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田园交响曲(纪德文集)(精)
内容
编辑推荐

作为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纪德的思想影响了西方整整三代人,成为西方在现实的压抑下痛苦地追求真诚和自由的心灵后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

《田园交响曲(纪德文集)(精)》收入纪德创作生涯早、中、晚期的三部小型杰作:《帕吕德》《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尝一脔而知一鼎之味,切实地体验这位最复杂多变的大师文学、美学与哲学的独特魅力。

内容推荐

安德烈·纪德(1869一1951)是法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国乃至整个现代西方文学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而荣获一九四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田园交响曲(纪德文集)(精)》收入纪德创作生涯早、中、晚期的三部小型杰作:《帕吕德》《田园交响曲》和《忒修斯》,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尝一脔而知一鼎之味,切实地体验这位最复杂多变的大师文学、美学与哲学的独特魅力。

目录

帕吕德

田园交响曲

忒修斯

试读章节

“他刚从这儿走的。”安日尔接口说道。

“亲爱的安日尔,难道您就不能一同接待我们吗?”我高声说道。

“恐怕他不怎么愿意吧,”她又说道,“您呢,如果一定要这样,那就星期五来我这儿吃晚饭,他也到场:您给我们朗诵诗……对了——明天晚上,我邀请您了吗?我要接待几位文学家,您也得来。——我们九点钟聚会。”

“今天我就见了几位,”我答道,指的当然是文学家。“我喜欢他们平静的生活方式。他们总在工作,然而又怎么也打扰不了他们;您去看他们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只是在为您而工作,也爱对您谈论。他们殷勤好客,显得和蔼可亲,并从音容笑貌上一样样从容地构建出来。我喜爱这些人,他们终日忙碌,而且能和我们一起忙碌。由于他们不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别人占用他们的时间也不会感到内疚。哦!对了,我见到蒂提尔了。”

“那个独身男子?”

“对——不过,实际上他结了婚……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他叫理查德……不要对我说他刚离开这儿,您不认识他。”

安日尔有点儿生气,对我说道:“您看怎么着,您的故事不真实!”

“为什么,不真实?——就因为不是一个,而是六个人吗!——我安排蒂提尔独自一人,是集中表现这种单调的生活,这是一种艺术手法;您总不能让我写他们六个人都垂钓吧?”

“我完全确信,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各有不同的事要干!”

“那些事,假如我一一描写出来,就会显得差异太大了。作品中叙述的各种事件之间,并不保留它们在生活中的价值。为了存真,就不得不重新安排。关键是我所指出的事件使我产生的情绪。”

“这种情绪如果是错的呢?”

“亲爱的朋友,情绪从来不会错的。您不是有时读过谬误始自判断吗?其实,何必叙述六遍呢?既然让我产生同样的感觉——恰恰相同,而六遍……您想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干什么吗?”

“谈谈吧,”安日尔说道,“瞧您这样子,都恼火了。”

“根本没有,”我嚷道……“父亲耍笔杆子;母亲操持家务;大儿子给别人家上课;二儿子上人家的课;大女儿是瘸子;小女儿太小,什么也不干。——还有一个厨娘……主妇名叫于絮珥……要注意,他们所有人,每天都各自干完全相同的事情!!!”

“也许他们穷吧。”安日尔说了一句。

“必然的!不过,您理解《帕吕德》吗?——理查德,刚一结束学业,就丧失了父亲——那是个鳏夫。他只好谋生,他财产不多,又让一个哥哥给夺走了;可是谋生,干些微不足道的活儿,想想看嘛!只是赚钱的活儿!在办公室里,抄多少页的文件!而不是去旅行!他什么也没有见过,他的谈话变得十分乏味;他看报纸是为了能同人交谈——如果他有闲聊的工夫——他的时间全被占用。——还不能说他去世之前,就不可能干任何别的事情了。——他娶了一个比他还穷的女人,出于崇高的感情,并无爱情。妻子名叫于絮珥。——哦!我早就对您说过。——他们将婚姻变成长时间的爱情学徒期,结果还真的很相爱,他们也是这么对我说的。他们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非常爱他们……也包括厨娘。星期日晚上,大家玩填格游戏……我差一点忘了老奶奶——她也跟着一起玩,但是她眼神儿不好,看不清子儿了,别人就悄悄说她不算数。啊!安日尔!理查德!他谋生,什么招儿都用上了,以便堵窟窿,填满极深的亏空——都用上!他的家也一样。——他生来就是独身——每天都同样穷凑合,都是所有最好东西的代用品。——而现在呢,不要想得太糟。——他品德极为高尚。况且,他也觉得幸福。”

“咦,怎么!您在哭泣?”安日尔问道。

“不要介意……是神经质。——安日尔,亲爱的朋友——到头来,您不觉得我们的生活缺乏真正新奇的东西吗?”

