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
由陈立文、钟淑敏、欧素瑛、林正慧著,张宪文、张玉法主编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5卷台湾光复研究)(精)》关于台湾光复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民国以后,而是追溯至中日甲午之战,清政府割让台湾,从历史的脉络研究台湾光复的历史。
图书 |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5卷台湾光复研究)(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七十位专家,十八个专题,重构民国历史,两岸四地历史学者首次合作完成。 由陈立文、钟淑敏、欧素瑛、林正慧著,张宪文、张玉法主编的《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5卷台湾光复研究)(精)》关于台湾光复的研究并不仅仅局限于民国以后,而是追溯至中日甲午之战,清政府割让台湾,从历史的脉络研究台湾光复的历史。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日本殖民体制下的台湾 第一节 统治政策与统治机构的变迁 一、从《六三法》、《三一法》到《法三号》 二、从旧惯温存到同化政策 三、统治机构的变迁 第二节 抵抗与屈从 一、武装抗日 二、《治安警察法》与《治安维持法》的适用 三、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 第三节 殖民地近代化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地籍户籍调查和强制整合 二、殖产兴业与殖民经济 三、政治参与 第四节 文化发展与社会变迁 一、教育与新领导阶层的崛起 二、社会变迁 三、战时体制下的社会动员 第五节 总督府的“南进”政策与台湾人的海外活动 一、“南进”政策的推展 二、报道宣传与知识建构 三、“台湾籍民”问题 四、东南亚的台湾人 第二章 国民政府接收台湾的准备 第一节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从台湾建省到割让台湾 二、马关条约 三、战争期间大陆与台湾的比较 第二节 抗日战争期间各方呼吁收复台湾 一、政府对于收复台湾的重要宣示 二、社会各界对收复台湾的言论 第三节 开罗会议与收复台湾 一、会议的召开与筹备 二、台湾问题的提出与《开罗宣言》 第四节 接收台湾的相关组织与准备工作 一、国府组织的推动 二、台湾革命同盟会与台湾党部 第三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的复员与接收 第一节 东亚新秩序:军事占领与台北受降 一、国军跨海登陆与受降 二、台澎军事占领与部署 三、日俘日侨集中与遣返 第二节 特殊化统治:接收与重建 一、行政接管与重建 二、殖民遗规与两面隔离 三、日产处理与财经措施 第三节 治理的危机:高压与反抗 一、台湾民众的热望与期待 二、精英的参选与议政 三、社会的危机与暗流 第四章 “二二八”事件与台湾省政府的成立 第一节 “二二八”事件的爆发l 一、政治抗争期 二、绥靖镇压期 三、绥靖清乡期 四、尾声与影响 第二节 台湾省政府的成立 一、首任省主席 二、训政时期的台湾省政府 三、台湾产业博览会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15卷台湾光复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陈立文//钟淑敏//欧素瑛//林正慧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14834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7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370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首版时间 | 2015-03-01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84 |
CIP核字 | 2015045287 |
中图分类号 | K295.8 |
丛书名 | |
印张 | 2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46 |
宽 | 174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