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汉字传奇
内容
试读章节

作为原始的记事方法,不管是堆石、契刻,还是结绳、符号,归根结底,都只是表示和记录数字或方位的一些简单的概念,是一些表意形式,可以把它们看成是文字产生前的一个孕育阶段,但它们不能演变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产生。因为它们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而不能进行思想交流,不具备语言交流和记录的属性。

那么汉字到底起源于什么呢?现在一般认为,汉字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绘画。

原始人类的绘画可能和原始的自然崇拜有关。原始人类不像今天的人类,对自然非常了解,但他们也渴望了解自然。好奇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动力。在当时的人看来,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自己——这整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的背后一定有什么在推动,这个“什么”,被称为“灵魂”。朴素版的“万物有灵论”就诞生了。

灵魂如此神秘,无形无相,又无处不在,根本就无法解释,因此就只能崇拜。就算是现在,科学如此发达,早就证明了灵魂说的荒谬,依然有那么多人痴迷,何况对于这个世界近乎一无所知的原始人。

崇拜总要有所表现吧,于是画出来,刻出来,顶礼膜拜——原始的艺术,原始的宗教,原始的风俗,原始的文字,等等,都在其中孕育。

有一些学者认为,绘画是出于生殖崇拜。原始人无法解释孩子的孕育和降生,认为是神迹,天神所赐,因此产生生殖崇拜。接下来的事情就和刚才的说法一致了。

然而图画要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较普遍、较广泛的语言之后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画了一只虎,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虎”;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图画和语言就产生了固定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绘画高手,能够准确地再现绘画对象的轮廓与线条。而且,每次表扬自己又捕到一头牛,都要把牛画一遍,开始还新鲜,后来就腻了,画个牛角,大家都知道那代表牛就行了。这样,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分成了作为艺术的图画和变成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

图画文字进一步发展为象形文字。

从先前炎黄大战的故事中我们已经知道,那时的黄河流域有许多的部落,当部落壮大的时候,与其他部落的势力相接触,彼此之间征战和交流比以往更加频繁。然而,各个部落的图画文字并不一致,交流起来自然格外困难。这种困难肯定给黄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黄帝部落的首领,在战争期间,他要下发多少命令,收到手下多少战报啊!而且,那来自各地的战报用不同的图画文字写成,睿智如黄帝也头疼不已。因此,黄帝打败蚩尤和炎帝,组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部落联盟之后,他急切地希望各个部落的图画文字能够集中、统一和规范起来。所以,仓颉所承担的任务和所做出的功绩是:广泛搜集民间已有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系统地创造了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汉字的始祖。史书上说,仓颉造字以后,“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意思是说,天上下起了小米,就像下雨一样,这是因为大家都能学会种田了(这就是后世二十四节气中“谷雨”一词的来历);鬼呢,因为害怕罪行被记录,在夜里偷偷地哭;龙也只好悄悄藏起来,怕被人看见,描写下来,丢失颜面。

仓颉所整理的象形文字显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那么,象形文字之前的是图画文字吗?有真实的证据吗?

最近几十年,中国考古界先后发现了一系列与汉字起源有关的出土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原始社会晚期及有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面的刻画或彩绘符号,另外还包括少量的刻写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号。学者们把这些符号统称为陶文,或者陶符。

陶文,顾名思义,是刻画在陶器上的。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经捏制成形后烧制而成的器具,在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简单粗糙的陶器。在原始社会,陶器是一种常见生活用品。中国在制作陶器及瓷器方面非常有名,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本意就是指陶瓷。P9-11

后记

我是一个有中度汉字癖的人。

汉字癖的意思是:凡是有汉字的地方,都会吸引我不自觉地去看。这个癖好多数情况下对我有益处。比如,再喧闹的环境下,我也能手捧一卷书,读得不亦乐乎,别人都很诧异,我倒觉得别人做不到这一点才是咄咄怪事。又比如,上网的时候,很多人会被大幅的图片广告所打扰,而我,因为专注于汉字,早就学会了忽视那些图片广告。

