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精)
内容
试读章节

竹子与望竹者,一窗之隔,恰巧形成境与人的一种呼应。一辈子迷竹恋竹的丹青高手突然意识到,自己周身的骨节都像是在焦渴苦痛巾慢慢地变坚发硬,整个的生命也仿佛正在悄然化作一株经霜老去的竹子……

东门外郑家老屋院内那几丛比自己年岁还要长久的竹子,堂屋中那张木床和总是躺在床上生病的生身母亲。母亲的面容逐渐由模糊变得清晰,他感觉自己这就要归去到母亲的身边,那是另一个世界,另一重天地。祖父、父亲、阿叔,还有费妈和继母、亡妻、不幸夭折的儿子……他们都在那边等着自己……

近来每日的黄昏,幽雅的“拥绿园”总是如此寂静。自从他一病不起,那些络绎不绝的买画索字者久已没了踪影,连那些吆喝捧场凑热闹的闲人也是渐次地销声匿迹。而至交好友们则是病的病走的走……

唉,园子里真是安静,鸦雀无声的寂静。可这并不是他平日期盼的那种祥和平顺的清静,而是令人不安的死寂。重病中人原本就格外的敏感脆弱,脑子里会时时翻江倒海、浮想联翩。难道这借居之所果真将要成为自己生命的终结之地?

园子的主人李鱓仁兄已是故去六年。瘫卧病榻的金农老兄也于去年撒手而别……唯板桥独自痴迷地守在这里,艰难地咀嚼着那日趋远去的友情与欢乐的余韵。他还记得五年前为李鱓的《花卉册》题跋的情景,心中复涌起一阵焦虑惆怅。

口渴难耐。他的目光落在墙上悬着的那把古琴。心爱之物随他大半生漂泊。每每心绪烦乱或是焦渴难耐,他总要弹上一曲,顿觉神清气爽。眼下,他是实在没有力气再弹。他为古琴起的名字也很有趣,日“寒泉漱石”。琴背面龙池上铭刻的四句诗,也都是他亲手书写:“声非郑卫,音杏筝琶。悠然太古,吟啸烟霞。”落款“板桥”,款下还有一方“郑燮之印”。这是郑家祖传的一件宝物。明代琴师杨继盛所制。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文字能为古琴增色,只是想到了最爱听他抚琴的知音李鱓。

这位兴化乡贤年长郑燮七八岁,却是终生不离不弃的至交。李兄少年得志,也照例是“才雄颇为世所忌”。二十五岁即高中举人,三年后又以画品入宫供奉朝廷,可谓一帆风顺、少年得志。可惜旋即就被排挤出局,虽有幸检选知山东滕县,终也因自恃清高、不屑于摧眉折腰,多逆小人、且忤大吏,到头来还是遭到罢官还乡的厄运……

“呜呼哀哉,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郑板桥含糊地念叨,声音却细小得连自己都听不清楚。

窗户上最后一抹亮光不知何时消失,屋里顿时漆黑一团。他索性闭上双目,眼前却还晃动李鱓仰天大笑的姿容。随即也分辨出了他周围的那几个人影,分明有矮胖敦实的金农、孤傲冷峻的高翔、瘦骨嶙峋双目失明的汪士慎、穷老无依却依然不肯随人俯仰的李方膺……

瞧这几位,一个个破衣烂衫……难道进了阴曹地府也还有贫贱富贵之别、孤傲趋炎之分?纷繁的人世之外,那性情开朗火烈的故人李鱓明明正在不远处急切地向自己招手呼唤,只是听不出音声。

一阵塞率响动,桌上灯光亮起。郑燮恍惚中睁开眼,见昏黄灯影里饶夫人小心端着药碗,目光陇郁地注视着自己。他便挣扎着说:

“汝可是又为我熬了汤药?”

饶夫人低下头,手中的药碗有些哆嗦。

“唉,我说过多少遍,夫人呀,不用费心劳神。世间的药石,医不了我的渴疾。”

饶夫人欲言又止,眼圈儿顿时红了。她聪慧温顺的目光只是在他鼓胀的腹部扫视关注。

唉,真也难怪,瞧他老人家那脸色,那鼓胀的肚子。汤药是再也咽不下去啦。可不进药石又怎么得了?眼瞅着老爷子病成这样,头脑竟是明镜儿似的清亮,身边的人们心中都十分的难过。

堂弟郑墨和已经正式宣布过继给自己的侄子郑田只是不断地奔畦煎熬,走马灯似的请来新的郎中把脉、诊断、开药,跑药铺抓药。饶夫人却是左右为难。

饶夫人虽是小妾,但这么些年对老爷照顾却是无微不至。久病不愈的郑燮,原本是深深体恤夫人难处的,他总固执地认为自己得的是文人的绝症,根子是在心底里,在于那困扰了一辈子终还是无法摆脱更无法达到所谓“由聪明转入糊涂”的心灵纠结。

什么是聪明,什么又是糊涂?作为读书人,自己琢磨大半辈子,似乎也没真正弄清。不择手段、不要人格,甚至不顾廉耻地一味渴求名利齐备、出人头地、风光一世,是否就是聪明人的活法?而默默无闻却又是津津有味地活在自己渴望的真善美的理想世界里,不知四季晨昏、老之将至,难道就是糊里糊涂?假设那样,自己倒是宁愿能够糊涂处世。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总有另一个郑燮在那里作怪,偏要不服输地做一个世人公认的所谓聪明人。

一个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聪明而来还是为糊涂而生?每个人,甚至每个人的不同时期的答案也许不尽相同。一辈子情不自禁、言不由衷的人,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也许才会明白,自己一生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工于算计、斤斤计较的所谓名呀、利呀,到头来果真就那么重要?而被尘世视为糊涂之人,那些宽博大度、超然物外的人,往往是真正的圣人贤达,才是真正看破红尘的智者。P3-5

书评(媒体评论)

作家忽培元,能文能诗能画,与传主有心灵契合,故下笔如有神。

文史专家 王春瑜

本书着重刻画了传主的耿耿风骨和多方面才华,从社会历史和人物关系中,料,注重细节的递进和语言的文学情味。

文学专家 王必胜

目录

序歌 曲终

第一章 冬萌

第二章 春润

第三章 夏酿

第四章 秋酿

第五章 科考

第六章 沉浮

第七章 官声

第八章 梦醒

附录一 郑板桥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士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内容推荐

清代乾隆年间,“独领明月清辉”、人文荟萃的扬州,画坛中八个画家横空出世,一扫画苑中的陈腐气息、匠人气息,作品张扬个性,无论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虫鱼,均与前人迥异,让世人惊骇,惊叹出了“扬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郑燮,字板桥者。此人不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独行、别具一格的字画、诗词——尤为道情十首,名重当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画竹,及含义无穷的“难得糊涂”的四个大字,几乎家喻户晓。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很罕见的。这本由忽培元编写的《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精)》描绘了郑板桥的精彩人生和他创造的辉煌艺术。

编辑推荐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由此诞生。

这本由忽培元编写的《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精)》是其中一册,描绘了郑板桥的精彩人生和他创造的辉煌艺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糊涂百年(郑板桥传)(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忽培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78161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47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38
CIP核字 2015026601
中图分类号 K825.72=49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8
165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2:32:33