“有什么办法?”她又轻声说道,“我们俩到近处旅行一次,您看好吗?”

“可是,您不会考虑——后天!”

“有何不可?我们赶早一道动身;明天晚上,您就在我这儿吃饭——同于贝尔一起;您留下来,睡在我身边……现在,再见,”安日尔说道,“我要去睡了;时间晚了,您弄得我有点累。——女用人给您准备好了房间。”

“不,我不留下了,亲爱的朋友——请原谅我;我太兴奋了。睡觉之前我要写很多。明天见。我回家了。”

我想查一查记事本。我几乎跑着离开,因为已下起雨来,而我又没带雨伞。我一回到家,就立刻为下周的一天写下这种想法,也不仅仅指理查德而言:

“普通人的德行——接受;而且,这特别切合他们一些人的实际,能让人以为,他们的生活就是量他们的灵魂而裁制的。尤其不要怜悯他们;他们的状态适于他们;可悲的状态!一旦这种平庸的状态不再表现在财产上,他们就视而不见了。——我突然对安日尔讲的,也真是那么回事:每人的际遇都是契合。每个人找到适于自己的。因此,人若是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平庸,也就表明它合体,不会有别种际遇了。合乎尺寸的命运。梧桐和桉树生长,撑得树皮发出嘎嘎的破裂声,而人的衣服也必然如此。”

“我写得太多了,”我思忖道,“有四个词儿就够了。——但是,我不喜欢公式。现在审查一下安日尔惊人的建议。”P20-22

序言

在二十世纪法国作家中,若论哪一位最活跃,最独特,最重要,最喜欢颠覆,最爱惹是生非,最复杂,最多变,从而也最难捉摸,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非安德烈·纪德莫属。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所构成的世界,就是一座现代的迷宫。这座迷宫迷惑了多少评论家,甚至迷惑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长达三十余年。

这里顺便翻一翻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老账,只为从一个侧面说明纪德为人和为文的复杂性,在他的迷宫里迷途不足为奇。比对一下法国两位文学大师,罗曼·罗兰(1866—1944)和安德烈·纪德(1869—1951),就多少能看出诺奖评委们的疑虑与尴尬。两位作家生卒年代相近,都以等身的著作享誉文坛,虽不好说纪德的分量更重,至少也算是等量齐名。然而,罗曼·罗兰于一九一五年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纪德却还要等到三十二年之后,直至一九四七年,在他七十八岁的高龄,才荣获这一迟来的奖项,是因其“内容广博和艺术意味深长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对真理的大无畏的热爱,以锐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现了人类的问题与处境”。

获奖评语的这些作品,其实早在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都已经问世,受到广泛注意,主要有先锋派讽刺小说《帕吕德》(1895)、散文诗《人间食粮》(1897)、冲击传统道德的记述体小说《背德者》(1902)、日记体小说《窄门》(1909)、傻剧《梵蒂冈的地窖》(1914)、日记体小说《田园交响曲》(1919)、前所未见的结构革命的创新小说《伪币制造者》、自传《如果种子不死》(1926)……至此,他的“文坛王子”的地位已经确立,诺贝尔文学奖的授奖辞中所提到的作品,也都早已问世。可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们还要花上二十多年时间,才写出这样一段评语,总算稍微摸清了纪德的路数。

按照通常的办法,以定格、定势、定型的尺度去衡量,给一个作家下定论,用在纪德身上显然不合适。纪德的一生及其作品,正如他本人所描绘的,就好像变幻莫测的大海:

没有定形的大海……惊涛骇浪向前推涌,波涛前后相随,轮番掀起同一处海水,却几乎没有使其推移。只有波涛的形状在运行,海水由一道波浪涌起,随即脱离,从不逐浪而去。每个浪头只有瞬间掀动同一处海水,随即穿越而过,抛下那处海水,继续前进。我的灵魂啊!千万不要依恋任何一种思想!将你每个思想抛给海风吹走吧,绝不要带进天国。

