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永康打罗汉/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打罗汉,是永康最大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方岩庙会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参与人员多,涉及范围广,活动时间长,文武兼备,组织有序,被群众喜闻乐见。由陈元晓编著的这本《永康打罗汉》主要介绍了这一活动的起源、习俗、服装与道具、罗汉班分布、民间传统武术、民间表演艺术、传承基地及传承人、部分民间拳师、变迁与改革、传说与故事以及周边县市打罗汉。

内容推荐

打罗汉,是永康市最大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每年的活动时间长约2个月,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三前后。永康打罗汉是国家级非遗培育项目。由陈元晓编著的这本《永康打罗汉》主要介绍了永康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

目录

一、打罗汉起源

二、打罗汉习俗

三、服装与道具

四、罗汉班分布

五、民间传统武术

六、民间表演艺术

七、传承基地及传承人

八、部分民间拳师介绍

九、变迁与改革

十、周边县市打罗汉

十一、传说与故事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五)洪水冲来一个“老胡爷”

传说在清道光年间(约1840年)的一个秋天,永康上半县的西溪发洪水,青山口村的胡公殿被大水淹没,胡公神龛从殿中漂出,一直漂到下游的寺口溪滩,又从寺口溪滩漂到寺口旁边的小村下卢村(今废)溪滩。

这时,卢岩富的祖父正在溪滩边的一丘廿把(合0。3亩)的田里种花麦(即荞麦)。突然,传来急切的“救命”“救命”的声音。他以为是有人落水了,于是立即放下锄头,急忙朝喊声的方向奔去。一看,不见一个人影,却见一座神龛漂在溪边的大水中。

他想,不见人影,怎么会有喊声呢?正在纳闷之际,又听到“救命”“救命”的呼声。仔细倾听,声音发自胡公神龛里。他想,不管有人没人,先把神龛捞上再说。他连忙跳入水中,花了好大的力气,终于把胡公神龛捞至溪岸上。

他全身湿透,气喘吁吁,正要坐下歇口气,神龛又传来声音:“多谢相救!多谢相救!”

他连忙说:“不必谢,不必谢,我只出点力气而已嘛。”

神龛说:“你肯出力相救,这是你的好心。好心应有好报,我要尽力报答。”

他说:“这点小事,应该相帮,何必报答啊!”

神龛说:“你有什么意愿尽管说出来,我会尽力帮助。”

他想,他正在种花麦,要说愿望,就说花麦吧。于是就随口说:“能保佑这丘花麦田收三‘槽箩’花麦就心足了。”

神龛说:“愿望不多,能随心愿,等着收成吧。”

当年冬季,岩富的祖父,真的在这廿把花麦田里收了满满的三“槽箩”花麦。此事在村中传为佳话,大家说,胡公真是有求必应的神仙啊!

‘再说当天,岩富的祖父把胡公神龛扛回村里,寺口村的村民知道此事后,纷纷捐资,在村中建造了胡公殿,下卢村民就把胡公神龛送到了寺口村胡公殿供奉。

从此,神龛永久地落户在寺口村,寺口村就成了这个胡公神龛的娘家(俗称娘案)。青山口村当初因未保管好胡公神龛,也不好意思把神龛要回去。寺口村的胡公就称为“青山四保廿二都下卢胜案”,直至如今,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迎案上方岩,参加庙会,朝拜胡公。

(六)胡岩林比武

上世纪20年代,永康徽班中有个大花脸演员,他叫胡岩林,在永康、缙云、金华、东阳一带非常有名。他的代表剧目是《玉龙头》,他饰演的赵匡胤别具特色,一路洪拳打得虎虎生威,颇见真功,让人拍案叫绝,过目难忘。因此,在民间胡岩林有“洪拳大王”之称。

胡岩林出生在方岩庙会游案盛行的古山,从小耳濡目染打罗汉活动,对习武很着迷。入戏班后,他师从有真功夫的阿广先师傅,开蒙洪拳,奠定了扎实的武术基础,后又机缘巧遇得某山僧指点,坚持勤学苦练,终于练成洪拳真功夫。

有一日,戏班到一处演出,正好是七月半之后迎案练习期间,当地为兴庙会,请来了拳师教授武术,听说“洪拳大王”胡岩林到来,很想较量一下。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打败了胡岩林,以后在邻近各村罗汉班中将名声大振。因此,一连两天,到戏班找胡岩林,要求与他比试。俗话说,客不欺主。胡岩林纠缠不过,就对师弟云法说:“我准备和他们较量一下,如果我被他们打伤,就好好服侍我养伤。如果他们被我打败了,我马上逃跑,铺盖请你料理起来。”

第三日,日戏落台,一帮人来请胡岩林去吃饭喝酒,名义上是来向胡岩林请教,实际上就是让胡岩林答应比武。席间胡岩林讲:“我们玩一下可以,但要依我三个条件。”“哪三个条件?”他们一听非常高兴,比试终于有望了,急急忙忙地问。胡岩林对他们讲:“一要放在戏台上,大家可看到;二要个对个,胜败清清楚楚;三要徒手,不用器械,以免伤人。”他们一听满口答应:“可以!可以!”

