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2013青春文学/岩层书系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的朋友安德烈

我倒数第二次看见安德烈是在我爸的葬礼上。

东北的葬礼准确来说,应该叫集体参观火化。没有眼泪,没有致辞,没有人被允许说,死了的人活着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尤其是死了一个普通人的时候。死者的家属彻夜不眠,想着第二天都会来什么车,谁给车扎花,谁去给井盖铺纸,谁在灵车上向外撤纸钱。若死者有儿子,这个儿子就要想想怎么把瓦盆摔碎,一定要四分五裂才好,人才走得顺当。若是碎得不够彻底,亲戚们便瞪起眼,觉得你耽误了行程,让他误了一班车,还要捡起来,重新摔过。我便亲眼见过有人摔来摔去也摔不碎。有人在旁边说:你妈还有未了的心事。那人正被瓦盆弄得起急,捡起瓦盆朝那人扔去,那人一躲,瓦盆碎了个稀里哗啦。

参加的人也要起个大早,通常是凌晨五点左右。车队要排好,瓦盆一碎,灵车的司机就斜眼瞧你,你塞给他三百块钱,他就马上喊道:起灵!这种人通常声若洪钟,两个字在黎明里荡开去,好像要让街上飘浮的游魂让路。若是塞给一百,他好像突然困了一样,叨咕一声:起灵Ⅱ巴。之所以这么早就要出发,是为了赶那第一炉。其实早没有什么第一炉,不知道什么人正赶在焚尸炉建成那一天死掉,获此殊荣,之后的第一炉,无非是那天还没有炼过人罢了。这浅显的道理任何人都懂,可还是要争那第一炉,似乎凡事都要有个次序,然后争一争,人们才能安心。

我爸葬礼的前一晚,我的睾丸突然剧痛,不知道是不是那阵子一直在医院忙着,没工夫尿尿,憋出了毛病,疼得好像要找大夫把自己阉了才好。我安排人把香看好,千万不要灭了,自己披上大衣,钻进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里,走进我家对面我爸去世的医院,躺在一张发黑的床单上,脱下裤子,让大夫把我的睾丸捅来捅去,看看这两个一直带给我快乐的东西,这天晚上怎么了。大夫是个男人,手却很细,好像在挑水果,他说:大小一样,应该不是先天畸形,最近性生活正常吗?我说:不正常,家里有事,没过性生活。他说:之前正常吗?我说:听人家说不正常,时间有点长。他说:没事儿,我看。说着他又捅了捅。你是喝水喝少了,可能里面有点锈。他话音一落,我就不疼了,一点也不疼。诊室里的电子钟指着四点四十五分,我提上裤子从床单上跳下来,冲着大夫鞠了一躬,然后跑回家里。车队已经就位,我从车队的尾巴跑向车头,亲戚们已经在院子里站好,我妈站在灵车边上,她从兜里掏出黑纱,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孝”字,戴在我胳膊上。瓦盆在地上,烧纸已经放好,我从裤兜里掏出打火机,司机及时拉了我一把,递给我一盒火柴,于是我用火柴把烧纸点燃,看它们冒出黑烟然后化为灰烬。我吸了口气把瓦盆举过头顶,这时突然忘了台词。我妈在我身边轻轻说:爸,一路走好。我喊:爸,一路走好!瓦盆摔了个粉碎,好像是见了风的木乃伊一样,灰飞烟灭。,她塞给司机三百块,司机声嘶力竭:起灵!