大海的这种动势、变势,可以说贯穿纪德的一生及其全部作品。抓住瞬间的定形来论述纪德,那么在下一个瞬间,就必定会被抛到后面。因此,研读纪德的作品,就应该顺其势而动,顺其势而变,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这样才有可能辨认纪德错综复杂、变幻不定的足迹,摸清他那迷宫一般的思路。

让我们抱着纪德生活与写作的姿态,来阅读纪德的作品吧。  《帕吕德》写于1894年10月,是纪德第一部重要作品,于次年出版,标志着作家纪德的诞生。在这前前后后,青年纪德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纪德出身清教徒家庭,从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教,酿成他的叛逆性格。纪德自道:“我的青春一片黑暗,没有尝过大地的盐,也没有尝过大海的盐。”纪德没有尝到欢乐,青春就倏忽而逝,这是他要摆脱家庭和传统的第一动因:“我憎恨家庭!那是封闭的窝,关闭的门户!”有母亲在,他既不能真正脱离家庭,也不能同他所爱的表姐玛德莱娜结婚,只好频频出行,游历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帕吕德》就是他旅居瑞士时,在孤寂中写成的。

一八九五年,《帕吕德》出版这年,又发生一件大事,纪德的母亲去世。纪德时年二十六岁,终于实现他母亲一直反对的婚姻。他生活的最大羁绊消失了,思想上又接受了尼采主义的影响,全面扬弃传统的道德观念,宣扬并追求前人所不敢想的独立与自由,于是写出了他的第二部重要作品《人间食粮》。这是他过了青春期焕发的第二个青春,而这久埋多滋润的青春激情,一直陪伴纪德走完一生,也贯穿他创作的始终。《人间食粮》被誉为“不安的一代人的《圣经》”,是纪德宣泄青春激情、追求快乐的宣言书。这部散文诗充斥着一种原始的、本能的冲动,记录了本能追求快乐时那种冲动的原生状态;而这种原生状态的冲动,给人以原生的质感,具有粗糙、自然、天真、鲜活的特性,得到青年一代的认同。著名作家莫洛亚就指出:“那么多青少年对《人间食粮》都狂热地崇拜,这种崇拜远远超过文学趣味。”

《帕吕德》就是他在生活和思想发生剧变的这一时期写出来的。这是一本既迷人又奇特的书,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娜塔丽·萨洛特、克洛德·西蒙,以及罗兰·巴特,都把《帕吕德》视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山之作,预告了五十年后兴起的“怀疑时代”和“反小说时期”。贯穿全书的独特的幽默,暗讽当时的生活百态和文坛现象。那片沼泽地象征他的家庭,也直指当时的社会。遵循传统道德的世人,伪造生活还以“完人”自居,演绎着最荒谬的悲剧。当时活跃在文坛的两大流派,象征主义诗人如马拉美等,完全“背向生活”,而天主教派作家,又以一种宗教的情绪憎恨人生,更多的无聊文人则身负使命,极为掩饰生活。总之,在纪德看来,恪守既定人生准则的世人,无不生活在虚假之中。

纪德的文学创作自《帕吕德》始,就坚决摈弃“共同的规则”,绝不重复自己,更不要走上别人的老路,不写别人已写出或者能写出的作品。因此,他的每部新作,都与世上已有的作品,与他此前的作品迥然不同。他的许多作品,甚至模糊了体裁的界线,究竟是随笔、散文、诗歌、小说、叙事,还是别的什么,让批评家无法分类,傻剧又是小说,不伦不类。《帕吕德》结构巧妙,自成循环,叙述的多视角、空间的立体和层次感,都是前所未见,尤其“戏中戏”,“景中景”,作者自由往来于现实与虚构之间。这种小说套小说复杂而奇妙的结构,是小说创作的一次革命,到后来他称之为惟一小说的《伪币制造者》,更是发展到极致。像《帕吕德》这样结构的一部作品,是可能写成好几本书的总和。

纪德的第三部重要作品《背德者》出版之后,有一个短篇《浪子归来》值得注意,篇幅很短,但是寓意颇深,几场对话充满禅机。浪子回到父母身边,并非痛悔自己的所做所为,而他还鼓励并帮助小弟离家出走,则别有深意。细细品读,可以进一步认识纪德思想的复杂性。阿尔贝·加缪看了纪德的《浪子归来》,觉得尽善尽美,立即动手改编成剧本,由他执导的劳工剧团搬上舞台。

