喝高了,一个个忘乎所以,手舞足蹈的样子。

这也是现代人聚会时常有的情形。欢乐、愉快永远是宴会的主旋律,就像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的酒香,荡人魂魄。

(2)

和《诗经·鹿鸣》描写的角度不同,《鹿鸣》表现的是豪饮的场面,曹植的这首《公宴》则侧重写宾客们酒足饭饱之后,乘着酒兴驾华车游玩铜雀园的情形。

公宴是朝廷或官方用公款宴请的聚会。像清朝康熙、乾隆在紫禁城宴请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应该是规模宏大的公宴。一般的公宴,就是皇帝或官员来了兴致,召集一部分臣子或下级,喝酒唠嗑,休闲消遣,赏乐游玩。一般会有一个主题,找个说法,目的在于增进交流,联络感情,把朝堂上或官场上不方便说的话换到酒桌上说。公宴不同于正式的宴请,没有庄重的话题和固定的仪式,讲究的是洒脱尽兴,不拘一格。

特别是汉末魏晋时期,人们好清谈,喜游玩,公宴格外引人瞩目。现在能读到的公宴诗,大多是那个时候的作品。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古代称王侯的儿子为公子,这里指曹丕。敬爱,尊敬爱护的意思。客,不是指来访的客人,指的是曹氏政权豢养的有才能的士人,即古代的门客。终宴,从酒宴的开始到结束。这两句是说,公子曹丕敬爱手下的门客,请大家一起吃饭喝酒。曹丕是曹植的哥哥,曹操的次子。彼时曹操封魏王,长子早殇,曹丕是王位的潜在继承人。这样的一位公子哥儿请客,大家自然是一呼百应,无不情绪高昂,酒宴结束了还意犹未尽。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清夜,没有了宴席上的喧闹嘈杂,也没有白天太多的烦心事干扰,夜晚显得清凉而寂静。西园,指邺城的铜雀园,里面有铜雀台。盖,指带有篷的车。酒宴结束,宾客们到铜雀园游玩。车盖如飞,一如宾客们欢快雀跃的心情。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这句描写的是夜空的景象。清景,指月光。列宿,星星繁多。参差,交相辉映的样子。明月如镜,洒下如水的清辉。繁星明灭闪烁,仿佛和宾客们一样游戏人间。

这样的夜色,不宜喧闹,只宜风雅。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描写的是地上的景象。被,覆盖。坂,斜坡。朱华,荷花。冒,繁茂的样子。长长的斜坡上秋兰茂盛绽放,莲叶何田田,一一风荷举,池塘里翡翠堆积,胭脂盛开。

P1-4

序言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

人生是一场旅行,年少时离家,年老时回家,在路上看各式各样的风景。截取最美的一段,叫年华。

在最美的年华里,期待一场相遇。抑或富贵,抑或功绩,抑或爱情……

而我,期待在华美的风景里,有诗,有酒。

什么是诗?诗是最普遍的艺术,像阳光一样洒落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如果你有一颗敏感的心,你会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的光辉。

你行走时,诗是举手投足的优雅;你歌唱时,诗是悠扬清丽的韵律;你高兴时,诗是千树万树盛开的花朵;你失意时,诗是一江东流的排遣;在战场上,诗是沙场点兵的壮志豪迈;在居家时,诗是鸡栖于埘的凡人温暖。诗,点亮你平淡琐碎的生活,勾起你对远方无限的退思。

因为诗,无论严寒还是酷暑,生活如沐春风;因为诗,无论挫折还是痛苦,你始终能够听到花开的声音。

什么是酒?酒奇妙地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它有着物质的外形,却有着精神的内涵。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下起了连阴雨,杜康家的粮食被淋湿发霉了,眼看一年的口粮化为粪土,杜康非常着急。他日思夜想,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尝试,终于将霉变的粮食酿成了清香扑鼻的美酒。从此,世上新添了一种佳酿,并且千载万世,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

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酒的魅力!