然后,我看见安德烈,披着他初中时的那件灰色大衣,和初中时候一样,敞着怀,里面只有一件背心,手提着初中时的破书包,像是提着刚刚斩下的人头,在熹微中向我走过来。

我第一次见他时,他就穿了一件背心,那是初一的第一堂课。班主任是个三十岁出头的女人,姓孙,初中三年她一直陪伴着我们。在不得已的相互了解中,我们发现对她来说,生于和平年代是个不小的失误。当老师,对于她是屈才,对于我们是有点过头了。当时她擦了擦黑色小皮鞋上的灰尘,好像刚刚爬过几座大山赶到此地,说,你们应该能猜到,我今天能教你们,一定是我这些年教得不赖,我有办法治他们,我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回来看我的,我不难过,他们要是不怕我,早就完蛋了。所以,还是那句话,你们都是好学生,都是考上来的,我不想管你们,我太累了。然后她抬头看了看我们,好像在确定是不是听懂了她的话。大部分人都投去听的不能再懂的眼神,我也是。那是1997年,东北的教育体系中诞生出一种择校制度,堪称深刻洞察家长学生心理的伟大发明,即是在原本不错的初中内,设立至少甲乙丙丁四个班(基本上都是如此,为了和普通的一二三四等班区别开),叫做“校中校”,吸收小学毕业的考生。和后来的中考高考有所不同的是,这种考试就算你考了第一名,也需要交纳九千块钱才能入学,所以又叫九干班。不过就算九千块钱在当时是笔不小的数目(我家的这笔钱便是东拼西凑的),可几乎所有小学毕业生都会试图报考这样的学校,谁会在刚刚起步的时候就停下来看着别人从身边跑过去呢?我们当时的班级便是甲乙丙丁四个九千班里的丁班。

孙老师讲话的时候,有一个人拿了把小刀,一直趴在桌上刻字,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孙老师指着他,说:你,起立!他用手撑着桌子站起来,脸上露出不可遏止的笑容,想捂嘴又似乎有些难为情。孙老师说:你叫什么?他说:我叫安德烈。她说:你怎么会叫这个名字?到前面来,把你的名字写在黑板上。他走出来,我们都笑出声,不只是名字奇怪,他穿了一件极长的跨栏背心,下摆遮住了屁股,好像是穿了一件女人的套裙,两条光溜溜的细腿,脚上穿着一双旧球鞋。他走到前面,说:老师,没有粉笔。孙老师从讲桌里拿出一整盒,抽出一根递给他。他把粉笔掰断,一大半还给孙老师,留在手里的只有一小点,趴在黑板上写:安德烈。字极难看,却写得极大,结果把难看放大了,尤其是“烈”的四点水,好像黑板上爬满了肥硕的蚯蚓。写完最后一笔,粉笔刚好用完,“烈”字的最后一点是用手涂上去的。孙老师翻开点名册,说:名册上的安德舜是你吗?他说:那是我爸起的,和我没关系。孙老师的恼火已经装满了教室,安德烈却不以为然,笑嘻嘻地站在她的面前。她说:安德舜,你刚才在桌子上刻什么?他说:周总理。孙老师似乎吓了一跳,说:下课之前你要是不把课桌上的周总理划掉,我就让你父母来赔!以后考试,你要敢写安德烈,我就给你零分,以后你要是还穿背心短裤来上学,我就让你当着大伙脱掉,听明白了吗?我下意识在底下点头,这是小学时落下的毛病,老师问,“听明白了吗?”无论如何是应该点头的。安德烈摇摇头说:没有。孙老师把黑板擦在讲桌上狠狠一拍,说:有什么不明白的?他在浮起的粉笔灰中慢慢地说:你让我把字划掉,是因为写字破坏了桌子,可如果划掉,桌子就破坏得更厉害了,而且周总理怎么是能够轻易磨灭的?你让我写那个我爸起的名字,是因为名册上是那个名字,可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你已经把名字和我联系上了,我写哪个名字你都会知道是我啊?你觉得我穿背心短裤不对,可走廊里的校规没写不让穿,你不让穿是觉得难看,我穿是觉得凉快,如果你让我脱干净,那不是更难看,我不是更凉快了吗?

孙老师的脸在几秒钟之内已经变换了好几种颜色,最后定格为苍白,她说:你觉得你很有理是不是?他说:嗯,和你一样。她顿了一下说:以后我的课,你不要上了。他想了想,好像在算数,说:那你得退给我五分之一的学费。九干除以五,一千八百块钱。她知道今天没有胜算,当着这么多人动手打人又违背她刚刚说过从来不动手的话,就说:你回座位,晚上叫你父母来。他不置可否,笑嘻嘻地走回去,刚刚坐下,她说:全体起立。他又站起来,用手撑着桌子。她说:都到教室外面去,按大小个儿站好,今天排座位。于是我们呼呼啦啦出去,男女分成两列,一个个对好。这时孙老师把安德烈从队伍里拽出来说:你先等着。等大家全都坐定,她指着最后一排的最右侧,挨着教室的后门,对安德烈说:你把你的桌子搬过去,坐那儿。