以《田园交响曲》为终篇,同《背德者》《窄门》组成的三部曲,从一九。三年至一九一九年,历时十六载,记述了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历程,但也是追求快乐和幸福的痛苦历程。在三部曲中,《田园交响曲》篇幅最短,却获得了巨大成功,持续一版再版。截至作者去世时,已发行上百万册,还被译成五十多种语言,在法国和日本分别拍成电影。

《田园交响曲》同另外两部小说一样,是寻求生活快乐而酿成的悲剧。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一名乡村牧师出于慈悲,不顾妻子的反对,收养一个成为孤儿的盲女,不仅对她关心备至,还极力启发她的心智,引导她逐渐脱离蒙昧状态,领略她看不见的美妙世界。然而,牧师从慈悲之心出发,一步步堕入情网,给妻子儿女造成极大痛苦,却又不敢面对现实,只是一味拿基督教教义为他对盲女的炽烈感情开脱,认为没有任何违禁的成分:“我遍读《福音书》,也没有找到戒律、威胁、禁令……这些都出自圣保罗之口,在基督的话中却找不到。”盲女错把感激之情当成爱情,可是她治好了眼睛才看清,她爱的是儿子雅克而不是于她有恩的父亲;她也看清这种爱无异于犯罪,会给收养她的一家人带来痛苦和不幸。于是,她别无选择,惟求一死,假借采花之机失足落水……

纪德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可靠的向导,就是自己的欲望:“心系四方,无处不家,总受欲望的驱使,走向新的境地……”他那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化为生生不息的欲望,他同欲望结为终身伴侣。他一生摆脱或放弃了多少东西,包括家庭、友谊、爱情、信念、荣名、地位……独独割舍不掉欲望。一种欲望满足,又萌生新的欲望,“层出不穷地转生”。他行进在旅途上,首先不是寻找歇脚的客店,而是干渴和饥饿感;他也不是奔向哪个目的地,而是前往新的境界:“下一片绿洲更美”,永远是下一个,要见识更美、更新奇的事物,寻求更大的快乐。直到去世的前一个月,已是八十二岁高龄的纪德,还在安排去摩洛哥的旅行计划,可见他的旅途同他的目的地之间,隔着他的整整一生。他随心所欲,究竟要把读他的人带到哪里呢?读者要抵达他的理想,他的终极目的,就必须跟随他走完一生。

《忒修斯》是纪德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是他文学创作的终结之篇,于一九四六年在纽约首次出版。从《帕吕德》到《忒修斯》,这一开一合,一放一收,横跨半个多世纪,我们可以看出,纪德的文学创作组成一个大循环,终点又回到起点,而每部重要作品又自成一个循环:《帕吕德》、《人间食粮》、追求快乐和幸福的三部曲、《伪币制造者》……直到《忒修斯》,莫不如此。在《帕吕德》中,作者与书中人物于贝尔讨论《帕吕德》的写作,就提出一种“蛋”的概念:

“一首诗存在的理由、它的特性、它的由来,难道你就始终一窍不通吗?……对,一本书,于贝尔,像一只蛋那样,是封闭的,充实而光滑的。塞不进去任何东西,连一根大头针也不成,除非硬往里插,那么蛋的形态也就遭到破坏。”

“蛋不是装满的,生下来就是满的……况且,《帕吕德》已经如此了……这里我守着:因为没有任何人;全排除掉了,我才选了一个题目,就是《帕吕德》,因为我确信没有一个人困顿到这份儿上,非得到我的土地上来干活;这个意思,我就是试图用这句话来表达:‘我是蒂提尔,孤单一人。”’

蛋生下来就是满的,塞不进去任何东西,这是纪德的创作原则,也是生活态度与众最大的不同。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极其丰富,而且成为纪德终生的坚守:“这里我守着。”参照萨特悼念纪德文章中的一句话,就容易理解了:

“他为我们活过的一生,我们只要读他的作品便能重活一次。纪德是个不可替代的榜样,因为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

换言之,纪德原原本本经历了(包括心灵的行为)他在作品中讲述的生活;同样,他的作品也原原本本讲述了他所经历(包括心灵的轨迹)的生活。没有作弊,也没有美饰。通过他的作品回顾他的一生,还是用他的一生检验他的作品,两者都达到了惊人的重合。这便是“他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的结果。这句话所包含的两层意思:一是认定并选择一生的真理,二是以终生实践变成自己认定的人,纪德都圆满实现了,正如他在《忒修斯》结尾所讲的:“我的命运圆满完成。我身后留下了雅典城。我的思想会永生永世住在这里。”

