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转山/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户外探险杂志编著的《转山/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由《户外探险》前资深编辑、著名西部探险摄影家、中国著名人文地理摄影师、美国《国家地理》全球摄影大赛中国赛区获奖摄影师、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长篇笔记体散文《雪山之眼》作者、纪录片《冰川》、《苏瓦仁巴》作者、《回归》杂志创办人共同创作。本书大开本制作,震撼呈现神山气势与山地原貌。

内容推荐

户外探险杂志编著的《转山/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是一本由《户外探险》杂志知名旅行作家和专业摄影师联合打造的旅行图文精品。藏地转山,是祈福、救赎,是朝圣、仪式,是一种身体力行的苦修。因为险峻挺拔、因为敬畏、因为宗教、或因万物有灵对山的神化,亦或者因先民远古的群体记忆造就了诸多藏域神山。《转山/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选取十二座,与诸神无关,是他们最适合以户外徒步的方式靠近。或许,人在亘古蛮荒的自然之中,更能关注自己的内心。靠近神山,启迪内心,让狂放的户外生活打开我们久抑的心。

目录

神圣的领域

梅里 心沐卡瓦格博

跟着弦子艺人内转经

雨崩,圣洁殊胜之地

与本性谋面 梅里雪山外转经

冈仁波齐 涤魂之路

阿尼玛卿 跋涉者的力量

尕朵觉沃 凛然圣客

念青唐古拉山 纳木错的仙侣

苯日神山 逆转的祥瑞

珠穆朗玛 众神之神

徒步珠峰南坡

徒步珠峰东坡

贡嘎 撼人的辉光

雅拉 天帝之冠

央迈勇 仙乃日 夏诺多吉 稻城守护神

亚丁:那些与山有关的故事

三怙主雪山转山路线

修心之路:三转仙乃日

他们在说 西藏,西藏

转山路上常见的12种象征符号

作者介绍

试读章节

据说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开创者,后追随玛尔巴大译师修行,用数年时间自己修建了一座寺院。米拉日巴闭关修行多年,用唱歌的方式传播佛法,收藏整理成《米拉日巴道歌集》,在藏族中影响特别大。在西藏原始苯教的巫术和图腾舞的基础上,形成了热巴文化,热巴是藏区综合的艺术,以铃鼓为主,包括有说唱、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弦子只是其中的一种。”

坐在梅里雪山脚下查里通村阿青布家的藏床上,吉存从布袋里拿出了他的弦子,这是他自己手工做出来的。他说现在在他们那儿会做弦子的人几乎找不到了,他是走了很多地方才找到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跟他学习制作弦子。

吉存的弦子一拿出来,马上就被来阿青布家闲聊的小青年拿到手里,一试成调,一群人全都兴奋地站起来,拉弦子的人在前,众人在后围成一个大半圈边歌边舞。这让吉存大为喜悦。他带着弦子到梅里,就是想寻访民间音乐人,把好的音乐保留下来也一直是他的心愿,他为此在香格里拉成立了一个热巴音乐保护协会。可惜,查里通的人对传统音乐就是随便玩玩,年轻人更爱唱的是藏区流行歌。

“我18岁去了北京,就是想唱歌跳舞,想在舞台上表演。在北京待了8年之后,我才真想明白了,我要找的东西就在我们藏区,我就到了香格里拉。对我们民族的音乐,我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我们藏族人的音乐就是纯天然的,站在大山上亮开嗓子就唱,唱,这个状态才是对的。我自己写了不少歌,就想把这些歌在纯天然的环境里录制下来。去年我带着乐队和录音师到梅里雪山下面录,可惜这真的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户外的风太大,杂音太多,根本达不到效果,3天之后只能匆匆收场。”

“梅里雪山在我们心目中是神山,卡瓦格博是神。我又来了,来转一次山,卡瓦格博是我心中的依靠。”