P3-6

目录

我的朋友安德烈 / 双雪涛

无岸 / 蔡东

微尘 / 陈再见

女诗人的榆树 / 许艺

试验 / 张怡微

有几条路飞往木桥 / 林森

合奏 / 石一枫

皮囊 / 彭扬

朝九晚不归 / 吕魁

小镇上的银匠 / 王小忠

关于田螺的梦 / 林筱聆

狮子山 / 包倬

龙凤呈祥 / 朱个

轻轻喘出一口气 / 周嘉宁

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 / 杨逍

秘密 / 霍艳

我的声音在天上飘 / 周如钢

预言 / 夏烁

山与江河 / 修新羽

格利普里奥 / 朱雀

序言

成熟的成色

——《2013青春文学》

白烨

青春文学所指称的以“80后”为主的新锐文学写作群体,近年来呈现出两种明显的发展走势,一是由于文学理念的不同与追求目标的各异,在写作的基本取向上,越来越趋于分化;二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与艺术的增进,他们已纷纷远离了青春文学惯有的流行符号:校园生活与学生主角。因此,青春文学只是沿袭一个已有的称谓,来借以跟进那些曾经青春的青年作者;或者说给已经长大了的青年文学作者,依然戴了一顶他们戴着明显偏小的帽子。

这本《2013青春文学》,共选收了20位作者的20篇作品。从作者的构成来看,因其中既有属于“70后”的石一枫,又有属于“90后”的修新羽,显然并不局限于“80后”群体。这种作者构成的多样性,就更使这本年选在涉猎面上超越了青春文学的已有范畴,而具有更为广博的延揽性与包容性。当然,即便是在新锐作家方面,放眼2013年的小说创作,值得注意的作者和作品,也不止这20位和20篇。但读过之后你会感觉到,这20位作者和20篇作品,确实都不失为铁中铮铮,庸中佼佼。收入本书的作者与作品,具体来看,写法上都有不同作者的各自个性,综合起来看,又显示了一代文学新人的总体特性。这些在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姹紫嫣红与朝华夕秀,以不同方式的锐意出新,给人们带来不少新的欣喜。

首先给人印象深刻的,是青年作家们在感应世界和看取生活上,视野明显放开了,眼界极大地扩展了。都市背景,校园生活,已经不再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与重心所在,而他们的兴味的触须,已广泛触及到社会与人生的各个方面。同样是在写当下社会青年一代的人生现状,陈再见的《微尘》,述写一个自由写作者因父亲去世奔丧一事,发觉自己跟父亲一样缺亲少友,看清了自己孤独而卑微的人生现状;杨逍的《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则状写“我”本想打发周末的无聊,不料在如厕等小事上引起的纠纷和打架等,使得无聊的周末更加地无趣和无聊。同样是在描写情事与性事,吕魁的《朝九晚不归》,由某公司白领漂在京城缺少归属感,出差珠海遭遇一夜情后也倍感孤单,在京与出京像一个镜子的两面,照射出了其在人生与情感上的双向飘零;林筱聆的《关于田螺的梦》,则由一对夫妇彼此的同床异梦和丈夫的隐秘出轨,叙说了婚姻中的情感稀薄与人性的两重分裂。还有一些作品,有意地超越着青年生活和自我经验,观察生活的眼光更为悠远和深邃。如周嘉宁的《轻轻喘出一口气》,以母女一同出游期间发生的小口角、小摩擦,显现了两代人之间从生活习惯到人生观念的系统性隔阂;再如蔡东的《无岸》,以女讲师柳萍在个人进退与女儿出国上的束手无策和无能无力,揭示了中年妇女难以摆脱又难以应对的人生疲惫;而张怡微的《试验》,更以种种日常化的生活细节素描已人到七十的倪心萍婆婆,用心体味生活,保持内心纯净,表现出跨越代际膈膜去细切解读老人的不凡功力。这些作品,无论从生活的层面看,还是从人物的层面看,都既是广角的,又是多姿的,称得上是对当下社会现实全息性的文学折射。

