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人成宴(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孙频的小说《三人成宴》如瓮。瓮中的人们兀自步步惊心,卓绝长征。北方的群山围困着孙频,她的心里却生长着潮湿的南方。她的文字有着谪落凡尘的气息,似乎是,终有一日,凡尘里会绽放奇迹,沉重饱满的瓮化为逃逸的气球。该书对人的内化,对黑暗中的尊严,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从黑暗中粹取着光明。

内容推荐

《三人成宴》由青年作家孙频的五部中篇小说结集而成。

五个故事聚焦于城市男女的情感生活。孤独的女房东和房客结婚,希望拯救自己于孤独之苦;被女人纠缠不止的男人,分手后发现竟离不开女人的陪伴;陷入巨大生活惯性的女人,执着地坚持长年往返不同的城市探望男人,却发现他生活在更深的泥淖之中;意欲离婚的妻子,在丈夫绝望自杀后,却发现了丈夫最大的秘密……孙频的小说有一种冷酷的美感,用不同的角度透视现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情感,与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和婚姻的定义不同,小说旨在消解与重构这些既有概念。小说中的男女是疏离、陌生和无所皈依的,他们想尽办法抗拒孤单,却深陷各自的生活漩涡中无法自拔。爱情在这里被具体成为类似于自救的陪伴。而婚姻则是这种逻辑的延伸。那些以彼此为各自生活中的“药引”的男女,不自知地陷入到了一种与孤单相比,更为冷酷的陪伴,在这种“熟悉的陌生”中,他们寻求拯救的同时却受到更深的伤害……孙频是80后作家中的翘楚,五篇故事,篇篇如刀,鞭辟入里,意味悠长。值得围城内外的人细细品读。

目录

三人成宴

不速之客

一万种黎明

瞳中人

骨节

试读章节

邓亚西抱着双肩把自己贴在门上,专心地听着楼道里盘旋而上的脚步声。这是第十一个租客的脚步声。

楼道像废弃的空罐头瓶一样荒凉,脚步声一装入其中便四处是丁零当啷的回声,像是发酵过了一样,溢得到处都是。这脚步声从一楼慢慢升起来,回声像铃铛一样系在上面一直跟了上来。这脚步声里夹着些踌躇和陌生,像未熟的米粒坚硬地夹在一锅饭里,硌着她的耳朵。但不管怎样,它还是渐渐清晰起来了。像是从一楼走到五楼之后,它已经从一双脚步里迅速长出了鼻子、眉眼,迅速地长成了一张依稀可辨的脸。脚步声终于停了,这张现成的脸现在就在她门外。

在门铃还来不及响起的这一两秒之间,她在脑子里迅速给该租客画了一张素描,男人,不是很年轻了,身材单薄。是他的脚步声把他出卖给她的,而她,经常会热衷于这种一个人的游戏。就像她在屋子里经常会自言自语,她看着镜子问自己,今天吃什么?

她自娱自乐地和自己打着赌,然后从门镜里往外窥视了一下,果然是一张男人的脸。她暗自得意,开了门。一个男人完整地从她的素描里孵了出来。她像看战利品一样看着他,确实不是很年轻了,三十七八岁的样子,矮而且瘦,几乎是从她的脑子里拓出来的,她不想得意都不行。瘦男人端端正正地裹着一件米色短风衣,礼貌地向她点点头,她做了个请的姿势,他便一步跨进来了。她说可以看看你的身份证和工作证吗?男人很配合,交出了证件。是个摄影记者,四十岁,叫李塘。

他打量着房子,她打量着他。风衣里面是小格子衬衣,衣领干净,袖扣紧扣,军绿色的户外鞋,但怎么看都像是把二十岁男孩子的衣服抢过来穿在自己身上了。目光也是嫁接上去的,一张四十岁的脸上生生嫁接了一双少年的目光,闪烁羞涩,也像是抢过来的。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散发着一种介于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暧昧气息,他的一些动作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男人该有的,更像一个女人。她想,大约是一个老文艺青年。