 从尼农河谷出发,跨过吊桥,就开始一路向上,吉存的体重要是再重一些就能到了200斤,平时在香格里拉,性之所至他会把车开到山脚下,一个人爬到一个夏季牧场的小木屋里住几天,拉弦子唱歌写歌,平时却是很少动,更不会专门去徒步。爬上山坡吉存已经大汗淋漓,顾不得抬头四望。这让他颇为沮丧,要知道他是山里的孩子,大山就是他的家,而爬山对他居然不再是享受而成了负累。他背着弦子却无力歌唱,他心爱大山却是艰难前仃。

猛然停下的瞬间,回望,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茫然。人在不自知的时光里,到底消耗掉了什么? 神山脚下放歌

“我写过一首卡瓦格博的歌。我没有学过作曲,也只上过小学,到了北京我都不会讲汉语,现在想想全是凭着天性在活着。在北京最艰难的时候3天只有两个馒头吃,冬天实在太冷,有时就睡在厕所里。可就是这样,我还是在唱歌,只想着这一件事,每天过得也挺开心的。现在我住在香格里拉,衣食无忧,还有一个自己的小录音室,每天的生活就是拉弦子、唱歌、写歌、录歌,一切看起来似乎如我所愿,可是为什么我却时常感觉沉重,感觉痛苦,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还是我的欲望太多?’’

我们一路沿着大江前行,从雨崩流出的支流在这条路上汇入澜沧江,涓涓细流汇入而成就滔滔江河。人的内心有多丰饶,不是学会了多少,而是经历了多少,又在经历的过程中吸纳了多少。

我在10年前曾经走过河谷的这条路,那时这条路人迹罕至,必须得找当地的村民做向导,现在已经是一条需要交门票才能通行的路,路途中也有两个休息点,山路上人来人往。10年间在滇藏线往返有十几次,梅里雪山就经过了十几次,时隔10年,我是又一次转山接近神瀑。

在藏传佛教中“12”是一个轮回,雨崩神瀑据说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当地人认为此水可以净化身心。我并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仰者,甚至说对宗教我始终是一种疏离的状态,可是这并不妨碍我对神山充满敬畏。与吉存这样心怀着虔诚的膜拜的人同行,看着他坐在挂满经幡的密林里,拉着弦子放任自在地歌唱,从容自在的姿态让我心仪。在山林与江河之间奔走,身心的劳累换取的是内,L2't~T静和自在。转经的路,与其说是在行走,不如说是自己内心的一次旅程。人静下来,才有可能认清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从下雨崩村去往雨崩神瀑,仲夏雨后,树木葱绿,水声潺潺,转山路上有五彩经幡,也有朝圣者留下的衣服首饰,这些都是人们献给神山的礼物,是人与诸神相通的通道。雨崩神瀑是从山顶上漂下来的泉水,上午经常会出现彩虹。理性的说法是水随气流沿山崖而游动,经过阳光的照射,水与水雾就会反射出彩虹;而过了中午12点,雪山上水气上升云雾变厚时常会遮住阳光,泉水也慢慢退回到山的影子里,彩虹就很难形成。而神性的解释是有福报的人才会被这圣洁的水淋透,更被神眷顾的人才能看到彩虹。

吉存站在神瀑的水雾中,纵声歌唱。他闭着双眼,高高举起双手,是即将的叩拜,是呼唤,应该也是敞开心扉与神的沟通吧。

P11-14

序言

对藏族人来说,每一座山都是一位守护神,护佑一方的平安。围绕这些神山转山行走、叩拜,就会洗尽今生的罪孽,从而在来生获得解脱。但很少有徒步旅行者能够像虔诚的信仰者那样以等身长头来丈量转山路,更多的是在自然行走中关注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内心。

我曾在2009年用12天走完梅里雪山的外转经路,行走250公里,翻越多座高差一两千米的大山。回首看看曾经的足迹,甚至让我自己都觉得有些惊讶,那些泥泞里的孤单身影,山道上艰难跋涉的步伐,和不能平静、无处安顿的心灵。在山林与江河之间奔走,转经之路,更是在自己内心的一次旅程。