曹操说,酒是忘忧的欢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有了它,可以忘掉一切烦恼。

白居易说,酒是闲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在有雪的夜里,等你来,饮一杯,谈谈风月。

李新说,酒是生活,清圣浊贤莫区分,一入愁肠功等伦。石炉三日不举火,曲车过门齿生津。不管是白酒还是清酒,可以充饥,可以解渴,可以调节太过黯淡的生活。

张养浩说,酒是潋滟的金波,烟水间,乾坤大,从酒里,看得见四面云山。

陶渊明说,酒是伴侣,忽与一壶酒,日夕欢相持,他要把官家给他的百亩公田全部种上高粱,酿成酒。

总之,酒是一种境界,有了酒,生活完全不同,年华色彩缤纷。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如果没有酒,人生的旅程,寂寞如烟,最美的年华,寂静如雪。  (2)

中国是诗的国度,自《诗经》以传,诗便绵绵不绝。诗歌,不但在民间传唱,还被科举列为应试内容。

站在文学巅峰的巨擘,大都是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辛弃疾,汤显祖……凡有市井的地方,都传诵着他们的作品,没有谁能掩映他们的光辉。

诗融进了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爱情,需要用诗来歌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思,需要用诗来倾诉——“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征战,带着诗一起出发——“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离别,忘不了诗的行囊——“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寂寞时,与诗共舞——“一声声叫的孤凄,向月明中和影一双飞。”悲苦处,拾起诗魂——“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诗,可以风花雪月——“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可以刀光剑影——“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就连柴米油盐,也带着诗的味道——“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也许,生活本身就是诗的连缀吧。

中国是酒的国度,从来没有哪一种饮食,像酒那样和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联系得那样紧密。

在惠州和儋州,他仍吟咏不止,旷达一如往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从岭南的特产里找到了待下去的理由。“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他把远至天涯海角的流放之途,当作奇特的旅游,从蛮荒里发现美的价值。在他眼中,他到过的地方,竟是无一处不美好,无一处无奇趣。他周围的人,竟是无一人不是好人,无一人不可以结交。

他的一首《南歌子》写出了他的人生态度:我是世间闲客。到此闲行一遭。有些人把自己看得很重,或因为功业,把自己当作拯救人类的救世主;或因为名声,妄想生前受人敬仰,身后流芳百世;或因为私利,贪图安逸享受,追求荣华富贵。这些人,活着难免很累。而苏轼,把自己看作来世间看风景的闲客,看着世人为名为利熙熙攘攘,自己只管顺势而为,随遇而安,所以活得潇洒、自在,豁达于心,超脱于世。

超脱的人不急功近利,从无用处做起,饮酒,读诗,和不同的人群交往,于是眼界大开,反而做成别人做不成的伟业。被贬黄州之前,苏轼和弟弟苏辙才情相当,文学成就在伯仲之间。正是因为到黄州之后,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苏轼迅速和苏辙拉开了距离,成为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奇才。

命运对你不公的时候,你要自己对自己好一点。对自己好一点,不要因为遭受不公而心怀芥蒂,那样最后你会身心俱疲,一无所获;也不能因为受到打击就自暴自弃,一蹶不振,那样只能让自己化为尘埃,失去自我。对自己好一点,不妨“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把握当下,活在当下,捧一卷诗书,携一壶老酒,把最糟糕的风景,变为最美丽的年华。

在人生的旅程中有诗酒相伴,再枯燥平淡的风景也会清风徐来,鲜花绽开,用一段丰盈的美丽,成就一段最美的年华。

做世间闲客,不负今生,诗酒趁年华。

后记

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常识

(1)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古代文人斯文儒雅,他们的力量体现在笔下,“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而他们本身,则多愁善感,弱不禁风,可谓“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古代文人循规蹈矩,他们可以谏诤而死,却动必三省,言必三思,抱残守旧,无情无趣。

这是错觉。

中国古代文人是很男人的。古代几乎没有职业文人,文人大多出自官僚,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左徒,相当于现在的民政部部长、外交部部长。就是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的陶渊明,也做过80多天的县令。历代有作为的诗人,大多都有或大或小的官职,举不胜举。

还有的诗人出自行伍。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军阀;范仲淹平定过叛乱;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是金国占领区的起义军首领,率领义军投奔了南宋,可以说是职业军人。

还有的崇尚游侠。且不说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舍身刺秦王的荆轲,伟大诗人李白也放言“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虽然只是诗歌,但可见其好侠崇武的个性。

这样的文人,怎么会弱柳扶风呢?!