胡岩林非常聪明,他是做戏侬,天天在台上活动,左几步,右几步,前进后退烂熟在胸,如履平地,这是他的优势。而平常人初上高高的戏台,三转两转,说不定还会晕目,好像戏台都会摇。再说他们就算不会晕,也没有他对戏台的熟悉与了解,所以,胡岩林要借这一优势放在戏台上比。

听说有人要与胡岩林比试,台下早站了许多“看好汉”的人。时间一到,只见胡岩林一个“坐马”立在戏台中央,稳如泰山。台边上站着拳师和几个后生,他们眼睛紧紧盯着表情自然的胡岩林,觉得比戏中怒目圆睁的赵匡胤和善多了。拳师用眼示意一位后生,这位虎背熊腰的后生首先从右边上场,三拳两脚,被胡岩林一个顺手牵羊把他“送”到了戏台下。第二个牛高马大的汉子很不服气,猛地从左边冲向胡岩林,只见岩林快似猿猴,侧身一让,一个海底捞月,别人连看都未看清楚,也被丢到了台下。静场,鼓掌,喝彩,台下观众看得过瘾。台边的几个人心里吃惊不小,怎么一个照面全都下去了?丢脸啊!有一个被拳师认为功夫最好的人,怒从中来,咬牙切齿,以饿虎之势扑向胡岩林。胡岩林见来者不善,顺势连退两步,似乎抵挡不住往后一躺,一脚踢出,正中对方下体,把他踢得仰面跌在台上,半天起不来。拳师一看,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赶紧扶起自己人走下台去,此后再没人上台比试。片刻,胡岩林这才擦擦手,拍拍身上的尘土,拿起衣服速速离去。

从此,“洪拳大王”的名声更加响亮了。

P258-260

序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人类智慧的结晶、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主要载体,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石。

古老的永康大地,历史积淀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形式繁多,精美绝伦,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永康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2003年以后,文化职能部门在贯彻抢救、保护、传承方针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到目前为止,已分五批共60个项目列入永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分四批共14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十八蝴蝶”“九狮图”“永康锡雕”3项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康鼓词”“方岩庙会”“醒感戏”3项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此同时,以“九狮图”为特色的唐先镇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康市十八蝴蝶”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永康方岩庙会(重阳节)”被省文化厅命名为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永康方岩风景区(方岩庙会)”被省文化厅和省旅游局确认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永康市民主小学“十八蝴蝶”被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公布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我们还先后建立了永康市级“十八蝴蝶”“永康锡雕”和打罗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

《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是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心血的结晶。它力求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着重反映我市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代表人物、典型作品、文化价值、艺术特征等,使之有较强的知识性、可读性和权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更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更切实有效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永康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远传承,发扬光大。

永康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局长翁卫航

后记

搞文字算是个苦差事。尤其是像我们这些身处基层的非科班出身的年龄一大把的在职人员,平时要正常上班,要做好本职工作,只能用业余时间来搞这项份外之事,因此,无论是能力、精力、时间、信心,各方面都有不少的欠缺。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几乎奉献了全部的节假曰和双休日。冬天,借助热水袋,暖暖僵痛的手指;夏日,伏案查阅,汗滴书桌。农历八月十三打罗汉游案期间,我们就像勤劳的老农,早出晚归,就是为了赶上游案队伍,调查和掌握第一手活动情况,拍摄一些现场版的实况镜头。听说哪里有“货”,哪里有传承人,哪里有“活字典”,哪里有“武林高手”,就开着私家车,一个一个上门拜访,“能力不够勤奋来凑”,也算是尽我所能了。

无论是创业或者做事,有人曾比喻,今天的奋斗很艰辛,明天的奋斗很残酷,也许后天就会见彩虹,但是,现实中有不少人就是倒在明天晚上,最终没能看到美好的后天。所以,我们相信人生贵在坚持,遇到困难时我们坚持下来了,碰到技术难题时我们坚持下来了,身体不适时我们也坚持下来了,我们终于看到了自己亲手绘制的“彩虹”,终于弄出了这些关于永康非遗的“原始资料”,算是完成了一件实事。

近两年时间里,我们也有很多感叹,因为好多真正的传承人过世了,我们去晚了,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粹从此断绝,遗憾万分。我们认为社会发展越快,经济发展越快,越要抓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整理,抢救刻不容缓。

初稿形成后,我们永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翁卫航局长、《方岩庙会》编著林克成先生、永康市武术协会池庭有主席、市文广新局艺术科陈有福科长、退休干部陈广寒等人进行了审阅指导,还征求了十几位民间“秀才”、民间传人、民间“拳师”的意见,最后终于把《永康打罗汉》基本定稿。值此《永康打罗汉》即将付印之际,对以上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请各方行家提出宝贵意见,期待以后做得更好。

“永康打罗汉”传承了千年,我们相信还将传承下去。

愿此书在“永康打罗汉”的延续中,能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永康打罗汉/永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元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50813045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4-11-01
首版时间 2014-11-01
印刷时间 2014-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71
CIP核字 2014246607
中图分类号 K892.455.3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65
19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