半个月前她在网上发了张合租房的帖子,于是在后来的半个月里,她一直在接见陆陆续续来看房的租客。第一个来看房的租客是个女孩子,个子很高很威猛,厚厚的刘海儿杀气腾腾地盖住了眼睛。她不带一丝笑容,像个女政客一样绷着脸把房间视察了一遍,突然问,怎么没有空调?她说,是没有。女孩又问一次,怎么能没有空调?她最后把她轰出去了。来租个房还想过得这么舒服?没有空调她邓亚西不也照样活了一年又一年,也没见在哪个夏天突然热死。还有个女孩盛装前来看房,脸上化的是浓妆,嘴唇血红,蹬着十厘米的高跟鞋,怎么看都像个小三,却站在她客厅里指手画脚,我的滚筒洗衣机往哪放呢?我有三柜子衣服,你这屋里只有一只衣柜,我的衣服放哪呢?这样的女人来租房,还要和她合住,简直就是走错地方了嘛。邓亚西心想,这样的女人不被包养着居然还跑出来租房?还有没有天理。几天下来毫无结果。由于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女室友,她把条件放宽了一点,遂改成了男女不限。

于是,男租客闻风而来了。有一个男租客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开着车过来看房,个子很高,脸上也还算阳光,她差点想,就他吧,看着顺眼,还能帮她修修电灯、冰箱什么的。但是他开始和她杀价,能不能再便宜点?一年付?我付不起,半年行不行?她很想问他,你开的那车是不是偷来的?一个人开着车来租房本身就让她觉得有点可疑,再加上他在杀价时那副居委会大妈买菜时的表情,一根香菜也是钱。她把他也扫出去了。还有个男租客剃着光头,穿着紧身牛仔裤,有着一种天然的凶悍,她一看他就觉得有点望而生畏,不会是刚从牢里出来的吧。但是男人告诉她,他租房是为了和女朋友同居。她想,同居这样的事还要当着一个外人啊?这男人也走了。男人走后,邓亚西忽然后怕了一下,万一进来的是个坏人,把她先奸后杀然后再劫财而去怎么办?下次务必要先看对方的工作证和身份证,必须要三证齐全才好。

就这样,半个月的时间里,租客们来了一个又一个,走了一个又一个,走马灯似的在她眼前晃,她像个包租婆一样耐着性子像看浮世绘一样往下看。她简直要失去耐心了,今天这个男人是她见到的第十一个租客了。

男人浏览完毕,在她面前站定,先问了价格,她说了。他没还价,表示默认。然后他羞涩地问了一句,你对我有什么要求吗?这是在前十个租客中绝没有出现过的状况,这个男人像个面试的学生一样问她,你对我有什么要求吗?她愣了一下,然后便问了一句,你……是一个人住吗?我的意思是,你带别人,女朋友住吗?男人摇摇头,我一个人住。她想,搞摄影的,和自己还算沾点边,人也还算痛快,没有和她砍价。虽然人老了一点,但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她又不是摆擂台招亲,他老就老点吧。更重要的是,眼前虽然是个男人,可是他没有让她感觉到一点来自雄性的攻击性,大约是那点女人气的缘故,这使他身上散发着一种奇异的安全感。于是,两个人当下便成交,签了合同付了租金,男人一半日内便搬来与她合住。

她像个地主收租子一样残忍地接住了男人交给她的钱。为什么不收呢,她又不是开福利院的。她自己不就是从租房子一步一步熬过来的吗?三十一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房子。三十一岁的时候她断定自己不会嫁人了,就拼死买下了这套房子。当女人老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男人就成了身外之物,房子才是一个女人血肉相连的壳,连蜗牛都有个壳呢,一个女人怎么能一辈子租着房,到老了老了还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没有人心疼她她就心疼她自己。那段日子里,买房的欲望像不倒翁一样在她体内竖着,怎么都摁不下去,于是,她便负债给自己买了套房子。搬家的时候,她想,此后,这个世界上又少了一个寄人篱下的流浪汉了。