其次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是不少作品大都注重对于人物的个人性情与内在精神的发掘与呈现,尤其是在其独有的个性与其独特的命运勾连中,去深入体察个体的生存与个性的命运,由此体现出格外浓烈的人文关怀。双雪涛的《我的朋友安德烈》,以日常化的细节,绘描了“我”的朋友安德烈从学生时代起,就不驯顺,不盲从的顽强个性,而这样的个性给他带来的,是人生的一路坎坷,但他既改不了,也不想去改,依然故我,不管不顾;王小忠的《小镇上的银匠》,写一老一少两代藏族银匠艺人,从隔膜到理解,再到和谐与默契,终于成就一段名师出高徒的佳话,在作品人物行状甚于对话的叙述里,贯注的显然是一种文化理念的交集与传统精神的承继。许艺的《女诗人的榆树》,在罹患眼疾的女诗人先是屋外跑步,后是屋内踱步的行为坚持,来揭现人的顽强的生命意识。有意味的是屋外榆树的不断返青,与女诗人的日益老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特殊的对话。而林森的《有几条路飞往木桥》,则在瘫痪在床又口齿不清的父亲总惦记被水冲垮的一座木桥,而在木桥修好之后,不能行走的父亲却离奇地失踪,把精神异象与人生之谜一起端给了读者。这些作品所关注的,既属于人的精神性现象,又显得较为个别。但这种内在的与异态的精神状态,越来越成为人们屡见不鲜的现实,并且是人们常常忽略了的。有了这种细切而独到的观察与观照,文学写作对人性百态与人生万象的反映,才算是同步的和完整的。

从艺术表现的方面来看,《2013青春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在叙述视角与表现形式上,也有不少挑战难度的尝试与锐意出新的努力,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叙述角度与人称上,包倬的《狮子山》、周如钢的《我的声音在天上飘》和修新羽的《山与江河》,都选取了第二人称“你”的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因定位单一、限制较多,对写作者来说,无疑增大了写作的难度。但几位作者,都以对话式、散文化的不同方式,完成了作品的故事诉说,并别具各自的韵致。叙述方式上较为特别的,还有石一枫的《合奏》,作品在学小提琴的赵小提和学钢琴的小女孩的“合奏”故事中,先是“柿子”的试探,后又是暗中的偷窥,通篇都是没有声音的交流,不用语言的“对话”,但在看似隔着却又不即不离的交往中,自有情绪的暗中流动与心绪的默默交流。这样的虚实相间的写作,显然留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自然,2013年的青春文学选本的一些作品,也不可避免地留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与不足。比如,有的作品在总体的构思上,明显缺少故事性元素,或者故事性不够彰显,显得较为零乱;有的作品追求语言与叙述的散文化的风格,但缺少精魂不散的“神”的勾连,使作品在文体上,显得不伦不类,介乎入与小说与散文之间。这也正好表明,这样一批文学新锐,还有很多的发展可能,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是为序。

2014年1月18日晚于北京朝内

内容推荐

  “岩层”年选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青年文学年选,拟每年出版一本,以小说为主。所选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青年文学作品,力求反应该年度青年作家队伍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并更多关注成名作者以外的新人,探索青年文学新现象、新发展、新风貌。“岩层”年选的编选工作得到许多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编辑贾的支持和帮助,应我社之邀,对当年的青年创作实况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提出许多极有价值的选目。我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充分参考专家们的意见,严格进行编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著的《2013青春文学》共选收了20位年轻作者发表于2013年的20篇代表作,作者队伍从“70后”的石一枫到“90后”的修新羽,也包括许多已有创作实绩的“80后”写作者如双雪涛、吕魁、蔡东等。作者构成的多样性,使得这本年选在涉猎面上具有广博的延揽性与包容性;选拔严格之余,人选构成与和去年《2012年青春文学》的绝不重合,也向读者们展示了更多有潜力的文学新人群像。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著的《2013青春文学》作者队伍从业已成名的“70后”石一枫到刚崭露头角的“90后”修新羽,也包括“80后”中坚力量吕魁、蔡东、张怡微、周嘉宁、包倬和双雪涛等,风格迥异之余却都各有峥嵘,与《岩层:2012青春文学》的作者构成并无重合,集中展示了一批新的有创作潜力的文学新锐群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2013青春文学/岩层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2822
开本 16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62
CIP核字 2014033382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2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