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雨水中的库恩巴
内容
编辑推荐

马如箭所著《雨水中的库恩巴》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位远赴非洲某国的中国工程师在当地的生活与工作,展现了该国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战后重建的重大社会变革。也描述了中资企业对该国的巨大影响和当地的民风民俗。

本书用质朴的文笔,描写了一个被战争创伤的国家,一个纷乱的小镇,讲述这些社会底层的人民们如何在战乱中坚强的生活。

内容推荐

马如箭所著《雨水中的库恩巴》讲述一位远赴非洲的中国工程师在当地的生活与工作,并通过描写两家库恩巴人的生活境遇和悲惨经历,展现了漫长的内战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巨大创伤,以及战后重建的重大社会变革。同时描写了中国企业在非洲的发展,在经济和文化上对非洲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那天晚上我一夜难眠,第二天一早,我起来去看望玛莲娜,走进帐篷发现床上空空如也,被套床单都已换成了干净的。我问老徐人呢,老徐说天没亮就走了。我心下怅然,呆立良久,走到外面发现天色惨白,小雨淅淅沥沥,整个人没精打采。后来一连几天我要么躺在床上发呆,要么在门口闲坐,什么事都不想干,偶尔也曾想过去看望一下玛莲娜到底怎样了,或者送一点东西过去,以尽人事,但不知为何却始终鼓不起勇气。我知道这件事对玛莲娜的打击无疑是难以弥补的。他们夺走了上帝赐给她睢一珍爱的礼物,同时也夺走了她的勇气和希望。我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怎样面对她,甚至在平时我都会刻意回避小桑的目光。因此,我选择了逃避。

大概到了初十的样子,雨总算是收住了。那天上午我和老徐、老杨把快要发霉的被子、衣服都挂出来晾晒。比耶高原万里无云,烈日当空,一扫几天来的阴霾。晒完衣被,我打算出去走走,换一换心情。这时莱列多过来邀请我一同去打猎,我一想不错,便回去换了衣服鞋袜,把皮卡车开出来,带上他们两个一同往萨温吉拉开去。穿过那个孤独的小村庄,我们来到上次那片开阔的草地,结果搜寻了一个多小时仍旧一无所获,后来莱列多说他还知道个地方,提议去那边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回到车上,在他的指引下一直开到穆尼扬戈附近,下车走了半天,将近中午,肚子饿得咕咕叫,我也失去了耐心,不断地催促莱列多。这时他一打手势,前面不远处正好一只浑身脏兮兮的小鹿在低头吃草,我们三个人随即警觉起来。他们两个悄悄摸过去,结果那只小鹿似乎警觉性非常高,还没走近就跳了开去,莱列多和法比奥你一枪我一枪一共放了四五枪,惊起周围一大群麻雀,最终还是被它跑了。我一看表都十二点多了,回去不知道要几点,黑着脸朝他们两个直打手势,赶紧上车走人。

路上我闷闷不乐,一门心思赶着回去,油门也踩得失去了分寸,在这颠簸起伏的山路上竟然开到了八十多码,副驾上的莱列多抓紧了扶手紧张地看着我。后来想想却是十分后悔,考驾照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们开车的一个大忌就是带着情绪开车。当时我不知怎么的,竟然在这种路上飚起车来,像是在发泄心中的郁闷,又像是在虐待自己,那一瞬间我承认自己失去了理智。后来在过一个急转弯的时候没能控制住车身,哗地一下整辆车甩了出去,也不知道翻了多少个跟头,后脑勺给一撞,我失去了知觉。