2013年我走了一次梅里内转经路。徒步进入雨崩村,再深入到山林深处,两条巨大的瀑布从山巅垂下。雨崩神瀑据说是卡瓦格博尊神从上天取回的圣水,当地人认为此水可以净化身心。当我沐水穿行,全身置于瀑布的水流下,沁骨的冰溶之水浸渍我的身体,寒冷让我不适也让我警醒,我那已许久无处安顿的灵魂,最终在这冰冷和湿润中与久违的本性谋面。我该感谢这次旅行,这一刻该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不觉得昨天灰暗,但我知道,这一刻我获得了能量,从我的心底。

转山需要转山者具有长久的耐力、坚韧的意志。转山即使不能赦免转山者的罪孽,也能强健其神经与体质,使其在过程中感知自然与人文,完成与自己的对话。这次我们选择了12座适合户外旅行者行走的神山,其中梅里、阿尼玛卿、冈仁波齐、尕朵觉沃是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而其余八座也是近年来户外人前往徒步的热点地区。有多少人的户外是从藏区开始的,在中国西部的高海拔地区,有着若干经典的户外路线,适合骑行、徒步、自驾。年轻人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就上路了,马帮的铜铃声响彻在每一个山道的转弯处,自行车的车辙压过路边的每一块砾石。雪域对我们永远是一种情结,可收获的总是些心灵的感动或震慑,面对神山我们只有敬畏的份儿。

结束转山回到现实,当北京的雾霾和霓虹再次充盈我的生活,我知道霓虹的炫彩既可以在暗蓝通透的夜空里闪烁,也可以借着烟尘弥漫妖娆。生活就在这样或者那样中开始着,既是轮回也是重生。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梦想的实现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就如我们不经过艰苦的跋涉,不可能轻易看到璀璨的星河、壮美的瀑布、雄奇的雪山。这本《转山》献给所有追求自由、有梦想,热爱雪域的人。

——《户外探险》杂志执行主编何亦红

后记

此书的出版得益于很多位身体力行的徒步者。

在高海拔粗犷的山野间,环境无异于几千年以前,流转的行云以及山石,甚至厚积于脚下的冰雪。在这种环境中徒步,既是拷问自己,更是被无痕的时间拷问。不知道徒步者的欢乐来自哪里。

远古的先民也曾遭遇困惑,但困惑的根源更多来自于生存和对自然的畏惧。当宗教的暖光照进先民的内心,人类似乎找到自己和神以及和自然万物的契合点,交流和表达是一种必然。

转山当是一种虔诚的交流。

如你一样,会有更多的徒步者沿着转山者膜拜的身迹,以自己的方式,以户外的方式完成对自己的问诘。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讲述的是关于户外人的转山,与当地人转山的相同之处在于转的都是内心的山,完成的都是内心的历程。

——《西藏人文地理》杂志执行主编 吴振

12座山,不同的路途之上有同样的精神在传承延续,希望有更多的人因为书中这些美好的人、美好的山亲赴西藏,谱出自己的转山心路。

——西藏户外协会会长 罗浩

这本书不仅告诉你12座神山的故事,更会启迪你用转山的态度面对生活。因为人生,就是在转生命这座神山。

——新浪户外主编 蔡英元

为什么要转山?此行路上有美得无法言喻的自然,素昧平生却肝胆相照的同路人,一见倾心却无法同行的爱情,黑白分明简单真挚的孩子的眼神。我们不能期许改变与回报,只有亲自走过、转过,才能清楚其中的滋味。

——蚂蜂窝网站CEO 陈罡

转山路上,见到过天地大美,见识过众生苦乐,收获并给予,我们才能真正通过“在路上”照见自己不同的人生。希望读者通过本书,找到一个好的起点!

——登山者、公益人 十一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转山/金犀牛户外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户外探险杂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384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1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2
CIP核字 2015020336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9: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