当然,汉字癖有时也给我带来困扰。比如,走在路上,所有的路牌我会挨着看一遍,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也不放过,可是那些小广告不但用词夸张,而且错字连篇,让我非常难受;看电视的时候,如果屏幕下方有游走的字幕,我一定会阅读字幕,忽视屏幕上的其他东西,包括主持人讲的事情,要是有哪一部分字幕我漏掉了,整个人都会变得焦虑,直到那漏掉的部分再次出现,我的心情才会平复。

汉字癖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书,有经典名著,也有乱七八糟的杂书。一句话,我什么书都看,不加挑拣,只要是汉字组成的就行,以至于成了别人口中的“标准答案”和“移动图书馆”。

我还清晰地记得最初学会的那几个汉字:山、水、火、田、土,记得汉字旁边配的图片,记得语文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教写,记得我第一次在作业本上留下的歪歪扭扭的痕迹……

对于汉字,我有几次愉快的人生阅历。有一次,我爬上一座大山,远眺四周,只见远远近近的山都似乎向我所在的山靠拢,“峰峦如聚”一词突然就跳进了我脑海里,刹那间,我体会到了这个词全部的内涵和意境。我心中充满了顿悟的喜悦。“峰峦如聚’’是我很久以前背诵过的,最近也没有接触过它,但在我爬上山顶,眺望风景时,它就毫无预兆地跳进了我的脑海里,让我浑身因为顿悟的喜悦而震颤。

感谢山西教育出版社让我这个有汉字癖的人来写《汉字传奇》。原本以为我对汉字有足够多的了解,在写作《汉字传奇》的过程中,我才惊讶地发现,自己以前对于汉字的了解是多么零碎和肤浅。我为汉字数千年的披荆斩棘而感动,我为汉字数千年的精妙绝伦而欢欣,我为文字狱的残酷而悲恸,我为汉字的死里逃生而庆幸,更为汉字必然到来的璀璨未来而骄傲万分。同时,我努力把这些感受写进《汉字传奇》,与众多读者分享。

显然,《汉字传奇》只是你走近汉字的一座桥梁,一旦过了桥,你会发现一个无限宽广、无限深远、无限浩瀚的汉字世界。

是为后记。

目录

汉字之演变

1 在神话中孕育——汉字的起源

2 从神话到现实——汉字诞生

3 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汉字成熟

4 从甲骨文到史籀文——汉字的第一次嬗变

5 古典文房四宝——汉字为什么会变

6 秦始皇、李斯与小篆——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字改革

7 汉朝四书——汉字之所以叫汉字

8 这是艺术——两千年汉字书法史

9 技术所催生的——字体与技术的流变

10 从繁到简——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11 繁简、拼音及总结——回望汉字

汉字之神奇

1 你也可以造汉字——汉字六书

2 飞龙在天——造字趣闻

3 智慧而有趣——汉字赏析

4 独一无二——汉字催生的艺术形式

5 无人认识——神秘的汉字

6 一种神秘的魔力——汉字崇拜

7 此处略去——汉字的避讳

8 鬼魅与妖兽——文字狱

汉字之未来

1 润物细无声——汉字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2 风之所及——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3 废除汉字——三千年未有之危局

4 迎接电脑时代的挑战——汉字输入

5 生死存亡——自源文字的沧桑

6 攻城略地——字母文字的扩张

7 只有我可以——汉字的自信

8 汉字3001——未来的汉字

后记

内容推荐

艾星雨编著的《汉字传奇》不是汉语传奇,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提到汉语;本书也不是文学传奇,即使提到了文学艺术,也是侧重于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而产生的特殊的艺术形式;本书也不是艰深晦涩的汉字史著作,只是一本小书,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播汉字的一些知识,探索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编辑推荐

汉字是当今世界一大传奇。艾星雨编著的《汉字传奇》着眼于汉字本身的故事,试图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汉字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传播汉字的一些知识,探索汉字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可谓“传中华文明之根,承华夏民族之魂”。阅读《汉字传奇》,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汉字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星雨编
译者
编者 艾星雨
绘者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075589
开本 32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54
CIP核字 2014309862
中图分类号 H12-49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山西
215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4: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