然而,纪德的思想和行为充满矛盾,充满变数,他自己也承认:“我是个充满对话的人;我内心的一切都在争论,相互辩驳。”“复杂性,我根本不去追寻,它就在我的内心。”明知自身的这种特性,又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选择了变成他自身的真理”呢?以常理看来,这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不可能硬是变成了可能,纪德因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人。

多样性原本是人类一种深厚的天性,长期受到社会的各种规则、传统习俗的遏制。没有了上帝,人要做真实的自我,选择存在的方式,就省了无限可能性。这种生活的复杂与他内心的复杂一拍即合。纪德在构思《帕吕德》的时候,就在《日记》中明确表示:不应该选定一种而丧失其余的一切可能,要时刻迎候我内心的任何欲望,抓住生活的所有机遇。纪德自焕发第二个青春起,就给自己定下了人生准则,就是拒绝任何准则。正是这种内心的复杂所决定,纪德面对生活的复杂无需选择,仅仅从欲而为,一一尝试自己的欲望。

上帝死了,人完全获取了自由,取代了上帝空出来的位置,虽然不能全能,却能以全欲来达到上帝全能的高度,无愧于争得的自由。可见,纪德就是从这样的高度,一劳永逸地确定了自己的一生和讲述这一生的创作,形象地提出了“蛋”的概念。“蛋生下来就是满的”,里面装的正是他本人的全欲。这就意味他这一生,一生的创作,完全以自己的激情、欲望为导向,不放过任何可能性,永远探索,永远冒险。

全欲,就意味全方位地体验人生,全方位地思索探求,在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不惜品尝辛酸和苦涩、失望和惨痛。

全欲,就意味不专,不忠,不定。不专于一种欲望,不忠于一种生存状态,不定于一种自我的形象。

而且,与这种全欲的生活姿态相呼应,纪德的文学创作也不选定一个方向,要同时朝各个方向发展;从而保留所有创作源泉,维护完全的创作自由。全方位的生活姿态,同多方向的创作理念,就这样形成了互动的关系。为了充分掌握人生的全部真实,纪德就进入生存的各种形态,不能身体力行的,就由作品的人物去延伸,替他将所能有的欲望推向极致。

纪德的文学创作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他那些相反相成、迥然不同的作品,写作和发表的时间虽有先后,但大多数是同时酝酿构思的,和他一劳永逸地确定自己的一生同步进行。大约在写《帕吕德》、《人间食粮》的同期,纪德的文学创作就有一个总体的设想。就拿他的终结之篇《忒修斯》为例,早在四十年前就定了题目,开始酝酿了。他在《评希腊神话》(1919)一文中,就指出他如何重新表述他最看重的神话传说。四十年后写出来的《忒修斯》,成为一部遗嘱式的作品,读者通过雅典城的创建者忒修斯的人生旅程,可以追寻年已七十六岁高龄的纪德所留下的足迹。

如果说《帕吕德》是纪德文学创作的一个提纲,包含后来众多作品的发端思想,那么所有这些主题,又一古脑儿地出现在《忒修斯》中,就好像夕照的绚丽彩霞,辉映着旭日的灿烂光芒。色调也十分相近:略带调侃的幽默。纪德到了晚年,在《忒修斯》里回顾一生的时候,还难以掩饰二十几岁时的激情:“我就是风,就是波涛。我就是草木,就是飞鸟……我在抚摩女人之前,先抚摩了果实、小树的嫩皮、海边的光滑石子、狗和马的皮毛。见到潘神、宙斯或忒提斯向我展示的一切美妙的东西,我都会勃起。”纪德借忒修斯之口,强调了他始终保持的冒险精神:“我要安全干什么!要平坦的道路干什么!毫无荣耀的那种安逸,还有舒适、懒惰,我都嗤之以鼻。”他前往雅典,不走安全的海路,偏要绕远,取道凶险的陆路,以考验自己的勇敢。他从大地彻底清除不少暴君、强盗和魔怪,还廓清了天空,“以便让人额头不要垂得那么低,不要那么惧怕意外的事件”。

忒修斯的壮举之一,就是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克里特岛迷宫,杀死牛头怪弥诺陶洛斯,一举把希腊从被迫每年进贡七个童男和七个童女的义务中解放出来。纪德在重新表述这一著名的神话故事的过程中,融人了他先前作品的许多主题,如使命感、进取精神、强烈的好奇心、在满足欲望中寻求快乐等等,尤其是命运、永生这样人类的大题目。代达罗斯所讲的话,集中表达了忒修斯应走的路:

“你要刨建雅典,让那成为思想统治之地。因此,你经过激烈搏斗获胜之后,无论在迷宫里,还是在阿里阿德涅的怀抱里,都不可久留,继续往前走。要把懒惰视为背叛。直到你的命运达到尽善尽美了,才可以在死亡中寻求安歇。只有超越表面的死亡,由人类的认同再造之后,你才能永世生存。不要停留,往前走,城邦的勇敢的统一者。继续赶路吧。”

难能可贵的是,纪德认为,有多少相互敌对的欲望和思想,共处并存在我们身上,人有什么权利剥夺这种思想或那种欲念存在呢?要完完全全成为真实的自我,就必须让自身的差异和矛盾,哪怕是难于启齿的行为,都充分地表现出来,绝不可以想方设法去扼杀不协调的声音。他不是要做一个“完人”,而是做一个“完欲”的人。

至少有两次重大的行为,并不很光彩,事先既没有压制欲望,事后也没有粉饰美化,在《忒修斯》中都坦率地讲述出来。忒修斯并不因为阿里阿德涅于他有恩,帮助他杀死牛头怪并逃出迷宫,就肯同她厮守终身。更有甚者,他不但要抛弃阿里阿德涅,还要设计拐走她妹妹淮德拉。他承认:“在女人方面,我总是喜新厌旧,这是我的优势,也是我的弱点。”他要不择手段,说干就干,“我的欲望的声音,战胜了感激的和情理的各种声音。”他制订了周密的劫持计划,中途将“美丽而缠人的阿里阿德涅丢到纳克索斯岛上”,乘船同淮德拉单独回到阿提卡。忒修斯冒险去克里特,吉凶难料,他和父亲埃勾斯——阿提卡国王说好,如果胜利返航,船上就挂白帆。但是他一时疏忽,挂了黑帆,埃勾斯以为是报丧,伤痛之下投海而死。不过,忒修斯扪心自问,难说不是有意那么干,只因埃勾斯服药重返青春,挡了他的路:“他就会阻碍我的前程,而照理每人都应当轮到机会。”

这两次行为同其他行为一样,是他全欲的组成部分,充分表现了他的思想的复杂性,也是他复杂的生活经历的忠实写照。自不待言,“用情不专”是他的一贯作风。他在前进的路上,遇到障碍,会毫不犹豫地一脚踢开,甚至不惜得罪法国当局(批评法国殖民政策),惹恼斯大林政权(《访苏归来》)。他丝毫也不后悔,接受自己特立独行所产生的后果,哪怕失去“文坛王子”的桂冠,受到昔日盟友左翼力量的抨击。

纪德的作品,细读起来,随处可见看似简单的词句,却是深藏机锋的妙语。翻开《帕吕德》,信手抄两句:“每当一位哲学家回答你的问题,你就再也弄不明白自己问的是什么了。…‘将婚姻变成长时间的爱情学徒期……”“自己决定行动,事先毫无顾忌地决定下来,就可以确信每天早晨不必看天气行事了。”好个“不必看天气行事”,世上能有几人敢口出此言,并且身体力行呢?《忒修斯》篇幅很短,极为凝练,高潮迭起,尤其忒修斯同代达罗斯的对话,忒修斯和俄狄浦斯二人命运的碰撞,击出多么高尚的火花,每次重读,都发人深思。

忒修斯当上国王,不改他的生活方式,同普通百姓一样简朴。他认为富豪权贵的贪得无厌是国家动乱的祸源,于是取缔地方小法庭和议会,全集中到雅典卫城。他还通过平均土地的办法,一下子消除了霸权以及由霸权引起的纷争,在全国公民中,包括穷苦人,实行财富和政治平等,欢迎外地人到雅典定居,并且享有同等权利。他采取这些措施,促进雅典民富国强,为使人类能有更大的作为,表现出更大的价值。理想国、理想社会,这正是纪德思想的核心;他的全欲是拿个人做实验,为人类开辟幸福的源泉。《忒修斯》的结尾,留下了纪德的心声:“想想将来的人类也很欣慰:在我之后,人类多亏了我,将承认自己更幸福、更善良,也更自由……我不枉此生。”

李玉民

2011年3月于北京花园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田园交响曲(纪德文集)(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纪德
译者 李玉民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68608
开本 32开
页数 16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01
出版时间 2015-03-01
首版时间 2015-03-01
印刷时间 2015-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6
CIP核字 2014299320
中图分类号 I565.45
丛书名
印张 5.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6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3 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