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在老徐的帐篷里了,莱列多则躺在另外一张床上痛得大呼小叫。后来我听说那天运气很好,正好从穆尼扬戈过来一辆兵车,有几个当兵的认识莱列多和法比奥,于是他们就七手八脚把我们救了送来基地,老杨搬了两箱啤酒送给他们作为酬谢。我躺在床上感觉浑身疼痛,虽然几处伤口老徐已经给我止了血,但是腰椎、大腿和手臂都疼痛不已,还有后脑勺也感觉像是被人敲了一记闷棍,脑子浑浑噩噩,有种恶心的感觉。老徐说叫我不要乱动,说我手臂似乎有点骨折,但是这要照X光才行,脑子可能有点轻微脑震荡,最好得做个CT,看看有没有血块之类的,否则落下后遗症就不好了。老杨在一旁说,那可咋办,要送到万市医院去吧?老徐说要不送到万市,要不就得去罗市,在这边耽误肯定不行的。后来我让老徐帮我拨通了局指李总指挥的电话,跟领导汇报了这个事情,当然我飙车的这段自然瞒着不说,只说路况恶劣,出了交通意外。李总对此极为关心,立刻叫我到罗市养病,他会亲自联系罗市工地医院的刘院长,提供最好的医疗设备。叩首谢恩之后我立刻打电话给库伊瓦的老张,让他明天过来接我。老杨、老徐两个人一听我明天就要走,心里替我高兴,好像又有点不舍。老杨说,要不迟一天走,老哥给你整治一桌酒菜,也算是送个行。老徐正色道,哎?病是能拖的吗?况且这样子了还喝得动酒吗?又不是不回来了,我看养上一个月应该就差不多了。老杨笑着说,也对也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那就等你回来再接风好了。我脸上笑笑,并不答话。那天晚上,我全身剧痛,根本无法人睡,老徐陪在我的床边,我看着布窗外黑夜寂寥,积蓄已久的疲惫汹涌向我袭来。也许是这段时间来目睹了太多悲剧,也可能是人在受伤的时候会格外脆弱,不知怎的我泪水直流,心力交瘁,感觉像是被掏空了一般,整个人瞬间苍老了千年,听着外面奔腾的宽扎河水和呼啸的库恩巴瀑布,当初是那么热爱这里的人和物,而如今竟然说不出的厌倦,说不出的疲惫,真想立刻就抛下一切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管不问。我拉住老徐的手恳求道,老徐,帮帮我,我想回家。老徐被我搞得不知所措,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道我发烧了说胡话。我说老徐,看在我们兄弟一场,你帮帮我,我真地想回家,我好想我爸妈,我好想见见他们。说着眼泪哗哗直流。老徐一看慌了,忙说别急别急,咱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你好好说,怎么帮你,力所能及我一定帮。老徐看着我就像看着他自己的儿子一般,我抓着他的手,低声说,你帮我跟罗市医院那边联系一下,让他们帮我弄一张血吸虫病的证明,这样我就能回国了。

P150-P152

序言

2009年初,我被派遣到非洲库恩巴从事勘测设计工作,基地驻扎在小镇库恩巴附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住着破旧的帐篷,正值雨季,差不多每天都是狂风暴雨。中间去卢市过了个年,大年初三就出发到萨温吉拉——离库恩巴四十公里——继续勘测工作,那里条件更加艰苦。这两个月的时间,留给我许多回忆,同时也给了我这部小说大量的生活素材。

不过当时并没有创作这部小说的意识,.那时我仍然热衷于诗歌。看到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我深受震动,尤其是在萨温吉拉。那里有个车站,但是方圆十里荒无人烟,我第一天到那里的时候,对此感到非常困惑,问几位老师傅,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会有个车站呢?老师傅告诉,听说很早以前这里有个小镇,就叫萨温吉拉,内战的时候被毁掉了,如今连一片瓦都找不见了。我听了默默无语,心里无比沉重,回去立刻写一首诗叫《萨温吉拉》。当然我把这个情节也编人了小说当中。

当时我在本子上乱写乱画,写了一大堆蹩脚的诗,其中有一首写了很久都没有写完,左改右改,始终不能满意,最终只好放弃了。只有这个开头留了下来:

这是一座雨水中荒芜的小镇

破败的房屋前野草丛生

绿苔在露水的指引下爬上剥落的墙根

带着雨季的荒凉去问候这里的人们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雨水中的库恩巴》,应该算是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了吧。

真正有念头开始写这个小说是在两年后。2011年我第三次来到这个非洲国家,随身行李除了满满一箱子的零食外,还带了一本奈保尔的《河湾》。当初为什么带这本书,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写的也是非洲的生活,觉得带到非洲看正好。看完这本《河湾》,我对奈保尔钦佩得五体投地:平实的文风,深刻的洞察力,一位真正伟大的作家。《河湾》这本书写的是刚果河畔的一个小镇,主人公在这里盘了一家店,准备自己创业、生活,可是由于动荡的政局、统治者的腐败荒唐,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充满悲观情绪的故事。故事一开始有一个女性角色启发了我的灵感,名字已经忘了,这是个当地的黑人妇女,精明能干,自己撑着一条小船,每周都会到主人公的店里来批发货物,运到村子里贩卖,所需采购的货物清单全都记在她脑子里,从来不会搞错,对新鲜的事物十分好奇,会从店里买一些新潮的东西回去,所有的钱都放在她腰间的小包里,有人跟她开玩笑说不怕被人抢走吗?她说,谁敢!(原话不是这样,时间久远,记不清楚,大概是这个意思)这个人物并不是主角,甚至不能算是配角,只有短短的篇幅是描写她的,但一个想法已经在我脑海里面形成:我也要创造这么一个角色,一个当地的黑人女性,坚强,勇敢,精明,能干,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乐观地生活,但终究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导致了悲剧的命运。