中国古代文人是可爱的。他们抚琴吟诗,也弄花赏月;他们激昂悲壮,也诙谐幽默;他们沉郁悲愤,也风流倜傥,留下许多趣闻佳话。

他们有自己的爱好。

文人爱什么?春花秋月、琴棋书画都是他们的爱好。但是,琴棋书画本是文人雅事。是广义的“文”的外延。春花秋月乃自然意象,虽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却不是常伴之物。

除却自然之物,文人虽秉性各异,所钟爱者也有共性,如都喜欢酒。酒对于文人,不吝于又一个人生伴侣。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是文人爱酒的宣言。

(2)

酒乃天地之间的尤物,虽也进入肚腹,但不能充饥,也不能解渴,却让很多人乐此不疲,舍之而不能。上自皇帝显贵,下至乡老村父,虽然档次不同,排场不同,却少有不爱这杯中之物的。假如没有酒,人间便少了许多佳话, 《二十四史》就会枯燥平淡许多。

关于酒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传说。

有的说就是神仙造的。天上有个神仙,叫酒星,是他酿造了酒,传到世间,丰富人们的生活。宋代有本书叫《酒谱》,记载说:“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存矣。”《晋书》中也有关于酒星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日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飨饮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哺。”

不管天上酒星是不是存在,不妨碍人们茶余酒后津津乐道。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中就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的著名诗句。东汉末年的孔融亦爱饮酒,“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曹操发布命令禁酒,他不同意,上《与曹操论酒禁书》,其中也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的说法。唐代鬼才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写道“龙头泻酒邀酒星”。皮日休也有“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的诗句。

文人的创造力,在于传说也好,史实也罢,都可以随手拈来。

也有人认为酒是猿猴造的。明清时,有过猿猴造酒的传说。明代文人李日华在他的著述中记载道:“黄山多猿猱,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娄百步。野樵深入者或得偷饮之,不可多,多即减酒痕,觉之,众猱伺得人,必嬲死之。”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清代的另一种笔记小说中也说:“粤西平乐(在今广西东部)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娄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日猿酒。”看来人们在很多地方都曾发现过猿猴“造”的酒。

……

“击鼓传花”:击鼓传花也是大众游戏,用在酒桌上,就成了酒令。击鼓传花酒令游戏的玩法是,取一枝花为传递之物,专门设置一人击鼓,随着鼓声的节奏、速度,依次循环传递令花,鼓声停止后,花落谁手,就要被罚酒一杯。宋代范成大《上元记吴中节物》诗有“酒垆先迭鼓,灯市早投琼”的句子。北宋胡仔《水龙吟·以李长吉美人梳头歌填》填词云:“理云裾下阶,含情不语,笑折花枝戏。”《红楼梦》第五十四回有:“凤姐儿因见贾母十分高兴,便笑道: ‘趁着女先儿们在这里,不如叫他们击鼓,咱们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如何?’贾母笑道: ‘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这里所说的“春喜上眉梢”就是“击鼓传梅”的雅称,利用“梅”“眉”谐音,将“传梅”说成“春喜上眉梢”。

“对旬”:酒筵行令,常见联对的形式。形式是一人出上联,另一人对下联,对不出则罚酒。还有一种形式是限定题目,每人作一副对联。作不出者罚饮酒。如宋时苏洵家宴行酒令,限以“冷香”二字联对,此令要求上下联句尾分别是“冷香”二字。唐代传奇故事也有关于对句的动人故事。据《申屠澄》记载:布衣秀才申屠澄赴任县尉,风雪阻途,夜投茅屋。好客的主人烫酒备席,围炉飨客。风流才子申屠澄举杯行令“厌厌夜饮,不醉不归”,引用《诗经》行雅令。不料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之女就咯咯笑了起来,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还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出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后,惊叹万分。他知道少女是用《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后两句“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说明少女已含蓄而巧妙地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意。于是,申屠澄向少女的父母求婚。喜结良缘。

“流觞”:流觞亦称为“流杯”“传杯”等。古代三月三日是上巳节,东晋永和九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位当时的名士文人。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他们取一片荷叶,把酒杯放在荷叶上,从上游顺流而下,杯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饮酒。这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从此曲水流觞成为酒令。唐代杜牧《和严恽秀才落花》:“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说的就是流觞。流觞是古今最风雅的酒令之一。

古代酒令还有很多,有些在诗词中多有表现,有些表现得少,但被记录在其他形式的文字中。无论哪种酒令,都是我国特有的宴饮的艺术,是我国酒文化的独创。酒令用来活跃气氛,调节感情,促进交流,提高了宴饮的文化品位。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领略酒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正因为有了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诗歌的长河中,才美酒飘香,醇厚醉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诗酒趁年华--古诗词中的诗酒人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瑞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942596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5
CIP核字 2015064131
中图分类号 I207.2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5:4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