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漏”如影随形的伴生物是“打眼”,两者最终选择的获得完全取决于交易双方眼力的博弈。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有古玩交易的存在,就会有“漏”存在其中,同时也有“打眼”的可能。在大型拍卖公司旗下的拍品,征集后经过了相对严格的预审,从质量等级、真伪优劣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古玩交易各方面的水平,同时这种大型拍卖会的各路买家、鉴定家云集一堂,绝大多数的“漏”一经亮相,都会使各买家心照不宣地争相扑漏,结果仍然是无漏可捡。如果能够如入无人之境地捡到一个明显的常规拍品的“漏”,那么这个“漏”可能就有点危险了。而在一般工薪阶层收藏者交易古玩的地摊、古玩店里,问题好像更复杂一些,由于参加交易的品种、数量以及可供选择的机会有很多,交易的买卖双方专业水平差异有时会很大,所以捡漏与打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买对了就算捡个漏》由王宏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