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淞沪会战纪实/中国抗战纪实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雷献和编著的《淞沪会战纪实》介绍了,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内容推荐

雷献和编著的《淞沪会战纪实》是记述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的历史纪实作品。淞沪会战于1937年8月开始,历时3个月,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本书以广角度、大纵深的视野描写了淞沪会战的整个过程。客观、真实、全面地记录了以八一四空战、四行仓库守卫战等为代表的整个战况战局,展现出一副众志成城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章 东进钩沉

 1.军列上,一位佩戴上将军衔的军人久久不能入睡

 2.“男装丽人”把美丽的上海闹了个乌烟瘴气

 3.“一二八”之夜,蒋光鼐和蔡廷锴两双手有力地握在一起

 4.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敌舰悄悄起锚回国,舱内装满了日军伤兵和尸体

 5.庙行阵地危急,张治中亲率教导总队赶赴前线

 6.强敌压境,蒋光鼐、蔡廷锴、张治中联名电请增援,却如泥牛入海

 7.敌第11师团向我侧翼阵地发起强攻,浏河立即陷入硝烟血海

 8.作战地图上,上海正处在几股巨大的红蓝箭头的包围之中

第二章 遍地烽火

 1.抗日烽火从黑土地上燃起。傅作义将日军逐出绥远。战斗未有穷期

 2.面对胸怀坦荡的周恩来,蒋介石艰难吐出一句话:“保证中国绝不发生内战。”

 3.杉山元拍着胸脯给裕仁打气:“陛下,只要皇军全面开战,3 个月一定能灭亡中国。”

 4.决定中国命运的“庐山谈话会”,周恩来、朱德和蒋介石终于坐在了一起

 5.“东方巴黎”上海,正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剧烈动荡之中

第三章 痛失先机

 1.8 月13 日清晨,日军冲入宝山路口……中国全面抗战的第一枪从这里打响

 2.张治中正待扫荡日寇盘踞上海的据点,突然参谋递来一封电报……

 3.敌人将华德路四面封死,中国军队300 多名官兵全部倒下,鲜血染红了每一寸热土

 4.“向上海增兵!”裕仁仁丹胡子一抖,松井石根率大批日军直逼上海

 5.4 架敌机袭击冯玉祥住处,近处一座小桥被炸毁,被炸死的鱼在水面上漂了一层

第四章 鹰击长空

 1.王倬愣住了,想不到最高统帅会在午夜越过多少指挥层次,令他去炸敌人的军舰

 2.一串枪声带着火光长啸着扑过来,整齐的“太阳”方阵顿时乱作一团

 3.60 架敌机像一群黑乌鸦,遮天蔽日而来……

 4.8 月21 日,日军在吴淞口、张华滨一带登陆,企图一举占领上海

 5.在一个月白风清之夜,我空军作了一次英勇的夜袭

 6.石井大佐用颤抖的手,抽出那把佩戴多年的长剑,插进自己的下腹

第五章 激战江防

 1.陆家宅肉搏战,蔡炳炎胸部中弹,血流如注,仍扬手高喊:“前进!前进!”

 2.前线战事正紧,蒋介石又不放心了,跑到南翔重新颁布了战区指挥系列

 3.两军惨战,罗店成了一台“磨肉机”、一座“血肉磨坊”

 4.宝山县城东门被日军炸开,姚子青领着全营最后的70余名战士,猛虎般向敌群扑去

第六章 万众一心

 1.淞沪战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全国各派系军队、各山头将领都吸引过来了

 2.为了参与淞沪抗战,毛泽东派冯雪峰、刘晓、张爱萍等人来到上海

 3.随着著名的“七君子”出狱,上海各界的抗日救亡活动高潮迭起

 4.宋美龄到上海前线去慰问伤兵,她对蒋介石说:“我替你扬名去。”

 5.苏联将军朱可夫对蒋介石说:“假如中国需要志愿军,保管一天内就有千万人报名。”

第七章 血肉长城

 1.日军再增援兵,中国军队以70万兵力一字摆开,筑起血肉长城

 2.9 月底至10月上旬,我军与日寇在广阔的战线上激烈拼杀,反复争夺

 3.黄杰赶到5 团指挥所,看到两个血人:一个是战死的丘团长,一个是活着的孙立人

 4.惨酷的战斗进行了一整天,洛阳桥附近满地是伤兵

 5.10月23 日,松井从“出云号”上岸,命所有日军投入进攻

第八章 孤军血恨

 1.团长两眼潮湿,握住杨瑞符的手:“你们就在这里和敌人作最后一拼吧!”

