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灯火(现当代文学评论集)》为作者刘军2004~2014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书评随笔集。全书分三部分:施蛰存专题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和文化评论,内容涵盖对施蛰存、张爱玲、台静农、新感觉派、茹志鹃、苏童、华东师大作家群等的专题研究,尤其对施蛰存的文学、翻译、办刊、心态等有深入的分析。
图书 | 文学的灯火(现当代文学评论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文学的灯火(现当代文学评论集)》为作者刘军2004~2014年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书评随笔集。全书分三部分:施蛰存专题研究、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和文化评论,内容涵盖对施蛰存、张爱玲、台静农、新感觉派、茹志鹃、苏童、华东师大作家群等的专题研究,尤其对施蛰存的文学、翻译、办刊、心态等有深入的分析。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辑 施蛰存论 儿女赓词旧有缘——施蛰存与陈小翠的一段往事 “施鲁之争”与《申报·自由谈》 从《文饭小品》看施蛰存办刊的生存策略 施蛰存:但开风气不为师 论新中国成立初期施蛰存独特的文学翻译选择 论施蛰存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翻译 施蛰存在“百花时代” 施蛰存在反右运动中 施蛰存与1957年《文汇报》 论外国独幕剧在现代中国的传播 施蛰存与《外国独幕剧选》 施蛰存与性文化的交集 第二辑 现当代作品散论 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论台静农乡土小说中的死亡意象 鲁迅与《小说》半月刊 作家书简与《现代文艺》 论现代小说的多元家庭“叙事”模式 论新感觉派都市小说的街道经验 论新感觉派笔下的都会女人 《传奇》的通常回响——论张爱玲小说的战争心态表达和 “寓言武叙述” 论张爱玲小说的梦魔艺术 论张爱玲小说的居室经验 论茹志鹃创作的焦虑——以《茹志鹃日记(1947—1965)》为中心 论苏童小说的女性叙述之演变——以《妻妾成群》、《蛇为什么会飞》、《碧奴》为例 论王晓达《波》的科幻构架与人文情怀 论华东师大作家群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白衣飘飘的年代——论《飞天》“大学生诗苑”与上海高校诗歌 第三辑 书评内外 文学的灯火——评《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追寻施蛰存游踪——评《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读《施蛰存海外书简》 江南乡愁的歌咏——评《鱼的古镇》 认识梁慧玲:把古典赋予儿童文学 与施达谈施蛰存先生 施蛰存与香港《星岛日报》 风雨故旧:巴金与沙汀的友谊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的灯火(现当代文学评论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812742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6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4 |
CIP核字 | 2014304883 |
中图分类号 | I206.6-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