她以一己之力来拯救自己也算功德一件。

她是在一个黄昏突然有了这个念头的,把一间卧室租出去。那个黄昏,她站在窗口静静地看着窗外。楼下就是闹市,正是人们下班的时候,汽车和自行车挤得无法分身,汽车骂自行车穷鬼,自行车骂汽车没素质,就你一个人有车啊,喇叭摁得把死人都能叫起来。女人们疯抢着处理的蔬菜和水果,一个女人刚挑好的两个西葫芦被人拿走了,她站在街上叉腰大骂,哪个不要脸的拿了我的西葫芦,也不怕把手烂了,真是什么人都有,两个西葫芦也能瞅在眼里?卖烧饼的卖小菜的推着车子出来了,亮起了风灯,五颜六色的劣质小菜在灯光里脱胎换骨得珠光四射,一堆玻璃似的。家禽店的老板正在给一个女人杀一只乌鸡,水产店的老板正系着围裙往出捞一条掉了鳞的草鱼。

整个世界都被这烟火气铸死了,铸得水泄不通,唯独她的房子就像一顶悬浮在烟火之上的小庙,肃穆清冷,她站在庙里看着众生,就像一个修行中的小尼。即使下去买菜买馒头也像在做贼一样,鬼鬼祟祟的,似乎她就不该吃菜吃馒头。

她就这样一个人在一套房子里住了四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画画。她是靠卖画为生的。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还每天上下班,后来就干脆辞了职专职画画。她什么都给人家画,在卖画方面她是没有什么气节可讲的,从模仿名家的山水赝品到厕所瓷砖上的装饰画,她全画。这种感觉尽管卑微但是让她没有衣食之忧。她觉得真正可耻的事情是没人买她的画,穷得饿死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偶尔她也画些静物和肖像,是专供她自娱自乐的。早在美院读书的时候,她就喜欢夏尔丹的静物和弗里达的自画像。有时候她也会站在窗前看着楼下的人群画几幅素描写生,仿佛要把这些人个个穷形尽相似的。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曾经跟一堆画画的人在一起混,因为那样让她有一种找到了组织的归属感。当时组织里有一个画油画的男人,这个男人斯文儒雅,谈起美术的时候满嘴是丁托列托雷诺阿康丁斯基。生活方面他也极其精致,如果是请朋友吃饭,那就是两个人他也一定要点够四凉四热,菜可以剩下,但礼节是万万不能偷工减料一分一毫的。就是做个方便面,他也一定要在方便面里至少出现五种颜色,红黄绿黑白,少一样颜色那就不能吃。有人把方便面泡一下就能吃,那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她是后来在饭桌上非常偶尔地听到另一个人告诉她,别看他张口艺术闭口艺术,头发梳得油光水滑恨不得扎个小辫,就几天前他还求着他,问能不能在他的报社兼个排版的美术编辑,一个月给他八百块钱都行。因为他连请人吃饭都要吃不起了。那人撇了撇嘴又说,不过你看他现在出来吃饭什么时候付过钱,还不是两个肩膀抬着一张嘴就来了,吃完了大大方方走人,大约是心里早就不平衡了。

圈子里还有一个画画的男人,听说他妻子也是个画家,他们深深相爱多年,连孩子都不要,他为了妻子能更投入地画画,让妻子辞了职,专职画画,卖出卖不出去都无所谓,他养她就是。可是后来有人告诉她,他曾亲眼见过,他老婆临回娘家前问他要两百块钱,他不吭声,他老婆只好又要了一次,给我两百块钱,回了娘家身上没点钱也不行。那最后呢,她心惊胆战地问。还是没给。那人倒说得风淡云轻,似乎见怪不怪了。P1-7

书评(媒体评论)

孙频的小说如瓮。瓮中的人们兀自步步惊心,卓绝长征。北方的群山围困着孙频,她的心里却生长着潮湿的南方。她的文字有着谪落凡尘的气息,似乎是,终有一日,凡尘里会绽放奇迹,沉重饱满的瓮化为逃逸的气球。

——李敬泽

对人的内化,对黑暗中的尊严,对永恒生存困境的不竭追问,从黑暗中粹取着光明。

——阎连科

孙频表现出惊人的力量和逼人的才气,她以一个女性视角来直面社会和人生,凛然不退。

——范小青

细腻绵密又风生水起的表述下,那些黑暗和明媚,混沌和尖锐,希望和绝望。孙频不仅写出了我们身在的现实,还写出了我们时代人的精神隐疾。

——张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人成宴(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7478
开本 32开
页数 27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2014308618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5
13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