 2.战史奇观:这边战士浴血死战,那边群众锣鼓助威

 3.日寇又疯狂地发起了进攻,官兵们齐声高呼:“中华民族万岁!”

 4.官兵们仰望国旗在晴空飞扬,不由激动得热泪盈眶

第九章 进退难措

 1.淞沪撤退,蒋介石又擅自改变撤退路线,令众将面面相觑

 2.日军偷袭金山卫成功,松井望着已断退路的上海几十万中国大军发出狞笑

 3.上海已成孤城,白崇禧到中山陵商请撤军,蒋介石却又梗起了脖子

 4.各路大军争相西撤,途为之塞。日寇尾追而来,用机枪疯狂扫射……

结语 哀兵辉煌

试读章节

攻击令是由日本海军陆战队指挥官鲛岛下达的,时间是1月28日晚11时20分。

日军分3个大队向我闸北阵地进攻:第三大队由北四川路袭击我天通庵车站;第二大队由虬江路袭击宝山路;第一大队由北四川路攻击宝兴路。日军配有野炮、曲射炮和装甲车队。

当攻击开始以后,日本最高指挥官盐泽少将发出“4小时解决战事”的叫嚣后,回他的指挥所睡觉去了。

11时30分,一阵浑浊的枪声划破夜空。负责闸北防务的第156旅旅长翁照垣的电话急促地响起来,他迅速拿起话筒,是第158旅第6团团长张君嵩打来的:“旅长,日军向我们进攻了!”

“守住阵地,给我狠狠地打!”翁照垣按照作战会议的决策,毫不犹豫地下了命令!

“嗒嗒……嗒嗒……”第6团的官兵开枪了!

这子弹带着国人积压已久的愤怒,向敌人飞去;这枪声挟着国人的呐喊,响彻大上海夜空,向遥远的天际飞去……

冲在前面的日军,一排排倒下去了。他们愤怒,他们吃惊,他们感到大惑不解!长官不是说,支那兵一触即渍,像稻草人一样吗?如今怎么……把铁甲车开上去!看中国人的身体是不是血肉做的!

“轰隆……轰隆……”这钢铁铸造的庞然大物,耀武扬威地出现在中国士兵面前,边开进,机枪边吐着火舌,向我军阵地疯狂扫射。

身着灰军装的战士们全部卧倒了,但没有一个人害怕!……30米,20米,10米……一捆捆集束手榴弹呼啸着飞起,随着一声巨响,火光一闪,敌人装甲车的车轮被炸毁了!

装甲车变成了死鱼,里面的敌人跳出车来飞快地逃跑,一个个变成了我军的活靶子!

这时,在虬江路阵地上出现了险情。

日寇用装甲车、机关枪、重炮猛烈轰击阵地,致使阵地守军非伤即亡,鬼子乘机抢占了阵地。翁照垣旅长见情况危急,下了命令:“发扬铁军精神,有进无退,有死无降!”团长张君嵩亲临一线,指挥反击,经过一阵激战,又将阵地夺了回来!

盐泽急红了眼。他急令飞机全部出动,向闸北我军阵地实施报复性轰炸。

爆炸声声,弹片横飞……闸北成了一片火海。由于夜色掩护,敌机炸弹没有落在我军阵地上,却将大片民房炸毁。到处是火光,到处是浓烟,到处是尸体,到处是逃难的人群!盐泽,欠下上海人民难以偿还的血债……当时,我国最大的出版和藏书机构,东方图书馆和商务印书馆被炸起火,由于厂房、库房堆满了油墨纸张等易燃品,火势凶猛,无法抢救,大批藏书在烈焰中化为灰烬!

就在这时,盐泽又下令发起攻击!

我军官兵早已怒火填膺,瞪大睫怒的眼睛,向日寇进行顽强反击!翁旅长一声令下,顿时,喊杀声惊天动地,传出数里之遥。我军全线出击,杀得敌人鬼哭狼嚎。

团长张君嵩带领第6团部分官兵,冒着枪林弹雨,穿过淞沪铁路,截断了进攻闸北敌人的退路。被包围的敌人有数百名,他们疯狂地作困兽之斗,但很快我军将大部分敌人消灭,剩下的鬼子失却了武士道精神,一个个扔下武器,脱掉军装,夺路逃跑……

黑夜,慢慢地过去了,海关大楼尖顶挑起了东方第一缕绮丽的晨曦。上海,这个自开埠以来第一次遭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的东方大都市,在战火中迎来了一个不平凡的早晨。

这天晚上,我军打败了敌人的两次进攻,打死打伤1000多名鬼子,缴获了3辆装甲车。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艘敌舰悄悄地起锚回国了——它不是去传送胜利捷报的,舱内,装满了日军的伤兵和尸体……

中国,沸腾了!