这个角色就是马莲娜。这似乎不是个葡语国家的名字,但确实是有的。我在外面测量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村庄里看守基站,碰见一大群天真浪漫的小黑娃,他们围着我玩了整整一天,一个个给我自我介绍。我至今还记得,一个男孩叫赫米,一个女孩叫米娜,米娜的妹妹就叫马莲娜,我一听到这个名字,惊为天人,立刻想到了《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贝鲁奇扮演的马莲娜,结果眼前的这个小女孩一团漆黑,鼻涕邋遢,头发也乱糟糟的,让我非常失望。但是我记住了这个名字,同时决定把这个角色塑造成跟贝鲁奇一样的倾国倾城。

写作之初,我列了一个故事大纲,决定把故事背景放在我生活过的小镇库恩巴。其实对于这个小镇,我的印象是极其模糊的,甚至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我们所有人都集中生活在一个大院子里,基本不会外出,与当地人也很少有接触。后来工程结束之后,前前后后有几次路过库恩巴,目睹了这个小镇发生的一些变化,才对这里慢慢有了点概念。我刚到这里的第二天,同事们就领着我去参观库恩巴大瀑布,出基地大概走上一刻钟,就可以来到我小说中描写的观景平台,这个平台在瀑布的斜对面,趴在石栏上,整个瀑布一览无遗,气势宏伟,尤其是一场大雨过后,河水如同千军万马一般奔腾而下,发出巨大的声响。我被这样的景色深深震撼了。让我后悔到死的一件事是竟然没有在这个瀑布前拍个照,后来几次路过,因为不顺路,也再没到过这个观景平台。人生一大憾事。

最初的计划是写一个中篇,大概五六万字的规模,故事情节,结局,也都不是现在这样,然而写着写着,一切都无法控制了。大概写到一半的时候,我预感到这篇小说没有八九万字下不来,后来转念一想,既然都已经八九万字了,再编编改改,加点废话进去,弄点水分进去,凑成十万字,整一部长篇小说,多么拉风。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小说2011年7月动笔,写到9月份,我回国了。毕竟还是在国外自由自在,一到国内便忙得不可开交,写了一半的小说就此搁笔,一直到2012年的5月,我第四次被派遣到非洲工作。这一次我又带了一本奈保尔的小说《抵达之谜》,这是一部非常奇特的小说,艰涩难懂,像散文,像日记,又像哲学,像回忆录,让人捉摸不透,小说几乎没有情节可言,主人公似乎永远都在散步,一边散步一边描写四周的景物,一边发表议论看法。学术界把奈保尔这类的作家归为“流散文学”,指的奈保尔多重文化的身份特征,而我则开玩笑说奈保尔是“散步文学”,没完没了地散步,聊天。玩笑归玩笑,没想到我自己不知不觉中已经受了这个老家伙的影响,当我再次动笔写这部小说时,我笔下的主人公也开始没完没了地散步起来——在小镇里面散步,到瀑布散步,到教堂散步。不得不承认,奈保尔对于我这部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于是我一不做二不休,小说的结束语直接照抄《抵达之谜》,算是对这位文学大师的致敬。

2012年10月的某一天,是个值得欢庆的日子,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以我慢得令人发指的写作速度,终于完成了这部小说。刚一写完,便立刻满心欢喜地四处嚅瑟,发给许多朋友欣赏,大多朋友都客气地给予好评,有的看了个开头就大加赞赏,但后面便没了声音。虎头蛇尾,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驾驭长篇小说需要深厚的功底,我这样一个不是科班毕业的业余爱好者,还差得很远。

写完之后我曾找人帮忙,看看能否出版,结果没有下文。今年有幸认识了一位朋友,在他的大力帮助下,小说得以顺利地出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另外还得感谢学林出版社的诸位编辑,还有关心我写作的各位朋友,感谢你们让我有幸在而立之年过了一把作家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雨水中的库恩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如箭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8607694
开本 32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4-10-01
首版时间 2014-10-01
印刷时间 2014-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12
CIP核字 2014212204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5.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7: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