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立传(7)/传记文学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向工人阶级学习”,这七个字在今天已经不常用了,年轻人也许会感到陌生。但在我的中学生时代,这是一句流行语,自从工宣队进驻上层建筑以后,我们常常把它挂在嘴边,时不时就会派上用场。每当工宣队的老师傅在班级里做报告、或者忆苦思甜教育的时候,有两句口号会不断盘旋在教室里或者会场上,一句是“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另一句就是“向工人阶级学习”。当然,这一句口号后面还可以顺便补加一句“向工人阶级致敬”之类的后缀。这样的口号喊得多了,就变成了社会现实的一部分,以至于我现在此刻在键盘上按出这七个字的时候,心里还会生出一丝感动。

上世纪70年代是中国工人阶级享有最高荣誉的时代。尽管1949年以后工人阶级就开始翻身当家做主,但实际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约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后,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不过政府在经济上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政策,资本家还有定息可拿,日常生活水平还是高于普通工人。知识分子在生产中仍然是技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活待遇一般也高于工人。在1960年代上海地区大学毕业生正式工作后月薪60元,这个标准一直维持到80年代初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而一个小青工三年学徒满师后每月工资是36元,而且加薪的速度相当缓慢(当时就有“36元万岁”的说法),如若干年后能加一级薪水,也就是40元出头。两者差距可以想见。所以当时的情况是资本家、高级职员和知识分子(工程师、技术员)的收入总体上说都高于工人。作为一个阶级来说工人已经获得了社会主人翁地位,但从实际的生活状况来说,仍然是城市里的弱势群体。那么,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体制中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这个问题也始终没有解决,一般企业的高层干部依然是管理者,工人依然是被管理的对象,他们与企业高层领导的潜在的对立情绪依然紧张地存在,在“如何当家,怎样做主”的问题上,除了工人在劳动生产中必须发挥更大的积极性以外,其他方面也难以真正体现。毛泽东敏锐地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1964年底农业机械部长陈正人在洛阳拖拉机厂蹲点搞社交运动,写了一份调查报告。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上做了多处批示,有些话说得很难听,如:“管理也是社教。如果管理人员不到车间、小组搞‘三同’,拜老师学一门至几门手艺,那就一辈子会同工人阶级处于尖锐的阶级斗争状态中,最后必然要被工人阶级把他当作资产阶级打倒。”另一段话说得更加尖锐:“这些人已经变成或者正在变成吸人血的资产阶级分子,他们怎么会认识足呢?这些人是斗争对象,革命对象,社交运动绝对不能依靠他们。我们能依靠的,只有那些同(工)人没有仇恨,而又有革命精神的干部。”这两段语录,在70年代中期“四人帮”发起的所谓“学习理论,限制资产阶级法权”运动中被发表过,我最初读到这两段语录就是在那个时候,顿时感到毛骨悚然。过去我们一直相信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在毛(包括当时组织撰写调查报告的陈正人和递送报告的薄一波等人)看来,1964年的时候,工人阶级与企业管理干部(包括党的干部)已经处于尖锐对立之中,而且在毛看来这种对立就是阶级斗争的反映。我注意到毛泽东的语言里用了“仇恨”、“吸人血”、“资产阶级分子”等单词,这也许是为他不久后发动“文革”制造舆论,但这里也可以暗示,作为“领导阶级”的基本成员“工人”,在五六十年代的实际政治生活和生产关系方面也没有我们有些人想象的真正翻身“当家做主”。

P19-P20

目录

我的中学时代 陈思和

北漂画家周长胜 李健健

活雷锋郭明义 李春雷

浮光掠影看今生 王宝库自传

追忆潘先生 金德仪

把自己当传主 给文学开生路——自传是实行“为生者立传”的最佳模式之一 王成军

序言

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平崛起于世界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但是离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还有不小的距离。其原因之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强国,除了有高度发展的经济作为基础以外,同时还必须承担起人类各个领域的重大责任,培养一批世界著名的领袖人物,输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造福于全人类。没有伟大人物的伟大民族是不可想象的。

腾飞前的中国是一条潜龙,它从身处深渊到腾云驾雾,必然会拖泥带水,翻天覆地,近百年来民族经历的苦难屈辱和内乱外患所造成的积习沉渣都会汹涌泛起,形成今天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但是我们相信,中华民族如果不是潜藏着巨大生命能量和人性积极因素,绝不可能在短短的30年内获得如此快速的发展。目前,世界注视着中国,中国也必须有一种新锐的眼光来发现和发扬自己民族的优秀、健康和阳刚因素。这也是民族精英在改革开放30年里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

本丛书以传记为主要媒介形式,以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以及未来中国思想文化的创造者和探索者为关注对象,通过新传记形式来书写优秀人物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的书写,进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标,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讲述创业人士的艰辛之路,传达各个领域的探索成就,树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必然造福于人类的自信。

本丛书所提倡的人物传记,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史料为主的年谱式传记,更不是新闻体的人物报道、浅层次的人物采访和娱乐性的八卦小道消息,而是用文学笔法写真实的人物,叙真实的事件,传真实的思想,强调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积极因素。

本丛书面向高端,整体展现当代中国优秀的头脑、前沿的思想和尖端的信息;立足普及,通过文学的描述、励志的事迹、人性的传达以及审美的形式,将民族的优秀人物事迹呈现给大众,将中国未来的美好理想介绍给世界。力求各阶层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励志榜样和人生启迪,海外华人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

内容推荐

李健健主编《立传(7)》以传记的形式,以当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优秀人物以及未来中国思想文化的探索者为关注对象,通过具体的人物故事的书写,进而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目标,高扬人文精神和人性的力量,讲述创业人士的艰辛之路,传达各个领域的探索成就,树立中华民族在21世纪必然造福于人类的自信。全书共收录陈思和的《我的中学时代》、李健健的《北漂画家周长胜》、李春雷的《活雷锋郭明义》、王宝库的《浮光掠影看今生——王宝库自传》、金德义的《追忆潘先生》、王成军的《把自己当传主给文学开生路》等六篇文章。

编辑推荐

李健健主编《立传(7)/传记文学丛书》讲述了活雷锋郭明义献血、献工、献钱物、献遗体表达了对社会的深情挚爱。

以及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陈思和回忆那个毫无文化含量时代、那个最混乱年代里一个少年的心路历程。

从没有见过宣纸的北漂画家周长胜以超人的意志求学、精进,赢得“石榴王”的美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立传(7)/传记文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健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50600
开本 16开
页数 3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2014119824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2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5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