世界,震惊了!

盐泽,傻了!

一夜之间,人们对这支中国军队不由得刮目相看。

盐泽杀红了眼:舰炮、飞机、坦克……一股脑往上冲!可得到的只是更大的伤亡,更大的失败和更大的嘲笑:不是4小时就结束战事吗?如今已经过去了4天!可盐泽不服输,也不相信输,这些面目憔悴、装备落后的中国士兵,竟能抗住他5000名精兵的轮番攻击!他像赌输的赌徒,越输越要赌……

像盐泽一样,日本军阀也急红了眼。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参谋总长载仁亲王、海军军令部长博恭王急忙提议召开内阁会议,并奏准天皇,立即向上海增兵。

1月31日,日本海军派出的航空母舰“加贺号”、“凤翔号”并3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30架飞机、5000余名陆军增援盐泽。

盐泽也没有闲着,他瞪大血红的眼睛在思索,总结失败的教训。待新的战斗开始时,他先令炮兵开始猛轰我前沿阵地,炮火一停,立即用铁甲车开路,步兵紧紧跟在后面往前冲。

敌变我变。

第19路军官兵抗击日寇机智灵活。当敌人炮火轰击时,迅速进入掩体;当炮声一停,立即进入射击位置,用集束手榴弹炸毁敌人装甲车,轻重武器直扫后面的步兵;待日军溃退时,勇猛地跃出战壕追杀敌人。就这样,从午夜直打到清晨,我闸北防线犹如钢浇铁铸,巍然屹立!

有这样一个英勇的故事,在前线广为流传:

上海码头有一个叫胡阿毛的青年汽车司机,他恨透了日本鬼子。一天,日本鬼子抓住他,用枪逼着他往前线送军火。当车开到黄浦汀桥时,他猛打方向,汽车怒吼着撞断桥栏冲进江底,一车弹药和6个押车的鬼子全部沉入江底,他自己也壮烈牺牲……

盐泽仍不甘心失败。作为日军高级将领,他一生崇尚武士道精神,从少年时代就立志苦学,上军校门门功课成绩优异,到军队处处荣立战功,很快爬上海军外遣舰队司令的位置。仕途顺利,助长了他的骄狂之气,但今天却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他深知如不尽快打垮面前的华军,不但帝国海军声誉受损,自己的命运也不容乐观……

他连夜修订了作战计划,调兵遣将,准备毕其功于一役,一举打垮这些军服破烂、装备陈旧的军人。P14-16

序言

1945年,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到2015年,抗战胜利已整整70周年了。回顾过去那场4万万5千万人民同仇敌忾、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我们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千千万万在抗战中流血牺牲的先烈们的崇高敬意,特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献给今天的中国读者,以示我们对先辈的深切怀念。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民族革命战争。回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国内困境,按照他们侵占中国的既定国策,蓄意挑起侵略战争,一举吞并了我国东北;然后经过几年准备,又于1937年7月~8月从华北、华东向我国广大地区发动全面进攻,疯狂叫嚷“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被侵略者的来势汹汹所吓倒,他们不畏强敌,团结奋战。侵略者不但未能灭亡中国,反而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肆意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受尽了侵略者的蹂躏和欺凌。一次次割地赔款,一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逐渐衰败为“东亚病夫”;一次次前仆后继的反抗斗争,都归于失败。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取得完全胜利、获得彻底的民族解放的伟大战争。它结束了中国人民在反抗外国武装侵略斗争中屡屡失败的历史,洗刷了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肆意欺压中国人民的民族耻辱。它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象征,是东方文明古国重新崛起的转折点。

应该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首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推动下取得的。自“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人民武装抗日,并且领导或协助一部分爱国军队组成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进行游击战争。而此时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却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运动进行破坏。无疑地,这对日本侵略者以后肆无忌惮地侵占整个东北,乃至在中国的侵略扩张,产生了极坏的影响。1937年7月,日军又侵入华北;8月又从上海发动进攻,中国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的抗日战争。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3万人左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同时,中共中央洛川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9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推动下,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宣告成立。10月,华南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战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以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等,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敌后根据地,迫使日本侵略者在1938年10月占领广州、武汉后,不得不停止前进,使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因此,日本侵略者以主要军事力量对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对国民党则采取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面对日寇在敌后的疯狂进攻,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巩固和发展敌后根据地,广泛开辟敌后战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极其艰苦的反“清乡”、反“扫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歼敌手段,大打人民战争,使抗日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和蓬勃发展。而在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一派,于1938年年底公开投降日本,协同日本军队进攻抗日根据地。蒋介石也采取了“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从1939年到1943年,3次发动反共高潮。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三三制”政权,实行减租减息,击退了国民党的3次反共高潮,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克服困难,抗击了大部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的伪军。1944年起,随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国内抗日形势好转,八路军和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1945年8月,苏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次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我东北抗联积极配合苏军作战,各地部队投入全国规模的反攻。14日,日本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等共作战12.5万多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伪军118.7万人。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作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其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根据地人民群众伤亡达600余万人。敌后军民以高度献身精神坚持抗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国民族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是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

无须否认,在面临强寇侵略、民族存亡的严重关头,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方针的鼓舞下,奋起抗战,在他们身上,同样表现出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们的抗日义举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一八”事变后,许多国民党爱国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英勇抵抗日寇侵略。在东北,马占山愤举义旗,被当时外国舆论称为国民党上层官吏中“可堪称道的仅有的一人”。长城抗战、卢沟桥抗战,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及其所部爱国官兵,不畏日寇的猖狂进攻,顽强抗击,在“七七事变”前后,面对敌人的蓄意挑衅,与之展开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和英勇无畏的武装抵抗。在日寇进攻华北和华东,挑起亡我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的情况下,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被迫同意接受共产党的团结抗战方针,实行国共合作,宣布抗战。从“七七事变”开始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军分路深入中国,对中国正面战场的攻势达到顶点,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当时国民党军队有200余万人,日本侵略者把国民党作为主要作战对象。蒋介石和国民党此时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抗战积极性。其军队先后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国民党军队内部的相互倾轧、钩心斗角,再加上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方针,正面战场的战局非常不利。从1937年7月到1938年10月,仅1年3个月的时间,国民党军队就丢掉了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城市和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大片国土,不仅对中国军民的抗日士气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利影响。此后,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对日作战越来越显得消极被动。日本侵略者也把主要进攻重点转到共产党领导的广大敌后战场。从1939年至1941年间,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也发动了一些规模较小的进攻战役,如南昌战役、随枣(湖北随县、枣阳)战役、桂南战役、枣宜(湖北枣阳、宜昌)战役等。这些战役除3次长沙作战外,都只是在日军发动局部进攻时才显得激烈,又往往以日军停止进攻即告结束,国民党军队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整个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一直处于士气低落的态势。当1944年4月,日军向豫、湘、桂等省发起“一号作战”的战略性进攻时,国民党军队除少数外,大多数是一触即溃。至12月国民党当局就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146座城市和总计2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土地,给6000多万同胞造成深重的苦难。尽管如此,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的积极抗战是不应该被遗忘的。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所进行的一系列的重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承受了日寇的重点进攻。淞沪会战作为中国从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的转折点,坚持达3个月;忻口会战作为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战役,是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徐州会战取得台儿庄大捷,曾经震惊世界;武汉会战作为中日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也是双方伤亡最大的一次战役。在战略相持阶段,组织的3次长沙会战,仍是国民党军队此前少有的用武力迫使进犯之敌恢复战前态势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与敌人一次次展开殊死血战,多少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组织过1万人以上兵力的大规模战役100余次,小战斗1万余次,共有200余万名官兵阵亡,其中有上将军官8名,中将军官41名,少将军官65名,校尉级军官17000余名。他们在中国共产党推动建立起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和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团结御侮,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英雄颂歌。

《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突出我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民族抗战的旗帜下团结抗敌的历史,对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努力抗战,尤其是广大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敌,也作了客观、真实的反映。它采用纪实文学的体裁和全景式、多角度、大场面、多风格的表现形式,深刻而全面地记述在抗战的前线和敌后各个战场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战斗和重要的历史事件,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中华民族团结抗敌的一幅幅英勇悲壮的历史画卷,揭示了我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显示了国共合作、民族团结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取得的。据统计,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在3500万以上,财产损失和战场消耗达1000亿美元,其中财产损失约600亿美元。我们出版这套《中国抗战纪实丛书》,热诚希望广大读者能了解中国抗战的历史,了解抗战的胜利乃至今日中国的发展来之不易。纪念抗战,缅怀先烈,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促进祖国统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淞沪会战纪实/中国抗战纪实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雷献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734524
开本 16开
页数 2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6
CIP核字 201427936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5: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